• 正版现货新书 道德经讲义(精)/国民阅读经典 9787101091229 编者:王孺童
  • 正版现货新书 道德经讲义(精)/国民阅读经典 9787101091229 编者:王孺童
  • 正版现货新书 道德经讲义(精)/国民阅读经典 9787101091229 编者:王孺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道德经讲义(精)/国民阅读经典 9787101091229 编者:王孺童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20.09 6.3折 32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王孺童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1229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30181479

上书时间2024-11-22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中华道统,三教合流——浅谈儒、道、佛之和谐共生发展

内容摘要
 《道德经》自问世以来,即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诸多哲学流派、思想学说都从中应运而生。王孺童讲解的《道德经讲义(精)/国民阅读经典》是对老子《道德经》的深入解读,联系其成书的时代背景,加以研读揣摩,为读者真正了解老子的学说,把握其思想实质,提供了帮助。

精彩内容
《道德经讲义(国民阅读经典)》:  然而,人通过经验所获取的知识是受时空局限的,知识经常会因时境的改变而改变。当人落入某种既定的知识而不能自拔时,知识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累赘。人们应该对知识持开放的态度,不可囿于先入为主的知见和习惯,避免对现有的知识产生执着。涤除一切成见与执着后,呈现出来的“知”才是没有瑕疵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无知”之知。
  圣人之所以要完备自身的内在修养,目的还是要落到具体的“爱民治国”中去,但“爱民治国”又岂能“无为”呢?老子所讲的“无为”具有特殊的意涵,其本质是强调无所不为的境界,绝不能将之理解为弗思弗虑、无所作为的消极状态。所谓无为而爱民治国,是说爱民如果掺杂了个人的主观意图和偏好,是无法达到周遍、无所分别的博爱境界的;同理,治国也是如此,匡国理政,又不为政务所困,如此才能成就大治。心念运作,开阖无常,但又不失静德。反过来,静又可以养动,故静为动之根本,静主导着运动过程。“无为”与“静”是相应的概念,所以老子在阐述“无为”的同时,又特别强调“修静”的功夫。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这一句,还是在讨论“知”与“无知”的辩证关系。“无知”指周遍一切事理的无所不知的境界,也就是“知”的最为完满状态。俗人将特定时境下获得的有限知见,执着为永恒不变的真知而加以坚持,圣人打破经验知识的局限,破除主体臆断与教条的制约,随顺万物真实的自然本性,由此达到无知而无不知的境界。
  因此,圣人虽长养子民,但又不占为已有;虽有所成就,但又不居功自傲,虽统治万民,但又不强为主宰。这种德性玄妙深邃,不可思议,故称之为“玄德”。《道德经讲义(国民阅读经典)》:  然而,人通过经验所获取的知识是受时空局限的,知识经常会因时境的改变而改变。当人落入某种既定的知识而不能自拔时,知识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累赘。人们应该对知识持开放的态度,不可囿于先入为主的知见和习惯,避免对现有的知识产生执着。涤除一切成见与执着后,呈现出来的“知”才是没有瑕疵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无知”之知。
  圣人之所以要完备自身的内在修养,目的还是要落到具体的“爱民治国”中去,但“爱民治国”又岂能“无为”呢?老子所讲的“无为”具有特殊的意涵,其本质是强调无所不为的境界,绝不能将之理解为弗思弗虑、无所作为的消极状态。所谓无为而爱民治国,是说爱民如果掺杂了个人的主观意图和偏好,是无法达到周遍、无所分别的博爱境界的;同理,治国也是如此,匡国理政,又不为政务所困,如此才能成就大治。心念运作,开阖无常,但又不失静德。反过来,静又可以养动,故静为动之根本,静主导着运动过程。“无为”与“静”是相应的概念,所以老子在阐述“无为”的同时,又特别强调“修静”的功夫。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这一句,还是在讨论“知”与“无知”的辩证关系。“无知”指周遍一切事理的无所不知的境界,也就是“知”的最为完满状态。俗人将特定时境下获得的有限知见,执着为永恒不变的真知而加以坚持,圣人打破经验知识的局限,破除主体臆断与教条的制约,随顺万物真实的自然本性,由此达到无知而无不知的境界。
  因此,圣人虽长养子民,但又不占为已有;虽有所成就,但又不居功自傲,虽统治万民,但又不强为主宰。这种德性玄妙深邃,不可思议,故称之为“玄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