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寻路东坡 9787220132360 封面新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寻路东坡 9787220132360 封面新闻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31.47 4.6折 68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封面新闻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32360

出版时间2023-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29585906

上书时间2024-11-20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 言

雪泥鸿爪与心路历程

莫砺锋(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

无论实际行迹还是心路历程,苏东坡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漂泊者。他青年时代离开家乡进京应试并出仕,后因母丧与父丧两次返蜀。那条“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东坡走过三次;那条以“瞿塘天下险”而闻名的三峡,他曾经过两次。他还曾在多地做过地方官: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登州、颍州、扬州、定州。其中时间长的是杭州,前后两任一共长达5年。时间短的是登州,到任5天便奉命调离。此外东坡还曾三度被贬,在黄州、惠州和儋州度过了长达10年的贬谪生涯。至于东坡偶然途经或短暂停留的地方,更是不计其数。频繁转徙、居无定所的生涯当然会催生东坡内心的漂泊感,诸如“此生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的诗句,真是感慨万千。东坡年轻时的名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堪称漂泊人生的描述。然而东坡在神州大地上留下的却是一串串清晰的足迹,历经千年仍然历历在目,后人可以追踪巡礼,进而缅怀追慕,其故安在?

首先,东坡终生勤奋,那种在大名士身上容易产生的懒散、放逸等缺点在东坡这儿不见踪影。我们不必说他是在徐州城头浑身泥浆指挥抗洪,或在西湖筑堤工地上与民工同食陈仓米饭的地方长官,即使作为安坐在翰林院里待诏草制的学士,或是栖身于不避风雨的桄榔庵里的逐客,东坡也始终勤勉地对待人生,从不虚度光阴。除了在朝中勇于参政议政与在地方上创造卓著政绩之外,东坡还给我们留下海量的学术著作和文艺作品,其水平则达到了史上罕有的高度。如果不是惜时如金,他怎么可能在短短的一生中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元符三年(1100),刚从海南北归的东坡行至曲江,一叶扁舟搁浅在沙滩上,四周都是湍急的江水,旁人惊慌失措,东坡却神色自若地在倾斜的船舱中写字。这不但体现了东坡处变不惊的度量,而且体现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其困在船中无所事事,不如抓紧时间来写字,至于眼皮底下的惊涛骇浪和凶险暗礁,则一概置之度外。东坡始终把“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当成人生的座右铭,他脚踏实地地走完了全部人生历程,他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像化石一般坚实,历经千年风雨也难以磨灭。

其次,东坡的思想自由通脱,他的情感既执着又潇洒。东坡固然热爱岷江峨眉之间的家乡,但对遥远的异乡也都安之若素。东坡曾称颂韩愈说:“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天下之士当然应以四海为家,东坡就是以这种襟抱对待转蓬般的流宦和流徙。他初到杭州便作诗说:“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他甚至对那些荒凉僻远的贬谪之地也有类似的亲切感,他在黄州写信给友人说:“某谪居既久,安土忘怀,一如本是黄州人,元不出仕而已。”他在垂暮之年被贬到惠州,作诗抒感说:“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他在海南的儋州度过了艰苦卓绝的3年,北归前作诗留别当地的土著友人说:“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黄州、惠州、儋州都是东坡被命运偶然抛往的荒僻之地,他却不但随遇而安,而且视他乡如故乡。所以东坡对神州大地山水自然的热爱是全方位的,他不仅喜爱那些雄伟壮丽的名山大川,也欣赏默默无闻的普通山川。他在号称“东南山水窟”的杭州固然诗兴勃发,对密州的桑麻之野和平冈荒山也深感亲切。要不是见诸东坡的题咏,密州的马耳、常山岂会广为人知?黄州的赤壁又何以成为名震天下的地方?经过东坡妙笔生花的题咏,他的屐痕所及都已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后人追踪东坡的游踪,不但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能感受中华的优秀文化。

其三,东坡一生中不断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不断地追寻人生的真谛。他的行走轨迹当然属于空间的性质,但也展示着心路历程的时间维度。人生苦短,汉末的古诗中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陶渊明在《自祭文》中说:“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李白更扩展此意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虽然人生短促得像一次短暂的旅行,人们的精神追求却没有止境,他们必然要寻觅一个永久的归宿地,来安顿他们的灵魂,关于天堂、乐土的虚幻彼界便应运而生。东坡虽然鄙弃世俗的荣华富贵而追求精神超越,但他认定“仙山与佛国,终恐无是处”,他要实现人生超越的场所就在人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相传宋神宗读了这句苏词感动地说:“苏轼终是爱君。”其实东坡深切依恋的对象并非君主或朝廷,而是整个人间。自幼至老,东坡一生中历尽坎坷,阅尽沧桑,但他的人生态度兼有坚韧不拔与从容淡定两大因素,从而达到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境界。东坡就是在风雨人生中实现了精神超越,在艰苦逆境中创造了辉煌业绩。显然,当后人沿着东坡的足迹一路前行,他们也是在追寻东坡的心路历程,从而汲取奋发积极的精神力量。

“江山也要伟人扶”,东坡一生屐痕所至,都成为后人追怀其流风遗韵的胜地,都留下了以东坡命名的地名或建筑物。因东坡而得名的名胜首推杭州西湖的苏堤,它早已成为后人观赏西湖和凭吊东坡的双重胜地。在眉山,连鳌山的栖云寺、三峰山的实相寺和华藏寺都相传为东坡读书处。东坡年轻时乘舟出蜀途经乐山,乐山城西的苏稽山上便建有一座“坡老亭”。类似的建筑还有江苏常州的“景坡堂”、江西瑞昌的“景苏堂”、湖北阳新的“怀坡阁”和“怀坡楼”、海南儋州的“见坡室”等。江西修水的山间有一小溪,东坡离开黄州后曾从那里渡水,乡人以此为荣,将此渡取名为“来苏渡”。从宋迄今,人们对东坡的仰慕追怀从未中止,到了现代更是蔚为壮观。近四川的封面新闻正式启动了“寻路东坡”的大型人文采访活动,派出9路记者重走东坡的人生足迹。他们把沿途采访形成的专题报告编成书稿,并索序于我。我读完书稿,仿佛跟随记者进行了一次丰富多彩的精神巡礼,于是欣然命笔,向东坡献上一瓣心香。如何卓有成效地继承传统文化?怎样生动活泼地讲好中国故事?封面新闻的“寻路东坡”便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导语摘要

全书沿着苏东坡的足迹,从成都出发,依次前往眉山、开封、徐州、黄冈、杭州、惠州、儋州、常州、郏县9个对苏轼意义重大的地方,以深度采访、记者手记等形式,还原苏轼绚烂多彩的人文故事,以及留给当代的东坡精神。书中试图抵达的,不仅是苏轼一生沉浮的寓所,还有他不管走到何处,都能让自己心安的精神家园。



商品简介

全书沿着苏东坡的足迹,从成都出发,依次前往眉山、开封、徐州、黄冈、杭州、惠州、儋州、常州、郏县9个对苏轼意义重大的地方,以深度采访、记者手记等形式,还原苏轼绚烂多彩的人文故事,以及留给当代的东坡精神。书中试图抵达的,不仅是苏轼一生沉浮的寓所,还有他不管走到何处,都能让自己心安的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

封面新闻作为《华西都市报》深度融合转型和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载体,牢固确立移动优先战略,创新移动新闻产品,打造移动传播矩阵,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得到各方肯定。
2018年首届中国新媒体年会上,封面新闻APP被评为国内十大“影响力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与封面新闻一起荣获“影响力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殊荣的还有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客户端。其中,封面新闻系西部一家。



目录

目   录


序 言 雪泥鸿爪与心路历程................................ / 001


前 言...................................................................... / 006


 


站 四川眉山 东坡的故乡与成长之地


寻路东坡 | 从眉山出发,那个少年叫苏轼.................. / 002


采访手记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远景楼....... / 026


 


第二站 河南开封 金榜题名之地


寻路东坡 | 梦开始的地方:眉州少年在汴京.............. / 030


采访手记 | 寻找那一份生命的热情............................ / 053


 


第三站 江苏徐州 政绩峰


寻路东坡 | 苏轼在徐州:一座城,成了他的名........... / 058


采访手记 | 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 / 080


 


第四站 湖北黄冈 是炼狱亦是福地


寻路东坡 | 黄州涅槃重生:“坡仙”于此遨游九天.... / 084


采访手记 | 摇滚苏东坡,在他的舞台上“想唱就唱”.... / 104


 


第五站 浙江杭州 闲适得意之处


寻路东坡 | 杭州:苏轼与他传世的西湖画卷.............. / 110


采访手记 | 寻路西湖畔,明月清风我......................... / 140


 


第六站 广东惠州 寄情山水、疗愈人生的苦旅


寻路东坡 | 在惠州读懂苏东坡:寄情山水、


疗愈人生的苦旅................................................... / 144


采访手记 | 看清人间险恶,仍然热爱世界.................. / 165


 


第七站 海南儋州 冠绝平生的逆旅


寻路东坡 | 一场冠绝平生的逆旅:苏轼的屈辱贬谪,


成就海南的大幸....................................... / 168


采访手记 | 岂与言达俱存之...................................... / 191


 


第八站 江苏常州 东坡的“第二故乡”


寻路东坡 | 苏轼与常州,三十年生死相依.................. / 196


采访手记 | 每个热爱东坡的人,都应该去常州走走.... / 222


 


第九站 河南郏县 一生安息处


寻路东坡 | 一生安息处,“归乡”小峨眉.................. / 226


采访手记 | 这一路我们到底寻找到了什么.................. / 245


 


附录 苏轼人生地图...................... / 250



内容摘要

全书沿着苏东坡的足迹,从成都出发,依次前往眉山、开封、徐州、黄冈、杭州、惠州、儋州、常州、郏县9个对苏轼意义重大的地方,以深度采访、记者手记等形式,还原苏轼绚烂多彩的人文故事,以及留给当代的东坡精神。书中试图抵达的,不仅是苏轼一生沉浮的寓所,还有他不管走到何处,都能让自己心安的精神家园。



主编推荐

封面新闻作为《华西都市报》深度融合转型和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载体,牢固确立移动优先战略,创新移动新闻产品,打造移动传播矩阵,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得到各方肯定。
2018年首届中国新媒体年会上,封面新闻APP被评为国内十大“影响力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与封面新闻一起荣获“影响力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殊荣的还有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客户端。其中,封面新闻系西部一家。



精彩内容

四川眉山

东坡的故乡与成长之地

 

从眉山出发,那个少年叫苏轼

2023年2月4日,立春。封面新闻正式启动“寻路东坡——大型人文采访活动”,派出9路记者重走苏轼人生足迹,寻访北宋年间的明月清风与东坡故事,完整还原真实、丰满的苏东坡一生。

宋仁宗景祐三年腊月十九(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他先后在这里度过了26年,包括自己的整个童年。“可以说,在眉山的成长经历,对他的人格培养、三观形成和日后的处世方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眉山市作协主席刘小川说。

要了解一个人,就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了解他的童年。苏东坡的故乡眉山是什么样的?这里为何能孕育出这位中国文化巨人?他的早年成长经历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天时:孙氏书楼,开启眉山雕版印刷的繁盛

三苏祠,这里是有史可考的苏东坡在眉山时的故居。900多年前,苏东坡家门口这条纱縠行,还是一条专做纱线、布帛买卖的街巷。苏母程夫人在街上租了一个店铺经营,贴补家用。21岁那年,苏东坡首次离开眉山,赴京赶考,高中进士。

 

三苏祠《古纱縠行》铜版画

 

三苏祠千年来的命运,跟曾经在这里居住过的苏东坡一样几经波折。

根据官方资料,三苏祠位于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上模拟重建,是三苏纪念祠堂和人文旅游胜地。苏轼在此生活26年,其多篇诗文如《南轩梦语》《记先夫人不残鸟雀》《天石砚铭》等都回忆到儿时在此生活的情境。三苏祠现占地106亩,保存有16处古建筑及苏宅古井、苏宅丹荔、黄荆古树等遗迹,收藏有宋拓本《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数千件文物文献,陈列有三苏家训家风、生平成就和东坡书法碑刻,完整保留了三苏纪念祠堂的风貌,整体布局呈现“三分水,两分竹,祠在水中央”的特色,是西蜀园林的典范,亦是国内规模、保存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三苏祠苏轼像 邱江涛 / 摄

 

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三苏祠也受损严重,祠内标志性建筑披风榭倾斜达到15度。2013年8月,三苏祠闭馆,按照“保护、合理利用”“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等原则,开启建祠以来规模的修缮。2016年4月19日,闭馆近3年的三苏祠终于重新开馆。2018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三苏祠“文化遗产保护荣誉证书”,称其“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人说苏东坡开启了眉山的进士之风,这是很片面的。”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眉山市文联副主席王晋川说,“应该说眉山孕育了苏轼,苏轼成就了眉山,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要研究苏东坡,还要回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眉州城。此时的大宋,既是中国古代的经济高峰,也是文化高峰。

因为有了当时全国的私人藏书楼——孙氏书楼,眉州城显得与众不同。

宋代魏了翁在其撰写的《孙氏书楼记》中,称孙氏书楼是天下藏书多、历史久的私家图书楼。正是由于孙氏书楼的存在,眉山人近水楼台,读书之风盛行。在这里,不得不谈到孙氏书楼的由来。

据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刘清泉介绍,唐朝开元时期,天下初定,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呈现盛世之景象。自汉延续下来的士族制度渐渐被当朝所不容,为避政乱,北方的孙姓士家大族来到了眉山。唐开元年间的眉山人孙长孺特别喜欢读书、购书和筑楼藏书,影响甚大。到了光启元年(885),唐僖宗为奖励长孺,特意御笔亲书“书楼”二字以赐赠。当时孙氏书楼藏书的规模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书楼虽然由于战乱多次遭灾焚毁,但孙家后人却能屡屡修复,重现其辉煌,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

据史料介绍,孙长孺的第5世孙孙降衷自幼以博学多识见闻于乡里,但不求仕进,轻于名利,以一介布衣之身,畅游名山大川,性格豪爽,为人仗义。孙降衷的家财在当时算不上殷实,却为人慷慨,诚挚有度量,好读书,每天学习都不觉得累,对于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兴致颇高。

《孙氏书楼记》记载,孙降衷言辞敏锐,天生聪慧。他在游历洛阳途中,遇见了尚未发迹的宋太祖赵匡胤,由于性情相投,两人结为知己。

待宋太祖登基后,太祖本想赐孙降衷高官厚禄,不料孙降衷却说他无意仕途,如果陛下非要赐赏,不妨赐他书卷万本,藏于家乡,德惠后人。

宋太祖一听,还有不爱官爱书的人,他大为高兴,于是赐给孙降衷锦衣玉带,授予他眉州别驾的官职,赐送他田土产业。借此,孙降衷四处搜求购置万卷书回归故乡眉山。一直到孙降衷之孙孙辟时,孙辟又赴京都购买了大量书籍,孙氏书楼终于圆满,成为当时天下藏书多、历史久的私家图书楼。

此后,孙氏书楼虽然多次遭灾损毁,但孙氏后人总是不遗余力地搜购补缺,再兴书楼,重振山学(私学)。魏了翁《孙氏书楼记》云:“孙氏之传,独能于三百年间,屡绝而复兴,则斯亦不可尚矣夫!”为之嗟叹不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