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39.39 7.3折 ¥ 54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王兆鹏 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40706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54元
货号29393448
上书时间2024-11-2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比较而言,我们在普及工作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尽管各类选注本层出不穷,但精品甚少。很多学者不屑于做普及工作,认为体现不出研究水平;即便有水平的人去做,也很难得到同行认可。这样一种偏见,必须改变。
从学术发展的历史看,真正在学术史上确立地位的学者,都与其尽心致力于学术普及工作密切相关。汉代对于经典的注释、唐代对于古注的疏证以及清代乾嘉诸老对于历代经典的重新阐释,其出发点多是普及经典知识。现代学术研究又何尝不该如此?即以我供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例,六十多年前刚刚筹划建立文学所的时候,最初的工作主要就是选注历代文学经典作品。近来翻阅《王伯祥日记》,里面详细记载了郑振铎、何其芳等人如何精心策划《诗经选》《史记选》《汉魏六朝诗选》《三曹诗选》《唐诗选》《宋诗选注》的工作,印象深刻。每一部书的编纂,从篇目的确定,到注释的推敲,都经过反复打磨。然后内部油印,送到国内相关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广泛征求学术界同行的意见。经过这样几个回合,才最后定稿,公开出版。这样的书,阐释经典,其本身也成为一种经典,多数印行在数十万册以上,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而这些作者的名字和声誉,也逐渐走出学术圈,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前辈学者的工作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我们必须对文学研究的普及工作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说易行难。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要求逐年逐月地提高。在这里,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而这种提高,不是从空中提高,不是关门提高,而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这种提高,为普及所决定,同时又给普及以指导。”学术研究真正服务于人民大众,首先就是要做好普及工作。没有普及,何来提高?但提高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更好地普及。现在,不少学者宁愿躲进象牙塔中做专精研究,也不愿意做点文化普及工作。这种观念值得商榷。毫无疑问,专精研究当然应当鼓励,给予尊重,这个社会也确实需要一批很专精的研究者,去做专业性很强的研究,尽管这种研究可能对社会现实没有直接作用,但是对我们整个文化发展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这道理不言自明。但同时,我们更需要一批人出来宣讲传统文化,让专家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地为大众所认知。学术工作者来自人民群众,学术研究的本质也要求必须关注社会、依靠群众。如果我们的学术脱离人民群众,那就成了无根之木,难免凋零枯索的命运。这道理不言而喻。
启示之二,做好文学研究的普及工作,首先要求作者具有深厚的学术积累。康德《逻辑学讲义•导论》说过:“学术的讲述是通俗讲述的基础。因为只有能够彻底讲述某物的人,才能以通俗的方式讲述它。”这段话把提高与普及的关系讲得非常明白。提高在前,普及在后。普及不是随意发挥,一定是在提高基础上的普及才有价值。真正的普及工作者或者说一个好的普及工作者,必须是在他这个领域掌握了丰富知识的研究者。没有深入的研究,哪来生动的普及?王伯祥、余冠英、钱锺书等人的学术普及工作就是成功的典范。对学者而言,深入易,浅出难。浅出所以难,是对作者要求高,他必须真正读懂经典作品,才不至于把经念歪。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专注于某一学术领域,遇到不懂的地方,偷懒的办法就是绕过去,而要讲给大众听,就无法藏拙。因此,做好普及工作,仅有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学储宝、研阅穷照。只有这样,我们的普及工作才会更有实效,也才会更有意义。
启示之三,文学研究的普及工作,其意义还不仅仅是传播文化知识,更是传递一种理念,一种理想,甚至还可以说,是在从事一项民族文化集体认同的凝聚工作。大家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即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脉和灵魂。一个不知本来的民族,是绝对没有未来的希望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强调文化的多元性显得尤为重要。人类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物质文化可以全球化,而精神文化却有其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文学研究工作者,有必要深入总结我们民族的传统特性和现实追求,并把这种特殊的文化基因固化为人民大众的行为准则和共同梦想。这样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将会永久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辛弃疾是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英雄。其人虎啸风生,豪气纵横,梦想能挥拥万夫,横戈杀敌,收复失地,一统中原。可惜生不逢时,又屡遭贬抑,壮图未展,壮怀难伸。其词或壮怀激烈,或沉郁悲壮,或飘逸闲适;刚柔相济,亦庄亦谐,既富崇高感,又饶幽默感。
《辛弃疾词选/古代诗词典藏本》旨在展现英雄的人格个性、心态情感、日常生活及其艺术世界,故按词作内容分卷,每卷展示辛词世界的不同侧面。对词作的注评,注重特殊句式句法的疏解、古“典”与今“事”的印证、词心词境词艺的阐发。
其选家在其所选评方面皆具有相当的专精研究与学术影响,保证了选本的专业性。
其选目、注释与评赏广泛吸收前人成果,自觉借鉴前沿理论,自由表述其思想才情,充分张扬其学术个性,力避匠气与学舌,体现了选本的学术性与文学性。
其选本不拘一格,不强求整套丛书风格整齐划一,允许一选本有一选本之个性特色,突出了选本的平易性与创新性。
王兆鹏,文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长期致力于词学研究,注重实证考据与理论阐释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已出版《唐宋词史论》《词学史料学》等词学专著十多部,发表论文二百余篇。曾连续三届荣获夏承焘词学奖一等奖。
导言
卷一
鹧鸪天(老病那堪岁月侵)
金菊对芙蓉(远水生光)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一枝花(千丈擎天手)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
清平乐(绕床饥鼠)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菩萨蛮(功名饱听儿童说)
霜天晓角(雪堂迁客)
满江红(汉水东流)
满江红(倦客新丰)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江神子(梨花著雨晚来晴)
水调歌头(落日塞尘起)
满江红(过眼溪山)
满江红(笳鼓归来)
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
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
满江红(瘴雨蛮烟)
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贺新郎(老大犹堪说)
贺新郎(细把君诗说)
水调歌头(客子久不到)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永遇乐(千古江山)
卷二
卜算子(欲行且起行)
汉宫春(行李溪头)
浣溪沙(新葺茅檐次第成)
朝中措(夜深残月过山房)
……
卷三
卷四
附录
辛弃疾年表
辛弃疾是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英雄。其人虎啸风生,豪气纵横,梦想能挥拥万夫,横戈杀敌,收复失地,一统中原。可惜生不逢时,又屡遭贬抑,壮图未展,壮怀难伸。其词或壮怀激烈,或沉郁悲壮,或飘逸闲适;刚柔相济,亦庄亦谐,既富崇高感,又饶幽默感。
《辛弃疾词选/古代诗词典藏本》旨在展现英雄的人格个性、心态情感、日常生活及其艺术世界,故按词作内容分卷,每卷展示辛词世界的不同侧面。对词作的注评,注重特殊句式句法的疏解、古“典”与今“事”的印证、词心词境词艺的阐发。
其选家在其所选评方面皆具有相当的专精研究与学术影响,保证了选本的专业性。
其选目、注释与评赏广泛吸收前人成果,自觉借鉴前沿理论,自由表述其思想才情,充分张扬其学术个性,力避匠气与学舌,体现了选本的学术性与文学性。
其选本不拘一格,不强求整套丛书风格整齐划一,允许一选本有一选本之个性特色,突出了选本的平易性与创新性。
王兆鹏,文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长期致力于词学研究,注重实证考据与理论阐释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已出版《唐宋词史论》《词学史料学》等词学专著十多部,发表论文二百余篇。曾连续三届荣获夏承焘词学奖一等奖。
《辛弃疾词选/古代诗词典藏本》: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站在造口驿江边,望着横在眼前的大江,很自然从来处落笔。清江,就是赣江。赣江最上游的起点,就在郁孤台下。郁孤台在赣州旧城西北,辛弃疾的江西提刑司就设在赣州城内。他刚刚离开赣州,不久前还登临过郁孤台。对郁孤台的历史、掌故、地理、风景非常熟悉。
为什么不从造口写起,却从郁孤台写起呢?郁孤台是赣州最著名的名胜,是当时的地标。从郁孤台落笔,很自然地交代了他此行路过造口的出发地点。辛弃疾南归后无一日忘怀中原故土,总是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中原收复,祖国统一。他经常眺望北方,思念故土。这种情绪有时候非常强烈。郁孤台的子牟望阙典故,正好契合了他此时的处境和心情。所以接下来,他像当年的子牟一样,引颈翘首,“西北望长安”,目光久久注视着看不见的北方故都。
“西北望长安”,当然是思念中原沦陷的故都汴京,思念北方的祖国。但还有更深一层意思,就是子牟身在江湖之远,心存朝廷之上,也就是范仲淹所说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有的辛词版本,“西北望长安”这句别作“东北是长安”。有人对此大惑不解,长安怎么会在造口的东北呢?汴京明明是在造口的正北面。其实辛弃疾满心想的尽是朝廷,是君王。所以,他念念不忘的长安不是汴京,而孝宗皇帝所在的临安,正是在造口的东北方向。词人心存朝廷,可惜被无数重深山遮住视线,无法看到。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存着矛盾和遗憾。群山遮目,望帝都而不见,既是写眼前的实有风景,也委婉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某种抱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不是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吗?辛弃疾此词,即隐含太白之意。辛弃疾绝顶聪明,把一首小词写得如此沉郁顿挫,如此怨而不怒,什么难听话都没有说,什么牢骚也没有发,但失望的意思都在里面了。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江滔滔而去的江水,让词人联想到了光阴易逝。自己的大好年华,就像江水一样永远流走了,再也回不来了。张九龄有诗说:“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阙下。”词人想到了魏公子牟,当然也会想到孔夫子,想到古人站在江边,感叹时光如水的那份焦虑。毕竟,是终将、终究的意思。词人先说青山重重,遮住了他北望的视线;可是青山再多,再深,再高,终究遮拦不住奔流的江水。不该遮拦的偏偏遮拦,该遮拦的却反而遮拦不住。怨而不怒的骚人情怀,借此轻轻托出,却又收笔藏锋,表现得非常含蓄。
仔细体味,不难察觉到,词人对时间如此敏感.如此充满了焦虑情绪。望帝都,叹流水,伤心泪,黄昏愁,纷至沓来的复杂情感,都是纠结于路漫漫而修远,老冉冉其将至。看不到希望,不知道何时才能受到朝廷重用,才能让他统帅千军万马,杀向北方,收复中原失地,最终实现统一祖国的梦想。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天色已经很晚了。造口处在大山深处,太阳落山早,更容易天黑。这个时候,词人望着滔滔江水,一时间愁思纷繁。深山里又传来鹧鸪的叫声。
……
现货正版 辛弃疾词
全新北京
¥ 120.00
正版现货新书 辛弃疾词鉴赏 9787533331399 无 著作
全新北京
¥ 14.72
正版现货新书 图解辛弃疾词 9787546153209 辛弃疾著
全新北京
¥ 12.58
正版现货新书 辛弃疾词集 9787532557103 (宋)辛弃疾
全新北京
¥ 21.64
辛弃疾词集 正版现货
九五品济宁
¥ 17.00
正版现货 辛弃疾词集
全新潍坊
¥ 26.80
正版现货 辛弃疾词集
九五品潍坊
¥ 30.00
正版现货 辛弃疾词集
九五品潍坊
¥ 22.00
正版现货 辛弃疾词集
九五品潍坊
¥ 19.80
正版现货 辛弃疾词集
九五品潍坊
¥ 28.0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