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青铜识小 9787559632791 张翀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青铜识小 9787559632791 张翀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19.66 3.8折 52 全新

库存7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翀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32791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2元

货号3434260

上书时间2024-11-15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随着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吉金鉴古”首个中国青铜器展览的成功举办,国内美术史界以及大众对青铜文化的兴趣愈为浓厚,本书的撰写与出版,无疑是这一时代趣味与趋势的体现,全书对中国5000年青铜文化的专业而又别开生面的解读,可谓兼顾了学术研究与大众阅读的双重需求,是一部学术品质与阅读价值俱佳的高质量人文读本

作者简介
张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青铜器金文、中国美术史研究。出版《商周时期青铜豆整理与研究》(2012),《中国古代青铜整理与研究·青铜豆卷》(2015),学术随笔集《汲古闲辞》(2014),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另有书评书话散见于报端网络。

目录
本书是作者近年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文集, 其中部分文章原发表于学术刊物, 为通俗易读起见, 酌情删改, 且特为本书量体裁衣, 补充新文。本书以《青铜识小》为题, 着眼于青铜器的若干小问题, 力求言之有物, 不作空泛大论。为方便阅读, 兼顾勒成, 本书分为三个板块, 铜器文化史、金文中的世界、艺术史观察, 涉及铜器器形、金文以及艺术风格等领域。这些既是作者的专业擅长之处, 也是铜器研究的传统, 同时也运用了研究的新方法。随着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吉金鉴古”首个中国青铜器展览的成功举办, 也影响到国内, 美术史界以及大众对铜器的兴趣也愈为浓厚。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近年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文集,其中部分文章原发表于学术刊物,为通俗易读起见,酌情删改,且特为本书量体裁衣,补充新文。本书以《青铜识小》为题,着眼于青铜器的若干小问题,力求言之有物,不作空泛大论。为方便阅读,兼顾勒成,本书分为三个板块,铜器文化史、金文中的世界、艺术史观察,涉及铜器器形、金文以及艺术风格等领域。这些既是作者的专业擅长之处,也是铜器研究的传统,同时也运用了研究的新方法。随着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吉金鉴古”少有中国青铜器展览的成功举办,也影响到国内,美术史界以及大众对铜器的兴趣也愈为浓厚。本书的撰写与出版,也体现了时代的新趋势,兼顾到学术研究与大众阅读的读物。

主编推荐
随着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吉金鉴古”少有中国青铜器展览的成功举办,国内美术史界以及大众对青铜文化的兴趣愈为浓厚,本书的撰写与出版,无疑是这一时代趣味与趋势的体现,全书对中国5000年青铜文化的专业而又别开生面的解读,可谓兼顾了学术研究与大众阅读的双重需求,是一部学术品质与阅读价值俱佳的高质量人文读本

精彩内容
饮食文化视野下的青铜器俗话说,“食在中国”。在这个古老又奇异的国度中,距今三千年许,诞生过灿烂的青铜文明。实际上,在青铜时代,中国的饮食就开始摆脱蒙昧,与青铜之光相映成趣。那时的饮食文化已经具有相当的高度,但也无法用比较完备的八大菜系为主的饮食经验来看待。而饮食与器具又总是互相配合的,青铜器作为商周时期的饮食器具,情况又非常复杂,更多呈现的是一种放大或模拟形态。
正如雅各?布罗诺夫斯基(JacobBronowski)所指出的,“刀叉不仅代表餐具,更代表一个会使用餐具的社会所使用的餐具,而这个社会是个特别的社会”。青铜器作为礼器或是祭器,其本源都是某种实用功能,而这种实用功能多半则是饮食,而这种饮食或烹饪,则带有自然和文化两个层面,“前者为消化,后者则从食谱一直到餐桌礼仪。食谱是对自然物质的文化精制,餐桌礼仪是在食物配制规矩上再加上食用礼仪,因此是二级文化精制。消化则是对已作过文化处理的物质再做自然精制”。可见,商周时期的铜器虽然是礼制文明的物化形态,但绝不是固定的,反倒也可以动态解析出一些饮食文化意味。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我国古人在新石器时代便最早培育出了粟、黍、稷、稻、菽等粮食作物。大约从夏商时期起,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华夏先民进入到以作物栽培为主的农耕时代,粮食作物开始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主导,正像王学泰先生说,“夏商两代的统治者不仅在吃上日渐讲究而且也开始注重餐具、食器”。可见,人们的口食之欲,对饮食的精致化要求推动了餐具的发展。在商周时期,由商王(或周天子)、诸侯、卿士大夫构成的上层社会所使用的最主要最为人称道的食器当属青铜器了。然而一涉及青铜器,就有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青铜容器作为炊器、盛食器之外,还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的重要礼器。青铜器在日常生活与仪式活动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分野,除非是特别制作用来祭祀的铜器。在语言上也有相通处,《战国策?中山》中有“饮食餔餽”说法,高诱注说,“吴为食餽,祭鬼亦为餽”。所以,古人祭祀的礼制活动与日常饮食是杂糅在一起的。换言之,在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中所使用的青铜器,是生死观念之外的一种日常活动,即烹饪饮食。
我们用饮食文化的角度来观察青铜器,以前研究青铜器的学者很少涉及,张光直先生《中国青铜时代》专门收入了《中国古代的饮食与饮食具》一文,不过他本人对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研究浅尝辄止后,就转而投向其他的研究了。然而张先生所言,“我之研究中国古代饮食方式,多多少少是身不由主的。在研究商周礼器的过程中,我逐渐觉察到要了解这些器物,必须先了解这些器物所用于其上的饮食”,却提示我们应该对青铜器开展另一类型的研究。

媒体评论
1、中华5000年青铜文化很别开生面的解读
2、叶嘉莹、楼宇烈、薛永年、龚鹏程、刘跃进、蒋寅、杨念群等有名学者担纲学术顾问
3、丛书名由陈丹青先生亲笔题写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