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艺术学十讲 9787561552919 童焱 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艺术学十讲 9787561552919 童焱 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29.74 7.4折 4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童焱 著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52919

出版时间2014-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0元

货号23649843

上书时间2024-11-14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该书主要面向高等院校高年级学生,为学生提供艺术学的思维。全书包括艺术本质论、艺术特征论、艺术发生论、艺术发展问题的历史框架、艺术发展问题的哲学框架、艺术功能论、艺术教育论、艺术文化系统论、艺术创作论、艺术鉴赏论十讲。该类型图书市场上已有诸多版本,但这本教材包含作者的独立见解,能成一家之言。

作者简介
童  焱,美术学博士,厦门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美术理论教研室主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家艺委会副主任,长期从事美术史论和艺术哲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迄今为止出版过著作《天女散花――佛教艺术观(绘画篇)》,并在《世界美术》、《文艺研究》、《新美术》、《厦门大学学报》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译文、论文20余篇,为《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等报刊、画册和展览撰写过近百篇艺术评论文章。

目录
引 言

讲 艺术本质论

 节 艺术是模仿

  一、柏拉图的“影子说”

  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三、模仿说的问题

 第二节 艺术是表现 

  一、表现是感情的释放

  二、表现是传达感情

  三、表现是想像

  四、表现说的问题

 第三节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一、康德眼中的审美对象形式

  二、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三、形式说的问题

 第四节 艺术是惯例

  一、杜尚的“小便器”

  二、艺术是惯例

  三、惯例说的问题

第二讲 艺术特征论

 节 艺术的形象性 

 第二节 艺术的主体性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性

第三讲 艺术发生论

 节 艺术起源于游戏

  一、席勒的游戏说

  二、斯宾塞的游戏说

  三、游戏说的合理性与问题

 第二节 艺术起源于巫术

  一、历史事实-

  二、巫术理论及其应用

  三、巫术与艺术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艺术起源于劳动

  一、作为巫术的艺术起源于劳动

  二、作为艺术的艺术起源于劳动

  三、艺术起源于劳动说的问题

第四讲 艺术发展论之一

  ——艺术发展问题的历史框架

 节 瓦萨里的艺术史发展观

 第二节 沃尔夫林的艺术史发展观

 第三节 自律与他律的矛盾

  一、艺术与经济

  二、艺术与政治

  三、艺术与文化-

第五讲 艺术发展论之二

  ——艺术发展问题的哲学框架

 节 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艺术发展模式-

  一、象征型艺术

  二、古典型艺术

  三、浪漫型艺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发展模式

  一、工具形态的艺术

  二、工艺形态的艺术

  三、艺术形态的艺术

 第三节 总结与评价

第六讲 艺术功能论

 节 审美认识功能

 第二节 审美教育功能

 第三节 审美娱乐功能

第七讲 艺术教育论

 节 美育与人的关系

 第二节 美育与艺术的关系

 第三节 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第八讲 艺术文化系统论

 节 关于文化这个概念的说明

 第二节 艺术与科学

  一、艺术文化和科学文化间的差异性

  二、艺术文化和科学文化间的共通性

  三、总结

 第三节 艺术与道德

  一、关于道德概念

  二、艺术文化和道德文化间的差异性

  三、艺术文化与道德文化间的共通性

  四、总结

 第四节 艺术与宗教

  一、关于宗教概念

  二、艺术文化与宗教文化间的差异性

  三、艺术文化与宗教文化间的共通性

  四、总结

 第五节 艺术与哲学

  一、关于西方的哲学概念

  二、艺术文化和哲学文化间的差异性

  三、艺术文化和哲学文化间的共通性

  四、总结

第九讲 艺术创作论

 节 作为类实践的艺术创作活动

 第二节 关于艺术创作的不同看法

  一、西方文化体系中的艺术创作观

  二、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观——形神兼备说

 第三节 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

 第四节 艺术创作过程 

  一、关于艺术体验 

  二、关于艺术构思 

  三、关于艺术传达 

 第五节 艺术作品 

  一、形式和内容不可分 

  二、艺术作品中的内容 

  三、艺术作品中的形式 

 第六节 艺术作品的传播 

 第七节 艺术创作心理

  一、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第八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潮流

  一、艺术风格

  二、艺术流派

  三、艺术潮流

第十讲 艺术鉴赏论

 节 艺术鉴赏活动

 第二节 艺术批评活动 

 第三节 生产与消费关系下的艺术欣赏活动

  一、生产与消费理论

  二、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

  三、艺术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特殊性

 第四节 期待视野中的艺术欣赏活动

 第五节 审美鉴赏活动中的心理因素

  一、注意

  二、感知

  三、联想

  四、想象

  五、情感

  六、理解

 第六节 艺术鉴赏活动中的心理表现 

  一、审美直觉

  二、审美体验

  三、审美升华

人名目录

后记

内容摘要
该书主要面向高等院校高年级学生,为学生提供艺术学的思维。全书包括艺术本质论、艺术特征论、艺术发生论、艺术发展问题的历史框架、艺术发展问题的哲学框架、艺术功能论、艺术教育论、艺术文化系统论、艺术创作论、艺术鉴赏论十讲。该类型图书市场上已有诸多版本,但这本教材包含作者的独立见解,能成一家之言。

精彩内容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创作中要求画家去追求不似之似的效果。清代大画家石涛说:“天地浑溶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这诗句中的意思,归结起来就是说:画家要想表现出自然的真容,就不能简单地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而是要用心感悟,通过营造不似之似的形式表现效果来展现一个比现实物象更加真实的世界。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这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不正是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讲的艺术理想吗?这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正是艺术主体性特征的体现吗?
  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这种活动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能动性。在人们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实践活动时,人的能动性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而在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它的色彩也就越发浓烈。现代艺术家毕加索说:“我不寻找,我见到。”“寻找”因为预设了一个结果而显得被动,而“见到”则显示了一个主动性的过程,它与发现和探索结合在一起,让艺术创作不仅成为一个模仿现实事物的行为,还是一个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行为,在毕加索看来,后者应该是开展艺术创作活动的首要任务。这种新观念显示出了西方现代艺术家对艺术主体性特征的热切关注和大力弘扬。
  艺术作品的丰富多样性也充分说明了艺术主体性特征的存在。不论艺术创作活动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系有多么的密切,归根结底,它是源于个人生活体验与感受,经由个人方式的传达,表现出来的富于个性特征的形式。即便是两个艺术家同时画同一个对象,比如,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和莫奈就曾经面对同一处风景写生,结果却画出了不同情调的作品。艺术不是自然的传声筒,也不是机械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而是心之桥、灵之舞,它传达的是人的情感,展现的是人心中的理想。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