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乡村振兴实践育人与社会实践创新 9787568088398 刘建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乡村振兴实践育人与社会实践创新 9787568088398 刘建生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68.41 7.8折 8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建生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88398

出版时间2023-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29513218

上书时间2024-11-10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乡村振兴与地方治理是“十四五”期间学界和政界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显然,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推进中国乡村振兴过程中,绕不开如何提高地方治理效果的问题,而提高地方治理效果,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如果说,“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村工作的重点是脱贫攻坚,解决相对落后地区群众的贫困问题,那么“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则是中国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落后地区群众的相对贫困问题。然而,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涉及的要素更多,触及的问题也更为复杂,因而乡村振兴的难度也会更大。尽管如此,我们认为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或许正基于此,中央把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作出了重要的制度安排予以实施。但如何来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如何在提高地方治理效果的进程中来实施乡村振兴?学界对此存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仍然把“二十字”,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其中“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因为无论是产业的兴旺、环境的保护,还是乡风的净化、经济的发展实际上都属于“善治”的问题,只有在“善治”的框架下,上述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乡村振兴取得实效,必须在治理上下功夫,在如何实现“善治”上做文章。这样,乡村振兴与地方治理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如何在提高地方治理水平的基础上来推进乡村振兴?抑或说如何把地方治理很好地嵌入乡村振兴过程中,这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因此急需公共管理、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的支持,急需研究者们去揭示隐藏在乡村振兴与地方治理背后的内在机理、逻辑和规律,为乡村振兴与地方治理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当然,我们之所以要关注理论问题,一方面理论是一个抽象问题,是对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只有掌握理论才能理解事物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驾驭规律并为我所用。客观地说,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地方治理实践,我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提炼出了很多模式,但这些都是一个地方或某几个地方的实际操作方式,它揭示的不是一般性的理论,因而难以用它来指导其他地方的实践。因此,需要学界去挖掘这些经验背后的东西,抽象出*为一般性的理论,唯有理论才能成为实践的指南,而这也正是学界需要努力的方向。当前中国乡村振兴与地方治理如火如荼的实践也为学界提供了很好的研究问题,这些问题背后不仅直接关联着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等要素,而且也能间接展示诸如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问题,透过乡村振兴与地方治理的实践研究,可以揭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性变迁及其内在的演进规律,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毋庸置疑,乡村振兴与地方治理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治理性的问题,其*终目标是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探寻不同的治理类型,摸索其运行的条件,并揭示其内在机理和逻辑就成了研究这一领域的主要切入点。当然,如前所述,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地方治理,所涵盖的问题很多,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需要多学科的介入、多方法的使用并构建一个学术共同体,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目标。本丛书宗旨是希望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平台,向读者展示研究者们的研究成果,让更多人理解乡村振兴与地方治理为何及何以可能的问题,丰富其理论,并为指导乡村振兴与地方治理实践提供指南。·总序·“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巨*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广泛*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苦干实干,干出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作为国家新一代坚强的青年力量,大学生更要不负历史重托、勇挑时代重担,努力投入乡村建设中去。基于此,本书将聚焦于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希望通过对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去探寻一条促进大学生认识、研究、服务乡村的路径,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中、在实地调研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增强服务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为实现上述目标,本书以社会中心课程论为基础,从问题导向的视角出发,将认知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三者放入“三阶互促”的综合分析框架。本书基于实地调研与多案例分析,厘清影响社会实践的核心要素,并在此基础上,以高校社会实践育人为目标导向,重点研究社会实践中“认知、研究、服务”三个方面,推动“认知、研究、服务”的协调互促。本书创建了绩效评估(第三方评估)、乡村建设评价、乡村规划与设计、红色传承与文化振兴、防返贫社会监测、集体经济与基层治理、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7个课程模块。本书紧扣时代主题与国家战略,对“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进行系统性的理论引导,详述了“五个振兴”目标下的社会实践理论指导。梳理归纳了“有效衔接”第三方评估、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帮助读者群体快速熟悉现有领域中,乡村振兴具体问题的相关研究的发展变化、*新进程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导向探究式方法,以“了解是什么—为何是这样—如何了解—如何进行分析—采取何种措施—带来何种改变”为结构,并结合团队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要点与难点,充分体现了实践性与操作性,帮助读者对照指引完成相关调研任务。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们参阅并借鉴了大量相关的学术论文、图书资料,特别感谢这些文献的作者。本书的完成要特别感谢团队的小伙伴们,他们既是乡村振兴的实践者、探索者,参与了各项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又是本书的协助者。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科研助理刘疏影同志参与了文稿复校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研究生饶文娟、江珺、叶琳、张文婷、颜茹、周莉、张官星、王丹丹等参与了文献查新、材料整理等工作,并为本书的撰写提出了宝贵建议。·



导语摘要

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学生“认识、研究、服务社会”的目标集,同时作为实践育人新方法,促进“目标集和方法论”的逻辑统一,实现“实践育人”和“服务国家战略”双赢新理念,探索中国特色教育新理论。本书立足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按照“认识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的逻辑,详细阐述了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乡村建设评价、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治理等乡村振兴主要社会实践的组织与实施。率先提出“实践育人 国家战略”的新理念,设计了与新理念配套的“三维三化”实践育人新模式,将“认识、研究、服务社会”的“三维”实践目标与“课程化、实战化、协同化”的“三化”手段相融合;创新“五位一体”实战化育人方法体系,切实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商品简介

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学生“认识、研究、服务社会”的目标集,同时作为实践育人新方法,促进“目标集和方法论”的逻辑统一,实现“实践育人”和“服务国家战略”双赢新理念,探索中国特色教育新理论。本书立足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按照“认识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的逻辑,详细阐述了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乡村建设评价、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治理等乡村振兴主要社会实践的组织与实施。率先提出“实践育人 国家战略”的新理念,设计了与新理念配套的“三维三化”实践育人新模式,将“认识、研究、服务社会”的“三维”实践目标与“课程化、实战化、协同化”的“三化”手段相融合;创新“五位一体”实战化育人方法体系,切实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作者简介

刘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赣江特聘教授,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社会保障概论等课程。主持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从“灌输”到“体验”: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等教改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16项,在《Journal of Rural Studies》(SSCI一区)、《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Sustainability》和《中国行政管理》、《中国土地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4部,多份调研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第18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和江西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



目录

导论实践育人面向的国家战略与时代背景1

节社会实践与实践育人/2

第二节时代背景和国家战略/6

章分析框架:乡村振兴与社会实践22

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的第三方评估/22

第二节“五个振兴”与乡村振兴中的示范与社会力量/24

第三节社会实践融入乡村振兴的分析框架/47

第二章社会实践的组织与实施49

节社会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49

第二节社会实践的实地调研工作/57

第三节社会实践的后期总结工作/62

第三章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的认知与研究65

节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认知/65

第二节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方法/68

第三节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的相关研究/75

第四章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的社会服务79

节评估前期准备工作/79

第二节考核评估实地调查/93

第三节后期总结整理工作/102

第五章乡村建设评价的认知与研究109

节乡村建设评价的认知/109

第二节乡村建设评价的主要内容及指标解析/111

第三节乡村建设评价的相关研究/116

第六章乡村建设评价的社会服务120

节评价的三个阶段和七项主要工作/120

第二节出发前要完成的工作/122

第三节现场要完成的工作/124

第四节现场回来后的内业工作/131

第七章乡村产业振兴社会实践的三维目标137

节产业振兴的社会认知/137

第二节乡村产业发展的调查与研究/147

第三节乡村产业发展的社会服务/150

第八章乡村治理与治理有效156

节乡村治理的社会认知/156

第二节乡村治理评价的开展/160

第三节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163

第九章乡村文化振兴与红色传承166

节文化振兴的社会认知/166

第二节乡村文化振兴社会调查与研究/181

第三节乡村文化振兴典型案例——江西省进贤县

西湖李家村/188

第四节江西红色文化案例/194

第十章组织振兴社会实践的三维目标202

节组织振兴的社会认知/202

第二节乡村组织振兴社会调查与研究/207

第三节组织振兴典型案例/212

第十一章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220

节社会工作: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力量/220

第二节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方法/226

第三节社会工作介入防返贫监测的创新案例/231

第四节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234

第五节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常态化

——社工站建设/247

第六节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253

第十二章结论: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的实践育人模式与理论构建256

参考文献268

后记271后记 



内容摘要

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学生“认识、研究、服务社会”的目标集,同时作为实践育人新方法,促进“目标集和方法论”的逻辑统一,实现“实践育人”和“服务国家战略”双赢新理念,探索中国特色教育新理论。本书立足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按照“认识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的逻辑,详细阐述了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乡村建设评价、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治理等乡村振兴主要社会实践的组织与实施。率先提出“实践育人 国家战略”的新理念,设计了与新理念配套的“三维三化”实践育人新模式,将“认识、研究、服务社会”的“三维”实践目标与“课程化、实战化、协同化”的“三化”手段相融合;创新“五位一体”实战化育人方法体系,切实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主编推荐

刘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赣江特聘教授,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社会保障概论等课程。主持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从“灌输”到“体验”: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等教改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16项,在《Journal of Rural Studies》(SSCI一区)、《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Sustainability》和《中国行政管理》、《中国土地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4部,多份调研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第18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和江西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