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冯雪峰的传奇人生 9787549601271 吴长华 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冯雪峰的传奇人生 9787549601271 吴长华 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12.63 4.2折 30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长华 著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ISBN9787549601271

出版时间2012-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22562914

上书时间2024-11-10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在冯雪峰身上,交织着多种角色:出生在祖祖辈辈不识字的农民家中,连中级师范也未能毕业的放牛娃,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1927年入党的老革命,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陕北党中央派到上海的特派员,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上饶集中营中的“囚徒”,站在天安门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嘉宾,被开除了党籍的“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等等。这么多反差极大,相互背离的角色交织成他丰富而坎坷的一生。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档案的解密,过去一些迷惑不解的事情渐渐清晰。我应当尽力从各个角度写出一个真实的冯雪峰。一起来翻阅《冯雪峰的传奇人生》吧!



目录

序言 我所认识的冯雪峰

章 歌唱在湖畔

第二章 闯荡北京

第三章 “左联”时期

第四章 佩服的人——鲁迅

第五章 危难相助瞿秋白

第六章 文章知己丁玲

第七章 转战在革命根据地

第八章 陕北来人

第九章 乡居神坛写长征

第十章 上饶集中营里的“囚徒”

第十一章 飞出牢笼到重庆

第十二章 重返上海

第十三章 解放初期的建树

第十四章 从“《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开始的厄运

第十五章 魂归故里

后记



内容摘要


  在冯雪峰身上,交织着多种角色:出生在祖祖辈辈不识字的农民家中,连中级师范也未能毕业的放牛娃,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1927年入党的老革命,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行委员,陕北党中央派到上海的特派员,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上饶集中营中的“囚徒”,站在天安门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嘉宾,被开除了党籍的“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等等。这么多反差极大,相互背离的角色交织成他丰富而坎坷的一生。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档案的解密,过去一些迷惑不解的事情渐渐清晰。我应当尽力从各个角度写出一个真实的冯雪峰。一起来翻阅《冯雪峰的传奇人生》吧!



主编推荐


  三十年代党内的“左倾”来自苏联和共产国际,当时苏联认为中间派*坏,要消灭中间派。冯雪峰的“左倾”思想来自组织,个人是敌不过组织的,天平总向集体倾斜,这是没有办法的。冯雪峰又以他的“左倾”思想去影响鲁迅,当时批判“第三种人”是极“左”的做法。鲁迅喜欢冯雪峰,不抵制冯雪峰的做法。许广平回忆录中写道,冯雪峰要鲁迅先生怎样怎样做,*后总是冯雪峰达到目的。



精彩内容

  1921年春,金华的浙江第七师范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爆发了驱逐学监顾华钟的风潮,学生的带头人冯雪峰因此而被学校开除学籍。他当时才18岁,却很有胆识,绝不屈服,带着同学们为他凑集的17元钱直奔省城杭州,投考浙江省立师范,并把自己的名字冯福春改为冯雪峰。当春暖花开时节,他的祖母随同乡里的老太太们到兰溪进香拜佛,顺道去金华探望心爱的长孙,方才知道他已不在七师读书了。从此,他完全冲破了家庭的束缚,义无反顾地奔向新的天地。
  冯雪峰进入浙江省立师范真是他的福气,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他的人生掀开了新的一页。浙江省立师范只是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却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在南方的主要阵地,与北京大学南北呼应,影响颇大。校长经亨颐改革时弊,提倡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聘请进步的教师,也支持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教师中有在新文化运动中被誉为“四大金刚”的陈望道、夏丐尊、刘大白、李次九,也有著名的作家与学者朱自清、俞平伯、叶绍钧、刘延陵等,吸引了进步的学生纷纷慕名负笈而来,学校呈现一派勃勃生机,政治、文化、文学方面的社团纷纷创立。冯雪峰在这样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心情舒畅。在他两鬓染苍的晚年,心中还感念扶他走上文学之路的恩师。当年与他朝夕相处的同学,如赵平复(柔石)、潘漠华、汪静之、魏金枝等,都结下了终生不渝的友谊。
  也许,满腔的热情更适合写新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诗崭露头角。1920年3月,部新诗集胡适的《尝试集》出版,1921年8月,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出版,各种新文学报刊——《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都为新诗开辟了园地,澎湃的诗情激励着浙江师范的同学们,他们跃跃欲试,渴望登上诗坛。
  在老师朱自清、叶圣陶、刘延陵的辅导下,浙一师在1921年下半年成立了文学团体“晨光社”,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赵平复(柔石)、魏金枝等成为中坚力量,也有蕙兰中学、安定中学和女子师范学校的同学参加,还有个别的教员和《浙江日报》的编辑,出版了《浙江日报》副刊之一的《晨光》文学周刊。他们的活动场所就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西子湖畔,他们常常利用星期日,到西泠印社或三潭印月等处,一边品茶观景,一边观摩各人的习作,相互促进。在这种浓浓的诗的气氛中,冯雪峰于1921年11月19日创作了首诗《到省议会旁听》,刊登在1921年11月22日《时事新报?学灯》上,这首取材于省议会的诗歌表明他的创作崇尚现实主义,以针砭时弊为己任,不是无病呻吟。
  1922年1月15日,朱自清、俞平伯、刘延陵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个诗刊物,为新诗的发表提供了园地。冯雪峰的第二首诗《小诗》(作于1921年11月21日)即发表在《诗》月刊一卷二期上(1922年2月15日出版)。《诗》月刊发表的湖畔派诗有30余首之多,可见它在培育青年诗人的成长中所起的作用。冯雪峰在写作第二首诗的时间距离写首诗仅两天,也可见他的勤奋。
  冯雪峰在老师的培养下和同学们的切磋中,努力探索诗的奥秘,使他一举成名的是湖畔诗社的建立和《湖畔》诗集的出版。1922年4月,这个年仅19岁,从山间小路走来的少年登上了诗坛,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