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国学概说 9787807438670 周时奋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14.96
5.3折
¥
28
全新
仅1件
作者周时奋
出版社宁波
ISBN9787807438670
出版时间2012-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2225612
上书时间2024-1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周时奋编著的《国学概说》简介:国学对于当代人,又有了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层意义。文化是一种价值观,传统文化体现了传统中国人的价值理性。总体来说,中国的古人一直在面对和探索的,是国上个方面的基本命题,即四个方面的“理”。一是物理,万物生存变化之理;二是伦理,社会人伦之理;三是生理,人的生命形态之理;四是心理,人的思想情绪形成、变化之理。中国人并非仅仅以黄皮肤、黑眼睛的生理特征为表征,更重要的是上述文化价值观。这也就是国学的基本内容。
目录
前言
一 什么是国学
二 小学:国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三 六经:最基础的国学典籍
四 六经的发展:诸子之学
五 读解典籍的基本方法
六 经学
七 经外别学
八 国学中史地之学
九 佛学:国学的漫衍
十 诗赋词曲
十一 散文与骈文
十二 文论
后记
内容摘要
周时奋编著的《国学概况》所谓概说,只是以当前中国可称为“文化人”的人应当了解的基础人文知识中的“国学内容”为度而大概说之。也就是俗话所谓的“说个大概”。写作的定位是,应该涉及的知识点都要说到,但不能说繁;发展的脉络要简明清晰,以示大势大略,但不能枝蔓过多。在正文的表达上要浅近,初中文化程度即可以看懂,所以其中不免多有个人的归纳、理解和简单化的表述,许多观点,也只是作者本人的一种理解,大可商榷批评,但为了达到上述的简约目的,不当之处也只能敬请读者诸君谅解。
《国学概况》仿采朱熹发明的、后为章学诚所倡导的大小字叙述的“纲目体”体例.叙述的正文用大字,展开说明与附注采用小字。
精彩内容
一 什么是国学“国学”一词,发端于清末,因为当时“西学东渐”的形势,学术也有了东西之别。
章炳麟(太炎)在日本组织“国学讲习会”,刘师培(申叔)发起“国学保存会”,他们二人可能是“国学”一词之最早使用者。在这之前的自强运动中有“体用之争”,也就有“西学”与“中学”的对用,这里“中学”应当看做是“国学”这个词的先声。
“国学”曾被叫做“国粹”或“国故”,似乎都有些不适合或不全面。
国粹有“国家的精粹”的意义。将学术都称为国粹,似乎有些夸大其词。而“国故”的本义为“本国文献”,光说文献而不涉及研究,国学的概念并不完整。
强调“国”的属性,是在一段时间里为了强调“中国”的属性,比如“国医…‘国药…‘国术”‘国画…‘国语…‘国货”等词,都是泛指区别于“西洋”的同类词。
国医针对西医,国药针对西药,国画针对西画,国语针对外语,国货针对洋货,唯国术专指中国功夫,西洋没有这个项目。
“国学”的内容,大概包括西学输人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用今天的理解,更是一种中国文化。“国学’’的著作成果,按清代编写《四库全书》时采用的传统分类法,可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这些可称为思想成果。此外还包括器物、典章、艺术及其他的文化样式。
所谓学术,最早专指治国之术,后来成为追寻研究学问的-方法与水平,现在则指系统专门的学问。也泛指高等教育与研究。关于学术专指治国之术,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史记,张仪列传》:“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这一用法延续很长一段时间,比如《北史,宇文护传》:“然护寡于学术,昵近群小,威福在己,征伐自出,有人臣无君之心,为人主不堪之事,终于妻子为戮,身首横分,盖其宜也。”直到清代,仍IEI有继续沿用的,如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诸葛孔明为千古一人,其学术全从此书出。”清代修《四库全书》,按《经》《史》《子》《集》分著作为四个部分,这种分法,大概表达了当时中国学者对学术的一种认识和领域界定。
国学是跨文、史、哲诸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所以对国学的理解,应当以文、史、哲一体的观点来看待,因此这是一门“整体之学”,而不是“分科之学”。
古代学术,本来就不分文、史、哲,都融为一体,统一称为学术。所谓文、史、哲的分法,也是近代西方的分类学引入后的产物。国学的方法论是综合之学,西方的科学是分科之学,综
合之学有其有机性,非分科之学可以替代。这就需要先与习惯于分科观的读者打一个招呼。
曾国藩曾将学术一分为三,分别称为“义理…‘考据…‘词章”,这概括地说出了当时人们对国学性质和内部分野的基本看法,也是宋明以来儒家正统派的传统意见。
曾国藩的这一观点,语出《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讲读经史方法》:“盖自西汉以至于今,识字之儒,约有三途:日义理之学,日考据之学,曰词章之学,各执一途,相互诋毁。兄之私意,以为义理之学最大,义理明则躬行有要,而经济有本。词章之学,亦民以发挥义理者也。考据之学,吾无取焉矣。此三途者。
皆从事经史,各有门径。吾以为欲读经史,但当研究义理,则心一而不纷。是故经则专守一经,史则专熟一代,读经史则专主义理,此皆守约之道,确乎不可易者也。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义理一词的最早使用,在《礼记·礼器》中,有“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的说法。清代戴东原也曾这样分类,他说:“义理即考核、文章二者之源也。”(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中国的传统学术,其基础的部分称为“小学”,核心和复杂
的部分就是“经学”。初涉的读者常为此头痛。因此先在下面用小字大体地提一下经学的脉络,以便有一个轮廓式的认识。但一时未必能看得明白,以后都会有专门的章节叙述展开。P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