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走近邓伟志 9787567145245 胡开建,叶庆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51.88
5.9折
¥
88
全新
库存13件
作者胡开建,叶庆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7145245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749962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胡开建,安徽省安庆市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53年3月1日出生,2013年在上海市闸北区政府公务员岗位上退休,上海太极思维研究院党委书记。叶庆,安徽省桐城市人,汉族,大学毕业,文学学士,中共党员,安徽省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退休干部,现居上海。上海太极思维研究院秘书长。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生于乱世 苦其心志
一、情系萧县 乡音难改
二、邓家台子 纵家瓦房
三、天纵其才 多难育人
四、改名伟志 曾经淮海
第二章 笃实好学 志在鸿鹄
一、难忘中秋 永不掉队
二、学海泛舟 以文养读
三、重蹈淮海 扬帆起航
四、以芦为师 逆境奋起
第三章 书是社会 社会是书
一、天纵书洞 含英咀华
二、走出书斋 天高地阔
三、事皆有益 人皆可师
四、厚积厚发 良心创作
第四章 无关地理 只关道理
一、访贫之路 刻骨铭心
二、城乡采风 触景生情
三、环球凉热 千姿百态
四、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第五章 邓氏三论 四多学者
一、家庭立学 时代之问
二、呼唤学派 带头争鸣
三、治学为官 各取所长
四、勇立潮头 永争第一
第六章 上下求索 志存高远
一、生花妙笔 经天纬地
二、仰屋著书 百废俱兴
三、尊重科学 探寻真相
四、科学普及 入木三分
第七章 诲人不倦 薪尽火传
一、率马以骥 兼职复旦
二、升堂入室 就职上大
三、陶熔鼓铸 受聘诸校
四、绝伦逸群 致力创新
第八章 杂而有文 微而知著
一、推往验今 回肠荡气
二、负重致远 以往鉴今
三、别有天地 神人共悦
四、诗书礼乐 不同凡响
第九章 与世有争 与人无争
一、以诚相交 心心相印
二、以文会友 知音识趣
三、才高行洁 兰熏桂馥
四、淡泊明志 清风明月
第十章 浓浓亲情 百福具臻
一、母慈子孝 寸草春晖
二、手足情深 我就是我
三、如师如友 心若曈瞳
四、琴瑟和谐 相敬如宾
附录 邓伟志学术年表
后记
内容摘要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根据一个人儿童时代的经历、言行,可以大致预见这个人一生的表现。不管这句话有无根据,童年的生活环境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确实是不可低估的。对于邓伟志来说尤其如此。 一、情系萧县乡音难改 邓伟志,原名邓天纵,1938年11月10日(农历戊寅年九月十九)生于江苏省萧县(1955年后划归安徽省)。 萧县古为萧国,秦置萧县。其地属黄淮平原、黄河故道,居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由于其东南部多低山矮岭,在平原中形成了一条自然的屏障,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萧县有一块自然保护区,叫皇藏峪,传说是楚汉相争时,刘邦打了败仗后的躲藏地。近代以来,因萧县东临京沪铁路,又有陇海、徐阜铁路纵横穿过,县城距京杭运河30公里,战略地位更加显著,素有“徐州西大门”之称。解放战争时期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淮海战役,就爆发在包括萧县在内的苏鲁豫皖边区。以为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委曾在萧县丁里镇蔡洼村杨家台子开过专享的一次前委会,留下了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珍贵的合影照片。 萧县有山有水,地灵人杰。官山、龙王山、白虎山、皇藏峪等几十座山峰钟灵毓秀,龙河、岱河,还有从东流向西的倒流河飘逸灵动,圣泉、筛子泉、牛鼻子泉、黑龙潭等泉眼喷涌不息。山水如画,山水也必然“人”画。早在“扬州八怪”时代,萧县就出了“画家四怪”。到清代乾嘉时期,形成了以萧县县城命名的龙城画派,后来虽因战乱一度衰落,但传承仍在。特别是近百年来,萧县名画家辈出。邓伟志的老师,曾被齐白石称赞“兰草比我画得好”的安徽省书画院原院长萧龙士便是萧县画派的杰出代表。在1979年全国文代会上的20名美术界人士中,就有四个半萧县人,即萧龙士、刘开渠(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和北京美术馆馆长)、王肇民和王子云。李可染的家虽属铜山,但在与萧县交界处,亲属大多在萧县,或可算半个。2010年,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创作基地在萧县挂牌。画好,书法自然也不差。有次上海一位书法家偶然看到邓伟志的老师冯雨邮的字,竞惊呆了:“想不到农村还有这么好的大书法家。”据邓伟志介绍,萧县还有位写狂草的怪老头刘惠民,自称从不给“有钱有权”的人写字。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赖少其慕名亲自来求字,结果一进村,刘惠民就躲了起来。赖少其在刘家左等右等不见刘惠民,便为刘惠民题字:“生不留名死留名。”邻居对刘惠民说,你不应当把赖少其当作是官,他也是书法家,你们可以交流。刘惠民才出来相见。 1958年,萧县被称为文化县。曾有媒体说,萧县人人会写诗、人人会绘画,这可能夸张了些。但作为中国有名的“书画之乡”,如果说萧县有比别处多得多的人会书法绘画,绝大部分人喜爱字画,倒是接近符合实际的。在一个不大的县城里,就有二十来家书画装裱店,由此可见一斑。萧县人家里再穷,也要在中堂里挂一幅字画。字画被炊烟熏得发黄了,仍舍不得揭下。 萧县人除了崇文,同样尚武。楚汉相争以降不说,仅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既出过国民党的将军王仲廉、方先觉、张季英,也出了解放军的将军王克、辛明、李忠信等。新四军四师下设有“萧县独立旅”,其中多数是萧县子弟。邓伟志的父亲、叔父和舅父都是新四军,大舅纵翰民还是彭雪枫师长属下的新四军旅长。 然而,生在萧县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并在此度过了整个童年时代的邓伟志,对家乡的感情却是复杂的。 邓伟志出生在抗战中国民党放弃徐州、萧县沦陷之后的1938年,正是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萧县成为黄泛区的那一年。虽然津浦路、陇海路都被日军占据,日伪在萧县也成立了伪政权,可是在广大农村仍然有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活动。日军和汉奸来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就走了。日军和汉奸走了以后,国民党或共产党就来了。有时候,这一块是国民党占领,那一块由共产党控制,白天是国民党统治,晚上由共产党领导。这种“拉锯”的情况,普通人不好分辨,更难以应对。像邓伟志母亲这些抗日军人家属更是每日里悬着一颗心,只能东躲西藏。幼年的邓伟志从记事起就奔波流浪。母亲带着他们姐弟几乎跑遍了萧县及河南永城、安徽宿县,还有山东数不清的村庄。 作为萧县的儿子,和大多数人一样,邓伟志也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家乡留给邓伟志的是说不完的美好回忆。但与许多人不同的是,童年有家难归的经历,父亲母亲在此经受的太多苦难,都使他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直到几十年后,他仍然不能接近摆脱这种感情的困扰。 在《留下长篇遗嘱的母亲》一文中,邓伟志写道:“我今年虚龄七十,有人说我‘冲’,有人说我‘大胆’,有人称我是‘倔老头’,有人说我‘是条汉子’,可是,我实在是又很脆弱。我直到现在都不能听人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听就流泪,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听了都要流泪……听到‘大豆高粱’时还可以控制住,不落泪,到‘爹娘啊’声起时,我仍是要老泪纵横。我的家在皖北,不在东北,我的家在
精彩内容
本书为有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终身教授邓伟志先生的传记,作者在通读研究邓伟志全部作品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邓老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从他的出身和革命战争年代的生活写起,分别讲述了他的求学生涯、各地采风调研、社会学学科恢复时期的学术创新和教学成绩、杂文等文学写作、与各界人士的广泛交往,以及和谐的家庭生活,立体生动地刻画了邓伟志先生勤于学术、倾心教学、笔耕不辍、谦虚谨慎的生平经历和人格形象。邓伟志先生著作等身,有《文集》6卷、《全集》25卷以及大量单行本著作和单篇文章,人生境遇也极为丰富,历经了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亲身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但尚未有一部全面叙述其人生经历的传记作品,本书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空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