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怎样当记者 9787800879333 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14.1
6.4折
¥
22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庹震 著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800879333
出版时间2006-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2元
货号20360734
上书时间2024-10-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记者是一种全天候的职业。一个出色的记者,更要使自己处于这样的临战状态: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发现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要立即出发,奔赴现场或寻找知情者,就要以快的速度采写出新闻报道来。
记者如果拥有强烈的独家新闻意识,就会是一个非常勤奋和敏感的人。勤奋是位的,没有勤奋这一条,记者就不可能游进社会生活的海洋,也就不会从这浩瀚的海洋中捕获新闻线索。
作者简介
庹震,1959年9月生于河南省方城县,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现任《经济日报》总编辑,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1984年10月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5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范长江新闻奖。著有《蓝天下的眼睛》
目录
第一辑 记者感悟
全天候记者怎么当?
“先天素质”与“后天修炼”
采访要“访”记者要“记”
“阅历问题”
“定位”的价值
“十八般武艺”从何而来?
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交际圈”?
如何当读者?
新条件下的“笨功夫”?
“记者亲历”带来了什么?
法规意识有多重要?
学会“逛商场”
文字功底的衡量标准
要学会说“大白话”
告别纸笔之后
独家新闻意识
留神“苗头新闻”
“看到了”,还要“看得深远”
当你成为“当事人”的时候
要学会控制“情绪”
要善于积累“失败教训”
“发现”的基本功
记者的“编辑观点”
缘何“走四方”
记者感悟六则
微言不浅
“跳出”新闻认识新闻
收获在这片热土
伟大的凡人
职业·事业·敬业
第二辑 采写技巧
浅说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人物特写和人物通讯中的“细节”作用
消息写作莫忽视了“细节”
深度报道的“点”与“面”
新闻报道的“点”与“面”
批评报道的几种基本形式
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各自的“优势”
体育报道中的“经济眼”与“经济味”
新闻报道:数量·质量·分量
注意“小事”背后的“大问题”
消息:要多拉快跑
社会亮点和新闻亮点
“感动自己”与“感动别人”
经济新闻写作要有自己的“百宝箱”
掌握“事后比较”的窍门
批评报道要注意掌握“证据”
采写预告性新闻的要点
“疑问叙事式”特写的“特征”
注意抓“公共场所新闻”
第三辑 问号答疑
舆论监督的舞台有多大?
“一线”的报道怎样多起来?
编辑的眼睛为什么会发亮?
“新闻脑”为什么不能“闲”?
新闻写作如何做到“举重若轻”?
新闻作品的“原汁原味”哪里去了?
“水桶”里的“水”少了怎么办?
新闻业务的“下坡路”会在哪儿?
灾害报道写作要注意什么?
新闻标题首先由谁来做?
“记者来信”的特征在哪里?
“剩饭”该怎么“吃”?
会议新闻写作如何“里应外合”?
“反映报道”怎么写?
经济新闻要不要讲“时效”?
新闻特写如何下笔?
如何增加“事件性新闻”?
记者向厨师学习什么?
新闻线索哪里来?
工作通讯怎么写?
“开工新闻”写什么?
记者如何成为“评论员”?
成就报道的亮点在哪里?
内容摘要
记者是一种全天候的职业。一个出色的记者,更要使自己处于这样的临战状态: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发现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要立即出发,奔赴现场或寻找知情者,就要以最快的速度采写出新闻报道来。
记者如果拥有强烈的独家新闻意识,就会是一个非常勤奋和敏感的人。勤奋是第一位的,没有勤奋这一条,记者就不可能游进社会生活的海洋,也就不会从这浩瀚的海洋中捕获新闻线索。
主编推荐
庹震,1959年9月生于河南省方城县,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现任《经济日报》总编辑,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1984年10月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5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范长江新闻奖。著有《蓝天下的眼睛》
精彩内容
辑 记者感悟
全天候记者怎么当
记者是一种全天候的职业。一个出色的记者,更要使自己处于这样的临战状态: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发现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要立即出发,奔赴现场或寻找知情者,就要以快的速度采写出新闻报道来。这是基本的道理。可惜的是,现在我们的一些记者,不仅做不到这些,甚至做不到起码的灵敏和勤奋,即便在“上班”的8小时里,也没有进入应有的工作状态,一年到头写不出几篇像样的新闻报道。这种现象很值得注意,也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笔者曾经到《中国青年报》参加一个职称评审会议,会上听到了一件事:该报一位驻站的记者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并对社会承诺:手机24小时打开,社会各界都可以向记者反映和提供新闻线索。这个记者的诚心,打动了人们,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也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线索,写出了不少独家新闻。听到这件事,联想了很多。他做的事,听起来也不难理解,一是为了建立一种记者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二是表明了记者的“临战意识”。但就是这样的看起来是记者应有的一种做法,我们的不少记者现在却没有做到。
记者向社会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这样做的意义是很大的。新闻记者不能远离社会生活。不仅如此,还必须扎根于社会生活。火热的现实社会生活,是优秀新闻作品诞生的源泉。记者新闻事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生活这个源泉。一旦记者“双脚离地”,就立刻会失去对新闻的知觉和敏感,所写的新闻报道也就会缺乏鲜活的生活气息,就会不受欢迎。记者向社会公布手机号码,象征着新闻工作者与社会生活之间的鱼水关系。鱼是不能离开水的。现在有的记者,认识上出了问题,不是千方百计去贴近现实生活,去贴近群众,而是将采写新闻报道的渠道寄希望在新闻发布会和材料堆里。这些记者离开了各种会议和材料,就写不出新闻作品。这当然是很不应该的。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