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与巴金闲谈 9787541151989 姜德明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9.07
3.2折
¥
2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姜德明著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51989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8元
货号9380779
上书时间2024-10-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姜德明,男,山东高唐人,1929年生于天津,不错编辑,有名藏书家。著有《姜德明书话》、《余时书话》、《与巴金闲谈》、《书衣百影》等书话作品集,散文集有《南亚风情》、《绿窗集》、《清泉集》、《寻找樱花》、《雨声集》、《流水集》、《与巴金闻谈》、《书边草》、《书梦录》、《活的鲁迅》等。
目录
小 引.................001
第一场春雨...............005
又是一个春雨天.............009
安静的早晨...............013
春天,在上海..............018
夏日的访问...............021
冬天的印象...............027
一次盛会................030
在北京饭店...............032
秋日漫话................035
雨天谈书................044
病房问答................051
再访病房................059
西子湖畔................068
又访西子................077
巴金与《夜未央》............082
《茵梦湖》的版本............085
费新我画《家》.............088
巴金不是“旅行家”...........091
茅盾·巴金·《烽火》..........095
《无题》及其他.............100
《萧萧》与巴金佚简...........103
巴金为冰心编书.............106
批判巴金一例..............109
可爱的小书...............113
反法西斯的书..............116
《书评研究》余话............122
巴金与曹禺的友情............124
“平明”书事..............128
《家书》何罪?.............132
《简·爱》跋语.............137
关于徐成时...............140
——致《点滴》编者周立民
走近巴金................143
《十年一梦》增订本编后附记.......147
巴金致姜德明书信
内容摘要
巴金与曹禺的友情巴金与曹禺数十年间的友谊,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从战前巴金初读曹禺的《雷雨》手稿,直到20世纪80年代他每次北来,曹禺总要一日数见巴金,并长时间逗留在巴金的旅舍里,哪怕是与老友一起逛一逛东安市场,彼此也很好愉快。进入90年代以来,他们却经常住在医院里。1991年夏天,我往华东医院去看巴老,谈及曹禺,老人不感伤地跟我说:“他躺在北京的医院里,有两年了吧。曹禺很想见我,我也很想见他。可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俩都行动不方便,恐怕很难了。”讲到曹禺未完成的剧作《桥》,巴老说:“我一直劝他抓紧时间完成它……”沉默许久,我才答非所问地说:“你们两位可以利用录音带来互相交谈。”巴老依然沉默不语。隔了很久,在第二年的春天,黄宗江兄去看曹禺,偶然同他讲到我写的巴金访问记中说过的上面那段话,曹禺一定要看看,我只好把剪报寄到曹禺的病房,并说明不必退还。没过几天,便收到他3月25日写的短简和附件,信上说:“奉上您寄来您看望巴老后写的文章剪报,十分高兴。”对巴老的几句话,他竟如此看重,我很意外。因又想起1981年我请他写一篇响应巴老建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事,当时他的态度分外认真,甚至过分敏感,也超出了我的想象。当时我还请了冰心、臧克家、孔罗荪、唐弢诸位写了响应文章,分别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发表。曹禺很快便寄来一篇千字文,没有标题,因是书信体,我代拟了《致巴金——响应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作标题。他3月26日来信,郑重提出了标题不当,理由是:“题目十分狂妄。也不切题。”他提出保留副题,标题可改为《一封信》。我看了十分惶恐,一方面为他如此尊重巴老的感情而钦佩;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无意间“伤害”了巴老而失悔。信中还嘱我不要改动文中如下一句:“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出李、杜、出关汉卿、出曹雪芹、出鲁迅的时代。”因为“四个‘出’字有劲,请勿删去。名字系按时代前后排的,请勿颠倒”。曹禺先生的意见,我当然尊重,只是想了想:《致巴金》怎么就会伤害了巴老或不切题呢,又想到他是否太小心谨慎了,当年这位戏剧大师的笔墨天马行空,有雷霆万钧之势,可以震撼人心,为什么如今这般拘谨而顾虑重重。我在电话中告诉曹先生标题照改,并说明我也是在发稿时临时拟定的标题,不一定好。但,同时也解释《致巴金》似乎并无不尊重巴老之意,《一封信》不如《致巴金》更明确。没想到曹先生又犹疑不定起来,变得很好说话,像是一位从善如流的宽厚前辈,马上同意了我的意见,见报时还是用了《致巴金》的标题。这个细节,让我想到曹禺先生的确过于谨慎,也谦虚过分了。我与曹禺先生往来不多,对他的性格了解不深。很早的接触是在1961年6月1日儿童节,我请他给我们副刊写了一首应景的诗歌《谁活在我们心当中》。那时他住在铁狮子胡同的戏剧学院宿舍,离我住的东四十条报社宿舍很近,我是去他家里取的稿。当时他也一再声明,如有改动,万勿客气。我联想到,解放初期他修改《雷雨》的失败教训,可能就是听到过什么批评意见,疑虑之下即胆战心惊地大改特改了一番。就在这封《致巴金》的信中,曹禺还检讨自己没有听巴老的劝告,下决心抛开那些“记不上账的紧张生活”,多写点东西;不应该忙着干那些力不胜任的杂事,责备自己太“好热闹”了!这是在老朋友面前吐出的肺腑之言。曹禺先生晚年的创作不多,有限的作品也没有像当年那样放出异彩,原因是多方面的。太“好热闹”,的确耽误了自己的创作时间。80年代中期,曹禺先生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总是搞运动,从批判《武训传》开始,运动没有中断过。虽然,我没当上右派,但也是把我的心弄得都不敢跳动了。做人真是难啊……”(见梁秉堃《曹禺老师的心事》,载1998年9月3日《读书人报》)曹禺被政治运动吓得连心都不敢跳动了,哪里还有心情创作。他不是不想写,怕是被吓得不敢动笔了。曹禺创作上的痛苦和矛盾深为人们同情,而巴金让他多写点东西的劝告,不是也应该让我们时时深记吗。
主编推荐
作者通过与巴金交往闲谈的若干事,让我们得以看到一个不同以往作为文学大家被神话了的巴金,而是看到了一个在生活中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巴金。
精彩内容
作者通过与巴金交往闲谈的若干事,让我们得以看到一个不同以往作为文学大家被神话了的巴金,而是看到了一个在生活中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巴金。巴金爱书、痴书,喜欢买书,收藏书,但又不占有书,他把自家的多年藏书捐献出去,以造福更多人;他关心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携新人,倡导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立出谋划策、贡献力量。通过对巴金写书、编书详情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关心国家,热爱祖国,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一个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的伟大作家。文章zui后还收录了些巴金的书信原稿,让我们有幸能够更加直观地走进巴金这个伟大作家的世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