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重庆通史 9787229063863 周勇 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98.59
5.2折
¥
190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周勇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63863
出版时间2014-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0元
货号23469037
上书时间2024-10-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重庆通史》书稿从重庆历史实际出发,以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为主题,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系统地反映了从公元前200万年的巫山人到公元1952年,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朝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演进的重庆历史。
作者简介
周勇,曾任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册
出版说明
重庆史是中国史,也是世界史——重庆史研究的方向和条件(代再版前言)周勇1
卷 古代史
(公元前200万年至公元1875年)
章 地理环境与先巴文化
节 重庆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 古人类的活动
第三节 古史传说与先巴文化
第二章 巴族与巴国
节 巴国的政治与军事
一、巴国的建立与发展
二、巴国的疆域变迁
三、巴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四、巴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五、巴国的灭亡
第二节 巴地诸族
一、濮人
二、人(板楯蛮)
三、苴人
四、蜑人
第三节 巴国社会经济
一、农业与渔猎
二、手工业
三、城市、商业与交通
第四节 巴文化
一、神话、宗教与巫术
二、文学艺术
三、语言文字
四、巴人的社会生活
第三章 巴渝地区的初步发展
节 秦举巴蜀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巴渝经济
第三节 江州城的兴筑与扩展
第四章 巴渝地区的社会动荡
节 东汉晚期的阶级压迫与农民起义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一、政权的频繁更迭二、政区的纷繁变动
第三节 巴渝地区民族的迁徙与融合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巴渝诸州(郡)
节 区域的建置与开发一、区域建置二、区域开发
第二节 政治与社会
第六章 巴渝社会的初步繁荣
节 两宋时期的政区建置
第二节 少数民族区域的发展
第三节 宋代经济的兴盛
一、农业
二、手工业
三、商业
第四节 重庆城市与区域城镇的发展
第七章 宋元战争与元代重庆
节 彭大雅、余玠时期的抗蒙斗争
一、南宋晚期的四川形势
二、彭大雅建司重庆与筑重庆城
三、余玠领导的抗击蒙古的斗争
第二节 王坚、张珏时期的抗击蒙元的斗争
一、钓鱼城之战
二、后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四川沿江诸城争夺战
第三节 元代重庆的政治与经济
第八章 明玉珍与大夏政权
节 明玉珍入川与大夏国的建立
第二节 大夏政权的政治与社会经济
第九章 明清时期的重庆——区域中心的形成
节 明代政治与民族关系
一、政区建置与土司制度
二、杨应龙之乱与奢、安之乱
三、张献忠攻占重庆及抗清斗争
第二节 清代的政区与政治
一、巴渝政区
二、改土归流
第三节 区域经济的波浪式发展
第四节 川江航运与转口贸易
第五节 川东商业都会
第六节 城郊手工业
第七节 城市社会
第八节 区域人口与城市人口
第十章 古代文化
节 教育
第二节 文学艺术
一、诗歌
二、石刻艺术
三、绘画与戏剧
第三节 民俗
一、巫术与祭祀
二、民居
第二卷 近代史(上)
(1876年至1918年)
章 重庆开埠
节 英国势力的伸入
一、英国对中国西部市场的觊觎
二、中英《烟台条约》——英国夺取“驻寓”重庆的特权
第二节 重庆被迫开埠
一、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条》——英国强迫重庆开埠
二、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强迫重庆开埠第二章西方政治势力的入侵
第二章西方政治势力的入侵
节 各国领事馆的建立
一、各国领事馆的建立
二、各国领事馆与重庆地方政府的勾结
第二节 租界和租借地的建立
一、王家沱日本租界的建立
二、打枪坝各国租借地的建立
第三节 外国教会势力的扩展
一、西方宗教的广泛传播
二、教会的侵略活动及其特点
第三章 西方势力对重庆的经济侵略
节 西方势力对重庆海关、川江航运权、路矿权的控制
一、西方势力对重庆海关的控制
二、西方势力对川江航运权的掠夺
三、西方势力大肆攫取路矿权
第二节 西方势力对重庆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一、西方势力对重庆的商品输出
二、西方势力对重庆的资本输出
第四章 近代重庆的第三产业——商业
节 开埠时期的重庆商业贸易
一、 开埠前重庆的商业贸易
二、 开埠初期的对外贸易
三、 三、开埠前后重庆进出口贸易的意义
第二节 近代重庆商业中心的形成
一、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市场商品结构
三、商品流通渠道
四、完整的市场体系逐渐形成
五、商业组织和商品活动的近代化
第五章 近代重庆的第三产业——金融业
节 货币的初步统一和近代货币的出现
第二节 金融组织的演变
一、票号的膨胀和衰落
二、钱庄的产生和迅速发展
三、银行成为金融业的主体
四、其他金融机构的兴办
第三节 金融业的联合
第六章 近代重庆的第三产业——交通业
节 以重庆为中心的川江航运体系
一、传统的木船运输业
二、轮船运输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近代重庆陆路交通及航空业的初步发展
一、民间传统陆路运输组织
二、公路的初筑与汽车运输的出现
三、航空的发端和铁路的拟议
第七章 近代重庆的第二产业——近代工业
节 近代重庆工业的创立和初步发展
一、新兴的城市工场手工业
二、微弱的机器大工业
第二节 近代重庆工业初创时期的特征
一、近代重庆工业的产生是帝国主义资本侵略的直接结果
二、近代重庆工业资本来源多样化,以民族资本中的商业、金融资本为主
三、近代重庆工业资本的投向主要集中在轻纺工业和出口加工工业
四、近代重庆工业生产水平较低,以工场手工业为主
五、近代重庆工业在四川居于突出的地位,但滞后于商业的发展,在全国居于后列
第八章 近代重庆城乡经济关系
节 近代城乡关系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重庆腹地的演变及其特征
第三节 重庆城市经济对腹地的凝聚与辐射
一、个案分析一:重庆城市对乡村的凝聚——城市粮食供应
二、个案分析二:重庆城市对乡村的凝聚——山货供应
三、个案分析三:重庆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工业品销售
第九章 近代重庆农村经济及其变动
节 重庆地区农村自然经济的初步解体
一、农村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
二、农村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
第二节 近代重庆农村经济中资本主义因素的滋长及特点
第三节 农村封建土地关系和剥削关系的继续保持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继续保持
二、地租剥削的继续加重
三、商业高利贷剥削的加强
第十章 城市社会经济组织
节 城市行帮与行会
一、行帮
二、行会
三、重庆行帮、行会的特点
第二节 移民社会组织
一、移民与商行
二、移民与会馆
第三节 商会和社团
一、商会的成立
二、商会的活动
第十一章 重庆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节 重庆教案
一、次重庆教案
二、第二次重庆教案
第二节 余栋臣反帝武装起义
一、大足人民打教斗争的兴起
二、余栋臣次武装起义
三、余栋臣第二次武装起义
第三节 重庆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发展
第十二 章维新思潮与改良运动
节 维新思潮的传播
一、宋育仁和《渝报》的创办
二、《渝报》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倾向及其特点
三、重庆维新运动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
第二节 重庆总商会
一、重庆总商会的建立
二、《重庆商会公报》与重庆总商会的政治、经济倾向
第三节 重庆绅商收回矿权的斗争
一、重庆绅商开展收回矿权的斗争
二、重庆绅商收回江北厅矿权
第十三章 民主革命的酝酿
节 邹容和《革命军》
一、邹容的成长
二、《革命军》的发表
三、邹容和“苏报案”
第二节 同盟会重庆支部的建立
一、公强会的成立
二、卞鼒和《重庆日报》
三、同盟会重庆支部的建立及其活动
第三节 重庆保路运动
一、重庆在帝国主义争夺四川铁路计划中的重要地位
二、自办川汉铁路与征收路款
三、重庆保路风潮
第十四 章重庆辛亥革命
节 重庆独立和蜀军政府的成立
一、同盟会重庆支部领导反对端方、岑春煊入川的斗争
二、同盟会重庆支部筹备重庆独立
三、蜀军政府的成立
第二节 蜀军政府的内外政策及主要活动
一、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
二、对内方针和对外政策
三、经济和宣传文教活动
四、军事行动
五、川东南57州县响应蜀军政府
第三节 重庆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重庆蜀军政府和成都大汉四川军政府的合并
二、重庆镇抚府的建立与撤销
第十五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在重庆的后斗争
节 讨袁讨胡战争
一、蜀军的建立
二、胡景伊对革命党人的疯狂镇压
三、重庆独立及讨袁讨胡战争
第二节 护国、护法战争与革命党人的后抗争
一、护国战争的进行
二、以重庆为中心的四川护法战争
第十六章 重庆传统文化的近代变迁
节 教育
一、传统教育的式微
二、新式学堂的兴起
第二节 新闻出版
一、新闻报刊问世
二、出版印刷概况
第三节文学艺术
一、新旧交替时期的文学
二、艺术概览
第四节史学
一、张森楷的史学著述
二、地方志的突破
第五节民俗
一、生活习俗
二、礼仪习俗
三、岁时习俗
四、方言
第十七章 近代重庆文化的新因素
节 科学技术
一、应用科技的出现
二、科技教育的从无到有
第二节 西方文化的传入及其影响
一、西方文化势力的进入
二、西方文化的传播
三、西方文化的影响
第二册
第三卷 近代史(下)
(1919年至1952年)
章 “五四”时期重庆的社会变化
节“五四”前后重庆的军阀混战
一、“五四”前夕的四川军阀割据
二、“五四”前后的军阀混战
三、重庆民众遭受的战祸之灾
第二节 “五四”时期重庆民众的觉醒
一、学生运动蓬勃发展
二、爱国斗争掀起高潮
三、勤工俭学寻求救国之路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对重庆的影响
一、科学与民主思想传入重庆
二、新文化思想的广泛传播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重庆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
节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委的成立
一、四川各地团组织的分散活动
二、重庆团地委的建立
内容摘要
《重庆通史》书稿从重庆历史实际出发,以重庆经济与社会发展为主题,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系统地反映了从公元前200万年的巫山人到公元1952年,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朝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演进的重庆历史。
主编推荐
周勇,曾任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精彩内容
重庆的地理环境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长江上游;城区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全市范围介于北纬28°22′至32°13′,东经105°17′至110°11′之间;东西相距470公里,南北相距450公里。全市面积82400平方公里,人口1996年为3022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67人。重庆地区具有复杂多样的地形,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纵贯全境的长江、嘉陵江、乌江及支流,丰富的煤、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为区域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重庆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其西部处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和川南边缘山地的交接地带,地貌特征很有特点。地形大势从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逐级降低。南部有七曜山、武陵山、金佛山、黑山、石壕山等山脉,海拔高度为800米到2200米,沿江一带则降至海拔120米到300米。东北部地区以中山为主,其山脉有大巴山、巫山等,海拔高度为1000米到2600米,由北向南逐渐降低,与中北部的低山相接。中北部地区以背斜构造低山为主,多呈东北—南北向,并向西突出成弧状的平行排列,从东至西有方斗山、黄草山、南华山、明月山、铜锣山、华蓥山、中梁山、缙云山、云雾山、巴岳山和箕山,这些山脉大都呈“一山一岭”或“一山一槽两岭”的地貌组合形态,海拔高度由北向南逐级降低。这种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形不但影响着重庆地区的气候特征,产生河谷气候效应,而且影响着江河的流向,有利于东西之间的水上交通,不利于南北间的陆上联系。重庆地区地貌复杂多样,以丘陵、低山为主,平坝较少。丘陵多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平坝主要分布在长江和嘉陵江两岸及其支流交汇处,山地多分布在南部和北部。这种地貌使得重庆地区的区域开发呈阶段性,沿河流溯源而上,先中部,再西部和北端,后是南北部山区。同时重庆地区的区域差异很大,西部为川中方山丘陵地带的一部分,中部和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南部则为贵州高原的边缘地带。重庆境内长江支流众多,除嘉陵江、乌江外,尚有涪江、渠江、綦江、濑溪河、磨滩河、五步河、鸭江、渠溪河、郁江、阿蓬江、酉水、小江、梅溪河、大宁河等。长江及其支流构成了中国西部的内河运输网,重庆为这个水网的枢纽。重庆通过长江大动脉将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沿海地区紧密联系起来。同时,通过嘉陵江联系盆地北部,通过渠江联系盆地东北,通过涪江联系盆地西北,通过乌江联系盆地东南。沿长江而上,经泸州可到沱江流域,经宜宾可到岷江流域,经乌江和赤水河可到贵州。因此,横贯全境的长江干流及其支流使重庆成为四川盆地内部各地联系的枢纽,也成为四川盆地与陕南、甘南、黔北、滇北和长江中下游经济联系的枢纽。重庆的气候特征和四川盆地一致,雨热同季,热量丰富,降水充沛而季节分配不均,冬暖春早,夏热秋雨,适合农作物生长,但日照少,阴天多,湿度大,瘴气重,冬季多云雾,夏季高温炎热,常出现伏旱。重庆的现代森林植被比例不大,仅占12%左右。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竹林和灌木丛。天然植被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巫山、七曜山、武陵山、南华山、华蓥山、缙云山、黑山、黄草山等山脉两侧。根据考古发掘和地方志资料记载,古代重庆的植被茂密,大巴山、巫山、武陵山、缙云山、黄草山、华蓥山、歌乐山、巴岳山及江津、綦江、南川、丰都、彭水、黔江、石柱、酉阳一带森林茂密,百里林海,为人称道,其植被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种状况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较好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山区的开发较为困难,经济发展缓慢。第二节古人类的活动重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原始时代。重庆地区古远的原始人类,是1986年在巫山县发现的更新世早期的人类化石。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古远的人类化石,在我国人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民日报》1988年11月19日。。“巫山人”被发现于巫山县大庙区庙宇镇龙坪村的龙骨坡,经过20世纪80年代末的数年发掘,在这里发现了人类化石2件、巨猿牙齿化石12枚、动物化石120种和一批经人类加工过的石器,共4000余件。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具有典型的华南动物群面貌,也反映了因为气候的变化,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动物群的迁徙。长期以来国内发现的巨猿(人类的近亲)化石均集中于华南地区,巫山龙骨坡发现的巨猿化石将其分布范围扩大到了三峡地区。在龙骨坡发现的直立人的左侧下颌骨、上恒门齿化石已经显示了黄种人的特点,被命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通过对地层、化石、孢子花粉的分析,古地磁、氨基酸的年代测定,“巫山人”距今204万年至201万年。在今天重庆市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原始遗址,以早期的丰都县烟墩堡遗址、桂花村遗址和晚期的铜梁文化遗址代表性。烟墩堡旧石器遗址位于丰都县长江南岸的丰都新城开发区内的一个叫烟墩堡的山梁上,发现于1994年3月。经过先后3次发掘,到1996年共出土石制品1215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制品中既有大型的,也有中小型的。从石核和石片上的打击痕迹来看,打片主要用锤击法,偶尔也使用锐棱砸击法。石器类型多是烟墩堡遗址的一个突出特点,主要有石核刮削器、凹缺器、石锥、钝背刀、端刮器、大尖状器、小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似盘状器和复合工具等。其中以石片石器为主,与中国南方早期旧石器中以砾石石器为主的文化不同。遗址的年代推测为更新世晚期《中国文物报》1996年2月2日。。桂花村遗址位于丰都县高家镇桂花村长江岸边,面积约2000平方米,时代属距今10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埋藏在距地表5米以下。经过试掘,其文化堆积层厚约1米以上,石器分布密集。仅揭露遗址面积50多平方米,即清理出砾石石器2200多件,主要有砍砸器、尖状器、石锤、刮削器及石核等,其中以砍砸器数量多,刮削器数量较少,石核以单台面石核为主;制作方式以锤击法为主,仅少量石片用碰砧法生产。该处为三峡地区先民的一处石器制造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由于其下部文化堆积尚未清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