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35.06 6.7折 ¥ 52 全新
库存47件
作者王荣生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433131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29220556
上书时间2024-10-14
课例研究,既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领域,也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研究表明,我国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有鉴于此,我力主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本书是我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实践,分“名课研习”“名课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四个板块。为了便于交流,所评议的课,均附录课例及课文。
上述四个板块,可以看成是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四种样式:
在我看来,观课评教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活动,目的是谋求语文教学的改善。而研究,必得面对问题,必须正视问题。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中,我对一些课例进行了批评,需要郑重声明的是:这些批评不是针对教师个人的。我在许多场合反复说过这样的话:
“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问题,表现在课堂教学方面,是集团性地、长时期地、大面积地出现教学内容的不正确、不合适。认识语文教学的问题,应该树立这样一个原则: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集团性问题乃至错误,一定不是教师个体的素质问题,一定是语文课程研制、语文教材编制上的问题乃至错误。”
正因为问题乃?错误是集团性的、长时期的、大面积的,所以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才有其必要性,才有其意义。事实上,我所批评的那些课,其执教教师都很优秀;唯其优秀,才把他们当作承受批评的“替罪羊”,尽管这样做,我也于心不忍。
在“名课研习”和“名课研讨”中,我也对一些课例及执教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主张提出了异议。这些异议只是一种角度的认识,只代表一种看法,既与执教者研讨,也供广大教师参考。
希望这本书能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改善,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希望“名课研习”“名课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这些样式,能为提高语文课观课评教的专业水准做一点贡献。
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本书忝列“大夏书系”,初版于2007—2020年已重印25次。连续重印,表明本书对语文教师仍有参考价值。
但毕竟时隔多年,原书的有些内容或已时过境迁,而我新近所做的一些课例研究也有增补的必要。鉴于本书所签订的版权期限已过,曾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关编辑询问修订事宜,但未获肯定答复。今年年初,吴红编辑提议我将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另一本著作《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修订再版,于是索性将评课这本书的修订版也一并交付吴红编辑打理。
本次修订再版,删去了原书中的“课例综述”这一版块的内容,其他版块的内容也有一些增删或修改。
新增的内容有三篇:一是《帮助、指导学生打开审美的窗户——曹勇军老师〈后的常春藤叶〉研习》,曾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8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2018年第8期转载。二是《小学低段教学的问题与改进建议——〈一分钟〉〈肥皂泡〉课例评析》,是我在两次教研活动现场评课基础上的改写稿,弥补了原书中对小学低段教学关注不够的缺陷。三是《阅读教学要走向高层次的理解——评一次教研活动的几堂课》,主要内容曾以“当前阅读教学的问题在哪里——广西观课印象及讨论”为题发表于《语文学习》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2012年第6期转载。
修订再版,对于书名颇有些犹豫。我曾在某处说明过原书的书名来历:吴法源先生早先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了颇具影响力的“大夏书系”,我的专著《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就是当年他策划拟组编的“大学教授评课系列”中的一本,后来其他几位本已应允的教授受手头事务牵制,“临阵脱逃”,撂下我这孤零零的一本。这样,书名就显得有些怪模怪样了,以致有人拿此说事,批评“有个叫王荣生的人,写了一本叫‘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的书”。其实,这一书名我并未受益,在所谓的高校科研评估体系中,这样书名的书是不被当作学术著作的,因而不算科研分,也不可能有机会参与科研成果的评审。
修订再版,就有更改书名的机会了。吴红编辑也帮着我想了好几个备选的新书名。但我思前想后,还是觉得维持原书名为好。一来,更改书名可能有误导之嫌,恐怕有一些购过本书的老师以为是一本新著而误购;二来,这本书的书名好像许多读者已经见怪不怪了,似乎还叫得比较顺口。据悉有公益机构带着2000多名小学语文教师共读此书,如果市面上突然找不见这本书了,恐怕会给愿意读这本书的老师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困扰。于是还是将书名确定为“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只是在书名中加了一个“(2021年版)”的标注,表明这是一本修订再版的书。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荣生
2020年8月1日
本书是我国著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王荣生教授的代表作之——《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的修订版。
本书的初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已重印25次,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与肯定。魏智渊老师在其编著的《教师阅读地图》一书中,对本书做出了如下评价:“这本书对语文教师的价值是巨大的,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书籍之一。”
王荣生教授在2021年版中增加了其*的研究成果,并对初版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篇幅的删减或修改。他在书中对魏书生、欧阳代娜、潘凤湘、黄玉峰、郑桂华、曹勇军、窦桂梅、郭初阳等名师执教的典型课例展开了细致的评述,打破了从教学方法角度进行观课评教的传统认知,强调从教学内容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课例进行评析,即把评课的重点从“怎么教”转向“教什么”。
本书包括“名课研习”“名课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四个部分,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课堂实录及具体分析,能够全面地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评课的标准、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以及开展课例研究的新思路。
本书是我国著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王荣生教授的代表作之——《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的修订版。
本书的初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已重印25次,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与肯定。魏智渊老师在其编著的《教师阅读地图》一书中,对本书做出了如下评价:“这本书对语文教师的价值是巨大的,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书籍之一。”
王荣生教授在2021年版中增加了其*的研究成果,并对初版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篇幅的删减或修改。他在书中对魏书生、欧阳代娜、潘凤湘、黄玉峰、郑桂华、曹勇军、窦桂梅、郭初阳等名师执教的典型课例展开了细致的评述,打破了从教学方法角度进行观课评教的传统认知,强调从教学内容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课例进行评析,即把评课的重点从“怎么教”转向“教什么”。
本书包括“名课研习”“名课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四个部分,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课堂实录及具体分析,能够全面地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评课的标准、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以及开展课例研究的新思路。
王荣生
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主要著作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语文课程内容的合理性研究——散文为主导文类的困境与突围》《国民语文能力构成研究(阅读篇)》《语文教材的教学化编制》《语文教学之学理》等。
导言: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
名课研习
一、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魏书生老师《统筹方法》研习
二、“美”“巧”“活”“实”——欧阳代娜老师《岳阳楼记》研习
三、变“讲课文”为“教读法”——潘凤湘老师《〈梦溪笔谈〉二则》研习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理据——黄玉峰老师《世间美的坟墓》研习
五、教学流程的展开和教学内容的落点——郑桂华老师《安塞腰鼓》研习
六、帮助、指导学生打开审美的窗户——曹勇军老师《后的常春藤叶》研习
名课研讨
七、引子、主题及文章体式——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研讨
八、探求课例的课程论意义——郭初阳老师《愚公移山》研讨
课例评析
九、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标准——《竹影》课例评析
十、小学低段教学的问题与改进建议——《一分钟》《肥皂泡》课例评析
课例兼评
十一、阅读教学要走向高层次的理解——评一次教研活动的几堂课
十二、“用件”类型选文及其教学——评语文教改的几个课例
十三、谋求口语交际教学的改善——评口语交际的几个课例
后记:在两个关联中反思,审议语文课堂教学
本书是我国著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家王荣生教授的代表作之——《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一书的修订版。
本书的初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版)已重印25次,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与肯定。魏智渊老师在其编著的《教师阅读地图》一书中,对本书做出了如下评价:“这本书对语文教师的价值是巨大的,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书籍之一。”
王荣生教授在2021年版中增加了其*的研究成果,并对初版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篇幅的删减或修改。他在书中对魏书生、欧阳代娜、潘凤湘、黄玉峰、郑桂华、曹勇军、窦桂梅、郭初阳等名师执教的典型课例展开了细致的评述,打破了从教学方法角度进行观课评教的传统认知,强调从教学内容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课例进行评析,即把评课的重点从“怎么教”转向“教什么”。
本书包括“名课研习”“名课研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四个部分,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课堂实录及具体分析,能够全面地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评课的标准、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以及开展课例研究的新思路。
王荣生
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主要著作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语文课程内容的合理性研究——散文为主导文类的困境与突围》《国民语文能力构成研究(阅读篇)》《语文教材的教学化编制》《语文教学之学理》等。
六、帮助、指导学生打开审美的窗户
——曹勇军老师《后的常春藤叶》研习
(一)
曹勇军老师15年前的《个人与集体》课例,是“用件”类型课文的教学典范之作。
如今,把课文当作“用件”,似有勃兴之势,誉以“主题阅读”“专题阅读”乃至“项目学习”等“好的”名称。但撇开高昂的说辞,浏览一些课例实货,像曹老师那样把“用件”处理得话题切要又符合语文的,实不多见。
把课文当作“用件”,学生其实不是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那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那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如处置得当,或可产生超越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的功效。
比如曹勇军老师把《个人与集体》与王小波的《个人尊严》并置,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
(1)“你认为这两篇文章的观点截然对立吗?为什么?”从这里,学生明白了议论文的针对性:时代环境不同,写作目的不同,写作对象不同,两篇文章的侧重面也不同;不同的言辞并不等于观点的对立,如果不发生时代错乱、语境混淆的话。
(2)“你认为在当今社会中个人与集体应该是什么关系?”各小组认真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并留作业《个人与集体新说》。
从这里,学生明白了:议论性或论辩性文章所言说的“话题”,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而必须去面对的切要问题;所读的课文并不是与己无关的一场“他说”,而是在新的环境中我们“接着说”“重新说”的参照乃至坐标——在有根基的“我说”中,学生们扩展和提升自己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知。这样深度的语文学习,或许是单篇课文教学所不擅长担当的。
但是,把“用件”处理得话题切要又符合语文的,实不多见。
况且,将两篇或几篇聚焦同一话题的文章联系起来“用”,前提是学生能读明白这两篇或几篇文章。所以在曹老师的上述课例中,2个课时中花了1个多课时来“概括文中的基本观点”。
我以为,开展阅读教学,其根基还是要把一篇篇课文教好,即教学生会读课文。学生学会了如何阅读课文,比如曹老师教的课文《后的常春藤叶》,然后应用所学的方法,延伸、拓展开来,如曹老师在这节课中所布置的课后任务:比较这篇小说结尾构思与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课外选读欧·亨利的小说,再选一篇有“欧·亨利式结尾”的小说,并将其介绍给同学。这是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样式。
行有余力,机缘合适,尤其是论辩性文章,如果课文所涉的话题切学生之要,则可采用曹勇军老师《个人与集体》那样的“用件”类型的课文教学。
以上这番话有些突兀。一来是曹勇军老师引起的。提到曹老师,就情不自禁想起他的《个人与集体》课例,因而重温学习这一课例的体会。二来与我近期遭遇的境况有关,乃有感而发。照目前的架势,在美誉“主题阅读”“专题阅读”乃至“项目学习”等我曾界定为“用件”类型课文教学的同时,被置于对立面的“单篇教学”正遭污名化,就如当年对“语文知识”所干的事情一样。
(二)
阅读教学,主要是一篇篇课文的教学。而一篇篇课文的教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