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116.18 6.9折 ¥ 169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兰日旭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54089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69元
货号28511199
上书时间2024-10-14
早在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历史是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历史研究,博古通今,特别是总结中国自己的历史经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中国完成工业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些重要的历史节点,已经引发国内外对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历史研究的热潮,我们应该早做准备,提前发声、正确发声,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占领和引导宣传舆论阵地。
作为专门研究、撰写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机构,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社会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经济史学会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一起,从2014年就开始策划出版一套总结新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学术丛书。经过多次研讨,在2016年5月终确立了编撰方案和以我为主编的研究写作团队。从2016年7月至今,研究团队与出版社合作,先后召开了7次编写工作会议,讨论研究内容和方法,确定丛书体例,汇报写作进度,讨论写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听取学术顾问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反复讨论大纲、改稿审稿并终定稿。
这套丛书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近70年经济与社会发展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史学论著。这套丛书共14卷,分别从经济体制、工业化、区域经济、农业、水利、国防工业、交通、旅游、财政、金融、外贸、社会建设、医疗卫生和消除贫困14个方面,研究和阐释新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这套丛书从策划到组织团队再到研究撰写专著,前后历时5年,这也充分反映了这套丛书各位作者写作态度的严谨和准备工作的扎实。从14个分卷所涉及的领域和研究重点来看,这些问题都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有些是非常薄弱的研究环节。因此,作为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近70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程和功过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的史学论著,这套丛书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改革开放新时期与新时代的关系,这些论述不仅有助于提高“四个自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而且可以为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历史借鉴,这是丛书追求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的艰苦奋斗,70年的壮丽辉煌,70年的世界奇迹,70年的经验教训,不是一套丛书可以充分、完整展示的,但是我们作为新中国培养的史学工作者,有责任、有激情去反映它。谨以这套丛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祝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像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照亮世界,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本书以金融功能为视角,按时间顺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70周年的金融变迁进行详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总结其变迁的规律,并以此角度解读70年来经济波动的内在原因。全书分四部分,共十章。由一二章组成,系统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金融业的初步发展状况,对新中国初期金融业的建立追溯到革命根据地时期的金融业。第二部分,由三四章组成,详细梳理和归纳计划经济时期金融业的曲折发展概况,点明了我国金融由前一个时期多元化向大一统转变的过程,突出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管资金”角色。第三部分,由五六七八九章组成,深入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如何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的,以及金融业不断深化改革的经历,重点说明了金融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调市场”作用。第四部分,由第十章组成,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其对原有金融的作用。后,以对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展望作为结语。
兰日旭:男,1971年生,福建武平县人。 经济学博士。2007年曾在日本冈山大学经济学部研修。现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史学系主任、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金融理论与近现代金融史、中外经济关系。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项,参与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等8项。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中国金融现代化之路——以近代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分析为中心》(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及其绩效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荣获2014年第二届金融图书“金羊奖”、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经济强国之路——中国经济地位变迁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Modern Banking System from the Late Qing Era to the 1930s(Vol.1,2)(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015)、《中外金融组织变迁:基于市场-技术-组织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等6部专著;主编“一带一路”年度报告4部;参编《新中国经济发展60年(1949—2009)》(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金融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hips(Eagle Publishing Company2015,荣获2018年天津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6部。
绪论
一、新中国金融发展轨迹2
二、新中国金融发展特征5
三、新中国金融变迁经验9
四、本书结构11
五、相关说明14
部分新中国建立初期金融的发展
章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节新中国金融体系的渊源/ 19
一、革命战争时期的金融业19
二、抗日根据地的金融业26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金融业28
第二节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30
一、人民币制度的统一31
二、新中国金融体系的组建34
三、外汇体制的确立36
第二章新中国金融对国民经济恢复的贡献
节平息通货膨胀/ 39
一、建国初期通货膨胀的缘由39
二、通货膨胀的治理41
第二节国民经济恢复中的金融功能/ 45
一、信贷政策的调整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45
二、灵活应用利率杠杆48
第三节外汇、保险业务的顺利开展/ 50
一、保险业务的开展50
二、外汇业务的发展51
第二部分计划经济时期金融业的曲折发展
第三章“大一统”金融体制的形成与变化
节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 57
一、银行体系的整合57
二、农村金融体系的调整61
三、保险体系的变迁62
第二节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管理体制的建立/ 63
一、统存统贷制度的形成63
二、银行信用取代商业信用64
三、货币投放回笼制度的建立65
四、高度集中的利率与汇率管理体制的建立66
第四章计划经济时期金融业的曲折发展
节“一五”期间的金融业/ 70
一、金融管理体制的调整70
二、人民币制度的完善与调整71
三、金融业务的发展与规范74
第二节“大跃进”时期的金融业/ 77
一、金融管理体制的失误与纠正77
二、货币失调与治理80
三、金融业的变化与调整82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及拨乱反正时期的金融业/ 83
一、金融管理体制的冲击84
二、货币稳定性的冲击与整顿85
三、金融业务的冲击与变化87
四、拨乱反正时期的金融整顿90
第三部分走向市场经济时期的金融业发展
第五章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节中央银行地位的确立/ 96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97
二、中央银行制度的进一步加强100
三、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定型102
第二节中央银行职能的变迁/ 107
一、中央银行职能的调整108
二、宏观调控体系的健全111
三、积极利用货币政策以应对社会经济的波动122
四、加强国际合作125
第六章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
节国有银行的恢复、改革与发展/ 131
一、国有专业银行的分设132
二、国有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134
三、国有商业银行的建立136
四、国有控股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确立140
第二节股份制银行的建立与发展/ 151
一、股份制银行的建立151
二、股份制银行的改革与快速发展155
第三节城市商业银行的建立与发展/ 164
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城市信用社阶段164
二、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165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与上市166
第四节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 170
一、农村信用社的恢复与发展171
二、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73
第五节其他银行机构/ 176
一、政策性银行的变革177
二、邮政储蓄银行的建立与发展181
三、民营银行的兴起185
第六节银行业的对外开放/ 187
一、外资银行业的进入与规范发展187
二、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银行业的战略性投资191
本书以金融功能为视角,按时间顺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70周年的金融变迁进行详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总结其变迁的规律,并以此角度解读70年来经济波动的内在原因。全书分四部分,共十章。由一二章组成,系统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金融业的初步发展状况,对新中国初期金融业的建立追溯到革命根据地时期的金融业。第二部分,由三四章组成,详细梳理和归纳计划经济时期金融业的曲折发展概况,点明了我国金融由前一个时期多元化向大一统转变的过程,突出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管资金”角色。第三部分,由五六七八九章组成,深入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如何由计划向市场转变的,以及金融业不断深化改革的经历,重点说明了金融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调市场”作用。第四部分,由第十章组成,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其对原有金融的作用。后,以对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展望作为结语。
兰日旭:男,1971年生,福建武平县人。 经济学博士。2007年曾在日本冈山大学经济学部研修。现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史学系主任、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金融理论与近现代金融史、中外经济关系。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项,参与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等8项。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中国金融现代化之路——以近代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分析为中心》(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变迁及其绩效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荣获2014年第二届金融图书“金羊奖”、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经济强国之路——中国经济地位变迁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Modern Banking System from the Late Qing Era to the 1930s(Vol.1,2)(Enrich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015)、《中外金融组织变迁:基于市场-技术-组织的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等6部专著;主编“一带一路”年度报告4部;参编《新中国经济发展60年(1949—2009)》(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金融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hips(Eagle Publishing Company2015,荣获2018年天津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6部。
本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丛书(1949—2018)”中的一种,系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成果。作为重点选题图书,本书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其内容丰富、结构布局合理,层次清晰,论证严谨,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金融业发展的历史系统论述,本书清晰地勾画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历史轨迹,对探讨如何建设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业发展具有历史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