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旧京月色 9787200147827 杨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旧京月色 9787200147827 杨澄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41.88 4.8折 8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澄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47827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28484109

上书时间2024-10-14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想起旧京“ 杂拌儿”
旧京的月色,清冷皎洁,却隐隐地透发出一袭暖意,撞人心扉,尤其是上元节和中秋节的那一轮明月,总是勾引起人们对团圆的渴求和甜蜜的回想。每到春节,我就想起八仙桌上那类如满月的如意八宝漆盒以及漆盒里面的“杂拌儿”。
……
物资匮乏的年月,食不果腹,哪里还有零食可享?政府却循理儿有份民心。春节前凭票证,按人头准购二两葵花子、半斤花生和适量的水果糖,写在副食本上。虽然数量不多,却能在除夕围炉迎新时,不干坐着。那时没有电视,绝无“春晚”之扰,夜色渐浓,妈妈端出一碟花生、一碟瓜子和一碟水果糖,权当既往的“杂拌儿”。此刻,一家人菜色的脸上才绽露出一丝笑模样。吃食寡少,留下的记忆却深刻,“杂拌儿”“杂拌儿”,唯杂而拌之,才有色彩、才有甜味,进而升华为一种厚重的亲情。进而悟出皇皇都城在年深日久的跌宕中,不也是由四面八方的“杂”人们前赴后继而共筑的吗?光分七色,声有五音,人分三六九等,地有南北西东,试观天地万物,哪一处不是杂而拌之?顺而悟出,旧时北京人过春节吃杂拌儿,既是磨时候吃零嘴儿,也是点滴入心,不忘生活之本。往开了说,北京城从古到今,从东到西,从大到小,哪一处不融着“杂拌儿”的神采呢?
于是,我想起了用“杂拌儿”的道理,说说北京城处处的零碎儿,摸摸古城的温度,找找那些平实憨厚的老北京人。哪想,抬头一看,当头的星空,月色正浓……



导语摘要

本书作者杨澄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亲历了北京的过往。作者借朦胧的月色勾起人们对古老京城的遐忆,讲述旧京的故事,重现旧时年节的风俗、手工业者的辛劳以及老字号、商业街、餐馆、茶馆、戏楼之中的生活百态。书中还收录了数十幅盛锡珊先生的“老北京市井风情画”,展开一幅旧京的生活画卷。作者尝试着从故事、传说、风俗、习惯以及一代代人的记忆、思念、话语中,探寻老北京延续不断的生命和不失本色的根。



作者简介

杨  澄,1937年生于北平,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参与创办《中国民航》《中国旅游》《中外饭店》等杂志,先后担任编审、总编、副社长、社长等职务。多年来钟情北京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写作,著有《回望老北京》《老北京梦寻》《找寻大栅栏》《60年,我的北京》等书。


盛锡珊,1925年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原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师。进入古稀之年后,运用数十年来积累的大量老北京风俗及人文景观的画稿和资料,绘制了500余幅有关老北京风俗景观的水粉画系列作品,出版有《老北京·市井风情画》,并在中国国家美术馆举办该系列个人画展。



目录

开  篇 想起旧京“杂拌儿”
章 再见了,龙须沟
一、一个浅池,叫金鱼池
二、一出好戏,叫《龙须沟》
第二章 年节很讲究
一、春节
二、正月十九,燕九节
三、二月二,龙抬头
四、清明节,寒食节
五、五月节,端午节,端阳节,女儿节
六、七夕节
七、中元节,鬼节
八、八月节,中秋节,团圆节,月饼节,兔爷节
九、九九重阳节
第三章 飘然远去的老行业
一、下磨脚底上磨肩
二、冲风唤卖一声声
三、巧手拾掇万家器
四、饥饿逼出来的天才
第四章 城以街通,街以市兴
一、想当初,鼓楼大街热闹非凡
二、到后来,前门大街包罗万象
三、看现在,王府井金光闪亮
第五章 老字号不老的奥秘
一、六必居坚守“六必”
二、瑞蚨祥志存高远
三、亨得利智慧取胜
四、同仁堂货真价实
五、新记西服行诚而有信
六、合盛永颜料铺以和为贵
第六章 三餐佳馔有味道
一、食不厌精的“谭家菜”
二、两种烤鸭一般香
三、“砂锅白肉”,居、家皆然
四、二荤铺“灶温”的“温”
五、从“东来顺”粥摊儿,到赫赫清真馆
六、东兴楼成事在人
七、春节家宴说“和气”
第七章 老茶馆,另一个“家”
一、北京人的茶缘
二、饮茶的三六九等
三、各色各样的老茶馆
第八章 京剧的摇篮
一、没好角儿就没有京剧
二、北京人别忘了“广和楼”
三、锣鼓相当唱对台
四、我也“票”了一回戏
第九章 可人的小黄鸟儿 外一则
可人的小黄鸟儿
雨后的蜻蜓
第十章 老地方藏着的老故事
一、东胡林村:一万年前的项链和手镯
二、董家林:古老的“北京城”
三、八宝山:西晋的骨尺
四、温泉车儿营:北京早的石雕像
五、云居寺:千年不辍地刻经藏经
尾 声 故事不远,就在眼前——从李连英说起



内容摘要

本书作者杨澄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亲历了北京的过往。作者借朦胧的月色勾起人们对古老京城的遐忆,讲述旧京的故事,重现旧时年节的风俗、手工业者的辛劳以及老字号、商业街、餐馆、茶馆、戏楼之中的生活百态。书中还收录了数十幅盛锡珊先生的“老北京市井风情画”,展开一幅旧京的生活画卷。作者尝试着从故事、传说、风俗、习惯以及一代代人的记忆、思念、话语中,探寻老北京延续不断的生命和不失本色的根。



主编推荐

杨  澄,1937年生于北平,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参与创办《中国民航》《中国旅游》《中外饭店》等杂志,先后担任编审、总编、副社长、社长等职务。多年来钟情北京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写作,著有《回望老北京》《老北京梦寻》《找寻大栅栏》《60年,我的北京》等书。

盛锡珊,1925年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原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师。进入古稀之年后,运用数十年来积累的大量老北京风俗及人文景观的画稿和资料,绘制了500余幅有关老北京风俗景观的水粉画系列作品,出版有《老北京·市井风情画》,并在中国国家美术馆举办该系列个人画展。



精彩内容
 第一章再见了,龙须沟
童年,人生的初始阶段,虽短暂,却影响终生。暮年,记忆模糊了,唯独童年时的印象,鲜丽如昨,总也抹不掉。
我的童年是在龙须沟边度过的。
一、一个浅池,叫金鱼池从前,旧京天坛北墙外边有条龙须沟,名字好听,气味难闻,因为它是南城下九潲汇集的一条奇臭无比的大臭沟,七扭八拐,自西向东淌去。沟虽臭,沟边却密匝匝地住着五行八作的穷苦人和调颜料排污水的染坊、熬硝熟皮子的作坊。那时候,为了能在京城挣上一口活命的窝头,哪还顾得上脏臭?
可就是这么臭的一条沟,怎么竟攀上“龙须”的美名呢?
听老辈人说,明大将徐达攻进元大都以后,朱元璋让刘伯温修造一座簇新的北京城。可是连年征战,耗费巨大,造城的钱从哪出呢?刘伯温能掐会算。他站在元大都丽正门(今前门北)往南一看,说眼前是一条龙脉,这儿是龙头,身背后的北面是龙身,钱就埋在这条巨龙的身子底下。他指挥明军士兵先从龙头南面的“龙须”开挖。只一
破土,就见满窖的黄金白银在太阳地儿里闪闪发光,晃得人俩眼发花。刘伯温只拿龙须的这点儿金银,就打造了“三头六臂哪吒城”,整个龙头、龙身、龙爪、龙尾下面的钱,至今还没动呢!
北京城有模有样地建好了,刘伯温只顾挖土取金,没有顾上回填沟里的土。年深日久,积水成渠,自然就叫“龙须沟”了。
其实,龙须沟是辽金时期莲花池水系流经虎坊桥、龙潭湖、东南护城河,最后注入通州大运河的废弃河道。
老辈人说,起先那阵儿,龙须沟可鲜亮了:岸柳依依,水清荷红,画舫轻摇,笛音缭绕,一时名噪京城,有“小江南”之称。春日踏青,夏日纳凉,秋日观枫,冬日赏雪,一年四季都有个看头,那叫一个美!更有一层,水道还经过金帝消夏行宫“金鱼池”,只见金鱼游弋的水泊中,托出一片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犹如天上宫阙飞落人间,好不气派。
然而,时光飞逝,人世沧桑,昔日的清丽风光早已不在。水断了,龙须沟由清变浊,由浊变臭;金鱼池的楼台殿阁早已毁颓殆尽、不知去向;晾了底儿的坑塘只能仰仗老天爷每年下的那点儿雨水,勉强供养坑边养卖金鱼和开
染坊的人糊口谋生。龙须沟臭了,却聚集了越来越多来北京寻梦圆梦的穷人,在这里,或奋起、或沉沦,龙须沟演绎着北京城另一角五光十色的人生,书写真实的北京史。
20世纪30年代,我出生在前门大街南端紧靠珠市口的小胡同里,离龙须沟也就一里多地。那时候北京的学校很少,多是私立的,很简陋。比如租个小院,几间空房,请俩老师就能开学上课,一个屋子可以由一个老师分拨给几个年级的同学上课。学校没钱了,就停办,学生再找别的“学校”。我曾在龙须沟北岸的一个明代破庙里念小学三年级,破败的大殿改作教室,阴暗漏风,整天闻着龙须沟
散发的一阵阵呕人的臭气,日久年深,鼻子都熏“聋”了,不辨香臭。冬天,天寒地冻,臭味虽然被暂时封住了;可西北风窜进教室,搅得周天寒彻,又没火炉,人缩成一
团,哪还听得进课。老师无法,只好让我们出去,围着大殿跑圈儿,跑热了再回来上课。
最要命的是夏天。太阳毒晒,龙须沟里的粪便垃圾跑气冒泡,像开了锅,冒着噎人的臭气;沟里的死猫烂狗(时有死孩子)膨胀得很大,时间长了还要“嘭”的一声开
膛放炮。遇到雨天,那就更糟了。沟水泛滥,漫出沟沿,漫进院落,甚至升堂入室,漫上炕沿。随之而来的是臭沟
里五花八门的漂浮物,和无处不在的白花花、圆滚滚的大尾巴蛆……此时,我们的教室早已成了“泽国水乡”,只好蹲在凳子上听讲,上面漏雨,下面还要及时地清除爬上课桌的大尾巴蛆……下学了,回家却成了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晴天出门,沟、路昭然。虽然沟边的小路不宽,但总可以看得见旁边冒着黑气的沟水,小心翼翼地捋着墙根走。大雨之后,一
片汪洋,哪是沟,哪是路,就全凭记忆了。更要命的是,原来狭窄的土路让水一泡,成了泥浆,黏滑无比,一个不小心就滑进沟中,沉入浓稠莫测的沟底。时常有臭沟淹死孩子甚至大人的噩耗传来,令人不寒而栗!至今,雨天,战战兢兢摸着沟边回家的紧张景象,还不时入我梦中。
然而,我还是应了那句老话:“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那年夏天,早晨刚到学校,校长就说放假,不上课了。我们自然很高兴。后来听说,是美国大兵在东单练兵场强奸了中国的女大学生,全市大中小学罢课抗议。校长没说,我们也不懂,只想着去玩。同伴建议去不远的金鱼池捞小金鱼去。
P6-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