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博论正风反腐 9787517405986 米博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博论正风反腐 9787517405986 米博华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31.33 7.0折 45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米博华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ISBN9787517405986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26240819

上书时间2024-10-14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转眼之间,《博论》已开三年,应中国方正出版社之邀,即将结集出版。

但凡出书,请同行业的大家名家、自己的老师好友或者请社会名流作序,似乎已成惯例。作为米博华老师的博士生,我的一个积攒已久的梦想,就是等我有书稿出版时,米老师能为我写篇序言。我的愿望还没有向他提及,他却先把本书的序言交给了我:用我之前采访他时的一篇手记作序。

“不合适吧!”这是我的反应。“你别闹了!”同事朋友知此消息也不敢相信。

然而,这就是事实。真正自信的人自带气场,真正好的文章无需包装。

有人说,是米老师对这本书不太在乎吧?若是从他定下此事便让我全权处理看,似乎是。但这“不在乎”的前提,却是他对《博论》专栏、对专栏的每一篇文章都太在乎了!

且不说他为了确定栏目定位,多次到中国纪检监察报社跟社领导和年轻同志座谈,听取各方面意见;也不说他三年来从来没有因个人原因耽误过专栏的供稿,还经常承担专栏外的工作;更不用说这个专栏多次得到了专家肯定、领导表扬。只说他为了写这个专栏平时所做的努力,就让绝大部分专业从事该领域报道的年轻人汗颜。

米老师曾不止一次提醒我,业务能力要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做基础做保障,这是党报评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只追求行文技巧、靠说两句狠话、堆砌华丽辞藻,干不好也长不了。这就需要学习,坚持不懈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人民日报社从事评论工作几十年,米老师深知政治学习的重要,他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报道、重要讲话、批示等,一一学习并内化为自觉和习惯。他没有系统跟我讲过他学习中央精神的方法,但有一些比较典型。比如,要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在发展中领悟新思想的精髓,在变化中把握新精神的实质,如此便能既不泥古也不空想;站在理论和实践的维度,吃透中央每一项方针政策的现实意义,思考新规定新制度的具体指向,自己悟透了才能跟别人说透;站在党和人民的角度,寻求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广大党员群众的好方式,以饱含感情的态度反映人民群众的种种合理诉求……可以说,米老师身上的学习精神是回答一些读者为何《博论》选题精当、论述透彻的好答案,也正是我该学习的。

正因如此,他才高得上去、低得下来,既能探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专业问题,又能站在更高层面、以更广阔的视野进行解读。他敏锐感知到“动辄得咎”与“动辄则咎”的巨大区别,写下了“从‘得’到‘则’,一字之变,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换,境界立现”;他站在历史的维度,在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三周年的时候,发出了“这三年,定载入史册”的感叹;他站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发出了“与党同心同德 与祖国风雨同舟”的呼吁。

 不仅如此,每篇见报的一千两三百字,是他每次写到近两千多字后,一点点删下来的。经常是,到我们手中的稿子,倘若删掉其中的一句话,整个一段甚至整篇文章就会显得不完整了。面对他人“篇篇都是精品”的赞誉,米老师说那不可能也不现实,但“写这个专栏付出的精力,甚至比当年在人民日报社写重要文章还要多,还要认真”。“字正腔圆、义正辞严”的整体风格,不灌鸡汤、不打鸡血的行文模式,平等对话、娓娓道来的论证方式,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忠实读者,成为《中国纪检监察报》的一个品牌,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和爱好者学习的范本。

有人感叹,读博论就像品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也有人说,读博论就像在跟一个老党员对话,能让你对照自身、增强党性。一个共同的感受——文如其人。

文如其人,简单四个字,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米老师文章中很多毫不留情的话,之所以敢写,即便不少人劝他“悠着点”仍继续坚持,就是因为他自己首先做到了。而很多话,读者之所以觉得舒服、能说到心里去,也是因为那些都是他自己提升党性、砥砺品行的真实经验。

工作中、生活中,这个在文章里讲了几十年道理的老党报评论员,从来不跟你讲大道理,没有你要如何、应该怎样、好如此之类的训导。他只做应该做的事情,凭着党性,凭着德行。

记得次跟同事拜访米老师,在他家附近的一个餐馆里,“可着劲儿点”的我们选了六七个菜,还要了一壶198元的普洱茶。就在下单时,米老师到了。获知菜单后不仅减了两个菜,还把比较贵的都换成了家常菜,“坑人”的茶水也退了,换上了白开水。以后,皆是如此,简简单单,特别是每次送他先走时,那辆从不上锁的破自行车,更让我们印象深刻。跟学生们在一起,米老师也是如此。一次师门聚会,米老师挤地铁而来,在我们都觉得既然有专车,何必如此时?他却说:“我跟自己的学生吃饭,又不是公务,哪能让司机去接,说不过去。”

几次到中国纪检监察报社座谈,他都倾囊相授,因为年轻人太热情、问题太多,常常是半个小时的座谈要延长到两个小时。报社也曾有给他发讲课费的想法,但他都拒绝了,他说:“座谈就是座谈,讲课就是讲课,哪有座谈会拿讲课费的道理?”报社两次请他去北戴河讲课,都只是中午在食堂跟大家一起吃个工作餐,下午讲完课便启程回京。我曾问他,在餐厅吃个晚饭又不违反规定,这么着急干嘛?他说:“在那吃,报社领导就得陪着,办培训班那么多事情需要统筹,不要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于是,我们要么在高铁上简单吃点,要么到京再说,而每次回来都近夜里11点了。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他在海南休假期间,宁肯花几千块钱把私家车在海南和北京之间来回托运、跟师母外出期间自己从网上订快捷酒店,也绝不麻烦当地的老朋友们。

我是一个对老师特别“严苛”的人,从小到大不知因为评价或顶撞老师吃了多少亏,仍不改此“恶习”。直到遇见米老师,拜入他的门下,我才真正懂得“学高为师、身正示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真正意义。米老师做人做事、为官为学都堪称楷模,是我学习生涯里好的老师,没有之一!

只恨自己天生驽钝、资质一般,对米老师的教诲只能领会十之二三,做到十之一二。跟米老师学习的这些年里,虽踏实用功、认真工作,也不过写下了一些难入米老师法眼的习作。在这些羞于提及的文章中,就有米老师定为本书序言的那篇《老米?不老!》——一个学生对老师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米博华介绍起自己,不忘说一句“叫我老米就行”;鉴于他在评论领域的深厚造诣,同事同行也多以老米相称;就连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一档特色栏目,也以“老米公开课”命名。

的确,年过花甲,确已步入老年行列。但只要跟他接触几次,就会明白,他自称老米,那是谦虚,别人称老米,则发乎尊敬。至于年轻如我辈者,好像“米老”才是恰当的称呼。

但,他真的不老。

他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从不倚老卖老。年轻人追逐的新生事物,他都了解,年轻人身上的蓬勃朝气,他更喜欢。年轻人也喜欢跟他在一起,他虚怀若谷,使你可以不必忌惮说错了话会挨批;他睿智豁达,可以让年轻人摆脱迷雾重拾前行的信心。一颗年轻的心,让年龄不再是鸿沟,让情感不再有隔阂。每个人都曾年轻过,只有年轻的心永远不老。

他对新知识总有求知欲,可谓如饥似渴。2015年“两会”上,记者曾到河北省人大代表团驻地采访他,去的时候他正在新华书店的书摊前挑书,几十本,近千元。干评论这一行,过了五十岁,思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他干了一辈子评论工作,深知这个危机,所以才如饥似渴地补充新知识,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也唯其如此,才持续写出一篇篇佳作。撰写《博论》专栏文章后,中央和中央纪委的新精神、新要求,他都时间学习研究。经常是,我们还没想好评哪些内容,他已经列出几十个《博论》选题。

他文风犀利、用语大胆,没有丝毫暮气。“有人卖官,卖到排队挂号;有人猎色,猎到悖逆人伦;有人索钱,索到搬不动、没处放;有人造宅,造到攀比金銮宝殿。”诸如此类的话,专栏文章中比比皆是。痛心疾首之语,哪像从一个老年人口中说出,其战斗性之充足,更丝毫不输于年轻人。我不敢写,也写不出。

开设专栏时,他已卸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以他取得的成绩,本可以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但他说,他是一个党员,只要活着,为党工作没有退休的一天。《博论》开篇之作即是《党员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的觉悟。正如文中所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当然不能像过去那样,“带镣长街行”,“砍头只当风吹帽”,但也不能把入党看成是升职和就业的一张门票。如果缺少甚至没有党的意识,不清楚党员意味着什么,党还有什么战斗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米,不老!

 

为师作序,前所未闻,心惶惶然。不敢说是序,只略记二三事,使更多人见其人、见其识、见其品。

 

(作者贾亮,系中国传媒大学2012级博士生)

导语摘要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离不开舆论的支持和引导。本书精选作者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的《博论》评论专栏文章,围绕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展开论说。全书从问题出发,坚持“义正辞严、字正腔圆”,既有“零容忍”的直言批评、辩事析理,展示了评论独有的政治性、战斗性、建设性;同时又注重有的放矢、就事论理、有感而发,不搞“为批评而批评”,体现出“猛击一掌”“大喝一声”背后的爱护和关心。
全书按主题对专栏文章进行了编辑整理,提炼了关键词和导语,归为“保持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有一种生活叫政治”“让从严化为习惯”“清除腐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试问,汝能自律否”等五辑。所收文章起于2015年8月6日,止于2018年11月5日,共124篇。本书既可以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理论辅导书,也可以作为党报新闻评论业务参考书。

目录

辑一保持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

【党员】党员意味着什么?

【重任】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强党】强党是强国核心

【党章】为什么要尊崇党章

【觉悟】觉悟标注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

【赤子之心】保持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

【宣誓】宣誓:生命的承诺

【忠诚】拿什么检验忠诚

【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一剂良药

【百姓】从严治党惠及百姓生活

【价值坐标】老实,共产党人的价值坐标

【人心】掌声响起来,人心更豪迈

【尊崇党章】尊崇党章:再确认再出发

【信仰】“信与不信”关乎人生走向

【责难】或许,应该感谢那些“责难”

【权力】权力乃人民赋予理应服务人民

【治吏】承平时期更要严以治吏、防腐戒奢

【为官不为】“只当官不干事”者必须整饬

【我是谁】为政常问“我是谁”

【人品】人品是考察干部的重要视角

【担当】共产党的干部,除了担当别无选择

【大党】执政大党的样子

【同心同德】与党同心同德与祖国风雨同舟

【锻炼】党性应该怎样“炼”?

辑二有一种生活叫政治

【政治】政治不应是软柿子

【官本位】反腐冲击“官本位”观念

【通病】“弱化”“缺失”为何成通病

【风气】去庸俗去随意去平淡

【严管】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起

【党言党语】让人眼前一亮的“党言党语”

【规矩】无视规矩必出大事

【政治生活】有一种生活叫“政治”

【政治关】把好政治关,一点不能含糊

【党性】考察把关应体现鲜明党性

【“官”念】即将“为官”先正“官”念

【七个有之】“七个有之”意味长

【两面人】“两张皮”易造就“两面人”

【潜规则】面对“潜规则”,勇敢说“不”

【前程】年轻干部少走弯路别走绝路

【政治建设】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小圈子】搞小圈子,总有一天会出事!

【特权】特权思想是滋生贪腐的温床

【形式主义】是什么在“驱动”形式主义

【温度】“跌倒”与“重新站起来”

【职级】“职高一级”并非“人高一等”

【批评】批评,使人更强

【官架子】老百姓反感“摆官架子”

【官腔】去“官腔”,存真诚

【意识形态】对意识形态工作不可轻视不能放松

【硬杠杠】政治标准是硬杠杠,不能迁就

辑三让从严化为习惯

【纪律】别拿纪律不当回事

【体检】早发现问题,大病可逆重病可缓

【规矩】从不守规矩到违法犯罪

【带病提拔】别再闹“把坏人当人才”的笑话了

【免检】没有谁可以免检

【欠账】欠的账,躲不过赖不掉

【监督】防止边腐边提需监督发力

【关键】种形态是关键

【真假】假的真不了

【微腐败】微腐败同样是大祸害

【两面】所谓“两面”,平时必有表现

【公私】工作领域不是“私人领地”

【问责】为何“千遍”不如“一次”

【问题导向】制度背后的问题导向

【清理】腐败“垃圾”不可一日不扫

【清水衙门】治党不严,“清水衙门”也难“清”

【小官巨贪】说“小”论“微”

【习惯】让“从严”化为习惯

【象牙塔】象牙塔不打扫也会藏污纳垢

【特定岗位】特定岗位要“特别照顾”

【大胆】党纪面前耍“大胆”,有你“好看”!

【底线】不讲底线不行只讲底线不够

【一寸不让】“一寸不让”,才能释放制度能量

【从严】不严,行吗?

【温差】“全面从严”消除“温差”

【淬炼】纪律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诬告】对匿名诬告说“不”!

辑四清除腐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八项规定】这三年,定载入史册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三周年感怀

【动辄则咎】何为动,为何咎?

——“动辄则咎”一解

【树木与森林】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

 

【天网】追逃追赃,追回的是信心民心

【政商】拉票贿选凸显政商关系变异

【边界】厘清边界各归其位

——再谈政商关系

【人心】永远在路上人心向未来

【曝光】曝光彰显决心与自信

【纪检】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纪检

【人民之问】清除腐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治标与治本】“三不”之变意味长

【大数据】解码反腐大数据

【故事】讲好反腐故事

【从严治党】从严治党,一个极其认真的故事

【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为反腐助力添柴

【巡视】巡视,厉害了!

【扶贫】“跑得赢”才“治得住”

【认真】“讲认真”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事

【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路上”是对一切质疑的

好回击

【气象】“气象更新”前景光明

【整改】整改:不糊弄见真章

【目标】永远在路上,有目标没终点

辑五试问,汝能自律否

【亲情陷阱】不要被“亲情陷阱”蒙蔽心灵

【功、过、罪】没有人可以胡来

——辨析“功、过、罪”

【作假】作假,不能不说的问题

【修养】官升一级,修养也要更进一步

【侥幸】天有眼,勿侥幸

【胆大妄为】胆大不妄为

【错误】有的错绝不能犯

【见微知著】“变、贪、腐、横”集于一身说明什么

【强者通吃】从“强者通吃”说开去

【老实】不老实,占小便宜终吃大亏

【金钱】金钱,不是说说而已的考验

【德不配位】“德不配位”会如何?

【自律】越是“私底下”越考验自律

【错上加错】别干“错上加错”的蠢事

【家事】遵纪守法,家事家产但报无妨

【政德】德之不修,其位危矣

【四个不能】“四个不能”金针度人

【洁身自好】为何“洁身自好”是关

【自律】试问,汝能自律否?

【小聪明】不耍“小聪明”,方为大智慧

【公权】手握公权就得公事公办

【退休】退休前后尤须警惕

【家属】连家属都管不好,何以服人治事?

【年轻】年轻,也是一种特殊考验

【自由】懂约束才有真自由附录:几十年专注一件事

——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米博华

 

后记

内容摘要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离不开舆论的支持和引导。本书精选作者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的《博论》评论专栏文章,围绕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展开论说。全书从问题出发,坚持“义正辞严、字正腔圆”,既有“零容忍”的直言批评、辩事析理,展示了评论独有的政治性、战斗性、建设性;同时又注重有的放矢、就事论理、有感而发,不搞“为批评而批评”,体现出“猛击一掌”“大喝一声”背后的爱护和关心。
全书按主题对专栏文章进行了编辑整理,提炼了关键词和导语,归为“保持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有一种生活叫政治”“让从严化为习惯”“清除腐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试问,汝能自律否”等五辑。所收文章起于2015年8月6日,止于2018年11月5日,共124篇。本书既可以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理论辅导书,也可以作为党报新闻评论业务参考书。

媒体评论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评论人的思考永远在路上。《博论正风反腐》激扬文字、激荡正气,仍有豪情似旧时。这部评论大家米博华同志关于正风反腐、从严治党的*观察,一如既往“义正辞严、字正腔圆”,读之如闻金石之声,掩卷犹有未尽之思。从中可以感受党报评论前辈,对政治职业性的敏锐、对政论本能般的热爱,真乃磊落写时代,妙笔著文章。
民心是*的政治。反腐败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人心争夺战”,舆论的作用不可或缺,观点的力量尤为关键。毫无疑问,这本书体现了评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正义的力量。为政者,可从中一窥治党之道;习文者,能从中体悟文章之法。
 —— 卢新宁(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网董事长)

米博华同志是我的老师。不光写作,他更是做人的榜样。文如其人,这本书让我看到博华老师对党的一片赤诚,和他对评论事业令人感动的坚守。总之,这本书汇集的是一位老党员、老报人为正风反腐竭尽全力的思考和呐喊。无论思想还是笔力,它都站在了普通论著无法企及的高度上。
—— 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


从2015年8月6日开始,《中国纪检监察报》反腐观察版《博论》专栏一出,总能引起一片激赞,我也就此成为“博粉”,澎湃新闻也非常有幸获得授权转载。正如米院长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博论》“义正词严、字正腔圆”,很正很给力,为反腐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舆论引导和支持。
—— 刘永钢(澎湃新闻网总编辑)

翻开《博论正风反腐》,大家手笔跃然纸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米博华先生仿佛围棋圣手,以见微知著的透彻、静水深流的厚重,为读者复盘解析这一历程中管党治党的核心理念、重要方法论和重大举措。文章小大由之,引例涵括中外,视野遍及古今,可谓纵横捭阖,充分展现了习近平书记是如何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向腐败这一“世界性难题”宣战,如何以正风反腐重塑中国的“政治景观”,凝聚起发展的磅礴之力,是党员干部和政治研究者的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