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11.22 4.3折 ¥ 26 全新
库存13件
作者蓉子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87422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6元
货号25536553
上书时间2024-10-14
王列耀
“侨批”是什么?
应该有很多人不知其为何物,纵然是侨乡的年轻人,可能也难以说出一二。
眼下正是电子支付、微信传情的时代,侨批这种银信合一的时代产物,早已不合时宜了。
人们热衷的是“虚拟”,一张手掌大的纸片,漂洋过海从一双手到另一双手,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不知是否浸润过海水的咸味,是否濡湿过汗水的苦味?是“及时”,孰能料想此岸与彼岸之间,特别是战争年代,那悠长的等待、期盼呢?
时代变了、技术变了,甚至这个世界也变了,但有一点不能变,也不会变,那就是人心,是人情。
若不是“情”,原本被封存的侨批也不过是一介薄薄的小纸片,早该烟消云散了。可这纸片,所承载的,所蕴藏的,却满满都是“情”,有父母子女情、兄弟姐妹情,邻里妯娌情,乡情、国情、民族情。真可谓字字是情,眼眼是情,心心是情。
历史,固然造成了时间的距离,但也缩短了空间的距离。侨批原本是侨乡的产物和标志,如今多非侨乡地区的人们也在看,也在想,在感动着。据我了解,这本书的一些作者,并非侨乡的子孙,但他们也热衷于此,也愿意分享他们所感动的情。
这些80 后、90 后的青年,可能对侨批记载的风俗,甚至一些俚语、字句,不甚了解,但“情”的力量足以产生穿透历史的强劲动力,让这些脆弱的、发霉的故纸,再次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不仅照旧跨越了故乡与异乡的大洋,而且冲破了地理的束缚,成为中国的宝贵遗产,甚至挣脱了文化的桎梏,成为“世界记忆”。
记忆的存在是为了对抗遗忘。
侨批,真的落伍,被时代抛弃了吗?
这取决于是否“此情可待成追忆”!
侨批,不是他物,是情的记忆,是游子客居他乡的故土记忆,民族遭难时的家国记忆。
侨批,对他们,如诗人的月与酒。虽然他们不仅不是诗人,且很多时候还需要代笔,但历史给予了他们成为诗人的天赋。
他们和诗人一道传递着情的记忆。
蓉子女士主编的这本小书,显然没有历史叙述的“雄心”,也没有学术探讨的“壮志”,却同样有着历史记忆的“野心”。
虽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但人有了情才能“春未老”。侨批有情,侨批当然也不老!
新加坡潮籍作家蓉子女士主编的散文集《侨批里的中华情》,收集了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泰国四个国家的华文作家“品味”潮汕侨批后所写的文章、折射出作家与侨批的特殊感情。
潮汕侨批是全面反映侨乡历史的民间文化遗产,是研究潮汕近代历史文化的档案文献。一枚侨批就是一个故事,侨批是华侨华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历史符号,它成为维系海外侨胞与国内亲人情感的特殊纽带。如今侨批演绎的。本书避开学术论文生硬枯燥的说教,以文脉勾连的主题故事和相关的点评,多层面、广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华侨批信中揭示的亲情、乡情、家国情,用生动的语言诠释沉淀在档案中的记忆。用一种“碎片化”、文学化的微观叙事。他们以作家和文化学者的眼光,发掘和描写了一个个的动人的侨批故事: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妙笔生花,催人泪下。
蓉 子
新加坡的文化钟点工,苏州的外劳,工龄三百。 曾被介绍为两万五千年的花岗岩。亦文亦商,热衷文化交流,喜当马前卒。
写了半世纪报章专栏,只有一篇散文入选教科书。出版三十余本著作,长期在副刊占地摊,是同时撰写新加坡所有华文报专栏的卖文者。曾经每周七专栏,其《秋芙信箱》为人津津乐道;短篇小说曾被拍成警世电视短剧。
序一 王列耀 001
序二 林伦伦 005
序三 林庆熙 010
辑
异乡新客 [新加坡]蓉子 003
两地书 赖秀俞 008
南洋游子吟 池雷鸣 016
此心安处是吾乡 池雷鸣 023
回首已是百年身 胡海洋 028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胡海洋 033
浮萍飘摇 胡海洋 038
六十六年浮生梦 赖秀俞 044
家国情两依 陈润庭 050
情怀依旧 [新加坡]蓉子 054
第二辑
留守姿娘 林伦伦 061
感恩行孝话侨批 陆士清 067
柴米油盐问金安 [新加坡]蓉子 071
飘飘孤雁影 [新加坡]潘正镭 076
过番翁 [泰国]杨玲 080
所爱隔山海 刘登翰 085
批里容颜瘦 [新加坡]蔡深江 090
鸿雁传书,夫妻唱和 陆士清 093
我曾客串侨批童工 [新加坡]何乃强 097
家书抵万金 [马来西亚]朵拉 102
六十六年浮生梦 赖秀俞 044
家国情两依 陈润庭 050
情怀依旧 [新加坡]蓉子 054
第三辑
留守姿娘 林伦伦 061
感恩行孝话侨批 陆士清 067
柴米油盐问金安 [新加坡]蓉子 071
飘飘孤雁影 [新加坡]潘正镭 076
过番翁 [泰国]杨玲 080
所爱隔山海 刘登翰 085
批里容颜瘦 [新加坡]蔡深江 090
鸿雁传书,夫妻唱和 陆士清 093
我曾客串侨批童工 [新加坡]何乃强 097
家书抵万金 [马来西亚]朵拉 102
侨批中的希望与焦灼 [马来西亚]小黑 106
笑说家教门风 [新加坡]李茀民 110
侨批里看家风 白舒荣 115
感恩之心 白舒荣 119
烽火中的侨批 [泰国]司马攻 122
飞鸿遥寄家国情 杨中艺 126
女子家书 刘登翰 130
侨批的家国年代 [马来西亚]陈再藩 134
天涯盼飞雁,此地长相思! [新加坡]蓉子 138
岁月易老人恒在 王列耀 143
后 记 [新加坡]蓉子 146
新加坡潮籍作家蓉子女士主编的散文集《侨批里的中华情》,收集了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泰国四个国家的华文作家“品味”潮汕侨批后所写的文章、折射出作家与侨批的特殊感情。
潮汕侨批是全面反映侨乡历史的民间文化遗产,是研究潮汕近代历史文化的档案文献。一枚侨批就是一个故事,侨批是华侨华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历史符号,它成为维系海外侨胞与国内亲人情感的特殊纽带。如今侨批演绎的。本书避开学术论文生硬枯燥的说教,以文脉勾连的主题故事和相关的点评,多层面、广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华侨批信中揭示的亲情、乡情、家国情,用生动的语言诠释沉淀在档案中的记忆。用一种“碎片化”、文学化的微观叙事。他们以作家和文化学者的眼光,发掘和描写了一个个的动人的侨批故事: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妙笔生花,催人泪下。
蓉 子
新加坡的文化钟点工,苏州的外劳,工龄三百。 曾被介绍为两万五千年的花岗岩。亦文亦商,热衷文化交流,喜当马前卒。写了半世纪报章专栏,只有一篇散文入选教科书。出版三十余本著作,长期在副刊占地摊,是同时撰写新加坡所有华文报专栏的卖文者。曾经每周七专栏,其《秋芙信箱》为人津津乐道;短篇小说曾被拍成警世电视短剧。
《异乡新客》
大船在海上漂了将近二十天,晕得不知生死!几乎是奄奄一息,我们一伙同乡兄弟终于到了
石叻。
老乡们热情,请吃了顿粥,客气地送了个红包,说喝凉茶的,叫我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打井水冲凉。他们都说南洋地湿天热,没有四季,人容易生病。
这番地,果然好热,每天大汗淋漓,又几乎天天下雨,湿度也很大。我大碗大碗地喝凉茶,也天天冲凉,还是病倒,病得稀里糊涂,一个多月,热度像浪潮,忽上忽下地发烧。老乡们说这是水土不服,怨我离乡时,忘了带母亲给我的一包泥土。
乡土乡土,离开家乡后才发现乡土亲。病在异乡,自觉凄凉!晚上只能睡店口。没钱,又得去办理各种手续,只能将随身几件衣服当了,剩两套背心短裤,一洗一看。早晚就一碗米饭,咸菜黑榄,也没比家乡强。这就是过番?日子在炎热中,分外烦躁。夜里睡下,想的是家里的老房子,来时容易回去难啊!
老乡见我愁苦,常加安慰:你是新客,不能没志气!比你早来的,还苦千倍呢!那时候,政局动荡不安,日本飞机常来轰炸,简直不成世界!
大家躲来躲去,有时在椰林里,几天都不敢出来。阿杰伯做生意,赚了点钱,一天夜里来了几个番贼,把钱抢去还打伤了他。前些日子,椰干行情下降,头家无生意,估俚(马来语,指打工仔)无工做,人人家批无能寄。有人绝望就走绝路,客死异乡!
我抱着希望来过番,也决心要苦拼,听了这些,心情极沉重!看来熬的日子才开始,何时能赚钱寄批安慰年老的父母?
老天保佑!我病终于好了,也不再睡五脚基了,十几个人挤在二楼货仓地板上,铺着草席睡。想着爹娘、兄弟、亲人,还有我妻阿娇……
阿娇,她嫁来的那夜晚,是我用脚车去载的,一身红衣服,低头不语。她,还哭吗……同乡阿叔介绍我去扛包头,一天工资一块钱。天气好就工作,下雨天停工,停工没工钱,我怕下雨。头个月,做了十多天,开始几天说是学工,没工钱。月底结算,有十二圆,还了欠的药费食物,剩四元半。我揣着急奔去汇银,央写批阿伯写几句话,给家里寄钱报平安。
这是次看到穿鞋着袜的人,听说石叻这地方只有三个人穿鞋,另外还有一个偶尔穿。我低头溜了一眼,我们赤脚的站成一排。头家喝着工夫茶,一边训话:从唐山来过番,就是来赚钱!没钱回家,怎么见人?要赚钱,就得刻苦!
他走后,剩的茶叶,大伙儿抢着续水喝。这茶带着家乡味,一阵甘来一阵苦,涩涩的,也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