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诸神的起源 9787513920841 何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诸神的起源 9787513920841 何新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28.88 5.0折 58 全新

库存210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新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20841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25328899

上书时间2024-10-14

黎明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中华传统与中国的复兴——— 《何新选集》 总序
“ 推倒一世之智勇, 开拓万古之心胸。”

面对 21 世纪期待复兴的中国, 我们有必要抚今思昔, 追溯传统。华夏民族的先史中曾经有一个超越于考古的神话时代, 这个时代就是华族所肇始和华夏文明滥觞的英雄时代。
我们华族的祖神女娲, 是蹈火补天的伟大母亲——— 一位女性的英雄!华族的诸父祖日神伏羲 (羲和)、 农神神农 (历山氏)、 牧神黄帝、 雷神炎帝以及火神祝融、 水神共工; 或创世纪, 或创文明, 或拓大荒, 或开民智, 或奋己为天下先, 或舍身为万世法!
帝鲧与大禹父死子继, 拯黎民于水火。 蚩尤、 刑天九死不悔, 虽失败而壮志不屈, 天地为之崩裂!
后羿射天夸父逐日, 体现了对神灵的藐视; 而精卫填海、 杜宇化鹃,则象征了对宿命的不驯……
中华民族的先古洪荒时代, 是群星璀璨的时代, 慷慨悲歌的时代, 奋进刚毅的时代; 是献身者的时代, 殉道者的时代, 创生英雄和俊杰辈出的时代!
传说华族是龙与凤的传人, 而龙凤精神正是健与美的精神! 故 “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然而近世以来, 疑古、 骂古之风盛行, 时髦流行之文化却是认贼作父、 数典忘祖。 不肖之辈早已不知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 我们的血脉中奔流着英雄种族的血系, 忘记了我们的先祖原具有一个谱系久远的英雄世系。
“中华” 得名源自于日华, 所谓 “重华”, 所谓 “神华”; 华者, 日月之光华也! “ 汉” 之得名源自于 “ 天汉”; 天汉者, 天上之银河也 (按:《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 《毛传》: “汉, 天河也。” 郑玄云:“天河谓之天汉。” 《晋书·天文志》 曰: “天汉起东方。” 《尔雅》 曰: “水之在天为汉。” 刘邦以 “汉” 为帝国之名, 本义正是上应天汉也)!
故中华者———日华也 (太阳也), 天汉者———天河也 (银河也), 日月光华乃是华族先祖赖以得名的天文图腾。
面对未来, 世途多艰, 多难兴邦! 我们今日正需要慎终追远, 回溯华夏的先祖曾怎样艰难地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呼唤而重觅一种英雄的精神!
“打开窗子吧, 让我们重新呼吸英雄的气息!” (罗曼·罗兰)

华夏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所产生过的一切文明中秀、 智慧、 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渊源于远古的文明。
5000 年来流传有自的世序、 历法、 文献记载, 以及近百年来地下出土文物、 文献, 与这些书面记载的惊人之印证和吻合, 使人可以确信, 夏商周文明绝不是建立在所谓原始巫教 (张光直) 或野蛮奴隶制 (郭沫若) 基础上, 而是建立在当时举世为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 理性宗教哲学和发达优越的农业及工艺城邦文明基础之上的。
《易经》 《老子》 是中国天人学与哲学之源, 《尚书》 《左传》 《国语》《战国策》 是中国政治学之源, 《孙子》 《孙膑兵法》 是中国兵学之源,《论语》 《孟子》 《礼记》 是中国伦理学之源, 三部 《礼》 经是中国制度设计之源, 《素问》 是中国医学之源, 《诗经》 《楚辞》 则一向被认为是中国文学之源。然而, 这些经典古书数千年间,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实际从未真正透彻明晰地被人读通。 而读不懂、 读不通这些书, 就根本没有资格讲论中国文化。
多年来, 我不揣愚陋, 一直有夙志于全面地重新解读这一系列古代经典。 近年来, 我又重新整理过去的研究札记, 这些书实为中年时代 (1985年—1995 年) 之著作, 而间有新知。 因此对拙著重新做了全面深入的校订, 并撰成此套丛书。 此套丛书汇聚了我近三十几年间对经学、 朴学之研究成果, 其中不同于前人之新见异解殊多。 这次重新出版, 亦是对予以往国学研究的一种自我总结, 但学无止境, 生有涯而知无涯。 回忆自 1980 年予在近代史所及考古所的斗室之间开始对经部作探索性研究, 于今忽忽竟25 年矣。 当年弱苗, 如今壮林。 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 感慨系之耳!

导语摘要
自上古以来,中国流传有许多惊心动魄的神话传说,纷繁零散,殊难理析。著名学者何新利用文字学、语言学、动物学、考古学、图纹学、历史学以及地理学等多方面材料和证据,仔细爬梳,找到了其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打通众多神话的源流,挖掘其真相:龙的动物原型竟是蜥蜴及鳄鱼,凤的动物原型竟是鸵鸟,伏羲、黄帝、炎帝、祝融竟都是上古太阳神的名号…… 这些重要发现振聋发聩,影响深远。可以说,《诸神的起源》问世数十载,捍卫了中国上古神话传说的价值和中华文化的根脉。

作者简介
何新,中国著名学者。1949年生于浙江,1978年大学肄业,后担任中央财经大学教员。1980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后任职于人民政协,担任多届专职的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诸神的起源》、《东方的复兴》、《危机与反思》、《新国家主义经济学》、《新逻辑主义哲学》、《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希腊伪史考》等。译著有《培根人生随笔》、《培根论人生》等。何新研究范围宽广,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美学与传统文化等领域,极富创见,常提出大胆新颖的学术观点,对世界局势和时政亦有很深的洞察力,曾预见到苏联的解体,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多有建言,在当今思想界有较大的影响力。

目录
卷 华夏上古日神与母神崇拜 / 001
导言一 关于图腾崇拜 / 002
导言二 十字图纹与中国古代的日神崇拜 / 007
章 太阳神与远古华夏民族 / 037
第二章 一神三身的黄帝 / 045
第三章 女娲与大禹故事的真相 / 053
第四章 漫说龙凤 / 070
第五章 古昆仑———天堂与地狱之山 / 084
第六章 神树扶桑与宇宙观念 / 104
第七章 生殖神崇拜与阴阳哲学的起源 / 117
第八章 “思士思女” 与两性禁忌 / 132
第九章 学宫、 辟雍、 冠礼以及死亡与再生 / 138
第十章 火神炎帝与涿鹿之战 / 144
第十一章 后羿射日与历法改革 / 151
第十二章 盘古之谜的阐释 / 158
第十三章 烛龙神话的真相 / 168
第十四章 浑沌神与中国人的宇宙创生观念 / 174
第十五章 玄武神的演变故事 / 181
第十六章 虎神与玉兔 / 185
第十七章 神秘数字———八卦与九宫 / 190
第十八章 五方帝与五佐神 / 202
结语 论远古神话的文化意义与研究方法 / 210
附记 我研究上古文明的目的是 “寻根” / 223
第二卷 天命玄鸟———凤凰的动物学真相与起源 / 229
导言 龙凤绝非先民无中生有之虚构 / 230
第十九章 一位能带来祥瑞的舞蹈之神 / 235
第二十章 商王曾捕获到五只凤 / 238
第二十一章 凤凰的鸟类特征 / 241
第二十二章 凤凰的生物原型是大鸵鸟 / 245
第二十三章 鸵鸟的形态与生态 / 248
第二十四章 鸵鸟的起源 / 252
第二十五章 鸵鸟的分类特征 / 255
第二十六章 鸵鸟的生态与环境 / 258
第二十七章 鸵鸟的爱情与舞蹈 / 260
第二十八章 鸵鸟与 “鲲鹏” / 263
第二十九章 鸵鸟是 “火精” “火鸟” / 265
第三十章 鸵鸟特征与凤鸟特征一致 / 267
第三十一章 远古岩画中的鸵鸟 / 269
第三十二章 鸵鸟在中国古陆的绝灭 / 273

第三十三章 凤鸟为什么是一种祥瑞 / 275
第三十四章 古史书中西域入贡鸵鸟的记载 / 277
第三十五章 作为大风之神 (风伯) 的鸵鸟 / 281
第三十六章 为什么孔雀不是凤凰 / 287
第三十七章 凤凰与锦鸡 / 292
第三十八章 凤凰与鸳鸯 / 298
第三十九章 丹鹤之舞 / 300
第四十章 作为氏族图腾的凤鸟 / 305
附录一 早期文明中的鸟神与文物 / 322
附录二 古类书中关于凤凰与鸵鸟的资料 / 325
第三卷 潜龙在渊———蛟龙的动物学真相与起源 / 335
导言 龙传说之谜 / 336
第四十一章 龙字古音考 / 340
第四十二章 龙字字形的分析 / 346
第四十三章 神龙的真相 / 351
第四十四章 蛟鳄与蛟龙 / 358
第四十五章 关于螭龙与鼍龙 / 366
第四十六章 鸟与龙的不解之缘 / 373
第四十七章 与鳄鱼有关的一组古文字 / 378
第四十八章 雷公与神灵 / 384

第四十九章 鬼、 夔与音乐钟鼓之神 / 395
第五十章 狐神与鳄鱼 / 404
第五十一章 鳄鱼在古代中国的分布 / 416
第五十二章 龙生百种 / 420
结语 / 430
附录一 食鳄遗俗与文物 / 433
附录二 扬子鳄的古今分布变迁 / 436

内容摘要
自上古以来,中国流传有许多惊心动魄的神话传说,纷繁零散,殊难理析。著名学者何新利用文字学、语言学、动物学、考古学、图纹学、历史学以及地理学等多方面材料和证据,仔细爬梳,找到了其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打通众多神话的源流,挖掘其真相:龙的动物原型竟是蜥蜴及鳄鱼,凤的动物原型竟是鸵鸟,伏羲、黄帝、炎帝、祝融竟都是上古太阳神的名号…… 这些重要发现振聋发聩,影响深远。可以说,《诸神的起源》问世数十载,捍卫了中国上古神话传说的价值和中华文化的根脉。

主编推荐
何新,中国著名学者。1949年生于浙江,1978年大学肄业,后担任中央财经大学教员。1980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1年后任职于人民政协,担任多届专职的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诸神的起源》、《东方的复兴》、《危机与反思》、《新国家主义经济学》、《新逻辑主义哲学》、《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希腊伪史考》等。译著有《培根人生随笔》、《培根论人生》等。何新研究范围宽广,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美学与传统文化等领域,极富创见,常提出大胆新颖的学术观点,对世界局势和时政亦有很深的洞察力,曾预见到苏联的解体,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多有建言,在当今思想界有较大的影响力。

精彩内容
中国古代研究天体之学的约分以下三大派:
(1) 宣夜说, 认为 “天了无质, 仰而瞻之, 高远无极, 眼瞀精绝, 故苍苍然也。 日月众星, 自然浮生虚空之中, 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庄子·逍遥游》 所谓: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列子·天瑞》 说: “虹譑也, 云雾也, 风雨也, 四时也, 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 道家此种观念, 正是宣夜论的滥觞。
(2) 盖天说, 认为天似盖笠, 地似覆盘。 天旋转如推磨而左行, 日月右行, 譬如蚁行磨石之上, 磨左旋而蚁右去, 磨行疾而蚁行迟, 故不得不随磨以左旋。 《吕氏春秋·季冬纪·序意》 说: “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 ‘爰有大圜在上, 大矩在下, 汝能法之, 为民父母’。” 《大戴礼?保傅》 也说: “古之为路车也, 盖圆以象天。” 屈原 《天问》: “圜则九重, 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 孰初作之?” 盖天是中国古老的宇宙结构学说, 它的基本观念是天圆地方, 后改进为 “天象盖笠, 地法覆盘”。 或说天如倾斜车盖, 众天体都以北极为中心, 在大地以上围绕着盖笠或车盖运转。 后来更进一步发展成以七衡六间观念解释太阳方位的四季变化。 《汉书·律历志》: “王衡杓建, 天之纲也……其在天也, 佐助旋机, 斟酌建指, 以齐七政。” 《周髀算经》 一书, 虽不见录于 《汉书·艺文志》, 但其中保存着较系统的古代盖天理论。 公元前 9 世纪, 古希腊盲诗人荷马于其所著 《伊利亚特》 描述希腊初民所见的宇宙形状, 也是地面平圆, 大海环绕其外, 天为圆穹, 是不动的实体, 而笼罩在大地之上。 日月群星, 每日循其轨道, 行过高穹, 自东海涌起而落入西海之中 (据 R.H.Baker 著 《宇宙观之发展》)。 希腊初民的宇宙观, 所谓地面平圆, 略近 《大戴礼·曾子问》 “天道曰圆, 地道曰方” 的理论, 而天为圆穹说, 亦近于中国古游牧民族的 《敕勒歌》 中所谓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所以盖天说是中国人较古的一种宇宙观念。《诗经?大雅?桑柔》: “靡有旅力, 以念穹苍。” 穹苍, 不也正是天似穹庐吗?
(3) 浑天说, 认为天地之体状如鸟卵, 天包地外, 犹壳之裹黄, 周旋无端, 其形浑浑然。 这派学说, 《法言》 谓 “落下闳营之, 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 可能形成于公元前一二世纪, 较 “宣夜” “盖天” 之说均为晚出。 但自张衡 《灵宪》 大力诠扬, 郑玄、 蔡邕、 王蕃、 葛洪之徒相继鼓吹, 一直传到元代郭守敬测定授时历尚有浑天仪之作。 所以 “浑天” 之说就成为西汉以后中国人天文学中长期相信的宇宙观念。
除上述三派宇宙理论外, 在中国人的宇宙思想中还有一派, 是至今鲜为人知的。 这就是扶桑天地观。 它是比盖天论还要早得多的一种宇宙观念, 具有很浓厚的神话色彩。 它乃是商周以前中国人所信奉的一种宇宙观念, 而其影响也十分久远。 盖天说中那种 “天圆地方” 的观念其实就是脱除了神话色彩的扶桑天地观, 东汉以后产生的天师道教思想系统中也基本上全盘接受了这种天地四方的观念。
我们根据先秦及秦汉人的记述, 将这种宇宙天地的观念用图 61作一复原, 并作几点说明:
一、 天圜有九层, 天上有九个天门 瑐 瑠。 关于天有九重的观念, 可能形成于战国之际, 屈原已经知道这种观念了 (《天问》 “圜则九重”)。 俞正燮 《癸巳存稿》 卷六引 《淮南子·天文训》 云: “天有九重。” “一为月天, 二辰星, 三太白, 四日, 五荧惑, 六岁星, 七镇星, 八恒星, 九左旋天。” 《中庸》 说: “日月星辰系焉。” 即认为日、 月、 星辰分别固系于天盖上。 又, 古人认为天门在天盖的西北方。 “天倾西北, 故日月星辰移焉。” (《淮南子·天文训》) 《河图括地象》: “ 西北为天门, 东南为地户。” (《周礼·大司徒》 疏引) 前面我们曾指出, 在古人的天地观念中, 天地之间有建木 (键木), 位于昆仑山上, 是天神上天下地出入所经的天门。 上引诸文中却说天门在西北方。 由此可知, 本来位于天地中心的昆仑山, 后来被搬到西北方向, 与这种天文观应当是有关的。 这种九重天的观念可能是来自古人对于九星九道的天象观测。 《尚书纬·考灵曜》 中说: “ 日万里不出九道谋。” 《河图帝览嬉》 说: “ 黄道一, 青道二, 出黄道东; 赤道二, 出黄道南; 白道二, 出黄道西; 黑道二, 出黄道北。 日春东从青道, 夏南从赤道, 秋西从白道, 冬北从黑道。” 《楚辞·九辨》 王逸注: “ 故天有九星,以正机衡。”按, 九星, 诸说不一。 或如上引 《 淮南子》 说为日、 月、 辰 ( 水)、太白 (金)、 荧惑 (火)、 岁 (木)、 镇 (土)、 恒星及太岁 ( 左旋)。 或谓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辰、 彗九星。 我认为应以种说法为是。 《淮南子》 中的九天说与公元 2 世纪古希腊人托勒密的浑天论九天说非常相似。按照 托 勒 密 的 体 系, 地 球 位 于 宇 宙 正 中 心, 月、 水、 金、 日、 火、木、 土七星环地运行。 土星之外有恒星天及天。 与中国的九重天说相比照, 当可看出这两种理论仅有一点微妙的差异, 即托勒密体系中的 “ 天” 在中国称作 “ 左旋天”, 亦即 “ 太岁”。 除此之外, 其他一切, 甚至包括诸星天的安排顺序均正相吻合。 这恐怕不是偶然的。 中国的九天说早在屈原时代 (公元前 300 年左右) 即已形成, 比托勒密的体系约早 500年 (马王堆出土帛画上有九个太阳, 颇使人不解。 而我猜测, 这九阳是九天的象征)。
二、 日出之地叫旸谷, 海域叫咸池或叫甘渊, 是一回事 ( 咸, 古音近感, 甘古音近含, 相通。 池即渊也, 或称甘水)。甘、 丹形近相混, 甘水实当为丹水。 丹水, 太阳水也, 因上古称火山熔岩流为 “ 丹水”, 认为太阳也是从火山口即 “ 丹穴” 中形成。
三、 “ 建木” 一名见于 《 山海经·海内经》 及 《 淮南子·地形训》 。对此名的含义, 过去均无释。 前面我们已指出, 建木即键木。 古人认为建木位于天地正中的轴线上。 “ 建木在都广……日中无景 ( 影) , 呼而无响, 盖天地之中也。” (《淮南子?地形训》) 而所谓键木, 实际又是天地运动的枢轴。 所以 《海内经》 描写它的形状这样说: “ 有木名曰建木, 百仞无枝, 上有九 (锯), 下有九枸(句) ……黄帝所为。” 就是说, 建木很高, 没有枝杈, 但是有锯齿和钩爪, 是黄帝所建造的。
四、 关于太阳西落的地点, 诸书说法不同, 大体可分两系: (1) 山谷名——崦嵫、 昧谷。 (2) 水渊名———蒙汜、 昧水等。 而正如日升处有扶桑木一样, 先民认为日落处也有一种神木叫 “若水” (汉代以后又变作 “细柳” “桑榆”)。以 “蒙” 或 “昧” 等字命名, 显然是因为在日落之后天色会变得昏暗; 而以崦嵫为名, 则显然是取义于天门的关掩。 古人认为天上有许多天门。 日出之时天门洞开, 而日落之时天门合闭。 据说位于东极与西极的两个大门在两座山上。 “东极之山, 曰开明之门。” “西方曰西极之山, 曰阊阖之门。” (《淮南子·地形训》) 太阳由东天门升起而由西天门落入。但 《淮南子·览冥训》 高诱注中, 把日出之地也叫作 “蒙汜”。 “蒙”与 “明” 二字古音相同, 而从训义看, 则它们恰属于 “反义互训” 的词。所以蒙汜其实就是 “明汜”, 也就是 《山海经·大荒西经》 所说的天门之处的 “明山”。
五、 昆仑山位置在大地正中心上, 据说这是黄帝的都城所在。 山高约一万一千里 (《淮南子·地形训》)。 山上有天空花园 (玄圃、 蟠桃园),有通天之门。 而其地下深三千六百里, 四角上各支有一根地柱, 还有一个城市名叫 “八玄幽都”, 方圆二十万里 (张华 《博物志》)。
六、 天地之间有八座高山支撑天空, 叫天柱。 每一座山上都有一个通天门。
这种非理性语义层面的存在, 正是原始神话的特色之所在。 对于研究者来说, 真正重要的问题并不在这里, 而是在这种非理性语义层面之下的深层结构中确实还存在着某些合于理性的东西。 如先民认为天有九重并且每重天各有一个天门, 这种提法乍看起来不可思议, 但是我们应当考虑到: 当远古先民观察天上星体运行时, 会发现其运行的轨道交叉相掩却不会发生相撞, 他们起初一定会感到很惊奇, 后来就必然要为这一现象找一个解释, 由此而发展为天体划分层次的观念, 岂不是很自然的吗? 而所谓天门开合的说法, 其实也恰好构成对天空中星象变化的一种巧妙解释——在不同的季节, 由于天穹中敞开的是不同的天门, 所以从地面上就看到了不同的星象。

媒体评论
全书用训诂阐发,得心应手,时发新谛,益智开窍。
—— 钱锺书(学者、作家)
读精彩的考证文章,远不止于智力游戏,还有一种发现真理的强烈快感。何新有现代文化人类学的知识和观念背景,这样就可以改变角度,突破传统,迈越前人,不再停留在乾嘉以来或《古史辨》以来的那老一套上。
——李泽厚(哲学家)
先民神话今日世界正有各种新阐释,亟需汇零星为系统,予以透彻的澄清。您的工作率有新意!
——金克木(文学家、翻译家) 
 何君收集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书本上的资料,又有地下新发现的资料,可谓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戴家祥(历史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