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陀的智慧 9787532542444 陈兵 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23.92
5.0折
¥
48
全新
库存25件
作者陈兵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42444
出版时间2010-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25311608
上书时间2024-10-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目录
内容摘要
精彩内容
一切诸行因无常故为苦,一切诸受皆不离行苦故为苦,是佛陀所说苦圣谛的深义所在。这一说法,关系到人性及苦乐观、情绪学的最深问题:人为什么厌苦趋乐?厌苦趋乐是否为人的本性?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人所追求的快乐有无极限?佛陀的解答大概是:人性中有追求无限常乐的本能性意欲,或人性以追求
常乐为极限、为归宿,此乃众生心之本性,三界六道众生的一切心理活动及感受,皆无常、非常恒故,本质是苦,或起码不离苦。
在古今中外诸家学说中,像佛陀这样大讲特讲人生诸苦,乃至说一.切诸受皆悉是苦,并以此为其全部学说之基础者,大概很难找出第二家来。现代人尤其是幸福快乐的富贵中人,听佛陀如此盛说人生之苦,大概会有如冰入炭之感,认为佛陀全盘否定人生价值,是悲观主义者,若按佛陀之说,人生苫不堪言,毫无价值,那么早点自裁以离开人间苦海,不就成为高明之举了吗?或者认为:佛陀所说的人生诸苦,只是他当时身处的古代奴隶社会的现实,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应是过时之论了。这实在是误解了佛陀说苦圣谛的本义和用心。
苦圣谛看似平常,实际是颇难准确领会的。《杂
阿含》卷十五第404经佛陀比喻说:在百步之外,用箭去射钥匙孔,射一百次而箭箭皆中,对神箭手来说已是很难了,要射中如一根毛发百分之一大的小孔,箭箭皆中,则更为困难,而理解一切诸行、诸受皆苦,要比射中这样小孔更困难百倍!特别是行苦,须在深禅定中仔细观察心识的微细生灭及深心趋向常乐的无意识冲动,才能觉察到。
正确理解佛陀说苦圣谛的深义,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说“有受皆苦”、“一切皆苦”“有生皆苦”,只是佛陀人生价值观的一个方面,而非其人生
观的全面。若就世间一般意义上的人生价值观而言,佛陀实际持人生苦乐间半的人生价值观,他把人类归于“善道”(其特点是苦少乐多或起码是苦乐间半),不仅说人生诸苦,也说人生诸乐,绝非全盘否定人生价值的悲观主义者,与西哲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
观很是不同。说人生苦乐间半或乐多苦少,可谓客观
持平之论,与现代心理学家们调查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佛陀不但说人生苦乐间半,而且更说人类有诸多殊胜,生而为人,是幸运之事,强调“人身难得”,极为宝贵,这是他的人生价值观中不可忽视的、更为重要的一面。
第二,只要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反省人生,便应承认佛陀所揭露的人生诸苦,并无扩大渲染,可谓对人生的如实观。在人间诸苦中,佛陀说得最多的是老、
病、死三苦,他称这三大件为世人所“不爱、不念、
不可意”之物,不仅古人,即现代社会中的富贵人,恐怕也没有几个认为这是乐事,而希望自己早老、多病、早死的。老、病、死三者,实际上都是人类现有
媒体评论
佛教作为自内证的宗教,其神圣性根源,不来自超自然的神灵,也不来自世俗的权威,而是来自内心对宇宙人生真理的彻悟。佛陀的智慧,是彻底清除心灵的障敝,如实观照世界的实相。陈兵教授作为中国大陆学术界享有盛誉的资深佛教学者,以教学两界共许的基本经典,直探佛陀本怀,用精炼平实的内行语言,阐释了佛学的精义。佛学素称难治,不仅仅在于二千五百年来经典的繁多和传译的困难,也不仅仅在于历代叠加其上的神秘外衣,而在于佛学重真修实证的实践品格。本书作者积数十年深入经藏并亲身实践之功力,循佛学教理行果、信解行证之内在理路,故能入乎其内而出乎其外。这部《佛陀的智慧》,把三藏十二部经读薄了,也写活了。”
——王雷泉(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
本书从释迦的生平叙述起,继而申论原始教法的重要内容。在各章论述之后,又附有相关经典。这样的设计,是希望导引读者进入原典的核心,使读者在阅读作者的论述之后,可以立即直接品尝到经典的法味。此外,为使读者不致误解法义,又在经文之末附上阐明注解。这样的编辑设计,颇可以使人体会到作者的苦心。
——蓝吉富(台湾佛光人文社会会学院教授)
本书之写作风格,是以作为一般社会人士之思想性读物为主,并非是学院内的专门著作,因此就可读性而言,确实较有引导入门之功效,但是由于陈教授本身就是当代佛学界的重要学者,因此在广泛的知识介绍的文字中实处处透露出掌握重点、陈述要害的学术实力。更重要的是,本书显现出陈兵教授一生佛学学力的知识视野,他的介绍中不断透露他的佛学造诣,不断显露出他的宗教关怀,不断流露出他的知识性格,可说是一位对佛学与佛教充满了解说热情的当代学人的力作。
——杜保瑞(台湾华梵大学哲学系教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