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汽车理论 9787111569039 陈欣 王国军等编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汽车理论 9787111569039 陈欣 王国军等编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47.51 8.1折 59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欣 王国军等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9039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25154087

上书时间2024-10-14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军用汽车是编配在军队,用于遂行战斗、战斗保障或后勤保障任务的轮式机动平台,在军队装备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系统地介绍有关军用汽车相关理论的书籍目前还十分罕见,多年来本学科方向的本科生主要以地方大学汽车专业广泛使用的清华大学的《汽车理论》作为教材,该教材的内容也主要以民用汽车(尤其是轿车) 的性能分析为重点,这些内容无疑对于军用汽车理论来讲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
随着军队装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军队对各类军用汽车的需求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问题也突显出来,面对部队对军车的新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结构和新技术,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对军用汽车的各种性能进行分析以及针对不同的使用工况进行试验考核等,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尽管按军队要求研制的军用汽车与普通民用汽车在结构上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军用汽车上有很多结构就是借用或部分借用了民用汽车的相关技术。但是,为军队专门研制的军用汽车在结构及整车性能要求上也具有许多特殊性,尤其是对整车性能有许多特殊的要求。
因此,除了介绍一些与普通汽车相同的基本行驶原理,结合军用汽车的使用条件和使用要求给出各种性能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分析方法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重点。
实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相关的理论体系、分析与评价方法、试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息,通过多年的努力,在机动性理论建立方面既有继承又有明显的发展。
现代战争方式的变化也对车辆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并起到了强有力的需求推动作用;其次就是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仿真技术、试验手段、控制理论等方面的进展,也大大推进了军用汽车行驶性能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的建立和发展。
我军在发展新一代的轮式战术车辆过程中也遇到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因此近年来对美军的一些理论和指标体系比较关注。在新的车型论证和研制中也可以见到与美军有关机动性的一些提法和理念相类似的概念。但是,由于在基础的理论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往往对一些指标和分析评价方法深入研究不够,甚至在一些基本概念方面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争论也很多。形成了两种情形:一种是盲目拒绝,从而导致了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的停滞;另一种是盲目模仿和跟随,照搬照抄,不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这两种情形都是不可取的。
本书在介绍各种性能时,经常引用美军的机动性指标,以便参考。我们认为美军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应该指出美军在公布相关的指标体系时,并未对提出这些指标的缘由进行说明。因此,我们主要任务之一是要对这些指标的相关背景和内涵进行诠释、对比和求证。这就需要对美军在各个时期出版的相关文献和提供的数据,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推测;另一重要的工作就是结合我们的实际研究对象,有目的地进行实践。因此,本书给出了大量的我们工作中建立和采用的实例。这些实例的分析有助于暴露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只有从这些过程中才能够掌握具体的处理方法和技巧;同时,对我们深入理解和建立适合我军的军用汽车理论体系也是很有帮助军用汽车理论Ⅳ 的。总之,我们认为系统地研究有关军用汽车的进展,结合我军汽车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应该说军用汽车的相关理论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由于篇幅所限,本书难以面面俱到。
好在有些传统的内容已经在相关书籍或文献中有所阐述,而对于较为成熟的理论,本书尽量不过多重复,有时引用的部分内容也只是为了保证全书的系统性或读者对相关资料查询的便捷。我们有信心,在同行专家的帮助下,今后会不断努力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全书共分为九章,章是概述性的,主要介绍有关军用汽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基本的力学分析方法和有关战术技术指标的知识,并通过介绍军用汽车的使用条件及其各种地面的分类和数字化描述,建立起军用汽车性能分析的行驶环境输入或约束的数字化表达方法。第二章重点讨论了车轮的力学特性,这对后面的分析十分重要。第三章的驱动和牵引性能是军用汽车的基本性能。第四章结合军用汽车全轮驱动的特点,重点讨论了传动系参数的选择问题。第五、六、七、八章分别讨论了军用汽车几个重要性能的分析方法,并给出了计算的实例,包括转向性能、平顺性能、越障性能和软地面行驶性能等。第九章讨论了与机动性相关的几个重要的因素,包括在特殊地域行驶的阻力、制动性能、燃油经济性、汽车的改装及防护、车队行驶等。
本书由军事交通学院军用车辆系军用车辆教研室负责编写。参加编写工作的有陈欣、王国军、朱愿、蒋美华、于坤炎、李明喜、张英锋、赵祥君、徐有春、袁一、王立辉等同志。全书由北京理工大学项昌乐负责主审。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朱时顺、资新运、彭莫、周良生等同志的帮助。
本书是作为高等院校与军用汽车相关的专业教材而编写的,也可以作为从事军用汽车论证、设计、试验评价、保障及使用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本书难免会有许多疏



导语摘要

本书结合军用汽车的使用条件及结构特点,通过力学模型与试验数据,系统地阐述其主要使用性能的产生机理、分析方法、评价方法以及影响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全书以战术机动性为核心,介绍了充气轮胎的力学特性、军用汽车的驱动及牵引性能、转弯行驶性能、不平硬地面上的行驶平顺性、越障行驶性能、软地面通过性能,以及与机动性相关的其它问题(包括涉水、植物与积雪,制动性能,燃油经济性与续驶里程,汽车改装及车身防护,行车视距及车队行驶等)。



目录

目  录
前 言
章 绪论1 
 节 概述1 
 第二节 军用汽车的历史与发展2
 第三节 技术性能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9 
 第四节 地面行驶条件及数字化特征14 
  一、地面条件与分类14 
  二、道路及其特征15 
  三、软地面特性及分类25 
  四、地表障碍27  第五节 基本的分析方法30 
  一、汽车分析模型的简化30 
  二、汽车坐标系31 
  三、经典力学的分析方法31 
 参考文献32 
第二章 车轮的力学特性33 
 节 车轮的纵向力学特性33 
  一、轮胎的坐标系33 
  二、车轮半径33 
  三、车轮纵向受力的四种状态34 
  四、车轮在水平硬路面上的滚动阻力35 
  五、滑转率、滑移率和附着力38  
第二节 车轮垂向力学特性41 
  一、车轮垂向载荷及分布41 
  二、轮胎的刚度特性42  第三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43 
  一、轮胎的侧偏现象和侧偏力-侧偏角的关系43 
  二、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45 
  三、回正力矩———绕OZ轴的力矩47 
  四、有外倾角时轮胎的滚动49  参考文献52 
第三章 驱动与牵引性能53 
 节 驱动与牵引性能指标53 
 第二节 车用发动机的输出特性54 

 第三节 动力传动装置的功率损失56 
  一、发动机功率的附件损失56 
  二、发动机功率的高原环境损失56 
  三、发动机功率的加速损失57 
  四、传动系统的功率损失58 
  五、传动系统寄生功率损失59 
  六、驱动功率与驱动转矩59  
第四节 驱动及牵引特性60 
 第五节 行驶阻力62 
  一、滚动阻力62 
  二、空气阻力64 
  三、坡度阻力65 
  四、加速阻力66  
第六节 驱动及牵引性能分析67 
  一、行驶方程式67 
  二、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67 
  三、动力特性图71 
  四、车辆的功率平衡图72  
第七节 车辆动力性发挥的行驶附着条件74 
  一、车辆行驶的附着条件74 
  二、车辆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75 
  三、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76 
  四、全轮驱动车辆驱动轮的附着率77 
  五、全轮驱动车辆受地面条件限制的加速与爬坡能力77 
  六、全轮驱动车辆的转矩分配79  
第八节 装有液力变矩器车辆的驱动力特性83 
  一、动液传动的特点84 
  二、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特性86 
  三、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驱动力特性89 
 参考文献90 
第四章 全轮驱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的选择91 
 节 概述91 
 第二节 动力传动系统主要参数选择98 
  一、动力装置的主要性能参数98 
  二、传动系统总速比范围的选择100 
  三、传动系统小传动比的选择101 
  四、传动系统传动比的选择102 
  五、传动系统的档位数103 
  六、传动系统的各档传动比的分配104 
  第三节 差速器动力分流原理及参数选择105 
 参考文献110 
第五章 操纵稳定性111 
 节 评价指标111 
 第二节 转弯半径及转弯通道113 
  一、基本概念113 
  二、阿克曼几何学114 
  三、转弯半径115 
  四、转弯通道119 
  五、实例分析119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122 
  一、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123 
  二、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汽车稳态响应———等速圆周行驶125 
  三、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130 
  四、计算实例131 
 第四节 影响操纵稳定性的因素134 
  一、操稳性与悬架的关系134 
  二、操稳性与转向系统的关系137 
  三、操稳性与传动系统的关系138  
第五节 侧翻与侧滑140 
  一、车辆静止或匀速直线行驶在侧坡上的稳定条件140 
  二、车辆恒速转弯行驶稳定条件141 
  三、带悬架汽车的准静态侧翻149
 参考文献150 
第六章 不平硬地面上行驶的平顺性151 
 节 评价指标及方法152 
  一、人体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152 
  二、随机振动环境下人体的承受能力153 
  三、汽车所载装备及物资的完好性159 
  四、悬架被“击穿”的概率160  
第二节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161 
  一、汽车系统的简化与模型的建立161 
  二、单自由度振动系统163 
  三、双质量振动系统170  
第三节 实例分析(两轴汽车) 177 
  一、分析模型177 
  二、基本参数177 
  三、分析与计算177  参考文献180 

第七章 越障行驶性能181 
 节 评价指标及方法181 
  一、与汽车间隙失效有关的几何参数181 
  二、NOGO比例183 
 第二节 间隙失效的障碍条件184 
  一、顶起失效的障碍条件184 
  二、触头失效的障碍条件186  



内容摘要

本书结合军用汽车的使用条件及结构特点,通过力学模型与试验数据,系统地阐述其主要使用性能的产生机理、分析方法、评价方法以及影响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全书以战术机动性为核心,介绍了充气轮胎的力学特性、军用汽车的驱动及牵引性能、转弯行驶性能、不平硬地面上的行驶平顺性、越障行驶性能、软地面通过性能,以及与机动性相关的其它问题(包括涉水、植物与积雪,制动性能,燃油经济性与续驶里程,汽车改装及车身防护,行车视距及车队行驶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