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上手——一场有关青瓷的跨界对话 9787550312333 周武 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上手——一场有关青瓷的跨界对话 9787550312333 周武 编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188.77 6.7折 280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武 编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0312333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0元

货号24224309

上书时间2024-10-14

黎明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一本凝聚人文手艺鲜活思想的书。书名为“上手——一场有关青瓷的跨界对话”,凭借不同视角观看青瓷手艺的本体,通过多维体验的探讨去挖掘青瓷文化的故事,希望该文集能给大家带去一种人文的手艺清风,打捞起时代青瓷手艺的记忆。书籍选取“手、时间、泥土、温度、青、劳作、生长’’七个关键词为章节,集合撰稿、采访、自述、对话的多元编撰方式,咀嚼青瓷手艺的核心问题,目的在于建构起一张全新视角的青瓷文化的三维地图,绘制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青瓷手工艺文化的路线图。《上手:一场有关青瓷的跨界对话》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聚焦上述七个关键词展开跨行业、跨学术领域的文化对话,是一场来自不同领域的热爱并关注青瓷人士的思想碰撞。邀请的专家包括工艺美术家、陶艺家、理论家、作家、书画家、高校教师和文化学者等,期望从多元的时空的对话中,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青瓷手艺”的关系,探寻民众对“青瓷手艺”的期待,明晓世人对当下“青瓷手艺”现状的批评。洞见不同人眼中的“手艺”观。总体而言,《上手:一场有关青瓷的跨界对话》以“青瓷”作为探讨的对象,用“一场有关青瓷的跨界对话”为平台,超过了单一层面的文论撰稿模式,是一本兼具思想价值、社会意义、时代风尚的青瓷文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每~种手工艺术的背后,都凝聚着手艺人对材料、工艺、思想表达的智性体悟,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流淌着匠者的体温,并徐徐散发“人文精神”的芳香。


目录

高士明/上手——浅谈徐朝兴的造物术兼及手工艺的成物之道

万木春/手工情怀的源头
雅克·考夫曼/在技术之外,手意味着能量
周锦云/心手相传
陈新华/手工之美在于变化
竺娜亚/可触碰得美
周武/手的启示
时间
陆光正/珍贵的时间
杨振宇周武/谈陶瓷、谈手艺,也谈时间与生命
郑巨欣,深秋里,一个甲子的收获
刘法星/雕塑青瓷
支持/时间让匠人更坚毅
泥土
珍妮特·德布斯/泥土,亲密的材料
周绍斌/泥土美学手记
陈汉/行走的泥土
胡孝鹏/火的历练让泥土惊艳
季友泉/美妙的传统
金逸瑞,铁胎青釉见初心
刘润福/生命之泥
叶小春/重生之釉

内容摘要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一本凝聚人文手艺鲜活思想的书。书名为“上手——一场有关青瓷的跨界对话”,凭借不同视角观看青瓷手艺的本体,通过多维体验的探讨去挖掘青瓷文化的故事,希望该文集能给大家带去一种人文的手艺清风,打捞起时代青瓷手艺的记忆。书籍选取“手、时间、泥土、温度、青、劳作、生长’’七个关键词为章节,集合撰稿、采访、自述、对话的多元编撰方式,咀嚼青瓷手艺的核心问题,目的在于建构起一张全新视角的青瓷文化的三维地图,绘制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青瓷手工艺文化的路线图。《上手:一场有关青瓷的跨界对话》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聚焦上述七个关键词展开跨行业、跨学术领域的文化对话,是一场来自不同领域的热爱并关注青瓷人士的思想碰撞。邀请的专家包括工艺美术家、陶艺家、理论家、作家、书画家、高校教师和文化学者等,期望从多元的时空的对话中,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青瓷手艺”的关系,探寻民众对“青瓷手艺”的期待,明晓世人对当下“青瓷手艺”现状的批评。洞见不同人眼中的“手艺”观。总体而言,《上手:一场有关青瓷的跨界对话》以“青瓷”作为探讨的对象,用“一场有关青瓷的跨界对话”为平台,超过了单一层面的文论撰稿模式,是一本兼具思想价值、社会意义、时代风尚的青瓷文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每~种手工艺术的背后,都凝聚着手艺人对材料、工艺、思想表达的智性体悟,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流淌着匠者的体温,并徐徐散发“人文精神”的芳香。


精彩内容
《上手:一场有关青瓷的跨界对话》:
  陈率:您在什么时候接触到龙泉青瓷?
  当时对青瓷有什么印象?
  陈汉: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国外留学时,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亚馆的藏品陈列中次看到龙泉青瓷。当时看到中国宋代青色的、简洁的小瓷瓶竟然成为日本的国宝,有点惊喜与不解,顿时产生一种文化自信。
  陈率:您是怎么理解“泥土”在您创作中的角色?
  陈汉:我是一个雕塑工作者,所以我的艺术生涯始终与泥土分不开,可以说泥土是我生活中的密切伙伴。泥土便是大地,大地哺育自然万物与人类生命,与我们相依偎。从远古神话中的女娲抔土造人到今日我们来探讨青瓷,泥土是媒介。泥土为我们揭示了生命与艺术之间的直接关系,泥土是人类精神得以在雕塑中呈现的重要媒介。
  陈率:一般人可能对泥土的早的记忆都是来自小时候玩泥巴,您也是这样的吧?
  陈汉:是的。小时候在田地里与小伙伴玩泥巴、打泥战、捏泥人,这些都是我对泥土的早记忆。在我的童年里,泥巴是直接的、便利的玩具。它还开启了我初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后来我将要出国留学时,父母在后院挖了一团泥巴,捣碎后加上少许切成段的稻草再揉成团,后用小布袋包好让我带上它离开故乡,踏上征程。多年后,我才明白那一团泥土的意义。它象征着我的故乡.是我自小生活着的故乡的浓缩。
  陈率:还记得次在雕塑中触摸泥土的情形吗,当时的感受如何}陈汉:在我次的雕塑课中,真正开始体会到原来随处可见的泥巴可以成为人内在精神呈现的重要媒介。雕塑与陶艺有一些不同。它没有实用功能。从物质性的存在到人的精神性的呈现之间.泥土作为形而下的具体材料,到形而上的抽象思想之间的跨度太大了。因此,初的雕塑课让我感到困惑与好奇。从此,我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泥塑艺术上下求索的道路。
  陈率:在雕塑中,泥土作为材料有哪些文化意象?
  陈汉:与石材、木材等传统的硬质材料相比,泥土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和便于操作成型的特点。在人类早期,人们对不同形象的塑造几乎都选择了泥土。再加上在早期先民的“万物有灵”观念下,泥土就更是有生命和灵性的一种物质了。不仅在中国有女娲抔土造人的远古传说,其它民族文化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早期人类对泥土的崇拜。如印第安的传说认为:主神赐给每一人一抔泥土,人们就从这抔泥土中吸吮着自己的生命。在希伯来语中,“亚当”一词便包含有“出自泥土”之意。泥土不仅与生命有着初的联系,其可塑性的特点也成为人们表达形象的一种得心应手的材料。在雕塑中,其它硬质材料具有很强的物质性,再加上程序的复杂等因素,很难直接、微妙地传达人的心迹和创作轨迹。而在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里,我们实际上是非常强调艺术语言与心性一体的。就这点而言,泥土是有敏感性的一种雕塑材料,这种泥性、泥感是能表达心性的。当原始人类用手去触摸泥土以及塑造形象时,上面所留下的泥土痕迹便是心迹的初流露。这也启示了人们对于泥土可塑性的不断试探,终使泥土成为人们传达其鲜活情感的原始、直接、得心应手的一种重要材料。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