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打开文学的方式 9787561563601 王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打开文学的方式 9787561563601 王敦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35.74 7.3折 49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敦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63601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24174043

上书时间2024-10-14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文学名著看不进去,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希望这本书能对你有所帮助。

这是一本什么书?通俗地讲,可以理解为关于文学的“打开方式”的书,由文学研究专业人士,写给社会上对文学有不同程度的爱好、好奇和钻研的读者。如同书稿原标题“文学解读讲义”——它是建立在笔者多年来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授课的基础上的。

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是有“时限”的,一般来说,青春期敏感,印象深,受用终身;错过这个阶段,就永远错过了。此年龄阶段不“打开”文学,还待何时?学会“打开”文学,是一件正经事。

这本书,就是从我们普通读者的角度,来告诉你——你本人,一个普通人,如何来打开文学,与文学发生关系,从文学中获取收益。放下了专业面孔的我,脑子里更多地想要考虑非专业读者及本科低年级的中文专业读者的感受。同时,这本书也是写给有一定中文专业基础的朋友们的——你们会敏感地发觉出这书和一般专业书的差别来。我尽量努力想去做的是,不论面对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读者,都不在已有的理论套话里面打转,而是掰开了揉碎了,深入浅出地把解读之事,说得全面且清楚。我认为,文学专业话语如果与日常语言脱节,拒人于千里之外,是一种失败。不管有多少困难,也不应该逃避。

正标题中的“打开”两字,何解?通俗地讲,就是剽悍地“搞定”、“玩转”、“得以享用”之意。

打个比方:当一只狮子扑倒一只羚羊后,它该如何“打开”——“搞定”、“玩转”、“得以享用”——之?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它应该剽悍果断地咬断羚羊的颈动脉,然后该从后腿内侧咬开表皮,尽情享用之,才是正经事。舍此之外,都是瞎忙活,都是添乱。

“打开”文学当果断如此,并尽情享用。

这,是一个技巧活儿,实践活儿。本书就是教你这个技巧活儿、实践活儿,不是“专家”、“学者”的坐而论道,不是教你“屠龙之术”。——屠龙在我们现实世界里是派不上用场的。

一只鸡都屠不了,谈何屠龙?“打开”一本小说,“打开”一首诗,就如同“屠”一只鸡,一只猪。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无以见龙的屠龙之术则无异于“耍流氓”。与空谈屠龙比起来,坐而解剖一只麻雀才是正经事。唯此,才有可能切实触摸文学的“任督二脉”。

可见,这本书不是把文学捧在胸口放在心尖儿,来顶礼膜拜的。——我们是务实的人。我们要的,不是“自己陶醉于文学的样子”,或自己虔诚地匍匐于文学大神教父的脚趾前的幻影。我们要的,是用自己的脑力,为自己“打开”文学,自己真正地享用之。

所以,我们要用柳叶刀、显微镜、核磁共振等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洞悉文艺作品之魅力之所在。

是的,这本书里不会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样的话。对于这本书的作者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同自闭模式下的樱桃小丸子一般,太私人化,“脑电”并无交流。再比如,无论金庸大侠把玄妙的武功描绘得多么五迷三道让你心有戚戚,但其实无法教会你哪怕基础的武功。同理,若想亲手真正打开文学,就要真正去学打开文学的路数、技巧,而不是去“想象”。

这样一本教人打开文学的书,就是要“言传”、“身教”、操练。它的公式是:言传 打开方式的实际操练=学会打开文学。说到底,我们是要用理性认知加上实践操练,来打开文学里面的堂奥。

当然,我们不是不需要私下的脑电体验。文艺自然需要情感和生活体验的带入。你的感性,是你打开文学的思维底层。我们只是不专门跑题去说它罢了——众口难调,感动你的不一定能感动他或她,若去追究和讨论“什么”让我感动,势必会忽略我是“怎样”被感动,以及“为什么”我被感动了——对这后两者的分析,才是“解读”,才能有助于打开我们所遭受的感动,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所以说,煽情和感动,不等于文学“解读”本身。

否则,设想一下,如果只是确认或想象自己被文学作品感动了,却不会打开之,无能力去解读之,那将会是个什么状况?……那将会是这样的一段对话:

你:“天哪,这小说写得太好了,太让我感动了,你们也都去看看吧!”

别人:“是吗,写得怎么好?”

你:“就是好,我也说不出来,就是really good, really really good, reallyreally really good, really really really really……”

别人:“感动你的是哪儿?”

你:“就是被感动了,我也说不出来是哪儿,太感动了!我really被感动了,reallyreally really really……”

 

你,肯定也不想这样,或者说,早已厌倦了这样的没有存在感的被动尴尬了吧?——千百遍的“really”,也比不上一句话言传出“how”(怎样好)和“why”(为什么好)的问题,更给你带来成就感的干货。而且,在别人的眼里,也不是你的情迷“意会”,而是你的清晰“言传”,印证了你的思维素养和深度。

你的感动,需要“言说”。你的“言说”,就是你的“解读”,就是你对文学的“打开”。

别人根据你的“解读”,来鉴定你的思考深度、感受程度,以及人文素养。

所以在这本书的解读路数里,我们不是来乱感动的。我们是来分析,“为什么”,我们就被感动了,以及我们是“怎样”被感动的。

总之,不是关于“what”的问题,而是关于“why”和“how”的问题。

至于“What”——是“什么”感动了你,是你的私人事务,是我们每个人的私人事务,比如说因人而异的“三观”培养、精神寄托、人生的“避难所”、精神上的“希腊小庙”、“民国范儿”等等,这些,都各有其符号化的来由,各有当下的针对性。但对于我们培养打开文学的能力的“解读”操练来说,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事。不必强求一致,也不必灌输任何一种。

这本书,不会“推销”任何一种“范儿”,而是尊重你自己的选择。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喜欢渡边淳一或喜欢林徽因,都无对错,都无所谓谁更有“范儿”。这就不再赘述了。让我们直奔主题,再次强调:打开文学的方式为何?

答曰:“意会”之处,努力“言传”,即解读出“why”和“how”。

若无清晰“言传”,从逻辑上讲,别人无法推知,你是否真的已经“意会”了。实现这一点,需要一件解读的利器——“文本细读”,或曰“close reading”。

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示范和言传此物。无此物,则“打开”文学的努力,大打折扣。

你想了解并尝试一下吗?

那就放马过来吧。



导语摘要
《打开文学的方式》脱胎于作者王敦教授在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期间历经八年时间打磨的金牌课程“文学/文化解读”,已在豆瓣阅读开设专栏连载中,受到读者追捧。作者用类似科普的通俗有趣的方式,帮助读者克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困难,建立从文本阅读欣赏达于文本审美意蕴的解读能力。

作者简介

王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中国语言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近年研究领域主要为听觉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早期叙事话语,并以作家身份从事面向大众的人文读物写作。


作者在学术研究之外的“文普”(人文普及)作品有《中文系是治愈系》(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


文艺作品有歌剧《山林之梦》(作曲王世光,剧本王敦),中央歌剧院出品,作为文化部2012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于2012年8月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



目录

如何“打开”?怎样“解读”?


0.1 “文学名著看不进去,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


0.2 学会“打开文学的方式”是一件正经事


0.3 三个系列讲座帮你初步打开文学


讲 解读啥?


——符号,或“老天创造了人,人创造了符号”


1.1 符号学之“爱情=玫瑰?”


1.2 课间休息“小甜点”


1.3 “夜行火车的车窗”


1.4 符号修辞与巫术思维


1.5 “文学由两个梦境组成”


第二讲 如何走起?


——文本细读


2.1 “看小说也需要那么投入么?”


2.2 “好的阅读是慢读”


2.3 细读示范:王小波的几个自然段


2.4 课间甜点:例文两篇


2.5 让“你想多了”和“过度阐释”都滚开


2.6 第二讲课后答疑


第三讲 聚焦于解读叙事


——“我们为什么非要故事不可?”


3.1 “我们为什么非要故事不可?”


3.2 “我们为什么对‘同样’的故事要个不停?”


3.3 “我们为什么总是要更多的故事?”


3.4 课间甜点:也来说一说解读韵文/诗歌


3.5 叙事就是对“意义”的设定


3.6 那么谁来设定叙事?——语言符号


3.7 课后甜点:从今以后少往“坑”里跳



内容摘要
《打开文学的方式》脱胎于作者王敦教授在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期间历经八年时间打磨的金牌课程“文学/文化解读”,已在豆瓣阅读开设专栏连载中,受到读者追捧。作者用类似科普的通俗有趣的方式,帮助读者克服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困难,建立从文本阅读欣赏达于文本审美意蕴的解读能力。

主编推荐

王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中国语言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近年研究领域主要为听觉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早期叙事话语,并以作家身份从事面向大众的人文读物写作。

作者在学术研究之外的“文普”(人文普及)作品有《中文系是治愈系》(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

文艺作品有歌剧《山林之梦》(作曲王世光,剧本王敦),中央歌剧院出品,作为文化部2012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剧目,于2012年8月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



精彩内容

符号是啥?往复杂了说,可以复杂得不得了。我们的语言,就是人类使用频繁、精微的,对整体人群来说都须臾不可或缺的符号系统。里面又主要分为两大层:声音的和图像的。

语言的声音层,就是用嘴说和用耳朵听的话。这连文盲也会。

语言的图像层,则是手写、印刷、键盘敲出的,记录声音语言的书面语言字符,靠视觉来辨认。

我们从小学开始的“受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超越“文盲”阶段的日常口头表达,而逐步掌握更复杂的书面语言系统的“符号化”过程。这就是狭义的“识文断字”。对于广义的“识文断字”而言,一个人的话语符号运用与意义内化两者,是鸡生蛋、蛋生鸡的一体两面,识文断字也就意味着概念、意义、思想,也内化于心,于是就能在“语言艺术”和书面阅读中,以及自己的言说、写作中,在“文化的符号之网”这一团乱麻中,交替地输入和提取新的“意义”。

除了语言符号之外,音乐艺术,运用声音的音高、强弱、节奏、音色来“符号化”,传递“意义”。美术呢,则运用轮廓、线条、色彩、明暗、笔触、留白等来“符号化”,传递“意义”。而电影呢,自从默片时代结束后,就是把视觉呈现的意义和听觉符号意义叠加到了一起,更不用说画面还是在时间中流动的,声音又分为场景音和画外音。这些事情,要多复杂有多复杂。

于是就有了各种版本和各个门类的“符号学”。

比如,要对符号的“层次结构”进行分类阐述,就有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的分层及其引申。若按符号的“类型和功能”来分,则有了皮尔斯的“icon”、“index”和“symbol”三分法。再比如说,对于语言之外的符号进行分析、研究、甄别,则有了音乐符号学、“图像学”、电影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等——它们与音乐学、艺术史、文化人类学、传播学等,生成了错综复杂的交叉。

所以说,若往复杂里去说,则这本书就不是仅仅一本书的容量,而要无限地扩容了。

还是就此打住,往简单扼要里说吧。

从何讲起?先从“爱情和玫瑰”的关系讲起,好不好?

这……貌似简单——爱情不就是玫瑰嘛!

实则不然。

然与不然之间,隐藏着符号问题的神秘的真谛。

但你会问:这……跟“符号”,跟“意义”的问题,会有关系?

有的。

爱情是什么?是人心里面一种复杂的情感,是无法直接言说的。——若直接言说出来,则成为“我爱你!”、“我太爱你了!”“我爱死你了!”……总之,对于“爱”的各种表态,就算把“爱”字重复一万次,也说不出爱本身为何物,怎样爱,仍然是“爱”这种“人心里面复杂的情感”的表述性“缺席”。“单纯”的陈述性语言,无法表达、描摹复杂的东西如“爱”。“单纯”的语言,可以传达“饿”、“渴”、“吃饭”、“喝水”、“睡觉”这样的讯息,却无法传达“爱”的状态为何物。

怎么办?诗人做到了。——把不可名状的“爱”的“意义”,符号化为外在的玫瑰。十八世纪的苏格兰著名诗人,《友谊地久天长》的作者罗伯特•彭斯 (RobertBurns), 在另一首迄今英语世界里无人不晓,并占据了当今无数明信片和网页的诗里说:“O, my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王佐良先生译为“呵,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六月里迎风初开。”

你看,“爱人”也好,“爱”也好,就和一种叫“玫瑰”的花草画上了等号。——“爱情=玫瑰”。

预料你会说:对嘛!诗人发现了真谛——爱情,不就是玫瑰嘛!

但我说“No”!

——玫瑰,一种蔷薇科植物,与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后的“爱”这种内在的隐秘情感,之间会有一毛钱的联系么?

——玫瑰,不论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的玫瑰,还是“玫瑰玫瑰我爱你”的玫瑰,本身都不曾拥有你所赋予它的“意义”。其脉脉的情意、浓烈的情意,都是人类的“符号化”行为强加给它的。

如果玫瑰懂得人类语言,你跟它说,“你代表爱情呀!”它会感到莫名其妙,“别烦我!我对爱情丝毫没有兴趣,我如同任何人类以外的生物一样,只是以保存和传播自己的基因为己任,与仙人掌、老玉米、蜜蜂或者苍蝇没有任何不同。”

如果玫瑰懂得人类语言,你跟它说:“你在中文叫玫瑰,在英文叫rose,在印地语叫……”它也会感到莫名其妙。有莎士比亚的诗句为证:“我们用别的名字称呼玫瑰,它也会芳香如故。”(《罗密欧与朱丽叶》)

但是,从诗人到广告商,再到情书写作者,都离不开“玫瑰”两个字及其符号化意指,而且也离不开其他的一些符号化勾连,将星光呀、月夜呀、巧克力呀、“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什么的,强行与人类心灵内分泌的“爱情”画上等号。

这么说吧,离开了语言和其他符号体系的符号化运作,我们就无法把爱情这东西,“真切”地表述出来。

没有对玫瑰这样的东西的指涉,就“木有”爱情,或者说就无法让别人感受到,当你想要表达出来的时候。

而玫瑰“这货”,对此一无所知。

你的内心世界的全部表达,往往就需要依靠对玫瑰这样,与你一毛钱关系也没有的东西的符号化。

语言,就是这样运转的。语言表达的高精尖集大成者是文学。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体系运作的总和,是文化。

一首情诗、一部电影或一段MV,绝不仅仅依靠“玫瑰”这一个符号而已,而是众多符号相互之间形成复杂的关系,而且实现不同符号体系的交叉。对符号问题的解释,就是对文学、文艺的魅力之所在的一种解释吧。

按照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符号学原理》(文学院或中文系的同学你懂的)的描述,作为“结构层面”的“能指”(比如“玫瑰”),和作为“意义层面”的“所指”(比如“爱人”或“爱情”),构成“级符号”。“级符号”又作为“第二级符号”的能指,与新的“所指”共同构成“第二级符号”。这样的“意指行为”(signification)还可以衍生出三级、四级乃至无限的符号系统,没有终极。……举例说吧。比如说在MV中,先给出一朵娇艳欲滴的玫瑰的特写镜头,这个“能指”意象,指向了与爱情和爱欲有关的“所指”意义,构成了一个“级符号”。它,也立刻成为新的“第二级符号”的能指,指向了新的所指——这时候的屏幕上紧跟着出现的一个女子娇艳欲滴(请原谅我的措辞,举例而已)的特写镜头,成了第二级符号的所指,即这个女子就是前面的二级能指的爱情和爱欲的指涉对象。这是一个“蒙太奇”,一个表达“爱情”的“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所发明出来之后,人类所调试出来的一种“视觉性修辞”。这个作为二级符号的蒙太奇,又会成为一个能指,指涉向新的所指,因为这个MV不会只有三十秒呀。一部两个小时的故事片,其符号运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