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意识/哲思文丛 9787513038768 王幸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意识/哲思文丛 9787513038768 王幸平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35.01 7.3折 4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幸平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38768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3839879

上书时间2024-10-14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19世纪的思想家还没有哪位像马克思那样对于人类有着直接的、深远的和强大的影响。A 马克思和涂尔干、韦伯并称为20世纪三大社会理论家,他们各自创立了社会与发展理论。马克思不但创立了社会主义学说,而且还形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推动了世界被压迫阶级和民族的解放斗争,因此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一起成为世界无产阶级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价值两方面都是思想的巨 
人。”马克思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理论家并不是偶然的,它是时代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和马克思个人的家庭和社会 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导语摘要
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大众才成为哲学的主体,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悲天悯人的民间情怀、条分缕析的理论基础、铁肩担道的责任意识及舍我其谁的践行精神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哲学革命的结果。在理论层次、主体层次和实践层次上的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从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的转化。

作者简介
王幸平,潍坊学院思政部讲师,中国哲学硕士,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文化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参与并主持国家、省部级及市厅级科研立项多项,发表期刊论文近二十篇。

目录
导 论 大众视野中的马克思形象及其历史演变............ (1) 

**章 哲学与大众............................................................ (21) 

**节 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 (21) 

第二节 资本主义与大众社会 ........................................ (26) 

第三节 哲学与大众 ........................................................ (3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众........................................ (37) 

**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民众 .................................... (3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无产阶级与群众 ............ (43) 

第三节 马克思与普罗米修斯 ........................................ (47) 

一、马克思与希腊神话................................................ (47) 

二、普罗米修斯与希腊神话........................................ (51) 

三、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情结.................................... (52) 

第三章 大众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58) 

**节 条分缕析的理论基础 ........................................ (59) 

一、马克思主义与哲学................................................ (59) 

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哲学........................................ (64) 

三、马克思的历史哲学................................................ (68)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 (72) 

五、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 (76) 

第二节 悲天悯人的民间情怀 ........................................ (7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现实................................ (79)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社会意蕴............................ (83) 

三、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 (94) 

四、作为历史主体无产阶级........................................ (98) 

第三节 铁肩担道的责任意识 ........................................(102) 

第四节 舍我其谁的践行精神 ........................................(109) 

一、走上法庭:“反林木盗窃法”............................(110) 

二、深入实际:“对于书报审查制度的批判”........(112) 

三、马克思与工人运动................................................(114) 

第四章 大众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世界....................(116) 

**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 ....................................(116) 

第二节 从思辨世界到社会世界 ....................................(121) 

第三节 社会的生产与人的实践本质 ............................(133) 

第四节 社会的发展与超越:物的逻辑与 

人的逻辑 ............................................................(149) 

一、辩证思维、实证思维与思辨思维........................(149) 

二、马克思主义与人的逻辑........................................(153) 

第五章 大众立场的退隐:从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学....(165) 

**节 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 ........................(165) 

第二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173) 

第三节 第二国际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分化及发展 ....(188) 

一、列宁主义................................................................(189) 

二、修正主义................................................................(195)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198) 

四、马克思学................................................................(202)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历史反思 ....................(206) 

第六章 大众主体与大众化................................................(220) 

**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20)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和大众化................................(220) 

二、大众化层次............................................................(227) 

第二节 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之一:苏联和东中欧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 ....................................(234) 

一、列宁灌输理论、斯大林主义................................(234) 

二、奥地利马克思主义................................................(240) 

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245) 

第三节 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之二: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及其历史发展 ........................................(251)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251)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252)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59) 

结 语 马克思主义主体基础省思................................(270) 

参考献................................................................................(278)

内容摘要
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大众才成为哲学的主体,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悲天悯人的民间情怀、条分缕析的理论基础、铁肩担道的责任意识及舍我其谁的践行精神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哲学革命的结果。在理论层次、主体层次和实践层次上的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从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的转化。

主编推荐
王幸平,潍坊学院思政部讲师,中国哲学硕士,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哲学、文化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参与并主持国家、省部级及市厅级科研立项多项,发表期刊论文近二十篇。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