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中国近政治史 9787567535381 李剑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中国近政治史 9787567535381 李剑农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24.25 4.9折 49.8 全新

库存30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剑农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35381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23838900

上书时间2024-10-14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930年李剑农出版《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898—1928)》,广受赞誉。此后为了教学需要,将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补写四章与原编合印成《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946年交蓝田启明书局出版,1947年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6年在美国出版英文版,1964年在新德里出版印度版。
本书记述了从鸦片战争到国民党北伐、北洋军阀的覆灭近百年的政治、军事、经济史。材料丰富,叙事准确,分析透彻,评价公允,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根源及来龙去脉叙述得非常清楚,使人读了豁然省悟,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好书。
本书是一本经典名著,本书在国内外影响颇大。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说它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清晰的全面的评述……对于西方的研究学者来说,作为一种可靠的纪事史和重要资料的简编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简介
李剑农(1880—1963年),湖南邵阳人,1904年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史地科学习,专攻历史;1910年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3年入英国伦敦政治学院旁听。1916年回国,做过编辑,写过政论,办过学校。1930年出版《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898—1928)》,广受赞誉。1930年秋受聘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兼史学系主任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经济史及政治学概论。著有《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稿》等,有较大影响。

目录
卷头语/001

导 论/002

一 百年前的世界趋势/002

二 百年前中国内部的情形/004

三 百年来中国政治变化的概要/009

章 鸦片战争/012

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一般的关系/012

二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交涉/014

三 鸦片问题的发生与林则徐的严切手段/021

四 战争的经过及其结果/026

五 鸦片战争的意义/033

第二章 洪杨革命时代/037

一 洪杨崛起以前的社会背景/037

二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树立/042

三 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051

四 太平天国被摧倒的经过/056

五 太平军失败与湘军致胜的原因/063

六 洪杨战役期中的外患及清廷政权的推移/068

第三章 西法模仿时代/077

一 同光两代的朝局及政治上的中心人物/077

二 西法模仿与士大夫心里的反感/081

三 西法模仿时代中的对外关系问题(一)——俄国侵占伊犁与新疆改设行省/087

四 西法模仿时代中的对外关系问题(二)——中法战役与海军衙门的创设/092

五 西法模仿时代中的对外关系问题(三)——中日战争/099

第四章 维新运动的初步/109

一 两个维新运动的领导人物——孙中山与康有为/109

二 适应一时环境的康有为/111

三 康有为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和进行方法/112

四 百日维新的失败——戊戌政变/116

五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结果/119

第五章 维新运动的反动/123

一 反动势力的解剖/123

二 反动的演进———己亥建储与庚子拳乱/127

三 反动期中革命党与保皇党的离合运动/133

四 反动与袁世凯的幸运——北洋军阀基础的成立/136

第六章 维新运动的再起/139

一 言论界的骄子梁启超/139

二 新势力复活的酝酿/141

三 清政府遮羞的变法及主持的人物/145

四 日俄战争与立宪的动机/148

第七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上)/150

一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50

二 革命论与立宪论的激战/155

三 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表示及满汉的暗斗/160

四 立宪党的活动及其结果/167

五 屡起屡仆的革命军/171

第八章 革命与立宪的对抗运动(下)/176

一 宣统嗣位与袁世凯之被逐/176

二 皇族集权与立宪运动的大失望/179

三 革命运动的苦境/182

四 铁道国有政策的反响/188

第九章 满清政府的颠覆与中华民国的成立/191

一 武昌起义与各省的响应/191

二 袁世凯的起用与清廷的逐步降服/196

三 南京临时政府的组织/202

四 和议的经过与清帝退位/209

五 改选临时总统颁布约法与临时政府的北迁/219

第十章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斗争的初期/229

一 政党的产生与演化/230

二 内阁的更迭与政党的关系/236

三 “宋案”及大借款的风潮/243

四 讨袁军的失败/248

五 国会的破毁与所谓“流内阁”的末路/254

第十一章 帝制运动与反帝制运动/262

一 约法的改造/262

二 帝制运动的公开演进/266

三 反帝制各派的联合战线与外交形势/273

四 护国军的崛起与帝制的撤销/280

五 帝制撤销后南北两方的行动及袁氏之死/288

六 帝制战争的副产物———南北小军阀的产生/297

第十二章 护法运动中北洋军阀的分裂与西南军阀的离合/302

一 袁死后新旧约法之争———护法运动的序幕/302

二 国会恢复后的党派形势与政潮/307

三 国会第二次解散?张勋复辟与段祺瑞的再起/314

四 南北分裂———护法战争的开始/319

五 护法战争中北方冯段的暗斗/324

六 护法战争中西南党派的暗斗与军政府改组/330

七 无结果的南北和会/335

八 北方段派势力的倾覆与南方军政府的瓦解/340

第十三章 联省自治运动与南北各军阀的混战/346

一 联治思想的由来及其运动的进展/347

二 联治运动中的援鄂战争/351

三 联治运动中北方的奉直斗争/354

四 联治运动中南方陈炯明的叛孙/360

五 所谓“法统”的恢复与联治运动的合流/366

六 中山重回广州建立大元帅府/373

七 曹锟实行篡位的演进/377

第十四章 中国国民党改组与北洋军阀的末路/384

一 中国国民党改组前社会思潮的倾向/384

二 中国国民党改组的经过/389

三 中国国民党改组后在广东奋斗的年/405

四 曹吴的倾倒/412

五 临时执政政府的成立及其设施与中国国民党的态度/417

六 北方各军阀的大混战与执政政府的消灭/423

七 中国国民党出师北伐前内部整理的工作/432

八 北洋军阀的末路/438

内容摘要
1930年李剑农出版《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898—1928)》,广受赞誉。此后为了教学需要,将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补写四章与原编合印成《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946年交蓝田启明书局出版,1947年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6年在美国出版英文版,1964年在新德里出版印度版。

本书记述了从鸦片战争到国民党北伐、北洋军阀的覆灭近百年的政治、军事、经济史。材料丰富,叙事准确,分析透彻,评价公允,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根源及来龙去脉叙述得非常清楚,使人读了豁然省悟,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好书。

本书是一本经典名著,本书在国内外影响颇大。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说它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清晰的全面的评述……对于西方的研究学者来说,作为一种可靠的纪事史和重要资料的简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主编推荐
李剑农(1880—1963年),湖南邵阳人,1904年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史地科学习,专攻历史;1910年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13年入英国伦敦政治学院旁听。1916年回国,做过编辑,写过政论,办过学校。1930年出版《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1898—1928)》,广受赞誉。1930年秋受聘为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兼史学系主任讲授中国近代史、中国经济史及政治学概论。著有《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稿》等,有较大影响。

精彩内容
七  中国国民党出师北伐前内部整理的工作

在北方各军阀的混战期中,国民党努力进行内部的整理工作;及至执政政府消灭时,整理的工作已告完成了。兹将其经过情形分别略述如下:
(一)两广根据地的肃清自从中山离粤北上,陈炯明以为有机可乘,便想恢复广东的全地盘,及闻中山病重,更加暗喜;一面联络广州近郊的滇、桂军作内应,一面派人到北京,勾结曾毓隽一班人要求段祺瑞援助他消灭赤化的广州政府;因此在民国1925年1、2月间,便有陈军反攻广州的事件。此时广州形势颇觉严重,但自黄埔教导团成立,期毕业及第二期在学的已有一千一百人,入伍生已有一团,原来的粤军也整顿了一番;开了一个紧急军事会议,便分兵三路东征:黄埔教导团及粤军任右路攻淡水,桂军任中路攻惠州,滇军任左路攻河源。黄埔教导团于2月1日出发,以次克复东莞、石龙、淡水等地,一直向前;到3月19日,占领了五华、兴宁,粤军也把梅县、大埔占领,到达蕉岭了。但是中、左两路的滇、桂军始终作壁上观,未曾发动,原来他们早与陈炯明私通;幸喜右路的军队行动迅速,不满两个月,便把陈军驱逐于潮汕以外,这是次东征的成功。东征军克复兴宁时,在林虎军司令部内,发现滇军杨希闵等与林虎等陈军私通的密电;此外又发觉了刘震寰亲往云南,约唐继尧派军队由广西来进攻广东;杨希闵驻在香港,一面与帝国主义者勾结,一面唆使商民电请段执政派他做广东督理。因此,驻在潮汕的军事领袖和广州方面的领袖都决意铲除滇、桂军。湘军谭延闿、滇军朱培德都派代表到汕头去和蒋中正、许崇智会议,廖仲恺、汪精卫也到会,大家一致决定讨伐杨、刘。于5月下旬发动,到6月13日在广州近郊,以不满六小时的工夫把杨、刘所统的滇、桂军两万余人完全缴械,于是广州内部的大敌铲除。杨、刘打倒后,内部还有些零星部队对于革命政府不大忠顺的,如梁士锋、梁鸿楷部及许崇智部下的郑润琦、莫雄等部,也在8、9月之间很迅速地解决了(许崇智亦因郑润琦、莫雄等的关系,被逼离去广州)。但在东江方面还有陈炯明一个坚固的壁垒——惠州。潮汕方面,陈军乘东江防军空虚之时,又由刘志陆发动侵入;到9月20日以后便决计作第二次的东征。在第二次东征出发前,发现驻粤川军熊克武有通敌的形迹,因把熊氏扣留,其所部川军也全部被解决了(熊克武本来也挂名于国民党,并为中央执行委员之一,其所部川军入湘,被湘人逼迫,来粤就食)。于是东征军于10月1日陆续出发,8日以前在增城、石龙、茶山一带集中完竣。按照作战计划,首攻惠州城,12日晚合围,14日午后便攻下;到11月初旬,潮、梅一带也肃清了,于是东江方面的敌人全行铲除。当第二次东征进行的时候,陈炯明为牵制东征军计,令粤南邓本殷部向广州进攻;一时,阳江、罗定、云浮等六七县相继失守;初由陈铭枢所部第十师独力抵抗,后把东征军抽回一大部分,加入援助,将所失各县次第恢复。到12月后旬,粤南的高、雷、廉、钦各州县也全行收复了(只有对海琼崖,至1926年春间始收复)。于是,广东内部完全肃清。
广西方面,自中山回粤重建大元帅政府以来,因为广东内部的情势十分险恶,当然不暇西顾;旧桂系军阀陆荣廷想乘机恢复广西的地盘,又复潜入桂林;1924年1月30日,曹锟便任命陆氏为广西军务督办。但是陆氏的旧部已经四分五裂,在广西内部的零星桂军都想割据自立,没有几个人肯听陆氏的指挥了。此时在广西内部比较有点实力的军队首领,一派为沈鸿英,一派为李宗仁、黄绍雄。李、黄与中山接近,沈则早为中山的敌人(后又向中山投降),但都不愿意陆荣廷再来宰制广西。北政府为扶植陆荣廷计,想把沈鸿英拉拢,于1924年5月中,又任命沈鸿英为粤桂边防督办,但是沈鸿英要独霸广西,不受北政府的调和,围攻桂林;陆氏势蹙,马济由湖南借助湘军,以叶琪(叶本广西人)所部的军队入桂援陆,于6月16日占领全州,旋即进至桂林附近。李宗仁、黄绍雄当沈鸿英与陆相持于桂林时,奉中山命令,进攻桂省的首府南宁,于6月26日占领。沈、陆闻南宁为李、黄所侵,相率媾和停战,但已无救于南宁之失;李宗仁于7月16日在南宁通电请陆荣廷下野,自称“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到8月初甸,李宗仁军北进,占领柳州,沈鸿英见李、黄势力雄厚,便与结合,共同进攻桂林,驱逐陆荣廷,于8月24日将桂林占领。陆氏败退全州,旋即下野,湘军亦由全州退出,于是陆荣廷恢复广西地盘的幻梦全破。10月22日,李宗仁、黄绍雄、沈鸿英三首领在浔州开广西善后会议,两派势力相持,很不容易解决。中山于11月初旬任命驻粤桂军首领刘震寰为广西省长,令率所部军队回桂(这是想使刘震寰向桂省去争食,免得他在广东把持一切的办法)。沈、李等看见又来了一个争地盘的了,便于11日推定李宗仁为广西善后督办,黄绍雄为会办兼省长,邓瑞征为会办兼善后处长,拒绝刘震寰回桂。11月后旬,黄绍雄应广州大元帅政府之召,赴广州;胡汉民(时中山已离粤北上)与黄商定,设“广西全省绥靖处”,以李宗仁为绥靖处督办,黄绍雄为会办;沈鸿英前此联合李、黄驱逐陆荣廷,本来是想独霸广西,现在李、黄却倚广东的援助,把握广西的全权,便与李、黄破裂,到1925年1月底两方就开战了。李、黄得粤军李济琛(李本广西人)的援助,在2月中将沈鸿英军攻破(残部退入湘、粤边境),于是广西全部由李、黄统一。但是沈鸿英方被解决时,又来了一个大敌人,便是云南的唐继尧。唐氏做了多年大云南主义的梦,向川、滇发展失败,便想向两广发展;现在因为中山在北京病重,广东内部有杨希闵、刘震寰作内应,便派兵侵入广西;乘李宗仁等在桂林方面与沈鸿英决战时,向南宁猛进,于2月23日将南宁占领;分兵一路向梧州,一路向粤南钦廉方面进攻。在1924年秋间,中山将出师北伐时,唐氏也表示赞助,中山为广播声援计,曾任唐氏为副元帅,唐并未就职;是年3月12日,中山在北京逝世,唐氏得到了消息,于17日便在云南声言就副元帅职,公然想做西南王了。于是,广州政府一面通电讨唐,一面调驻粤滇军范石生部赴梧州,协同李宗仁、黄绍雄等往击唐军;经李、黄、范极力奋斗,才把唐军阻住。在5月12日,唐氏曾公然以副元帅名义,任命刘震寰为广西军务督办兼省长,刘氏也公然想回广西去就任;及至6月中,刘震寰的军队在广州被解决,南宁方面的唐军也渐次失势;7月初旬,唐军由南宁败退龙州,回滇,至此广西全部才真正统一。到1926年春初,前面所述粤南各州县收复时,两广的根据地都完全肃清了。
(二)成立国民政府及两广军政财政的统一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改组,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已经在大会里面提出一种“组织国民政府案”,拟将大元帅政府变为国民政府,当由大会议决。但是经过一年有半,到1925年7月1日才能实行。其所以不能从速实行的缘故,就是因为在广东的一班骄兵悍将,如杨希闵、刘震寰之徒尚未除去。以中山居在大元帅的地位上,或者尚可勉强震慑;若把大元帅的名义撤销,改组为合议制的国民政府,杨、刘辈势必列入国民政府的重要位置,徒然增重他们的把持势力,于政务改革的实际无补(观于中央执行委员会中虽加杨希闵,而于政务改革的实行无补可知)。所以国民党改组后,仍旧保留中山的大元帅政府;中山离粤北上,由胡汉民代行大元帅职权。及至1925年3月中山在北京逝世,改组国民政府的时机迫切了。据汪精卫的政治报告(1926年1月,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席上的报告)说:
……自去年(指1925年)1月26日总理入协和医院以后,在北京开过一次政治委员会会议,大家意思都是主张在总理逝世以后要实行委员制的,和在广东的政治委员的意思都是一样。因为总理在时,在本党有这个总理,同时在本国有这个元首;总理逝世以后,再无人可继了。而且在本党总章第四章上面也清清楚楚说明是“本党以创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孙先生为总理”,并不是说设总理一人的。当次代表大会时,本党总章草案原没有第四章那一章的,因为总统决心改组本党的意思,实在要把党的责任交付给全体同志。但大会各代表都请求总理加入第四章,就是关于总理的那一章。因为总理是有很长久的历史的,中国的革命事业自开始以至成熟,都是由他一人领导,故本党愿意始终以总理为之领袖。总理逝世之后,本党不复有总理了;推之“以党治国”的理论,则国家亦不复有元首了。而且就现世界来说,也推委员制为比较好些。总理若在,大家都愿意听他的独裁;总理不在之后,实无人能够承继他的,则委员制适为适应时势的要求。可是决议以后,为什么许久还不实行呢?就是因为其时杨、刘还盘踞广东,如果即时实行,他们一定有份列入委员,岂不是把我们彻底改造的计划通盘弄坏……
故在中山方逝世时,广东方面的领袖曾经开过几次会议,想把大元帅的职位名义撤销,免得那些野心家如唐继尧之类假借名义来捣乱,但究未实行。到6月初,在广州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定了一个严重的决议案,大致说:欲整顿中国,必先从整顿广东入手;而整顿广东,又必先从整顿军事入手,所以要军事统一,第二要民政统一,第三要财政统一、军需独立,第四要各军都受党的政治训练。这件决议案就是准备铲除杨、刘,消灭改组国民政府的障碍。6月13日,杨、刘势力铲除后,便于25日发表改组国民政府的宣言。到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采委员合议制,以汪精卫、胡汉民、孙科、许崇智、伍朝枢、徐谦、张继、谭延闿、戴季陶、林森、张静江、程潜、廖仲恺、古应芬、朱培德、于右任十六人为委员,主持政务,并推定汪精卫为主席委员,许崇智为军事部长,胡汉民为交通部长,廖仲恺为财政部长。3日,广东省政府也依照国民政府所颁“省政府组织法”改组成立,设军事、民政、财政、建设、商务、教育、农工七厅,以许崇智、古应芬、廖仲恺、孙科、宋子文、许崇清、陈公博等分任厅长,推许崇智任省务会议主席;另设广州市政厅,以伍朝枢为委员长。于是,在广州的政府机关组织一新。
其次,便是实行军事的统一。统一的方法,就是由中央组织一个军事委员会,把各种地方军的名目通通取消,一律改为“国民革命军”。起初分为五军:黄埔新练的党军加入一部原来的粤军为军;谭延闿所部的湘军改为第二军;朱培德所部的滇军改为第三军;江西方面的粤军改为第四军;李福林所部的福军改为第五军(程潜所部的攻鄂军此时尚未成为一军,第二次东征后始改为第六军。广西方面的桂军,两广统一后始改编为第七军)。8月1日,许崇智通电解除粤军总司令职,将军权交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湘军总司令谭延闿、滇军总司令朱培德、攻鄂军总司令程潜等皆发表同样的通电,于是,军事统一的计划完成。
再次,便是关于财政、民政的统一。以前财政、民政的不统一,完全由于各地方军的把持;现在杨、刘既已铲除,军事既已统一,财政、民政统一的障碍物已经除去,自然迎刃而解了。
前面所述的还只是关于广东一省以内的工作,到1926年2月下旬,国民政府设立一个两广统一委员会,计划两广军事、政治、财政的统一办法。3月15日,由政治委员会将两广统一委员会所提出的统一案通过。该案的内容共分三项:1广西政府受国民政府命令处理全省政务;2广西军队全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3两广财政受国民政府指挥监督。6月1日,广西依照此项统一案,始正式组织省政府,一切皆以国民政府所颁定的“省政府组织法”为根据,推黄绍雄为主席(李宗仁为第七军军长)。于是,两广的政治统一工作全部完成。
(三)党内纠纷的调处到了1926年春间,两广既已完全统一,差不多可以出师北伐了。那年1月,蒋中正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席上作军事报告说:“现在的国民革命军完全在政府管辖之下;一个命令出来,完全可以动员;人数有八万五千人,兵士的饷额有一定预算,兵士的生活也已较前改善;又有各校陆军学生六千人,足抵一师之数;再用些精神积极整顿,本党力量就不难统一中国。”这并不是夸大的话。不过党内共产派与非共产派已经发生了很激烈的暗斗,惹起许多纠纷,还要经一番调处整理,方能向外出兵。原来国民党改组时,许多老党员对于容纳共产党员的一点已经怀疑。改组后不久(1924年6月18日),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张继、邓泽如、谢持便已提过一次弹劾共产党员的案,揭举共产党对于国民党的阴谋。当时中山尚在,可以镇制各派,中山逝世后,非共产派的恐惧心则日增,到1925年8月发生廖仲恺被刺的事件。廖被刺之主要原因,似为反动军人之失势者所为,然亦有反共产派的关系,胡汉民因此被嫌,逼令赴俄。两派的倾轧暗斗遂日趋激烈,所谓右派的重要分子多失势离去广州。11月,右派的中央执行委员集于北京,便在西山孙中山的灵前开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取消政治委员会,开除共产分子的国民党籍,解除鲍罗廷顾问的职,修正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法。广州方面以西山会议不足法定人数,其议决无效,因在广州另开第四次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于1926年元旦召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届期,大会议决,将参与西山会议各员分别加以惩戒。自此,西山会议派便在上海别成一种组织,但是没有实力。
自西山会议分立后,广州方面的暗斗仍是不息,因为不满于共产派行动的人,不仅是参与西山会议的那些老党员,便是青年的党员也有一大部分不以为然的,因是有“孙文主义学会”的产生。孙文主义学会的组织,是谋与“共产主义青年团”对抗的;在黄埔军校中也成立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形成与孙文主义学会对抗的形势。到1926年3月20日,便发生有名的“中山舰案”(“中山舰案”的真相至今未明白宣布,一说谓共产派与接近共产派的人见蒋中正在军队势力日重,想用中山舰劫走蒋中正。但蒋不肯将案情内幕宣布,声言非等到他死不能宣布。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处置,连汪精卫亦未与闻,汪因是称病去职,外间因此疑汪与是案有关系)。蒋中正以非常迅速的手段,将海军局长兼中山舰长李之龙拘捕,解除军内各级共产派党代表的职务,并将军事机关中许多苏俄顾问解职,送回俄国。“容共联俄”的政策在此时几有破裂之势,但因为两方都认定此时尚未到可以破裂的时候;蒋中正于执行非常处置后,又将孙文主义学会及青年军人联合会一并解散,并且对于右派的人也加以相当的抑制,才把两派的破绽弥缝下来。到5月15日,开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整理党务案”四件,其决议案列举整理党务的要点说:1改善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间的关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