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学校现代化变革的本土探索 9787576011463 光 等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104.85
5.9折
¥
17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黄书光 等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76011463
出版时间2022-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78元
货号1202593811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重量人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已出版著作10余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目录
导言: 学校现代化变革的本土探索与中国经验
一、 中国学校现代化的开启: 外力推动与本土创生
二、 学校现代化变革的价值取向与演进轨迹
三、 学校现代化探索的中国经验
四、 本书的研究旨趣、意义及其架构与作者分工
第一章 欧美基础教育学校制度的建构与赫尔巴特理论在中国新式学校的传播
第一节 欧美基础教育学校制度建构的历史基础
一、 古典文化基础
二、 基督教神学基础
三、 民族主义与国家建构基础
四、 工业革命与经济变革基础
第二节 欧美基础教育学校制度构建的主要路径与手段
一、 古典学校的继承
二、 教会学校的现代化改造
三、 他国学校制度的借鉴与移植
四、 民族国家教育法规和政策的实施与现代基础教育学校制度的缔造
第三节 欧美基础教育学校制度的基本结构与学校类型
一、 英国基础教育学校制度的结构与学校类型
二、 法国基础教育学校制度的结构与学校类型
三、 德国基础教育学校制度的结构与学校类型
四、 美国基础教育学校制度的结构与学校类型
第四节 赫尔巴特理论在中国新式学校的传播
一、 赫尔巴特理论在中国新式学校传播的社会背景与教育基础
二、 赫尔巴特理论在中国新式学校传播的路径与方式
三、 赫尔巴特理论在中国新式学校的传播与中国新式学校教学实践的发展
四、 赫尔巴特理论在中国新式学校传播的历史价值分析
第二章 “和魂洋才”与“中体西用”: 近代前期中日基础教育学校变革路径的比较省视
第一节 中日两种“封建”体制下的学校教育
一、 清代前中期的学校
二、 德川时期日本的学校
三、 系统变革前夕的学校内部变迁
第二节 “维新”与“固本”: 皇帝敕令与教育宗旨的调整
一、 日本: 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
二、 中国:“中体”与“西用”的分合
第三节 日本近代学制探索中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
一、 近代学制的探索与调整
二、 小学课程及教材的相应调整
三、 师资的训练与检定
四、 统计数据所见基础教育学校发展
第四节 晚清近代学制探索中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
一、 近代学制的探索
二、 课程与教材的调整
三、 师资的训练与选任
四、 统计所见清末基础教育学校发展概况
第五节 结语: 体用分合与学校变革
第三章 西潮冲击与晚清民初新式学校变革的系统探索
第一节 中西文化冲突与新式学堂的创办
一、 同文馆: 新教育的肇端
二、 传教士与清末地方教育——以李提摩太为例
三、 清廷的探索: 近代学制体系的创建
第二节 近代初等师范教育体系的确立与师范学校的实践
一、 “教育之母”: 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的萌芽
二、 初等师范教育学校体系的确立及调整
三、 经亨颐与浙江一师
第三节 教会学校的调适与融入中国本土的努力
一、 宗教精神的传播与教会学校的初建
二、 收回教育权运动与教会学校的挑战
三、 管叶羽与贝满女中
第四章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引入与新教育学校变革范式的本土探索
第一节 杜威教育理论及其实验精神的引入与影响
一、 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的创立与杜威教育理论的生成
二、 杜威来华讲学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传播
三、 杜威教育实验精神的影响与借鉴
第二节 陶行知探寻“生活教育”真谛的学校变革之路
一、 乡村教育困境的破解与“晓庄学校”的创立
二、 国难中的教育组织创新——“山海工学团”
三、 抗战建国之才与“育才学校”的理想追求
四、 学校变革走向与“生活教育”的系统建构
第三节 陈鹤琴追求“活教育”旨趣的学校多维探索
一、 幼稚教育的中国化实验: 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兴起
二、 上海工部局华人子弟学校的建立与推进
三、 创构与发展: 从江西幼稚师范实验学校到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
四、 多维学校变革与“活教育”的孕育及其诞生
五、 “活教育”精神传播及其对当代学校变革的深层影响
第四节 胡适追求自由主义教育理想的学校改革尝试
一、 追求自由民主办学理念与执掌中国公学的改革举措
二、 杜威教育理论的中国化求索: 学术价值与历史局限
第五章 “道尔顿制”与“设计教学法”在中国学校的传播、实验及其意义
第一节 “道尔顿制”与“设计教学法”在中小学传播的背景
一、 反封建、反传统的文化诉求
二、 从学习日本向学习美国的转变
三、 对班级授课制弊端的反思
第二节 “道尔顿制”与“设计教学法”在中小学传播中的中国化构想与努力
一、 浸润着忧患意识的“中国化”构想
二、 走向“中国化”的努力
第三节 “道尔顿制”与“设计教学法”在中小学实现中国化遭逢的困境及其成效
一、 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二、 喜忧参半的成效
第四节 “道尔顿制”与“设计教学法”走向中国化中积淀的经验对当代人的启示
一、 透彻把握外国教育资源的生成原理
二、 在中国当代教育实践需求中挖掘外国教育资源扎根的基点
三、 探寻外国教育资源与中国教育传统的楔接点
第六章 中西部地区“顶层设计”式与“基础创新”式学校变革取向之比较
第一节 雷沛鸿在广西实施“顶层设计”式学校变革
一、 “顶层设计”式学校变革的背景
二、 “顶层设计”式学校变革的实施
三、 “顶层设计”式学校变革的本土化意蕴
第二节 李廉方在河南实施“基础创新”式学校变革
一、 “基础创新”式学校变革的背景
二、 “基础创新”式学校变革的理论基础
三、 “基础创新”式学校变革的实验探究
四、 “基础创新”式学校变革的成效
第三节 “顶层设计”式与“基础创新”式学校变革的比较
一、 中西部地区各具特色的学校变革
二、 本土化创新是两种学校变革模式的核心追求
第四节 中西部地区学校变革探索的理论思考
一、 教育家办学推进学校变革
二、 多样化的基础教育学校变革路径
三、 基础教育变革的文化自觉与社会进步
第七章 基于“新教育中国化”的学校变革理论与实践探索
第一节 庄泽宣的“新教育中国化”理论探索与民众学校试验
一、 新式学校教育的“水土不服”与“新教育中国化”理论的肇基
二、 民族性研究与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
三、 新教育的扩充: 民众教育试验学校的改良
第二节 崔载阳探求民族中心教育旨趣的学校变革
一、 “民族中心教育”学校变革的理论基础
二、 民族中心教育的初步探索: 小学实验班的试验
三、 回归乡土: 龙眼洞教育实验与乡村学校变革
四、 “烽火中的摇篮”: 广东儿童教养院的教育改革
第三节 刘百川的教育本土化求索与乡村学校变革
一、 长校东海中学附属实验小学与西方教育理论的省思
二、 大港乡村教育实验区: 义务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化办学实践
三、 大港联合办学实践及其对当代集团化办学的借鉴价值
第八章 “三民主义”取向下的基础教育学校制度建构
第一节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与制度建设
一、 从“党化教育”到“三民主义”教育
二、 “新学制”的修订与西方教育制度的本土化探索
三、 中小学教育目标的确立
第二节 学校理念与组织章程
一、 校训的多元与统一
二、 学校章程及规约
第三节 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
一、 课程设置
二、 教学实施及反馈
第四节 学生活动
一、 训育的广泛开展
二、 体育运动与体育精神
三、 课外活动
第五节 学校现代化变革的个案比较:“附中味儿”与“育英精神”
一、 北京师大附中与“附中味儿”
二、 育英学校与“育英精神”
三、 精英学校现代化的共性特征
第九章 “新民主主义”取向下的基础教育学校制度建构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与发展
一、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萌芽
二、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三、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发展
第二节 逐渐走向正规的根据地基础教育学校建制
一、 苏区基础教育学校制度的初创
二、 抗日民主根据地战时基础教育体制的建立
三、 解放区“新型正规化”教育的推进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一、 根据地小学的教育目标与课程结构
二、 根据地小学教学组织的本土化探索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学校发展的个案考察: 杨家湾小学与刘家莲子坡庄户学
一、 陕甘宁边区的办学模范——杨家湾小学
二、 田野山岭都是课堂——莲子坡的庄户学
第十章 新中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苏化”转向与自主探索
第一节 新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苏化”的起始、推进与反思
一、 基础教育学校“苏化”的起始
二、 基础教育学校“苏化”的推进
三、 基础教育学校“苏化”的式微与自主探索意识的觉醒
第二节 “”后基础教育学校的变化及其走向
一、 “”后的教育政策导向
二、 缩短学制与多种学制改革的实验
三、 半工半读与半农半读制度的建构
四、 课程教材中政治性和实践性的凸显
第三节 新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自主探索的个案剖析
一、 北京育才小学等六校开展的小学五年一贯制改革实验
二、 江苏省南京师范学院附小开展的“分散识字”实验
三、 上海市育才中学的改革实验
四、 三类自主探索个案的整体分析
五、 基础教育学校改革探索的经验与教训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学校变革路径的新探索(上): 国家政策导向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内在理路及动因
一、 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动因透视
二、 改革开放后学校变革的理路探析
第二节 国家政策导向下学校变革的价值重心转移
一、 由效率优先到关注公平
二、 由机会公平到区域优质均衡
三、 由提高学业质量到关怀学生
第三节 “新课改”与学校的“内涵化”变革
一、 “新课改”前学校变革状态概述
二、 “新课改”对学校变革的推动
三、 “新课改”后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四节 国家政策导向下学校变革的个案比较分析
一、 走向“集团化办学”的集体变革——杭州求是小学学校变革实践
二、 中心辐射式的“草根化”变革——太仓实验小学学校变革实践
三、 “新生代”学校的自主变革——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的变革实践
四、 三种变革类型的比较与分析
第五节 内涵发展与多维路向: 国家政策导向下学校变革的路径反思
一、 内涵发展: 学校自主探索的必然走向
二、 开放协同: 学校深度变革的重要保证
三、 学生立场: 学校变革的应然追求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学校变革路径的新探索(下): 民间自主实验
第一节 以单科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整体变革
一、 始于语文教改的南通师范二附小“情境教育”实验
二、 始于数学教改的上海青浦地区学校“青浦实验”
三、 由点到面的学校变革之路
第二节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校综合变革
一、 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改革实验
二、 致力于优化教学方法: 湖北大学专家主持的“异步教学法”实验
三、 不断创新解决问题方式的学校变革之路
第三节 专家引领下的学校集团式变革
一、 北京市“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实验”
二、 杭州江干区凯旋教育集团改革实践
三、 理念预设与实践生成双向互动的学校集团式变革之路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基础教育学校自主实验变革的总体特征
一、 扎根本土的教育思想生成
二、 从实践者的经验出发进行理论建构
三、 行动自觉,持续改进
四、 合作共享,多方共赢
第十三章 新时期学校现代化探索的个案研究: 以“新基础教育”的学校系统变革为例
第一节 “新基础教育”研究概述
一、 “新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研究的目标与性质
二、 “新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研究的基本历程
三、 “新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研究的主要成效
第二节 “新基础教育”研究内容
一、 “新基础教育”学校领导与管理变革
二、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变革
三、 “新基础教育”综合活动改革
第三节 “新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研究之路的启示
一、 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扎根中国本土持续原创
二、 理论适度先行,理论与实践交互生成
第十四章 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本土探索的当代成效与发展态势
第一节 当前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多重坐标
一、 全球化与基础教育学校变革
二、 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学校变革
第二节 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路径的当代探索
一、 回应全球化——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本土探索
二、 文化自觉——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文化本根
三、 关注生命——基础教育现代化变革的生命觉醒
第三节 全球化与本土化之张力——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新抉择(上)
一、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新问题
二、 新高考与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阶层之困
三、 当前新高考改革突破阶层困境之路径
第四节 理想与现实之悖论——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新抉择(下)
一、 全球化、本土化与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
二、 全球化时代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理想追求
主要参考文献
一、 史籍汇编
二、 著作
三、 报纸期刊文章
四、 学位论文
五、 网络资料
内容摘要
《学校现代化变革的本土探索》基于全球一体的宽阔视野,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注意汲取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坚持史论结合,采用历史叙事与逻辑比较、实践探索与理论透视、群体考察与个案剖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力对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中国道路展开全方位的历史探索与理论审视。
全书首先考察西方主要国家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历史演进、主要特征和对中国的影响,继而系统探讨近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启动、发展与走向,深入透析中国新式学校实践的外来思想滋养及其制度创构、本土实验求索及其理论创生,努力揭示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复杂面相、生成逻辑、学术旨趣与发展道路,理性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学校现代化变革探索的中国经验与智慧创获,以期对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
主编推荐
本书基于全球一体的宽阔视野,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注意汲取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坚持史论结合,采用历史叙事与逻辑比较、实践探索与理论透视、群体考察与个案剖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力对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中国道路展开全方位的历史探索与理论审视。全书首先考察西方主要国家基础教育学校变革的历史演进、主要特征和对中国的影响,继而系统探讨近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启动、发展与走向,深入透析中国新式学校实践的外来思想滋养及其制度创构、本土实验求索及其理论创生,努力揭示基础教育学校现代化变革的复杂面相、生成逻辑、学术旨趣与发展道路,理性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学校现代化变革探索的中国经验与智慧创获,以期对当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