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走读周有光 9787515407920 中 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44.41
6.4折
¥
6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陈光中 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7920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201541743
上书时间2024-10-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陈光中,1949年9月生于大连。当过学生、插队知青、铁路养路工人、蒸汽机车技术员、计算机工程师、文字编辑。现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博物馆学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喜文字,好摄影,偶习绘画。写过若十小说、散文、评论,画过些许漫画、捅图。发表作品360余万字,包括长篇传记《侯仁之》、《风景——京城名人故居与轶事》(八册)、《北京胡同》、《走读周有光》、《走读鲁迅》、《走读京城角落》、《走读京城人物》等。部分作品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韩同出版。
目录
自序
一初识周有光
二常州:礼和堂
三常州:青果巷
四常州-苏州:中学时代
五上海:从圣约翰到光华
六苏州-上海:九如巷与吴淞口
七上海-杭州:温柔的石堤
八上海-苏州:乌鹊桥弄
九重庆:观音岩荫庐
十重庆:唐家沱
十一成都:华西坝
十二上海:东照里
十三北京:沙滩后街
十四北京:《汉语拼音方案》
十五北京:风暴乍起
十六宁夏:西大滩
十七北京:从沙滩到后拐棒
十八“朝闻道,夕死可矣!”
附录一周有光年谱简编
附录二周有光部分著作书目
后记
插图索引
内容摘要
本书传主周有光(1906-2017),是我国有名的经济学家、语言学家。他成就斐然、著作等身,蜚声海内外。他的一生,历经了晚清以来的中国近代、现代、当代历史。他是中国百年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无论他生命的长度、成就的高度、思想的广度和影响的深度,都堪称中国学术目前的奇迹。他是资中筠、葛剑雄、黄永玉、易中天等众多名人共同尊崇的智慧大家……
陈光中著的《走读周有光(修订本)》这是一部构思精巧、史料珍贵、与众不同、图文并茂的周有光传记。作者十年磨一剑才得以写就本书,经传主周有光先生生前亲自审阅并为书名题字,开卷有益。
精彩内容
"自序
几年前,我曾有意询问过20位朋友,算是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提出的问题很简单:“知道周有光吗?”
有18个人茫然反问:“周有光是谁?”
还有一个人做思索状:“周有光?是不是和沈从文有什么关系?”
听到这个回答,我不知应当感到欣慰还是悲哀:周有光的名气,居然还要从沈从文那里“借光”?
只有第20个人很坚定地回答:“知道。不就是‘汉语拼音之父’嘛!”
这回答还算有点靠谱,但不完全对。
之所以说“有点靠谱”,是因为,作为21世纪的现代中国人,只要你使用手机,只要你使用电脑,只要你查字典……你就离不开周有光的成果——《汉语拼音方案》。
但是,仅凭这一点,还无法涵盖周有光那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更何况,他还在不断做出许多让人惊叹的新事情呢。
几年过去,周有光先生似乎真“有光”了。报刊媒体上时常可以看到他的名字,书店里也有不少他的著作。如果再进行一次调查,继续询问“周有光是谁”,肯定会有较多的人回答“知道”。但是,在这些人中,大多数所“知道”的,也许仍然还是“汉语拼音之父”那个虚妄的名头。
其实,周有光曾明确说过:“我不喜欢这样子,我不喜欢吹牛。”实事求是地说,尽管周有光在《汉语拼音方案》的编制过程中确实起到过重要作用,但那项工作应属集体成果,所以他的自我定位只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作人之一”。至于什么什么“之父”云云,不过是媒体为博人眼球而炒作的噱头,不仅不会给人增光,反而是对有光先生的贬损,因为他的杰出之处,并不仅限于《汉语拼音方案》。
说到这里,人们一定更要追问:“周有光到底是谁?”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如有些“知道”的朋友所说,周有光的确与著名作家沈从文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是连襟。周有光的夫人张允和出身名门,叶圣陶曾说,“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到了都会幸福一辈子。”周有光就是“幸福一辈子”的人之一。沈从文同样幸福,娶到了张家三女张兆和。张家四女的婚姻,本来就是相当动人的故事。
张允和不愧“才女”称号,晚年出版了多部文集,她撰写的《昆曲日记》,堪称研究昆曲历史的“教科书”;张家十姐弟早年创办的家庭刊物《水》颇有名气,在停刊近七十年后由张允和主持复刊,被戏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刊物、最老的编辑”,至今仍由张家的成员继续编辑,海内外的许多名人都是它的忠实读者。所以张允和曾得意地拿自己的夫君打趣:“我比有光更有光!”
然而周有光无须借助夫人或连襟的名气,自己本身就相当“有光”。
周有光于1906年生于常州,经历过清末、北洋政府、民国政府和新中国不同的时代,百年人生,颇具传奇色彩。他早年在经济与金融领域颇有建树,50岁时却突然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70多岁了还参加《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翻译出版,是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的中方三位成员之一。家中小辈与他调侃,说爷爷你亏了,你搞经济半途而废,你搞语文半路出家,两个半圆合起来是一个“○”。周有光笑答:“一点不错,我就是这么一回事!”他说,“我从81岁开始,作为1岁,从头算起。”
1991年,“5岁”的周有光正式离开工作岗位,他自命“学人”,把重新学习称为“自我扫盲”。他的“扫盲”成果是,二十多年来,基本每月发表一篇文章,每年至少出版一部著作。百岁以后——在他算来是“20岁”以后,还陆续出版了《百岁新稿》《语言文字学的新探索》《见闻随笔》《学思集:周有光文化论稿》《周有光百岁口述》《朝闻道集》《拾贝集》等新作,内容涉猎广泛,笔锋颇显犀利,观点相当尖锐,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在2010年的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活动中,《朝闻道集》入选“年度十大好书”;2010年12月15日,周有光获得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南京市政府、凤凰卫视联合评选的“中华文化人物”称号;2010年12月19日,他又入选“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榜”,被誉为“大音之魅”而获得“中国魅力人物”称号;2012年和2016年,他的著作两度获得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如此业绩,堪称文坛奇迹。有趣的是,2010年6月,已经104岁的周有光,还经朋友的帮助在网上开辟了博客;更有趣的是,他的博客不仅引来大批“粉丝”追捧,还招致许多恶言辱骂,而他对这些追捧和辱骂均付之一笑;他的口头禅是:“好玩极了!”
对于自己的长寿,周有光曾戏言:“上帝糊涂,把我忘掉了。”
其实命运对他并不宽容,2002年,张允和去世,那时周有光96岁;13年后的2015年,他唯一的儿子周晓平去世,那年周有光109岁。垂暮之年,还要经受丧妻之苦、失子之痛的人生悲剧,更不必说持续不断的病痛折磨,但他每次都坚强地挺了过来。直到2017年。1月14日,在人生第112个年头的第一天,他应上帝之邀悄然而去了。
这样一位富有传奇经历的老人,是不是很值得一读呢?
我自2002年与周有光、张允和夫妇结识,屡经交往,自有许多感触积存心头,几经踌躇,终于耐不住诱惑,贸然下笔写了这部书。自知文笔拙劣,只怕未能“有光”,反倒减彩,所以先把丑话说在前面:这书只是一幅技法欠佳的速写,要想真正品味“百岁学人”的文风,还是得去看他自己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我依然采取“走读”的方式,从周有光的出生地常州起步,先后走访了他生活和工作过的苏州、上海、杭州、重庆、成都、北京以及当年下放劳动过的宁夏西大滩等城市或地区。力求在追寻周有光百年人生轨迹的过程中,探求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演化的脉络;把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命运投射在历史与社会的大背景下,与读者一起领略诸多更深层次的感悟。
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人物传记,也不是游记随笔或采访手记,它似乎像一种“杂烩”,说不出什么明确的体裁和章法。我尝试采用一种比较特殊的方式,把作者的“亲历、亲写、亲摄、亲绘”作为基本的原则,把“图文并重”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体现“边走、边读、边想、边写”的写作特点,力求在书中人物、作者与读者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对话的气氛;笼统说来,它只是将我的“走读”过程及具体感受掺杂于故事的叙述之中,使读者能有“身临其境”“心临其境”的触动,从而引发思想与感情的共鸣。我的一些作品以“走读”命名,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意思;我也希望,如此有关“走读”的尝试,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
感谢当代中国出版社有心再版这本传记,不仅是对故人的纪念,还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前贤的故事。感谢责任编辑隋丹,为这本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保持原貌,我仅对个别地方进行了修订与补充,没有进行大的改动。书中使用了两百余幅图片,并依然保持我以往的习惯:其中的景物照片均属我实地拍摄;那些人物画像、速写等等,也由我亲自绘制。同时,还选用了周有光、张允和夫妇家庭相册以及所著书籍中的部分照片;他们的亲属——张寰和、周孝华、毛晓园、沈红等等,也热情地提供了不少珍贵的资料。此外还有一些历史照片,多是直接摄自有关的博物馆或专题展览。图文相辅,也可算是这本书力求达到的效果之一吧,所以在书末特地编制了相应的“插图索引”。
闲话少叙。这书是否值得一阅,还是等待读者评价吧。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