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解剖生理学 9787547839454 杨茂有,朱大诚 主编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51.16
7.3折
¥
70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杨茂有,朱大诚 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39454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0元
货号1201698964
上书时间2024-10-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杨茂有,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上海科技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相关教材的主编。吉林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
朱大诚,江西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负责的《生理学》课程为江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的《不错生理学》课程为江西省省级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担任人民卫生出版社相关教材的主编。
目录
上篇解剖学
绪论3
一、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3
二、解剖学姿势、常用方位术语和切面术语/3
(一)解剖学姿势/3
(二)常用方位术语/3
(三)切面术语/4
章细胞和基本组织5
节细胞/5
一、细胞的形态结构/5
(一)细胞膜/5
(二)细胞质/6
(三)细胞核/7
二、细胞的增殖/8
(一)分裂间期/8
(二)分裂期/8
第二节基本组织/8
一、上皮组织/8
(一)被覆上皮/9
(二)腺上皮/10
(三)感觉上皮/10
二、结缔组织/10
(一)固有结缔组织/11
(二)软骨组织和软骨/12
(三)骨组织和骨/12
(四)血液/13
三、肌组织/14
(一)骨骼肌/14
(二)平滑肌/16
(三)心肌/16
四、神经组织/16
(一)神经元/16
(二)神经胶质细胞/19
第二章运动系统21
节骨学/21
一、骨的形态/21
二、骨的构造/23
三、骨的理化特性/23
四、躯干骨/24
(一)椎骨/24
(二)胸骨/25
(三)肋/25
五、上肢骨/27
(一)上肢带骨/27
(二)自由上肢骨/27
六、下肢骨/30
(一)下肢带骨/30
(二)自由下肢骨/30
七、颅骨/31
(一)脑颅骨/32
(二)面颅骨/34
(三)颅的整体观/34
第二节关节学/36
一、直接连结/36
二、间接连结/36
(一)关节的主要结构/36
(二)关节的辅助结构/37
(三)关节的运动形式/37
三、躯干骨的连结/38
(一)椎骨间的连结/38
(二)脊柱/38
(三)胸廓/38
四、上肢骨的连结/40
(一)上肢带连结/40
(二)自由上肢连结/40
五、下肢骨的连结/40
(一)下肢带连结/40
(二)自由下肢连结/41
六、颅骨的连结/43
第三节肌学/45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46
二、肌的起止和辅助装置/46
三、躯干肌/46
(一)背肌/46
(二)胸肌/47
(三)膈/48
(四)腹肌/48
四、头颈肌/51
(一)头肌/51
(二)颈肌/51
五、上肢肌/51
(一)肩肌/53
(二)臂肌/53
(三)前臂肌/54
(四)手肌/55
六、下肢肌/55
(一)髋肌/55
(二)大腿肌/57
(三)小腿肌/57
(四)足肌/58
第三章消化系统60
节消化管/60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和腹部分区/60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60
(二)腹部分区/61
二、口腔/62
(一)口腔壁/62
(二)口腔内和口腔旁结构/62
三、咽/65
(一)咽的形态和位置/65
(二)咽的分部和结构/65
四、食管/65
(一)食管的位置/65
(二)食管的狭窄/65
五、胃/66
(一)胃的形态和分部/66
(二)胃的位置/66
六、小肠/67
(一)十二指肠/67
(二)空肠和回肠/67
七、大肠/67
(一)盲肠和阑尾/67
(二)结肠/68
(三)直肠和肛管/68
第二节消化腺/69
一、肝/69
(一)肝的形态/69
(二)肝的位置/70
(三)肝的组织结构/70
(四)肝外胆道/71
二、胰/72
(一)胰的形态/72
(二)胰的位置/72
第三节腹膜/72
第四章呼吸系统73
节肺外呼吸道/73
一、鼻/73
(一)外鼻/73
(二)鼻腔/73
(三)鼻旁窦/74
二、咽/74
三、喉/75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76
第二节肺/76
一、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76
二、肺的组织结构/77
第三节胸膜和纵隔/79
一、胸膜/79
二、纵隔/80
第五章泌尿系统81
节肾/82
一、肾的形态/82
二、肾的内部结构/82
三、肾的组织结构/82
四、肾的位置和被膜/85
第二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86
一、输尿管/86
二、膀胱/87
三、尿道/87
第六章生殖系统89
节男性生殖器/89
一、内生殖器/89
(一)睾丸/89
(二)附睾/90
(三)输精管和射精管/90
(四)附属腺/91
二、外生殖器/91
(一)阴囊/91
(二)阴茎/92
(三)男尿道/93
第二节女性生殖器/94
一、内生殖器/94
(一)卵巢/94
(二)输卵管/94
(三)子宫/95
(四)阴道/95
二、外生殖器/96
[附]乳房/97
第七章循环系统98
节心血管系统/98
一、心/99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99
(二)心各腔的结构/100
(三)心壁/104
(四)心的传导系统/104
(五)心的血管/104
(六)心包/105
二、血管/105
(一)肺循环的血管/105
(二)体循环的血管/106
第二节淋巴系统/115
一、淋巴管道/115
(一)毛细淋巴管/115
(二)淋巴管/116
(三)淋巴干/116
(四)淋巴导管/117
二、淋巴器官/117
(一)淋巴结/117
(二)脾/117
第八章内分泌系统118
一、甲状腺/118
二、甲状旁腺/119
三、肾上腺/119
四、垂体/119
五、松果体/121
六、胸腺/121
第九章感觉器官122
节视觉器官/122
一、眼球/122
(一)眼球壁/122
(二)眼球内容物/124
二、眼副器/125
(一)眼睑/125
(二)结膜/125
(三)泪器/125
(四)眼球外肌/126
第二节前庭蜗器/126
一、外耳/126
二、中耳/127
三、内耳/128
(一)骨迷路/129
(二)膜迷路/130
第十章神经系统132
节概述/132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132
(一)按位置和功能区分/132
(二)按分布对象区分/133
二、反射和反射弧/133
三、常用术语/134
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134
一、脊髓/134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134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137
二、脊神经/138
(一)后支/138
(二)前支/139
第三节脑和脑神经/143
一、脑/143
(一)脑干/143
(二)小脑/147
(三)间脑/147
(四)端脑/149
二、脑神经/153
(一)嗅神经/153
(二)视神经/153
(三)动眼神经/153
(四)滑车神经/155
(五)三叉神经/155
(六)展神经/157
(七)面神经/157
(八)前庭蜗神经/157
(九)舌咽神经/157
(十)迷走神经/158
(十一)副神经/160
(十二)舌下神经/160
[附]角膜反射/160
第四节传导通路/161
一、感觉传导通路/161
(一)本体觉传导通路/161
(二)浅感觉传导通路/162
(三)视觉传导通路/163
二、运动传导通路/163
(一)锥体系/163
(二)锥体外系/164
第五节自主神经系统/165
一、内脏运动神经/165
(一)交感神经/167
(二)副交感神经/168
二、内脏感觉神经/168
第六节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168
一、脑和脊髓的被膜/168
(一)脊髓的被膜/169
(二)脑的被膜/169
二、脑室/172
三、脑脊液及其循环/172
第七节脑的血管/173
一、脑的动脉/173
(一)颈内动脉/173
(二)椎动脉/174
二、脑的静脉/174
下篇生理学
绪论179
节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79
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79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179
(一)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79
(二)生理学的研究内容/180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81
一、新陈代谢/181
二、兴奋性/181
三、适应性/181
四、生殖/182
第三节体液、内环境与稳态/182
一、体液/182
二、内环境/182
三、稳态/182
第四节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183
一、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183
(一)神经调节/183
(二)体液调节/184
(三)自身调节/184
二、机体功能活动的控制方式/184
(一)反馈控制系统/185
(二)前馈控制系统/185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86
节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
物质转运功能/186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186
(一)脂质双分子层/186
(二)细胞膜蛋白/187
(三)细胞膜的糖类/187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187
(一)被动转运/187
(二)主动转运/189
(三)胞吐和胞吞/190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190
一、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91
(一)参与G蛋白耦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的信号分子/191
(二)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192
二、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92
三、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193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93
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93
(一)生物电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193
(二)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94
(三)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95
二、兴奋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196
(一)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196
(二)阈电位/197
(三)阈下刺激和局部反应/197
(四)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97
(五)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198
第四节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99
一、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199
(一)肌原纤维和肌小节/199
(二)肌管系统/200
二、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机制/200
(一)骨骼肌收缩的分子机制/200
(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201
三、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202
(一)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202
(二)骨骼肌收缩的力学分析/202
第二章血液204
节概述/204
一、血液的组成及血量/204
(一)血液的组成/204
(二)血量/205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205
(一)血液的密度/205
(二)血液的黏滞性/205
(三)血浆渗透压/205
(四)血浆酸碱度/206
三、血液的生理功能/206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207
一、红细胞/207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207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207
(三)红细胞生成与破坏的调节/208
二、白细胞/209
(一)白细胞的数量和分类/209
(二)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209
(三)白细胞生成与破坏的调节/210
三、血小板/210
(一)血小板的数量/210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210
(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211
(四)血小板生成与破坏的调节/211
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212
一、血液凝固/212
(一)凝血因子/212
(二)血液凝固过程/212
二、抗凝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213
(一)抗凝系统/213
(二)纤维蛋白溶解/213
第四节血型与输血/214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214
二、ABO血型系统/214
三、Rh血型系统/215
四、输血原则/215
第三章血液循环217
节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217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217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218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219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221
(一)自动节律性/221
(二)传导性/222
(三)兴奋性/222
(四)收缩性/224
三、心电图/225
(一)心电图的导联及其波形/225
(二)正常心电图/226
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227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227
二、心脏泵血过程及其机制/227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229
(一)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229
(二)心输出量与心指数/229
(三)心脏做功/230
四、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230
(一)每搏输出量/230
(二)心率/231
五、心泵功能的储备/231
(一)心率储备/231
(二)每搏输出量储备/232
六、心音/232
(一)心音/232
(二)第二心音/232
第三节血管生理/232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32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233
(一)血流量与血流速度/233
(二)血流阻力/234
(三)血压/234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234
(一)动脉血压/234
(二)动脉脉搏/236
四、微循环/237
(一)微循环的组成和血流通路/237
(二)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238
(三)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238
五、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239
(一)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机制/239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239
六、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240
七、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240
(一)静脉血压/240
(二)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241
第四节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241
一、神经调节/241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241
(二)心血管中枢/243
(三)心血管反射/243
二、体液调节/245
(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245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245
(三)心房钠尿肽/246
(四)其他体液性调节/246
三、自身调节/246
(一)肌源学说/247
(二)局部代谢产物学说/247
第五节器官循环/247
一、冠脉循环/247
(一)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247
(二)冠脉血流量的调节/248
二、脑循环/248
(一)脑血流的特点/249
(二)脑血流量的调节/249
第四章呼吸250
节肺通气/250
一、肺通气的动力/250
(一)呼吸运动/250
(二)肺内压/251
(三)胸膜腔与胸膜腔内压/252
二、肺通气的阻力/253
(一)弹性阻力与顺应性/253
(二)非弹性阻力/255
(三)呼吸功/255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255
(一)肺容积/255
(二)肺容量/256
四、肺通气量/256
(一)每分通气量与优选通气量/257
(二)无效腔与肺泡通气量/257
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257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258
(一)气体扩散/258
(二)气体扩散速率与影响因素/258
二、肺换气和组织换气/258
(一)体内不同部位的氧及二氧化碳分压/258
(二)肺换气过程/259
(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259
(四)组织换气过程/260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260
一、氧的运输/260
(一)血红蛋白与氧的可逆性结合/260
(二)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261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262
(一)二氧化碳的运输形式/262
(二)二氧化碳解离曲线/263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264
一、呼吸中枢和呼吸节律的形成/264
(一)呼吸中枢/264
(二)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265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266
(一)呼吸的机械性反射调节/266
(二)呼吸的化学感受性调节/267
第五章消化和吸收269
节概述/269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269
(一)一般生理特性/269
(二)电生理特性/270
二、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270
(一)自主神经系统/270
(二)内在神经系统/271
三、消化腺的分泌功能/271
(一)消化腺分泌方式/271
(二)消化液成分及其作用/271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271
(一)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类型/272
(二)胃肠激素的作用/272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273
一、唾液的分泌/273
(一)唾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273
(二)唾液分泌的调节/273
二、咀嚼和吞咽/273
第三节胃内消化/274
一、胃液的分泌/274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274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276
二、胃的运动/277
(一)胃的运动形式和作用/277
(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277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278
一、胰液的分泌/278
(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278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279
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279
(一)胆汁的性质、成分及作用/279
(二)胆汁分泌与排放的调节/279
三、小肠液的分泌/280
(一)小肠液的组成与作用/280
(二)小肠液分泌的调节/280
四、小肠的运动/280
(一)小肠的运动形式/280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281
第五节大肠的功能/281
一、大肠液的分泌和作用/281
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282
(一)大肠的运动形式/282
(二)排便反射/282
第六节吸收/282
一、吸收的部位及其特点/282
二、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283
(一)水/283
(二)无机盐/284
(三)糖/284
(四)蛋白质/284
(五)脂肪/285
第六章体温286
节体温和体热平衡/286
一、体温的概念和生理变动/286
(一)人体温度正常值/286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287
二、体热平衡/287
(一)体热来源与基础代谢/287
(二)产热过程/288
(三)散热过程/288
第二节体温调节/290
一、自主性体温调节/290
(一)温度感受器/290
(二)体温调节中枢及调定点/291
(三)体液调节/292
二、行为性体温调节/292
第七章尿的生成和排出293
节肾脏的微细结构和血液循环/293
一、肾脏的微细结构/293
(一)肾单位/293
(二)球旁器/295
二、肾脏血液循环/295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296
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296
二、有效滤过压/297
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297
(一)滤过膜面积与通透性/297
(二)有效滤过压/297
(三)肾血浆流量/298
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298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概述/298
(一)重吸收的部位和特点/298
(二)重吸收的途径和方式/299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299
(一)Na+、Cl-和水的重吸收/299
(二)HCO-3重吸收及NH3与H+的分泌/300
(三)K+重吸收与分泌/300
(四)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301
第四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301
一、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301
(一)肾髓质高渗梯度现象/301
(二)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机制/302
(三)直小血管在保持肾髓质渗透压梯度中的作用/303
二、尿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303
(一)尿浓缩/303
(二)尿稀释/303
第五节尿生成的调节/304
一、肾内自身调节/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