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 9787562845072 董宁 等 编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 9787562845072 董宁 等 编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70.79 6.0折 118 全新

库存8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宁 等 编著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845072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1201440998

上书时间2024-10-12

黎明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金川,教授,《中国能源新战略:页岩气出版工程》丛书主编,第376次香山科学会议(中国页岩气资源基础及勘探开发基础问题)、页岩气靠前学术研讨会等会议的执行,中国较早开始引进并系统研究我国页岩气的学者。
董宁,教授,《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主编,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副总工程师。主持完成过多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目录
章绪论
1.1页岩气成藏特点与勘探开发概况
1.1.1页岩气成藏特点
1.1.2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概况
1.2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需求
1.2.1地震勘探技术概述
1.2.2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面临的挑战
1.3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进展
1.3.1岩石物理技术
1.3.2地震资料采集技术
1.3.3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1.3.4储层地震识别与综合评价技术
1.3.5其他地震勘探技术
1.4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展望
1.4.1地震岩石物理技术
1.4.2地震资料采集及特殊处理技术
1.4.3各向异性成像与反演一体化技术
1.4.4页岩气“甜点”地震预测技术
1.4.5微地震压裂监测与裂缝综合评估技术
参考文献
第2章页岩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
2.1页岩气地震勘探采集概述
2.1.1页岩气勘探特点
2.1.2页岩气勘探目标
2.1.3页岩气勘探原则
2.1.4页岩气勘探地震资料采集难点
2.2页岩气地震勘探采集宽(全)方位观测系统设计
2.2.1地震采集要素
2.2.2观测系统定义
2.2.3宽方位观测系统设计
2.3页岩气地震勘探采集参数论证
2.3.1采集参数
2.3.2参数论证方法
2.4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激发与接收方法
2.4.1地震地质条件
2.4.2激发条件与方式
2.4.3接收条件与方式
2.4.4提高页岩气地震资料品质的采集方式
2.5页岩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实例
2.5.1地质概况
2.5.2以往地震资料分析
2.5.3观测系统论证
参考文献
第3章页岩气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
3.1保幅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3.1.1地震波传播机制
3.1.2时间域预处理流程
3.1.3保幅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3.2地震偏移成像技术
3.2.1偏移成像进展与分类
3.2.2射线类偏移成像技术
3.2.3波动方程叠前偏移成像技术
3.2.4逆时偏移成像技术
3.2.5全波形反演技术
3.3全方位各向异性偏移成像技术
3.3.1各向异性与全方位基本概念
3.3.2各向异性层析成像速度建模
3.3.3地下局部角度域分解技术
3.3.4全方位角度域成像与分析技术
3.4全方位各向异性反演技术
3.4.1全方位速度各向异性反演
3.4.2全方位各向异性反演的裂缝预测技术
3.5页岩气全方位地震成像与反演一体化实例
3.5.1常规速度建模
3.5.2基于全方位角的各向异性层析成像速度建模
3.5.3全方位构造成像
3.5.4全方位AVAZ裂缝预测
3.5.5裂缝体雕刻
参考文献
第4章页岩气储层地震岩石物理技术
4.1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性质
4.1.1岩石物理基本概念
4.1.2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建模
4.1.3敏感弹性参数岩石物理分析
4.2页岩气储层岩石力学性质
4.2.1脆性
4.2.2地应力
4.2.3最小闭合应力
4.3岩石力学参数与弹性参数关系
4.3.1地应力与弹性参数
4.3.2脆性参数与应力参数关系
4.3.3弹性参数与储层参数关系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第5章页岩气储层地震识别与综合预测技术
5.1页岩气储层厚度与埋深预测技术
5.1.1合成地震记录和层位标定
5.1.2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和成图
5.1.3储层厚度预测技术(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
5.2页岩气储层TOC地震预测技术
5.2.1TOC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5.2.2地震属性TOC预测方法
5.2.3地震各向异性TOC地震预测方法探索
5.3页岩气储层脆性地震预测技术
5.3.1脆性预测理论基础
5.3.2叠前AVO弹性参数反演
5.3.3脆性指数直接反演
5.4页岩气储层地应力地震预测技术
5.4.1裂缝地层应力场地震岩石物理理论
5.4.2裂缝介质弹性波场理论
5.4.3基于HTI各向异性反演的地应力参数求取
5.5页岩气储层裂缝地震预测技术
5.5.1叠后地震属性预测技术
5.5.2叠前各向异性反演技术
5.5.3多波多分量技术
5.6页岩气“甜点”地震预测实例
5.6.1研究区背景及储层特征
5.6.2页岩气储层TOC预测应用
5.63页岩气储层脆性预测应用
5.6.4页岩气储层裂缝预测应用
5.6.5页岩气储层地应力预测应用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董宁、刘喜武、刘宇巍、张金川编著的《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精)》从地震采集、处理成像、岩石物理、地震解释与综合预测等方面全面阐述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地震技术,包括页岩气地震数据观测采集、保幅高分辨率处理与偏移成像、多方面各向异性成像与反演一体化、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建模与分析、页岩层埋深与厚度预测、脆性地震预测、裂缝地震表征、地应力地震预测以及TOC地震预测等技术。全书内容系统全面,既注重基础,又介绍前沿技术,同时给出相应的技术应用实例。本书可为从事页岩气勘探开发或感兴趣的读者了解和学习地震勘探技术提供参考。

精彩内容
过去的十多年以来,由于钻井和压裂改造技术的进步,泥页岩不仅被认为是传统意义的烃源岩和盖层,也是油气资源的重要储集层,特别是页岩气的开发,俨然可以看作一场新的化石能源革命。地球物理技术在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各种新技术集成与融合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页岩油气开发核心区选区评价到钻完井设计,从测井识别页岩油气层到随钻测井,从地面三维地震“甜点”评价到微地震压裂裂缝监测,地球物理技术已经融入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成为页岩油气储层评价和增产改造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地震勘探技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能够发挥以下功能。① 了解页岩分布的形态:构造、断裂、埋深、厚度和岩性变化的空间分布等;② 地质“甜点”的预测:TOC、物性、保存条件、含气量、顶底板岩性物性与流体分布等;③ 可压性评价:脆性(矿物成分、岩石力学)、地应力、裂缝尺度和发育程度;④ 压裂监测:微地震压裂监测。由于页岩油气储层的微观复杂性(TOC、三孔隙、极低孔渗、脆性)、非均匀性和强地震各向异性,给宏观尺度地震表征微观储层属性(主要是脆性、裂缝、应力和TOC)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性(难度),页岩气地震技术的很多方法技术还在发展和探索中。
为满足广大读者了解和学习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的需要,本书编著者在多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和页岩气领域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页岩气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实例、发展现状和趋势,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提炼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有关地震技术,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发展前沿和应用效果等不同角度,编写了一本适用于广大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投资者、管理者和技术工作者阅读的技术普及性读物。
本书研究内容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联合基金资助项目(U1663207)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2014CB239104)联合资助。
全书共分5章:章绪论分析了页岩气勘探开发对地震勘探的技术需求,页岩气地震勘探技术的进展和发展趋势,使读者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其中VSP、井间地震、时移地震和微地震监测等技术将在本丛书其他专著中阐述;第2章页岩气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是地震勘探技术的基础,从页岩气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谈起,阐述观测系统设计、参数论证、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的激发和接收方法,最后给出实例;第3章页岩气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是地震勘探技术的关键,阐述了时间域保幅高分辨率预处理技术、叠前偏移成像技术、全方位各向异性成像与反演一体化技术,最后给出应用实例;第4章页岩气储层地震岩石物理技术是页岩气储层地震识别与综合解释的基础,阐述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给出岩石物理建模方法和敏感弹性参数、岩石力学参数、岩石物理分析方法;第5章页岩气储层地震识别与综合预测技术是页岩气地震技术的核心,从勘探与开发不同角度,系统阐述了地震方法技术与应用,包括常规解释与叠后反演页岩气储层厚度与埋深预测技术、地震叠前弹性参数反演脆性预测技术、地震叠前叠后多尺度裂缝预测技术、地震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地应力预测技术、页岩气储层TOC地震预测技术等。
本书编写力求做到:针对页岩气特点,基础、全面又体现出技术特色与发展前沿,既能体现技术性,又具有实用性。
本书由董宁、刘喜武主持编写,各章节的主要执笔人如下:章,董宁、刘喜武、刘宇巍;第2章,刘喜武、刘宇巍;第3章,刘喜武、刘志远;第4章,刘喜武;第5章,董宁、刘喜武、霍志周、刘宇巍、周刚、刘志远。全书由董宁、刘喜武统稿定稿。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江汉油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同志的耐心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本书得以出版。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