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语言民俗学概要 9787534783036 曲彦斌 主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语言民俗学概要 9787534783036 曲彦斌 主编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18.66 4.1折 45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曲彦斌 主编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83036

出版时间2015-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201088209

上书时间2024-10-11

黎明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曲彦斌,原籍山东蓬莱北王绪村,1950年生于沈阳市。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民俗学文化学研究所所长,《文化学刊》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民俗语言与隐语行话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暨中国典当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兼任中国民俗语言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辽宁省民俗学会会长,以及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沈阳音乐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和研究生导师等。
    著有雅俗轩文存《中国典当史》、《中国乞丐史》、《中国行会史》、《中华民族数文化》、《中华民族虎文化》、《中国民间秘密语》、《中国民间隐语行话》、《中国镖行》、《中国俗语学》、《民俗语言学》、《副语言习俗》、《关东方言土语》、《中国招幌与招徕市声》、《江湖隐语行话的神秘世界》等)。

目录
章  导论:语言民俗学原理
  1.语言与民俗:语言民俗学的基础概念
  2.关于语言与民俗调查研究:语言民俗学的学术渊源
  3.语言与民俗的相互关联:涵化运动及其结果
  4.民俗语言学与语言民俗学
  5.社会言语生活的雅与俗
  6.语言民俗学是什么
第二章  民俗语汇:语言民俗学的重要文本
  1.发端于20世纪初日本民俗学的民俗语汇研究及其学术背景
  2.语言民俗学与民俗语言学视野的民俗语汇研究
  3.中国学术史上的民俗语汇研究
  4.中国民俗语汇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5.民俗语汇研究与辨风正俗
第三章  社会生活中的言语习俗说略
  1.姓名等人生礼俗与语言民俗
  2.亲属称谓语俗与亲属关系
  3.绰号等社会称谓语俗与社会关系
  4.禁忌与口彩
  5.网络语言民俗
  6.民间流行习语与社会时尚
第四章  语言民俗与社会记忆:民俗语言化石和民俗语源
  1.社会文化史上的民俗语言“化石”
  2.民俗语源解读
  3.民俗语源与词源学:以“措大”的民俗语源为例
  4.民俗语源与词族(一):以“锦标”词系为例
  5.民俗语源与词族(二):以“保镖”词系为例
  6.俚词俗语的民俗语源
第五章  民间隐语行话:别有洞天的语言民俗
  1.神秘而多姿多彩的市井隐语行话
  2.关于“隐语行话”
  3.隐语行话与现实社会生活
  4.问题与思考
第六章  市井语言习俗例说
  1.俗语雅趣
  2.新俗语及俗语词典
  3.“吉祥号码”与数字崇拜
  4.市井传统商业招徕市声
  5.饧箫、击馋和引孩儿:饮食业的传统招徕响器
  6.数文化中的市语
  7.曲艺小品与市井民间流行习语
第七章  方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
  1.方言土语与俗文化圈
  2.方言的韵味与麻烦
  3.方言民俗的地域特点探析
  4.方言土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载体和传承工具
第八章  历代民俗语言珍稀典籍专书民俗语汇研究例选
  1.《通俗文》刍议
  2.《谚原》刍议
  3.《目前集》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
  4.《(增订)雅俗稽言》及其所辑释的民俗语汇和俗语词
  5.《秕言》民俗语汇的编纂特征
  6.《明清民歌时调集》俗语词释例
  7.《言鲭》民俗语汇研究
  8.《谈征》所辑民俗语汇刍议
  9.《通俗编》民俗语汇探微
  10.《释谚》平议兼其民俗语汇探析
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曲彦斌主编的这本《语言民俗学概要》章“导论:语言民俗学原理”部分,主要研究探讨语言与民俗:语言民俗学的基础概念、关于语言与民俗调查研究、语言民俗学的学术渊源、语言与民俗的相互关联、涵化运动及其结果、民俗语言学与语言民俗学、社会言语生活的雅与俗以及语言民俗学是什么等问题。第二章“民俗语汇:语言民俗学的重要文本”,主要探讨语言民俗学与民俗语汇研究、中国民俗语汇研究的现状与前瞻等内容。第三章为“社会生活中的言语习俗说略”。第四章为“语言民俗与社会记忆:民俗语言化石和民俗语源”。第五章为“民间隐语行话:别有洞天的语言民俗”。第六章为“市井语言习俗例说”。第七章为“方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第八章为“历代民俗语言珍稀典籍专书民俗语汇研究例选”。总之,我们试图以此视角、框架和内容,体现“语言民俗学”的基本学术思想。

精彩内容
期待、心结与“试水”
———《语言民俗学概要》前言
1.一个学术“心结”和“试水”担当大约2004年,在《民俗语言学》(增订版)①自序中,我曾经写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开始沉湎于钻研‘语言与民俗’问题,并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有关‘民俗语言学’著述,迄今约有二十年矣。”时光如梭,如今,又是一个十年。也就是说,我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三十多年了。可以说,我的青壮年时光,主要投身于此。
在那个增订版的自序里,我特别地写道:
如今,还有一个老问题,需要重新说明。那就是,关于这门学科的名称的“正名”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北师大钟敬文先生的一位研究生向我转达钟老的意见,“语言民俗学”才是民俗学的分支学科。老实讲,我一时颇感为难。因为,按照习惯说法“语言民俗学”是从语言学视点和语言材料研究民俗学和民俗的;“民俗语言学”则应是从民俗学视点和民俗材料来研究语言学和语言。然而,用什么样的叫法来表示我们现实的这种双向、互动的学科呢?
我曾在1996年的一份答问录里谈到过这个事情。我强调,民俗语言学是综合运用语言学、民俗学及其他相关科学方法、材料,对语言、言语与社会习俗惯制等民间文化现象相互密切联系的形态(即民俗语言文化形态)、性质、规律、机制、源流等,进行双向、多方位考察研究,从而给予科学解释并指导应用的人文科学。所谓“双向、多方位”,包含着“互动”与“相互”的含义。当时我谈到,民俗语言学“既从民俗学视点研究语言,亦从语言方面探讨民俗学问题,重点在于两者涵化的产物———民俗语言文化。因而,民俗语言学又可称之为‘民俗语言文化学’”。在此语境前提之下,显然不好按照以往业已习惯的“相互交叉式”命名方法的程式,严格区别为“民俗语言学”和“语言民俗学”。如果需要突出哪一个视点的时候,也只能用特定的语境加以限定。
现在,重温这些,意在借以说明一个事情和引出一个话题。
要说明的一个事情,是几十年来始终从事“语言与民俗”以及“民俗语言学与语言民俗学”的双向研究,未肯偏废。只不过,先行以构建“民俗语言学”理论框架为主,同时也在进行“语言民俗”和“语言民俗学”的研究与积累。这是由于研究对象和学科领域的密切关联,甚至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面积交叉乃至重合的缘故,是两个领域“先天性”共生的“血缘关系”所决定的。要引出的一个话题,就是接续“民俗语言学”研究,或说伴随其研究的另一个学术命题,梳理、总结“语言民俗学”的研究心得,积累并撰写一部《语言民俗学概要》形式的概论性学术专著,这始终是我学术研究历程中的一个学术“心结”。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曾先后几次面聆钟敬文、杨堃、杨得志和马学良等几位德高望重的学界泰斗关于语言与民俗问题的耳提面命式教诲,直接领受到老一代民俗学家对此领域研究的关切和学术期待。特别是马学良教授,还特意约我到其书房长谈一次。如今,几位老人家已经先后谢世。这些年每忆及此,感慨良多,尤增迫切感。如此这般,怎能不结下这个沉重的学术“心结”呢?
所在时下正是北方寒冬,犹记当年当“知青”插队小山村的一个风雪寒夜,录古诗习字时吟至陆游《书愤》诗末二句“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之际,随手凑了几句打油诗:“锦绣年华需努力,莫教光阴空自流;壮心随年增更切,青春一日如三秋。”随着时间流转,再有几个月,本人即已“六六大顺”之秩矣。似乎自视心高,但余生还有那么多事要做,心愿自是“随年增更切”。前面谈过,这是本人的一个学术“心结”。其实,我也意识到,作为涉此学术领域较早、积累较多者,亦是一份未竟的学术责任和担当。恰如佛缘俗语所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看来,为抛砖引玉,也只好权充如此“舍生取义”的志愿者。“石楼试水宜频啜,金谷看花莫漫煎。”(宋王安石《寄茶与平甫》诗句)鉴于此,且“奋不顾身”,先行“试水”。于是,便引出了本书的问世。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