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化学如诗 9787531671138 鲍志娇编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化学如诗 9787531671138 鲍志娇编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5.83 1.9折 30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鲍志娇编著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671138

出版时间2012-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0元

货号8095483

上书时间2024-10-08

黎明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鲍志娇:女,毕业于辽宁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国家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及纪实性作品逾百万字。曾为中学教师,后历任文摘类杂志《青年文摘》彩版编辑部主任、人文历史类杂志《传奇天下》主编,《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特邀撰稿人。作者文笔细腻,匠心独运,因其教师经历,尤善于将学术性、学科化的内容,用趣味性的通俗语言生动地表达。

目录
第一章 远古工艺化学时期  
—应用化学阶段
在古代,化学是一种知识积累的形态,没有具体的研究对象。由于各种知识都很零散,因此,也没有严格的化学概念,更没有严谨的化学理论。尽管如此,考察化学的萌芽期,仍是关照化学史的重要部分。
化学“才露尖尖角”—化学起源简述
1.燧人取火
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2.盗墓贼偷走的青铜
显示中国古人纯熟的化学技术  
3.让人热泪盈眶的兵马俑
引出一段化学史  
4.蔡伦剥树造纸
成就化学奇迹  
第二章 炼丹术及医药化学时期  
—化学实验开启阶段
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开始出现化学实验。其中,最早的化学实验是炼丹和炼金。之后,人们注意到实验的荒唐性,开始把化学方法转到医药及冶金方面。到文艺复兴时,“化学”一词出现了。
全球流行炼金术—早期化学实验
5.葛洪炼制水银
发现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6.天生的纵火狂
发明“气体”一词  
第三章 燃素化学时期  
—化学感性认识阶段
从1650年到1775年,即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化学获得进一步发展。人们认为,可燃物之所以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含有燃素;而燃烧的过程,就是燃素释放的过程;等燃烧结束后,燃素就变成灰烬。
化学如诗
热有什么用—化学热力学
7.喜爱紫罗兰的波义耳
使化学变成科学  
8.把老鼠养在膀胱膜中
解释燃素学说  
9.亲尝剧毒物的舍勒
与氧气的恩怨情仇  
10.住在啤酒厂隔壁的结果就是
发现氧气  
11.被勒死前仍牵挂实验的拉瓦锡
确立质量守恒定律  
第四章 定量化学时期  
—近代化学阶段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建起许多化学基本定律,并出现4个分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工业也随之兴起。欧洲是当时世界的化学中心。
捕捉看不见的东西—气体的发现
12.深受气体毒害的科学家
创造出轰动世界的电解法  
13.孤僻害羞的老头
确定水的成分  
14.敢和老师争论的盖?吕萨克
发表气体反应体积定律  
15.迷恋爆炸被开除
却开辟了有机化学之路  
16.为化学家安装上眼睛的人
是光谱分析的父亲  
17.从小厨房似的实验室走出来
提出分子配位学说  
无声的速度—化学反应速率
18.因中毒而4次中断实验的莫瓦桑
制出活泼的氟气  
19.格外安静的人
寻找到格外安静的惰性气体  
20.甘于寂寞的“先知”
推动化学热力学  
小到不能再小—物质结构
21.订书工自学成才
发现电解定律  
22.“午夜方眠,黎明即起”的道尔顿
第一次明确描述了原子  
23.善良的继父
培养出“近代化学之父”  
24.出身律师世家的阿伏伽德罗
认识到物质由分子组成  
25.一只淘气的猫
让碘元素现身  
26.观看尸体晕过去的门捷列夫
提出元素周期律  
27.偶然梦到的蛇
促生了苯的结构式  
仿佛新奇的森林—有机化学
28.爱欺负人的“坏分子”
创立微量分析法  
29.被判死刑的流亡者
澄清化学界的混乱  
30.电击亲人的维勒
开创有机合成的新领域  
31.失败的实验
创造“淡紫色时代”  
32.没有学历的诺贝尔
促进自然科学发展  
第五章 科学相互渗透时期  
—现代化学阶段
从19世纪末至今,化学开始与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互相渗透。化学的发展趋势,也从宏观到微观,从描述到推理,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美国成为世界化学研究的中心。
挑战智慧的极限—化学深入发展
33.一次偷做的实验
催生“不对称碳原子”  
34.舞会上的羞辱
诞生了格氏试剂  
35.从河边开始的“科学研究”
最终开创了催化现象  
36.勉强及格的论文
竟是流芳百世的电离学说  
37.法官的儿子
推导出“能斯特方程”  
38.不停唠叨的父亲
唠叨出蛋白质的多肽结构  
39.“战犯”哈伯
发明合成氨  
40.以间谍罪被捕的年轻人
发现中性粒子  
41.信守承诺的吉奥克
推动超低温研究  
42.每月工资值1000斤小米的洋博士
奠定中国放射化学基础  
43.来自荒凉农村的尤里
解开化学界的一个未解之谜  
44.陨落在弹雨中的年轻人
留下“莫斯莱定律”  
45.反对核战争的鲍林
为化学键研究做出贡献  
46.九死一生的幸存者
走在充满诗意的化学中  
47.古墓里的法老
被应用了碳14测年法  
48.一生抓了85万只水母的人
发现绿色荧光蛋白  
49.“孤独的旅行者”
率先对核糖体展开深入研究  
50.“胡说八道”的谢克特曼
发现准晶体  
51.从“怪人”到“先生”
田中耕一完成了大分子测定  
影响无处不在—生存与化学
52.11岁时自己开处方的奇才
打开化学疗法的大门  
53.一个屈辱的锅炉房事件
造就一个“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54.溶液里的秘密
与塑料有关  
55.发明尼龙20天后自杀的化学家
开启了原料革命  
56.一场激烈的海战
显示出橡胶的重要性  
57.巴丹半岛上被遗弃士兵的病症
与维生素的化学性质有关  
58.喷射的蛇毒
启发化学药物研制  
59.1年顶别人6年的优秀生
人工合成维生素B12  
60.腼腆的人用含蓄的办法
确定了胰岛素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61.身患癌症的科学家
发现C60  
繁盛的化学大家族—化学体系
62.能够控制风雨的人
开拓了表面化学  
63.懂得纠错的捷克人
促进电化学发展  
64.整整3个小时的搜查
让南斯拉夫错失生物化学家  
65.历尽艰辛的埃及人
开创飞秒化学  
66.用鼻血做实验的姑娘
登上晶体学巅峰  
 

内容摘要
【1】燧人取火
  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火的燃烧,是一种美丽奇幻的现象,也是一个快速氧化的过程。它诞生了光,诞生了热,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光明。作为一种化学变化,火成功地结束了茹毛饮血、食用腥膻的落后生活。它标志着文明的大门业已开启。
  在原始地球上,天地混沌,一片荒蛮、苍茫。一日,雷雨将降,闪电连续劈到密林深处,树木陡然燃烧。红色的烈焰燃烧在绿色的森林中,是一种绝美的情境。猫在岩洞旁的原始人,凝神观看,深受震撼。
  火势凶猛,一些野兽来不及逃脱,被先后烧死。原始人奔突而出,将野兽拖回、啃噬。他们发现,经过火烧的兽肉格外鲜美。
  他们意识到火的作用,赶忙把燃烧的树干取来,并不断添加草木,保存火种。虽然原始人轮流看守火种,尽力使火种不要熄灭,但各种意外常使他们的火源断绝。他们因此经常“断熟炊”。
  在北方的一个部落中,有一个燧人氏。他体格健壮,又愿意帮助别人,颇受敬重。一个寒冬,部落中的火种因为过度潮湿而熄灭了,部落成员饥肠辘辘,蜷缩在寒凉刺骨的山洞中,苦不堪言。
  燧人氏带着几个年轻成员,到外面狩猎。他们在齐腰深的雪中,遇到一只獾。燧人氏用力投掷出一柄石枪,但被警觉的獾成功躲过。石枪落在岩石上,碰出火星。
  火星稍纵即逝,难以作为燃烧的火种。燧人氏组织成员继续往山林深处进发。这回,他们看到一头野山羊。燧人氏飞快而迅猛地扑过去,将野山羊扑倒。随后,众人一哄而上,将山羊绑好,用木棒抬回山洞。
  燧人氏等人将木棒抽出,发现野山羊摩擦过的木棒处很烫手。他们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或许,两个物体不断摩擦就能出现热、出现火。
  他们赶紧取来一根骨针,在木棒上用力搓动骨针。少顷,淡淡的青烟飘出来。接着,几颗火星倏地迸现。
  他们摩擦得更起劲儿了。一会儿,他们看到了火苗。部落成员抱来干柴和杂草,引燃了火堆。岩洞里又亮又暖和,又可以烧烤野味。众人一片欢腾。
  这种钻木取火的方法,从燧人氏部落传到其他部落。
  燧人氏等人又发现石头与石头碰撞也会擦出火花。于是,他们发明出利用火石、火镰、火绒取火的方法。这就是远古“三件宝”。
  火,是一种神奇的现象。它仿佛一个不见底的魔袋,在燃烧过程中,无穷无尽地释放光、释放热、释放能量。
  火焰如花。每一朵火焰,都有焰心、中焰、外焰。就像花朵有花蕊、内层花瓣、外层花瓣一样。
  火的温度,从内向外,逐渐递增。
  火若想燃烧,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有可燃物、燃点温度、氧化剂。这是燃烧三要素,昵称“火三角”。火的表现形式,大致有4种。
  1.活泼型的,是“闪燃”。
  2.狂野型的,是“着火”。
  3.冲动型的,是“自燃”。
  4.暴烈型的,是“爆炸”。
  作为一种化学现象,火的出现与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而正是这种化学变化,使人类成功地走出了动物界。
  所以,那些取火使用的燧人氏等人,是非常伟大的,他们迈出了改变世界的第一步。
 
  【2】盗墓贼偷走的青铜
  显示中国古人纯熟的化学技术
  200多年前,古人已对化学金属知识掌握得非常深刻,他们认识到,青铜中若加入的锡多,剑就会变硬、易断,反之,则变软、易弯。
  于是,古人把青铜剑的含锡量确定为21%,与现代化学中确定的20%相差无几。
  秋日,在山西曲村的连绵青草间,一群村民正在掘地。突然,有人挖出一个暗绿色的罐状物。怎么回事儿?
  众人好奇地看了半天。他们继续向下挖,结果挖出了一大堆的器物来。这是一些足以惊世的青铜器。青铜器,即铅、铜、锡的合金。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夏朝的工匠,在青铜制作方面,炉火纯青。他们制出的酒具“乳钉纹平底爵”,薄得令人咋舌,只有区区0.1厘米,举世罕见。
  到了商朝,工匠们崇尚雄浑大气,制造出用于祭祀的“司母戊鼎”,重达875公斤,位居世界青铜器“老大”的位置,也是举世罕见。
  春秋时期,青铜器不断发展。古人还编著了《考工记》一书,对青铜器的成分配比进行了梳理。如,制作青铜斧时,铜占83.33%、锡占16.67%;制作青铜戈、戟时,铜占80%,锡占20%;制作青铜刀时,铜占75%、锡占25%;制作箭矢时,铜占71.43%、锡占28.57%。
  这说明,古人已完全掌握了制造青铜器的化学方法。虽然他们没有对化学过程进行分析,但化学的光芒无疑是耀眼的。
  青铜器曾创造了一段辉煌璀璨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它们的出土,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然而,对于曲村的村民来说,这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挖出的是什么。
  在粗手粗脚、敲敲打打中,青铜器已经破碎,村民们把残片当作破烂,卖到了废品回收站。大量的青铜器残片集中出现,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注意。他们凛然一惊,赶紧调查青铜器来源于何处。
  根据残片,他们推断出,出土青铜器的地方,应当是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群。他们想尽快找到墓葬群,进行抢救性挖掘,以免文物遭到破坏,继续流失。
  这一年是1991年。然而,虽然考古人员努力地寻找古墓,但有一群人的速度比他们更快,那就是盗墓贼。
  盗墓团伙抢在考古人员之前找到了墓地。那是晋国诸侯的墓地,规模很大。为快速进入墓室,盗墓贼不惜使用炸药,炸坏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幸存的文物则通过黑市流到了海外。
  考古人员听闻此信后,这才发现晋侯墓地所在处,赶紧奔赴现场,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只见晋侯墓地被横空炸开一个黑黢黢的大洞,洞口还散落着青铜碎片和木炭。
  挖掘开始后,更惊人的事情发生了。盗墓贼并没有因为考古队的到来而离开,相反更加有恃无恐。
  盗墓贼的盗墓工具极其先进,除了专业的钻探工具——洛阳铲,还配备了冲锋枪、越野车。他们俨然是条件优越的地质工作者,白天到考古现场侦察墓地情况,等到夜幕降临、考古人员离开后,便开始盗墓。
  他们资金充沛,设备齐全,带着性能良好的夜视装备。他们每隔1米就用洛阳铲打洞,古墓千疮百孔;而考古人员在钻探时,都是间隔3米才打一个洞。
  盗墓贼甚至和考古队比起了挖掘速度。白天,是考古队在挖;晚上,是盗墓者在挖。一个是抢救性挖掘,一个是毁灭性发掘。同样的时间,不同的挖掘方式,使盗墓者的挖掘速度远超考古队。
  由于盗墓者每晚都要使用炸药爆破,墓室被炸得面目全非,里面的青铜器碎成粉末,混杂在泥土中,根本无法分离、清理。因此,考古队只好把泥土都运回北京,送到北京大学的文物修复室,试图还原文物的原貌。
  这是非常艰巨的工作。被几秒钟炸坏的一件青铜器,需要花上一年的时间才能修复完整。而“受伤惨重”的青铜器,将永远不可能被“挽回生命”。
  ……

主编推荐
     还记得自己的小学中学时代吗?还记得数学物理化学考试分数不理想挨批评的往事吗?

     我们大概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很多知识,当时并不太能理解,但是当你升学到高年级后,当年不会的知识,竟然无师自通了!那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开阔了,对学科的理解能力上去了,于是知识难点轻而易举地自行解决了!

     考察现在的学校教育,大多学生都处在一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状态中,在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前冥思苦想,裹足不前。于是畏学如虎,越发加深了对学习的恐惧和疏离感!

     如果能将学生们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中拉出来,改变一下思路,休养一下疲惫的神经,带领他们徜徉学科的海洋,从人类有文明以来,看看学科历史是如何从一片空白起步,在一个个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发展到今天高度精细化门类齐全的学科的,读者一定会产生一种“原来科学一点不神秘,原来我们认为的难点,当年是这样的普通人用如此笨办法解决的”的读后感,破除了科学的神秘感,拉近了与古今中外科学家的心理距离,一定会对读者爱上科学,爱上学习大有裨益!

精彩内容

 1、本丛书共5册,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分别为《数字的旅行——数学史话》;《物的理,神奇物理学》;《化学如诗》;《生物学告诉你,我是谁》;《地球的表情——透视地理》。2、本丛书采用叙事故事加史料探秘的方式,将深藏在国家图书馆深处的各类古籍记载发掘出来,按照学科的逻辑发展顺序,记载了各学科从    无到有的发展史。其中,侧重介绍推进学科发展的个人,侧重他们推进学科发展的方法,挖掘他们身后的奇趣轶闻,让那些高高在上的科学家瞬间还原为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缺点的普通人。    3、本丛书将笔墨重点集中在了如何让读者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对学科能加深理解的故事叙述上。因此本书涉及的所有故事,都必不可少地描述了科学家发现科学原理的灵感、方法、过程,同时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避免复杂深奥的理论阐述,做到适可而止!既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又避免过于深入带来排斥感!


媒体评论
    总序
    我是谁?生命从哪里来?
   
地球为什么不停地旋转,而我们却不会像晕船一样“晕地球”?世界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它的本质是什么?
    ……
    所有的这些未知,都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
   
自然科学形成于文明的源头。远古时期,世界一片混沌、荒蛮,人类为了生存,与自然界展开斗争,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记录、研究,逐渐掌握丰富的知识。这种系统的认识,就形成了自然科学。包括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在内的学科,都属于自然科学。
   
作为现代化技术萌芽的土壤,这些学科推动了文明的脚步。可以说,学科发展史也是生产力的创造史。它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使人出类拔萃,还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使国家强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
   
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探索自然奥秘,是人类亟须面对的问题。否则,就难以解决现实中的困扰、难题,比如全球变暖等。
   
系列丛书《学科的发展》共计五册,通过一则则小故事,分别对以上提到的五种学科进行全景式的呈现。
   
丛书强调历史感,以学科发展的各个阶段为主线,循着年代向前推进。在铺陈历史远景的同时,注重细节的挖掘,使内容既严谨,又活泼。
   
丛书又强调现代感,站在尽可能高的角度上,涵盖专门的领域。既有教科书的功能,又规避了教科书的枯燥;既有休闲读物的气质,又规避了休闲读物的随意。
   
丛书还强调通俗化,通过生动、流畅、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许多深藏在图书馆中的内容。无论读者是学生、老师、家长、门外汉还是其他群体,也无论读者的背景是低年级水平还是高年级水平,更无论读者的学科知识是丰富还是薄弱,都能够吸收到养分,获得益处。
   
读者会真切可感地认识到,在自己的空间之外,还有更广阔、更深邃的自然科学世界,从而更加理解、热爱生活,积极地追求精彩人生。
沿着生命的轨迹,跨越几亿年的时空,进入古老而年轻的科学领域。那里,有爱偷懒的细胞,有爱跳舞的基因;有“隐者”似的元素,有“小偷”般的微粒;有神奇的力,有神秘的光;有迷人的公式,有完美的方程……
   
当我们凝视美丽的动植物时,当我们倾听沧桑而动听的河流时,当我们仰望璀璨的星体时,当我们思索莫测的宇宙时……当我们有任何一丝迷惑时,都不妨打开这套丛书。它就似一个显微镜,透过那些镜片似的小故事,可以清晰地看到最细微的形成与演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