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儒养身:灵活处世藏机锋 9787500862062 苏木禄编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儒养身:灵活处世藏机锋 9787500862062 苏木禄编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23.46 5.9折 39.8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木禄编著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62062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8元

货号8530437

上书时间2024-10-08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苏木禄编著的《儒养身(灵活处世藏机锋)》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中庸之道,告诉人们为人处世务须谨记的生存智慧;二是忠恕之道,主要介绍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通篇来看,本书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并结合热点案例,将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融会贯通,从而使读者汲取国学精髓,滋润心灵,感悟传统智慧魅力。

目录
上篇.中庸之道:为人处世务须谨记的生存智慧

第一章.执两用中,立身处世最忌走极端 / 003
不偏不倚,才合乎中正之道 / 004
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恰到好处 / 007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009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 011
既不能一味隐藏,也不能过度张扬 / 013
宽广的胸怀,高远的眼界 / 016

第二章.情感表现要合常理、合时宜、有节度 / 021
立身处世,出言一定要慎之又慎 / 022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发向上 / 026
无论他人看不看得见,自己都要谨言慎行 / 029
虽处于穷困之地,也不要悲观消沉 / 031

上篇.中庸之道:为人处世务须谨记的生存智慧
 
第一章.执两用中,立身处世最忌走极端 / 003
不偏不倚,才合乎中正之道 / 004
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恰到好处 / 007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009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 011
既不能一味隐藏,也不能过度张扬 / 013
宽广的胸怀,高远的眼界 / 016
 
第二章.情感表现要合常理、合时宜、有节度 / 021
立身处世,出言一定要慎之又慎 / 022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发向上 / 026
无论他人看不看得见,自己都要谨言慎行 / 029
虽处于穷困之地,也不要悲观消沉 / 031
只要不屈服于命运,希望就永远存在 / 034
放下过去的辉煌,才能书写新的篇章 / 036
纵然清贫困顿,也不要满腔怨气 / 039
 
第三章 .才能不可毕现,锋芒不可毕露 / 043
表现自己绝不等同于处处显山露水 / 044
出头的椽子易烂,人最忌过分张扬 / 047
虽身处优越的环境,也要心存危机意识 / 050
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会以欣赏的眼光看人 / 053
善于隐藏自己,才能保全自己 / 056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059
 
第四章.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 / 063
把心态放平,常将指责的手指指向自己 / 064
常施人以援手,莫吝惜自己的爱心 / 067
放过别人的错误,折射人性的光芒 / 070
与其费神揣摩别人,不如静心反观自己 / 073
胸怀坦荡磊落,才能俯仰无愧 / 075
待人需宽厚,风度要豁达 / 078
 
第五章.懂得变通之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081
及时抛却固执,恪守变通之道 / 082
以长远目光看问题,方可临变而不惊 / 085
良药不必苦口,忠言不必逆耳 / 088
直言不如婉言,严厉不如温和 / 091
三思而后行太多,二思而后行正好 / 095
只有做到“不器”,方可成为大器 / 098
 
第六章.欲速则不达,急事也要慢慢做 / 101
凡事都讲究循序渐进,万不可急于求成 / 10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105
处事急躁不仅会伤害他人,也给自己带来痛苦 / 109
瓜熟方可坠地,水到才能渠成 / 112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 115
过于看重得失,只会得不偿失 / 118
主动培养兴趣,人生更有希望 / 122
 
第七章 .善于韬光养晦,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 125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 126
善于等待时机,才能无往不利 / 129
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 131
不张扬不卖弄,才能竭尽其才 / 135
真人不露相,炫耀只会败坏德行 / 137
忍住一时之气,可得一团和气 / 140
 
第八章.世间无完美,凡事不必太强求 / 145
分歧不可避免,最好求同存异 / 146
修身正心,为人贵在自我完善 / 149
天下达道以和为贵,适度才是正确的选择 / 152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 155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风狂雨急时站得定 / 158
不如意时学会变通,变则通达 / 16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164
 
下篇.忠恕之道: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九章.存仁爱之心,才能以德服人 / 169
仁者爱人,以人为本 / 170
保持一颗忠诚之心,提高自己的正能量 / 173
友有益损之分,交友贵在交心 / 176
君子有三乐,突围人生之苦 / 179
心存善念,胸怀大爱 / 182
“德”字重千斤,唯仁德能服众 / 185
 
第十章.生与义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 / 189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190
遇到符合道义的事,要及时挺身而出 / 193
无论做任何事,都不可因逐利而舍道义 / 196
人人都渴望富贵,但要通过正道获取 / 199
临大节而不可夺,如此方能称君子 / 202
只有坚持道义,才能带来长久利益 / 204
 
第十一章.常把“礼”字挂心头,凡事需示人以曲 / 207
礼让三分,便可化干戈为玉帛 / 208
先行下蹲,才能跳得更高更远 / 212
意见相左,不能成为怒目相视的理由 / 215
流言止于智者,切莫道听途说信口开河 / 218
背后论人不足,绝非长厚之道 / 221
 
第十二章.明辨是非,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 / 225
坚定人生的信念,不为欲望所束缚 / 226
战胜自己的私欲,才是最大的胜利 / 229
节制自己的欲望,实现最有价值的人生 / 232
人生大乐与否,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 / 235
一味贪慕虚名,实是肤浅的表现 / 238
第十三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243
不懂装懂,对自己与他人都是一种欺骗 / 244
诚信不仅是处世之本,而且更是为人之道 / 247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 250
言出必行光荣,出尔反尔可耻 / 253
不丧失道德的标准,背弃做人的原则 / 256
时刻保持高度自律,不做自欺欺人之举 / 259
 
第十四章.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 / 263
勤于自省,不失君子之风 / 264
与其盲目指责别人,不如冷静地检省自己 / 267
一旦发现自身有缺陷,就要勇于改正或弥补 / 270
为虚名所累,终究得不偿失 / 272
善于矫正自身缺点,自会得到命运垂青 / 274
欲正人先正己,发挥出最大影响力 / 277
 
第十五章.懂得饶恕,宽人也宽己 / 281
 “恕”字为扇,驱散云翳见晴天 / 282
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 285
原谅他人,也让自己轻松 / 288
宽容比仇恨更有力量 / 291
一笑而过,人生宽阔 / 294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297
心界决定人生境界 / 300
 
第十六章.香远益清,有操守的人不寂寞 / 303
浩然正气,君子如玉 / 304
生活不是秀场,只做最好的自己 / 307
宠辱不惊,平淡才是真滋味 / 310
少欲才能随心所欲 / 314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318

内容摘要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正统思想,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苏木禄编著的《《儒养身(灵活处世藏机锋)》》通透地领略儒家思想,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让你更好地去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选择一种最佳的生活状态。

精彩内容
 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恰到好处儒家观点认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而不应该追求极致。程颐信守儒家观点,认为“物极
必反,事极则变”,这是很有道理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十全十美的,十全十美的东西只存在于想象与理论中。人生总有缺憾,而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而是保持一颗平常心,淡然地看待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
有道是“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东西忌讳样样都好,事情忌讳十全十美,人忌讳处处春风。我们有时候做事情,甚至需要主动留有一点缺憾,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就好比我们评价一个人,我们在他的身上难以看到缺陷的时候,往往不会轻易信任他,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让你看到他的缺陷,那么就说明他很善于隐藏,这样的人怎么能值得信任呢?
所以我们说,人不必苛求完美。
某著名企业家做报告,有位听众站起来问他:“请问您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那位企业家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不过他并没有把圆画满,而是刻意留下一个缺口。
等画完了这个圆,企业家反问道:“这是什么?
”台下有人不以为然地说:“只不过是一个圆圈啊。
”企业家笑笑,说道:“这是一个圆圈,而我却并没有将其画满。刚才那位先生把我说成是一位成功者,这实在是过奖了;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成就,那么秘诀就是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而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位企业家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艳羡的成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明白,凡事适
可而止,才能恰到好处。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而人又有追逐更加美好的本性,所以人生一世,难免会遭遇各种遗憾。
我们可能曾经错过一次宝贵的机会,而那原本是我们唾手可得的;我们可能曾经错失过一段感情,只是因为当初未加珍惜。当我们错过的时候,我们便不再拥有,于是就有了一段遗憾。实际上,这种遗憾本身何尝不也是一种残缺的美呢?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以乐观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未来,迎接新的挑战,而不必强迫自己去追求极致,追求完美。
凡事适可而止,意味着凡事不能追求极致。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们待人接物也好,为人处世也罢,都不应该存有过多的苛求。如
果不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那么常常会徒增烦恼

有个农夫,只有一小片贫瘠的土地,所以收成很少,便忍不住抱怨自己命运不好。这时候,一位天使来到了他身边,这位天使非常同情农夫的境遇,便向农夫许诺说:从现在起,你不停地往前跑;你所跑过去的地方,将会成为肥沃的土地,并且全归你所有。
农夫一听,高兴坏了,心想:这种好运气竟也会找上自己。他一生中从没有像现在那么高兴过,于是便兴奋地跑了起来。他一直往前跑,跑了很长一段时间。体力已经渐渐不支,但他还是不肯停下来。他想得到更多的土地,他被自己的贪欲征服了,最后终于累倒在路上,永远没有了呼吸。
这则悲剧之所以会发生,原因就是农夫不懂得适
可而止,而是贪得无厌。如果他懂得适可而止,那么他就不至于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而把自己累死。“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但令人感
到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个理儿,平日里仍放纵自己的欲望,为所欲为,甚至置他人利益于不顾,这是要不得的。
总而言之,“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凡事适可而止,才能让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走得坦荡、顺利。
P007-008

媒体评论

                                                                                    
                                            

上篇.中庸之道
为人处世务须谨记的生存智慧
 
 
在儒家思想中,中庸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是一个人持正自身的坚守之道,更是修身养性的平和之道,是修身为人的大道。我们立身于世,需要不断地修成自己、完善自己,才能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境界。
 
 
第一章
执两用中,立身处世最忌走极端
 
 
不偏不倚,才合乎中正之道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庸也》
孔子的这句话是说: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可是人们已经长久地缺乏它了。在孔子看来,中庸是最高的德行,应该为人所珍视。恪守中庸之道,就必须要做到不偏不倚,既要防“过”,也要防“不及”。
据《论语·先进》记载,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说:“师与商也孰贤?”师与商都是孔子的学生,就像子贡一样。师,就是子张;商,就是子夏。子贡的意思,是问老师觉得他们两个哪一位更优秀一点儿?
孔子回答说:“师也过,商也不及。”什么意思呢?是说子张这个人容易走过头,而子夏这个人则常常跟不上。
子贡听罢,又接着问:“这么说来,子张是不是要比子夏强一点呢?”
孔子用了四个字来作答,那就是“过犹不及”。看来孔子并不认可子贡的想法,而是认为“过”与“不及”是一样的。孔子所认可的“中庸”就是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
卞夫人是曹操的第二任正妻。据《三国志·后妃传》裴松之注,曹操每次外出征战,总要带回一些战利品,包括各种首饰。卞夫人既为正室,所以曹操总让她先来挑。
卞夫人所挑的应该都是最好的吧?按照常理是如此,但是卞夫人没有按照常理来做,她每次都挑中等的。那么,是卞夫人不喜欢首饰吗?当然不是,哪有女人不喜欢首饰的呢?曹操作为丈夫,也觉得很不解,便问卞夫人何以如此。
卞夫人回答说:挑最好的便是贪婪,挑最差的便是虚伪,所以我挑中等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就发现卞夫人很会做人,她是懂中庸之道的,懂得“执两用中”。儒家思想认为,中庸是一门做人的艺术,是古代圣贤之人智慧的结晶,更是促进交往、缓和关系的有利法宝。
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我们办理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好分寸。这个恰到好处的分寸就叫作“中”,偏离了这一分寸,就是“失中”。孔子教育我们,处事只有不偏不倚,才不会“过”,也不会“不及”,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我们知道,香港回归以前,我们政府与末代港督彭定康之间的关系,是不怎么令人感到愉快的。但是有一次,在一个国际会议上,我们的周南大使竟面对面地与彭定康碰到一起了,正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
这时,彭定康竟把手伸了过来,意思是要与周南大使握握手。这可真是个麻烦事。人家已经把手伸出来了,你要不要握呢?不握,就是不礼貌,在这样的外交场合怎么可以不礼貌呢?握吧,也不行,因为在这个时候,不能跟他太友好。这可如何是好呢?
周南采用了一个折中的方法,他没有和彭定康握手,但是他也没有对其不予理睬。周南的办法,是双手合十。恰好这次国际会议正是佛教大会,他这么做,显得很自然。如此一来,礼貌有了,态度也表明了,他的这一举动不可谓不机智。
处理人际关系更加需要做到不偏不倚。用中庸之道处理人际关系是由个人的差异性决定的。孔子提出“中庸”的处世思想,正是基于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所谓“中庸”,即“适时、适中”。若是在人际关系中能够做到不偏不倚,那也就符合了“中庸之道”。
清末的陈树屏口才极佳,善于调解纷争。他在江夏当知县时,张之洞在湖北担任督抚,谭继洵担抚军。陈树屏与张、谭两人都有交往,但是张、谭两人却素来不和,在很多问题上都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彼此都看不惯对方。
这天,陈树屏宴请张之洞与谭继洵,想让这俩人好好磨合一下。但是陈树屏很快就发现自己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这两人当真是水火不容。他们原本就是闲聊,但当聊到长江江面的宽窄时,导火线就被点燃了。谭继洵说江面宽是五里三分,张之洞不认可这种说法,认为江面宽是七里三分。两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本来轻松的聊天也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
陈树屏见状,感到很苦恼。他夹在中间该怎么办呢?既要让气氛缓解,又不能得罪两位上司,这可真是难做!但是陈树屏并没有为难太久,因为他很快就想好自己该怎么劝解了。只听他说:“其实两位说得都对。水涨时,江面宽到七里三分;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谭抚军是指落潮而言的。”
陈树屏的说辞可谓巧妙至极,他将江宽分解为两种情况,一宽一窄,让张、谭两人的观点都在各自情况下显得正确。这样一来,尴尬的气氛便得到了缓解,而陈树屏不偏不倚,争执双方谁也没得罪。
有所谓“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但是人们在交际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或者不快,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处理,才能浇灭双方间争执的火焰呢?只有不偏不倚地处理问题,才能使矛盾尽快得到解决,达到团结、和气的目的。
“中庸”之道的一个精髓就是不偏不倚,这种思想所反对的就是保守与偏激,所强调的就是一个合理的“度”。我们为人处世,应该以儒家的这一思想为指导;倘若如此,我们往往就会获益良多。
 
孔子告诉我们:过犹不及!可见为人处世,贵在把握好一个“度”。如果能够做到不偏不倚,拿捏好分寸,则可事事顺心,时时舒心,无往而不利!
 
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恰到好处
物极则反,事极则变。
——程颐
儒家观点认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而不应该追求极致。程颐信守儒家观点,认为“物极必反,事极则变”,这是很有道理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十全十美的,十全十美的东西只存在于想象与理论中。人生总有缺憾,而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而是保持一颗平常心,淡然地看待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
有道是“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东西忌讳样样都好,事情忌讳十全十美,人忌讳处处春风。我们有时候做事情,甚至需要主动留有一点缺憾,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就好比我们评价一个人,我们在他的身上难以看到缺陷的时候,往往不会轻易信任他,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让你看到他的缺陷,那么就说明他很善于隐藏,这样的人怎么能值得信任呢?所以我们说,人不必苛求完美。
某著名企业家做报告,有位听众站起来问他:“请问您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那位企业家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不过他并没有把圆画满,而是刻意留下一个缺口。
等画完了这个圆,企业家反问道:“这是什么?”台下有人不以为然地说:“只不过是一个圆圈啊。”
企业家笑笑,说道:“这是一个圆圈,而我却并没有将其画满。刚才那位先生把我说成是一位成功者,这实在是过奖了;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成就,那么秘诀就是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而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位企业家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艳羡的成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明白,凡事适可而止,才能恰到好处。生活本身就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而人又有追逐更加美好的本性,所以人生一世,难免会遭遇各种遗憾。
我们可能曾经错过一次宝贵的机会,而那原本是我们唾手可得的;我们可能曾经错失过一段感情,只是因为当初未加珍惜。当我们错过的时候,我们便不再拥有,于是就有了一段遗憾。实际上,这种遗憾本身何尝不也是一种残缺的美呢?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以乐观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未来,迎接新的挑战,而不必强迫自己去追求极致,追求完美。
凡事适可而止,意味着凡事不能追求极致。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们待人接物也好,为人处世也罢,都不应该存有过多的苛求。如果不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那么常常会徒增烦恼。
有个农夫,只有一小片贫瘠的土地,所以收成很少,便忍不住抱怨自己命运不好。这时候,一位天使来到了他身边,这位天使非常同情农夫的境遇,便向农夫许诺说:从现在起,你不停地往前跑;你所跑过去的地方,将会成为肥沃的土地,并且全归你所有。
农夫一听,高兴坏了,心想:这种好运气竟也会找上自己。他一生中从没有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