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中国简史 9787513940498 吕思勉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中国简史 9787513940498 吕思勉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23.36 4.7折 49.8 全新

库存10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吕思勉著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3940498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12268027

上书时间2024-10-08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吕思勉

(1884-1957)

字诚之,江苏常州人。知名历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曾在常州府中学堂、苏州东吴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任教。吕思勉在通史、断代史和专门史领域都有著作传世,代表作品有《中国通史》《秦汉史》《中国制度史》《三国史话》等。



目录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 

第三章 中国疆域的沿革 

第四章 本国史时期的划分  

第二篇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国民族的起源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会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制度  

第八章 我国民族的滋大  

第九章 春秋的霸业 

第十章 战国的七雄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 

第十二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会 

第三编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统一及其政策 

第二章 秦汉之际 

第三章 前汉的政治 

第四章 新莽的改制 

第五章 后汉的政治  

第六章 两汉的制度 

第七章 秦汉的武功

第八章 两汉的对外交通 

第九章 两汉的学术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第十一章 两汉的社会 

第十二章 三国的鼎立

第十三章 晋的统一和内乱

第十四章 边徼民族和汉族的同化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对峙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第十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第十九章 隋之统一与政治

第二十章 唐的开国及其盛世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对外交通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制度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输入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

第二十七章   唐中叶以后的政□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会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乱 

第三十章    宋的统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第三十一章  □法和党争 

第三十二章 辽夏金的兴起 

第三十三章 宋和辽夏的关系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关系

第三十五章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第三十六章 宋的制度和社会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

第三十九章 元的制度  

第四十章 元帝国的瓦解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关系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业和外患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

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


第四编 近代史

第一章 明清之际 

第二章 欧人的东略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学的传入 

第四章 清初的内政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  

第七章 清中叶的内乱  

第八章 鸦片战争 

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军之役 

第十章 英法联军之役 

第十一章 《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第十二章 中俄交涉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 

第十四章 中法战争和西南藩属的丧失 

第十五章 中日战争 

第十六章 中俄密约和沿海港湾的租借 

第十七章 维新运动和戊戌政□ 

第十八章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 

第十九章 远东国际形势 

第二十章 日俄战争和东三省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宪政运动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制度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学术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会 

     

第五编 现代史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  

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运动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经过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  

第六章 帝制运动和护国军  

第七章 “二十一条”的交涉  

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  

第九章 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  

第十章 华盛顿会议和中国  

第十一章 军阀的混战  

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 

第十三章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 

第十四章 国民革命的经过  

第十五章 “五三惨案”和对日之交涉  

第十六章 关税自主的交涉经过  

第十七章 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经过  

第十八章 中俄的龃龉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东北  

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  

第二十一章 现代的经济和社会 

第二十二章 现代的教育和学术 

第六编 结论

第一章 我国民族发展的回顾 

第二章 中国对于世界的使命 



内容摘要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

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

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绝不能和以前的事情一样。病情已变而仍服陈方,岂惟无效,更恐不免加重。我们初和西洋人接触,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败的。

又有人说:历史是“据事直书”,使人知所“歆惧”的。因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坏,就不免“遗臭万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顾惜名誉;强悍的人,就索性连名誉也不顾。况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难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众所共知的就不过是其表面;其内幕是永不能与人以共见的。又且事情愈大,则观察愈难。断没有一个人,能周知其全局。若说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据以直书,那就非愚则诬了。又有一种议论,以为历史是讲褒贬、寓劝惩,以维持社会的正义的。其失亦与此同。

凡讲学问必须知道学和术的区别。学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术则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旧话说起来,就是“明体”和“达用”。历史是求明白社会的真相的。什么是社会的真相呢?原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一个我?这绝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样的家庭中?受过什么教育?有些什么朋友?做些什么事情?这都与我有关系。合这各方面的总和,才陶铸成这样的一个我。个人如此,国家社会亦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风俗,各种人有各种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性质,既不同于欧洲人;欧洲人的性质,又不同于日本人。凡此都绝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必须追溯既往;现在是绝不能解释现在的。而所谓既往,就是历史。

所以从前的人说:“史也者,记事者也。”这话自然不错。然而细想起来,却又有毛病。因为事情多着呢!一天的新闻纸,已经看不胜看了,然而所记的,不过是社会上所有的事的千万分之一。现在的历史,又不过是新闻纸的千万分之一。然则历史能记着什么事情呢?须知道:社会上的事情,固然记不胜记,却也不必尽记。我所以成其为我,自然和从前的事情,是有关系的;从前和我有关系的事情,都是使我成其为我的。我何尝都记得?然而我亦并未自忘其为我。然则社会以往的事情,亦用不着尽记;只须记得“使社会成为现在的社会的事情”,就够了。然则从前的历史,所记的事,能否尽合这个标准呢?

怕不能罢?因为往往有一件事,欲求知其所以然而不可得了。一事如此,而况社会的全体?然则从前历史的毛病,又是出在哪里呢?

我可一言以蔽之,说:其病,是由于不知社会的重要。惟不知社会的重要,所以专注于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事情。如专描写英雄、记述政治和战役之类。殊不知特殊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普通社会上的。有怎样的社会,才发生怎样的事情;而这事情既发生之后,又要影响到社会,而使之政变。特殊的人物和社会的关系,亦是如此。所以不论什么人、什么事,都得求其原因于社会,察其对于社会的结果。否则一切都成空中楼阁了。

……



主编推荐

(1)钱穆写作《国史大纲》曾向他请教,易中天撰写《品三国》时,曾几百次引用他的观点。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史学四大家”。

(2)本书以吕思勉《中国简史》优秀版本为蓝本进行编校,品质有保障,内容更可靠。

(3)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近现代,包罗中国五千年□□,系统呈现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4)入门级□□作品,民国优秀读本。

(5)内附中国□□图谱,一张图让你秒懂中国□□发展脉络。

(6)锁线精装,封面特种纸,内文高档纯质纸,高颜值精致装帧。摊开阅读,不掉页。



精彩内容

《中国简史》是一部中国历史的大百科全书,它贯通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至明清民国等各个时代,涵盖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涉及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专门知识,都是一般工具书里不易查到的。在形式上它一改长篇大论的说教,篇篇短小精悍、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内容上更是条理清晰,见解也极为独到新颖,可以说是吕思勉极为通俗的一部中国通史读本。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1.从三皇五帝到20世纪20年代,作者叙述了其间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梳理时代的兴衰变迁。2.内容上条理清晰,见解新颖独到,文字叙述上简洁流畅,通俗易懂。3.装帧精美,高档纸印刷,便于收藏。



媒体评论

顾颉刚

中国史的写作,到迄今为止,出版的书虽已不少,但很少能够达到理想的地步,本来以一个人的力量来写通史,是很困难的事业,而中国史上须待考证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属千篇一律,彼此抄袭。其中较近理想的,有吕思勉中国史。

       

张耕华 

先生真是一位朴实诚恳,一无机心;真心向学,不为外扰;立身以正,恬淡为乐的纯粹学者。 

                             

谭其骧

近世承学之士,或腹笥虽富而著书不多;或著书虽多而仅纂辑成编。能如先生之于书几无所不读,虽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述作累数百万言,淹博而多所创获者,吾未闻有第二人。  

                         

王家范

先生于著作中常透出一些精彩议论,知道他实得益于对社会学、人类学等新知识的吸收,社会经济、社会组织、社会生活都进入了他的中国通史,实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先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