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秦腔与丝路文化 9787214242198 焦海民,刘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秦腔与丝路文化 9787214242198 焦海民,刘祯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31.89 4.7折 68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焦海民,刘祯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42198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9786888

上书时间2024-10-08

黎明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焦海民,陕西醴泉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硕士,现供职于陕西广播电视台,任纪录片部首席编导、制片人,兼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西北大学)研究员。

曾获第八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另获广电系统奖项若干。工作之余,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从事力所能及的学术研究工作,获第五届中国戏曲(海宁)王国维戏曲论文奖、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戏曲论坛论文一等奖。出版有《牛弘研究——隋唐士族文学个案研究》《秦腔,1807年的转折》等专著。




目录

目录引言第一节俗讲的兴起第二节戏曲起源与研究方法第三节戏场里的“转变”第四节变与皮影的转换第五节丝路文化的纽带

第一章变与皮影:小戏诸腔为先导第一节戏场里的“变”第二节变转换成影戏的可能(一)第三节变转换成影戏的可能(二)第四节诸腔纷呈的关中皮影小戏第五节皮影诸腔的唱词格式第六节板腔体发展自有路径来源第七节华阴老腔的板腔体特征

第二章神鬼之话与史传搬演第一节变的魔力拓展中国想象第二节目连救母故事进入戏曲民俗第三节目连戏在西府秦腔中的流传第四节史传故事与目连戏神鬼之事共同发展第五节老腔皮影为讲唱艺术的痕迹第六节关中皮影起源说证实其源自讲唱艺术

第三章其乐融融:唐宋时期关中戏剧与丝路所传文化第一节关中东府渭北地区出土宋墓杂剧壁画第二节具有北宋杂剧各个方面特征(一)第三节具有北宋杂剧各个方面特征(二)第四节关中东府形成秦腔的条件第五节墓主人信息透露丝路文化第六节进一步揭示该墓葬中的丝路文化的信息第七节粟特人改信佛教第八节粟特人在关中东府渭北一带的活动

第四章丝绸之路上的戏曲声腔——西秦腔第一节复杂的西秦腔第二节王依群对西秦腔的一段考证第三节西秦腔与陕西境内现存的秦腔第四节秦腔名称辨析第五节程砚秋发现“两个秦腔”第六节关中东、西两路秦腔的差异第七节东、西两路秦腔汇聚为西安梆子第八节西秦腔传播的广东实例

第五章梆子与胡琴:融合与分途第一节梆子虽古却晚出第二节梆子桄桄各不同第三节胡琴进入梆子戏第四节秦腔剧义再辨析第五节秦腔分途发展是一个客观存在第六节王依群秦腔板式学说是一个整体第七节秦腔音阶调式与苏祗婆音阶第八节西曲二黄纷乱第九节梆子二黄皆出秦腔

尾声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章变与皮影:小戏诸腔为先导

第一节戏场里的“变”

唐代,长安佛寺内外的戏场和戏场里出现的新现象以及所带来的新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戏剧此后的演进历程。

随着汉唐大一统帝国的形成,丝路畅通,商贸文化交往不断深入,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无疑是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在古代中国与外界的交往史上,印度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历时最长,范围最广,而且无间断地延续下来。佛教在中国的成功传播,远非中古时期陆续入华的‘三夷教’(袄教、摩尼教、景教)所可比,甚至本土宗教道教也难望其背。”①最主要的表现是佛教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概念、知识和信仰。这些新的“俗世、现世、人间”的观念,迅速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游戏”、幻化的感受正是在这一时期的戏场里出现,色彩斑斓,令人迷醉。

文化的交融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最后在戏曲中把这样的创造力凝固下来。戏场折射了戏曲的所有形态,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景观和新的生活方式。

例如“戏场作戏”,当然,此处的“戏”与我们所说的“真戏曲”(王国维语)不可同日而语,但它却是中国人对戏的概念有了深一层理解。北魏

时翻译的佛经《正法念处经》卷五中有一段偈语:

如彼伎儿,取诸乐器,于戏场地,作种种戏。心之伎儿,亦复如是,种种业化,以为衣服。戏场地者,谓五道地,种种装饰,种种因缘,种种乐器,谓自境界。伎儿戏者,生死戏也。心为伎儿,种种戏者,无始无终,长生死也。①

康保成先生认为,这段偈语涉及了戏剧的多种元素,如有场所,有乐器,有演员,有服装、装饰等,其中,“五道”指佛教中常说的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种轮回转生境界。这里是把“戏场”比作“五道”,把“伎儿”扮演的“种种戏”比作“五道”的种种轮回境地。更重要的是,它传递出了佛教关于人的生死的观念,成为戏的一种内涵,大大扩宽了以往对戏认知(戏以讽谏)的传统理解,人的生命如同戏剧表演一样短暂,聚散离合,忽一瞬,无疑戏梦人生。

另一部佛经《佛本行集经》的偈语更是对前一部经的注解:众生流转烦恼海,犹如蜂在竹孔间。

三有循复若秋海,上下往还无止息。

亦如戏场诸幻化,又似山川似水流。

众生老病死亦然,或生天人三恶道。

在唐代戏场,人们获得的这种感受,加上佛教的官经解说,于是“戏”不再是纯粹的“游戏”,戏的观念得到延展,从一种幻灭感再到虚拟性,戏的含义有所深化。于是,这一时期,杂剧表演终于出现。

……




主编推荐


纵观这套丛书的策划立意和编撰体例,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套创意新颖、视角的丛书,其研究重点在于戏曲艺术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上,而非对于剧种本身的本位研究。这将有利于挖掘戏曲艺术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基础和缘由,对深化戏曲艺术改革和推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主编在选取剧种的时候也颇费心思,采取大剧种和小剧种、濒危剧种与大众剧种相结合的方式,这对保护和开发戏曲文化艺术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也使整个书系显得更加合理。我们期待江苏人民出版社以此为开始,一辑一辑地出版下去,形成一个涵盖我国所有剧种的书系。



精彩内容

秦腔流传西北大地,展现西部风情,其传播区域叠加于古老的丝绸之路之上,融汇东西文化充分交融的因子,中西合璧,活力四射。
秦腔又属梆子腔,是中国戏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形成过程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而这一切,正与它处在东西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丝绸之路上具有紧密联系。它的出现与流传,既是丝路文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戏曲本身包容性的具体体现。



媒体评论

目录

引言

第一节俗讲的兴起

第二节戏曲起源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戏场里的“转变”

第四节变与皮影的转换

第五节丝路文化的纽带第一章变与皮影:小戏诸腔为先导

第一节戏场里的“变”

第二节变转换成影戏的可能(一)

第三节变转换成影戏的可能(二)

第四节诸腔纷呈的关中皮影小戏

第五节皮影诸腔的唱词格式

第六节板腔体发展自有路径来源

第七节华阴老腔的板腔体特征第二章神鬼之话与史传搬演

第一节变的魔力拓展中国想象

第二节目连救母故事进入戏曲民俗

第三节目连戏在西府秦腔中的流传

第四节史传故事与目连戏神鬼之事共同发展

第五节老腔皮影为讲唱艺术的痕迹

第六节关中皮影起源说证实其源自讲唱艺术第三章其乐融融:唐宋时期关中戏剧与丝路所传文化

第一节关中东府渭北地区出土宋墓杂剧壁画

第二节具有北宋杂剧各个方面特征(一)

第三节具有北宋杂剧各个方面特征(二)

第四节关中东府形成秦腔的条件

第五节墓主人信息透露丝路文化

第六节进一步揭示该墓葬中的丝路文化的信息

第七节粟特人改信佛教

第八节粟特人在关中东府渭北一带的活动第四章丝绸之路上的戏曲声腔——西秦腔

第一节复杂的西秦腔

第二节王依群对西秦腔的一段考证

第三节西秦腔与陕西境内现存的秦腔

第四节秦腔名称辨析

第五节程砚秋发现“两个秦腔”

第六节关中东、西两路秦腔的差异

第七节东、西两路秦腔汇聚为西安梆子

第八节西秦腔传播的广东实例第五章梆子与胡琴:融合与分途

第一节梆子虽古却晚出

第二节梆子桄桄各不同

第三节胡琴进入梆子戏

第四节秦腔剧义再辨析

第五节秦腔分途发展是一个客观存在

第六节王依群秦腔板式学说是一个整体

第七节秦腔音阶调式与苏祗婆音阶

第八节西曲二黄纷乱

第九节梆子二黄皆出秦腔尾声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