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千古文人沉浮录 9787202151372 李保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千古文人沉浮录 9787202151372 李保平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28.7 4.2折 68 全新

库存35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保平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202151372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1027470

上书时间2024-10-08

黎明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保平,笔名恢嘉、崇璞,河北涉县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后从政多年。酷爱读书读史,退休后潜心于文史研究,著有《歧路抉择》《坎坷人生》《斯人何以佯狂》《尊严与虚荣》等

目录
自 序

柳下惠: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贾谊:才调绝伦器量小,愧疚哀伤付一生
冯唐:鄙人不知忌讳与白首不见招
杨恽:牢骚愤懑诉文字,腰斩之日血斑斑
蔡邕:图安应聘因气馁,徒然罹祸缘泪多
虞翻:疏节狂傲投荒客,典籍自慰名不朽
嵇康: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
李适之:避贤求散乐衔杯,忧惧服毒了此生 
刘禹锡: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韩愈:慷慨谏迎佛骨表,一贬便陈封禅书
寇准:棱角分明的性格,坎坷多舛的命途
范仲淹:直道而行,先忧后乐
范纯仁:践行忠恕,问心无愧
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陶弘景和刘伯温:山居可选择,祸福不由己
解缙:旷世大才子,何堪雪中埋
杨继盛: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
吕留良:身将隐矣文焉用,不得其平切莫鸣

后 记

内容摘要
     中国古代道统博大精深,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其精义,则应首推北宋名臣范仲淹的传世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华民族的责任意识、战斗精神源远流长,诉诸典籍的名句格言琳琅满目,而范仲淹先贤的传世名言“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震古烁今,历来是激励志士仁人抗争恶势力的强大精神支撑。回望范仲淹的战士品格和士大夫情怀,审视他敢于直面人生坎坷、仕途坎坷、爱憎分明、公而忘私的点点滴滴,令人肃然起敬,不能自已。 一 古人总结人生有三大不幸,大不幸乃是幼年丧父。范仲淹来到人世不久,便遭遇了这一大不幸。史称: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宋史·范仲淹列传》) 关于范仲淹的祖籍,除陕西邠州一说而外,还有一说认为是为河北幽州(或正定)人。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 尽管范仲淹祖上曾经有过辉煌历史,唐朝时,其先祖范履冰曾经贵为宰相,但当范仲淹来到人世间后,首先遇到的则是很无情的打击:在他两岁时,乃父范墉(曾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因病不治,撒手人寰。父亲死后,母亲谢氏贫困无依,不得已而改嫁。小仲淹随同母亲来到了山东淄州长山继父的家中,并改姓继父之姓朱,改名为悦。 父亲去世时,襁褓之中的小仲淹尚不解人事艰难;随同改嫁的母亲来到继父家中承受改姓更名的屈辱痛苦,无疑在年幼的范仲淹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虽然继父朱家是当地的富户,且继父对小朱悦疼爱有加,但他小小年纪便到长山附近的醴泉寺去寄宿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朱悦知道了自己的不幸家事后,即表现出因伤感而早熟、而振作、而谋求自立,“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应天府即后来的南京。应天府书院是北宋时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藏书颇多,师资既佳,学生也多有志向,而且还有一条对贫寒学子极富诱惑力:学院免费就学。于是,知道自己身世后,独立意识极强的朱悦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往应天府学院就读。 在应天府书院读书期间,朱悦在学习上达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此间还有过这样一则令人敬畏的小故事:一天,笃信道教的真宗皇帝赵恒率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前往亳州朝拜太清宫,途经应天府书院时,学院里的师生们纷纷跑到大街上去瞻仰皇帝的神采,只有朱悦一个人仍然和平时一样端坐在学院里专心读书。一位与他关系很要好的同学劝他一起去观瞻真宗皇帝的车队,他不慌不忙地说了一句:“以后再看也不晚。”一个年轻人能有如此定力,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27岁的年轻学子朱悦以优异成绩高中进士,在殿试时次见到了真宗皇帝。随后,朱悦被任命为广德军司理参军(从九品)。 步入仕途做了官的范仲淹有能力孝顺生母了,遂将母亲接到自己的居所“归养”。升任集庆军节度推官(从八品)后,他方将认祖归宗提上日程,“使还姓,更其名”,由朱悦而变成了范仲淹。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范仲淹任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时,因母丧而去官。年方38岁意气风发的他,因此而沉浸在巨大的丧母之痛中。 二 应天府留守晏殊对范仲淹的学问、才干颇有所闻,听说范仲淹在家守孝后,便命人将其请来,让他协理应天府学教务。守孝期满后,经晏殊推荐,范仲淹离开应天府来到京城,担任秘阁校理。 秘阁是宋代皇家的藏书楼之一,秘阁校理一职的任务就是负责皇家藏书的整理和校勘事宜。在新的岗位上,心系天下国家的范仲淹“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以一介小小的秘阁校理而矫正官场风气,使“士大夫矫厉尚风节”,无疑难能可贵。热衷时事政治的初生牛犊范仲淹,很快便有了他的“三光”经历,即因为三次被贬黜而三次获得荣耀光彩的经历。 乾兴元年(1022年)真宗赵恒死后,太子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其母章献太后以赵祯年纪尚小为由垂帘听政。朝中官员们大多是见风使舵的行家里手,见实权操在章献太后手中,便不拿仁宗当回事了。区区一介秘阁校理范仲淹敏锐地看出了问题的实质,随即不知天高地厚地站出来,力图有所纠正。天圣七年(1029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满朝文武官员均无异议,唯独范仲淹站了出来,明确表示反对说:“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因反对无效,自认为有理的范仲淹索性写了一道奏章,请求太后归政给年已20岁的仁宗。朝廷不仅没有理殿学士、陕西四路宣抚使、知邠州。旋被贬徙为邓州知州。来到邓州不久

主编推荐
★本书生动揭示了中国历目前20位很好人物宦海沉浮的生存启示,再现了绝代才子与命运之手的无奈纠葛。是一部反思古代文人从政为官的私家札记。 ★作者阅世丰富,神交古人,重回历史现场,人生百味皆形诸笔端;又博览古籍,纵横贯通,检覆史论观点,剖析事理人心,所得古人政治经验和人生智慧,足为今人取法受益。 ★书生从政,沉浮宦海,是中国历目前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屈原自沉曾引起后世几多纷争?贾谊的格局决定了其何种命运走向?韩愈屡遭贬黜何以成就令名?苏轼宦海浮沉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脉络?刘伯温归隐田园因何仍难逃噩运?……作者并非泛泛讲述人物生平,而是独辟蹊径,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不落窠臼,从而得出富有创见的结论。

精彩内容
本书以沉郁顿挫的史笔叙述了中国历史上20位典型文人从政为官的坎坷经历,展示了他们在大关大节面前的不同抉择,并揭示其成败得失与价值追求,以此深窥旧官场变化莫测的人际关系。
作者阅世丰富,神交古人,重回历史现场,人生百味皆形诸笔端;又博览古籍,纵横贯通,检覆史论观点,剖析事理人心,所得古人政治经验和人生智慧,足为今人取法受益。

媒体评论
★本书生动揭示了中国历史上20位*人物宦海沉浮的生存启示,再现了绝代才子与命运之手的无奈纠葛。是一部反思古代文人从政为官的私家札记。★作者阅世丰富,神交古人,重回历史现场,人生百味皆形诸笔端;又博览古籍,纵横贯通,检覆史论观点,剖析事理人心,所得古人政治经验和人生智慧,足为今人取法受益。★书生从政,沉浮宦海,是中国历史上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屈原自沉曾引起后世几多纷争?贾谊的格局决定了其何种命运走向?韩愈屡遭贬黜何以成就令名?苏轼宦海浮沉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脉络?刘伯温归隐田园因何仍难逃噩运?……作者并非泛泛讲述人物生平,而是独辟蹊径,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事件,不落窠臼,从而得出富有创见的结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