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24.48 4.2折 ¥ 58 全新
库存15件
作者李秀贤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7031302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1595957
上书时间2024-10-08
李秀贤,字开璜,男,海南省儋州市人。一直从事学校的管理工作,闲时勤于读写。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儋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知者理事”撰稿人。出版的著作:《口占成诗》(湖南人民出版社)、《随心说事》(香港新闻出版社)等。
品读篇
003 “良知”“向善”才能“**”
008 说说李白的人生“气象"
012 以血书者——杜甫
017 从公已觉十年迟
022 唐朝的“吹哨人”——韩愈
026 当行本色的“千古才女
030 吟啸徐行——苏东坡的音乐情怀
035 “酒趣”独特的苏东坡
040 “诗佛”不是“佛诗”
045 天公不惜性情人
050 苏洵,一位格局远大的父亲
055 品读屈原
059 何以隐逸
068 感悟苏东坡
089 风云跌宕的唐寅
……
“良知”“向善”才能“**” 暑假在宁波接受学校管理培训,抽空去逛天一阁,因下课太晚,赶过去时天一阁已关门。 在天一阁旁边的书店,买了一整套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全集》,一共五本。啃了几个月,终于粗略地读了一遍,又选择性地读了一些感兴趣的内容,稍微深入地作一些思考。读古文书太费劲,内容又深奥,所以不全读懂。可是,我能读完,必须给我点赞。 ,名守仁,字伯安,明代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他是我国明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流派集大成者。他的出世,有点传奇。张廷玉《明史·王守仁传》记述:“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他是状元之子,从小家境好、家教也好,但读书不安分,有个性,想做圣人。《全集(五)》的“年谱”记载:“尝问塾师曰:‘何为等事?’塾师日:‘惟读书登第耳。’先生疑曰:‘登第恐未为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龙山公闻之笑曰:‘汝欲做圣贤耶?’”龙山公就是他父亲王华,只想要他用心科举考功名,不会想到他能成为“圣人”。 据载,聪明好学,但因“忌者所抑”,二十一岁会试落第。二十八岁再会试,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七人。但他不用心仕途而钟情于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因此,他经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上身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最终龙场悟道,创立“阳明**”,传播“心外无物”“致良知”“**”等思想理论。 的“**”影响极大。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他“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流人物”。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生前事事效仿。章太炎认为:“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梁启超说:“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但是,的“**”,后来就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了。因为,它毕竟是“主观唯心主义”,有局限性。 是的,在哲学的学术范畴上,“**”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有局限性。但是,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不能全盘摈弃。总书记多次强调“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这里可以理解为,以传统文化的精义,解决我们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有人认为,“**”就是说一个东西,想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这是片面的理解。有人说,“**”批判了朱熹理学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肯定了人欲的合理性,崇尚了“功利”和“人欲”,对社会有影响或危害。这是对“**”基本理论的误解。 “**”的基本理论是“良知”,它以“良知”为核心,“**”是格物的方法,而“心外无物”则是“良知”的一种体现。良知是镜子、良知是尺度、良知是标准,它能让我们对“是非”“善恶”做出应有的判断。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全集(一)》第21页)这就是告诉我们必须有“良知”。关于奉养自己的父母,他主张让父母满意才是诚意,提出:“必实行其温清奉养之意,务求自谦而无欺,然后谓之诚意。”(《传习录》)这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良知”。 的“**”不仅以“良知”为根本,而且突出“向善”之要求。他所概括的“**四诀”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明白地说出了修炼“**”的基本要求就是“向善”。 根据《传习录》的阐述,“无善无恶心之体”,就是说心之本体是无善无恶的,也就是“心即理”,“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有善有恶意之动”,就是说人的善恶观念源于人的起心动念,是人对事物的认知所产生的主观意识。“知善知恶是良知”,就是说良知即心之本体,如澄明的镜子,有辨别善恶的能力,知善知恶就是人之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格除私欲,恢复良知之本体;二是择善而从之,并践行于事事物物上。 其实,他讲的就是“行善积德”,告诫我们:没有“良知”,就没有“善行”;不“向善”就没有“良知”。他提出:“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他说:“为善之人,非独其宗族亲戚爱之,朋友乡党敬之,虽鬼神亦阴相之。”(《全集(四)》第36页)这是他崇尚的“善行”。 关于“**”的立言宗旨,这样说:“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王阳
《适意清飙》为个人文集,分为“品读篇”“行吟篇”“闲谈篇”三部分,共收入作者近年来发表于各大媒体上的作品30篇,既有对古代名贤的品读,也有作者在文化之旅中的慨叹,还有对所见所闻的杂感,展现了作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感触,以及他“林间求适意,池上得清飙”的追求,笔触自在适意,见解颇为独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