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40.68 5.9折 ¥ 69 全新
仅1件
作者叶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96004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9元
货号11548449
上书时间2024-10-08
叶君,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7部;在《文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各级社科项目7项。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叙事研究、萧红研究等。
绪论
何谓乡村叙事
新世纪乡村叙事变貌
第一章诗意与挽歌
乡村的常与变
由隐而显的他者
权力欲望与人性之恶
写实抑或浪漫
最后的村庄
立碑与还原
守土与守道
乡村叙事的新可能
民工返乡之后
羞耻与隐忍
屈辱与自欺
成为羞耻自身
第二章乡下人进城的文学书写
征服与认同
挥洒快意的征服
一厢情愿的和解
两地书:迷失与迷思
城市诱惑与乡村乌托邦
背着土地行走的人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败青年”
被吃掉的泥鳅
妓女与警察
如何观照底层
第三章乡村荒野:从另类到常态
这里只长了一个脑袋
“神”的诞生
通往奴役之路
荒野里的微光
陈年蛛网,动哪儿都落灰尘
流转与异化
美丽与富饶的悖论
闲笔抑或曲笔
村落萎了,人也萎了
现实原则与审美原则
致富梦与生死场(
身体之疾与心灵之疾
抗拒荒野
与命名无关
南中国的黑夜
无乡可返
第四章乡村非虚构叙事
乡村发现与都市追访
非虚构:何以可能
蓬勃的废墟
羞愧与羞耻
乡村致死之疾
返乡与非虚构
乡村生存之重
救赎何以可能
亟待建构的乡村文化
精神黑洞
现状与隐忧
乡村与上帝
参考文献
绪论
本书是在笔者博士学位论文《乡土·农村·家园·荒野——论中国当代作家的乡村想象》(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延展与深入,观照对象主要聚焦于新世纪以来的乡村叙事;结合乡村非虚构叙事,并比照近年出现的乡村社会学成果,试图探究新世纪乡村叙事的诸多新变。虽然“乡村叙事”这一概念近年来已然被学界普遍接受,但在进入本项目研究所观照的具体的作家、作品之前,还是有必要对其出现的过程以及使用的场域进行简单梳理与明确。
何谓乡村叙事
基于悠久的农耕文明背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农村人口始终占据着全国人口总数的绝大部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这一局面已然有了明显改观。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某种意义上,一个世代主体人群的面貌,自然决定了该世代的文学面貌与品质。正因如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里城市题材的文学始终显得单薄;与之相反,乡土或农村至今仍是纯文学作家最热衷的题材之一。历时来看,现当代文学史上众多经典之作莫不关乎于此,如《故乡》(鲁迅)、《边城》(沈从文)、《呼兰河传》(萧红)、《白鹿原》(陈忠实)、《马桥词典》(韩少功)等。然而,毋庸置疑的是,近年来中国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势必给迁延了近百年之久的乡村叙事带来值得注意的新质。
关于乡村的文学观照,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早已形成了两个互有差异的范畴,即“乡土文学”与“农村题材小说”。它们的出现近乎约定俗成,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梳理与清晰的厘定。一些文学史编撰者只知“已然如此”而缺乏探究“何以如此”的热情与自觉。稍加考察便可得知,自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以降的各种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基本上遵循着一个大致相同的体例,大都以“乡土”来涵盖20世纪20年代描写乡村生活的作品,如面对鲁迅、鲁彦、蹇先艾等人的创作,直接以“乡土文学”称之;而30年代初出现的表现乡村破败的小说,则大多以“农村”来概括,典型的如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被命名为“农村三部曲”而非“乡土三部曲”;40年代赵树理等人的创作,更直接称为“解放区的农村题材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唐弢)、《中国现代文学……
本书以新世纪以来出现的乡村题材小说,包括部分乡村非虚构作品作为观照对象,论述二十年来乡村叙事所出现的新质元素和诸多变貌。对近二十部乡村叙事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进行了细致、深入、不乏新意的解读,分析作家的创作动机还有表达意图。梳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乡村叙事的发展脉络,并对当下乡村现实图景有所揭示,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