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中国当代赏石艺术纲要 9787564239176 李国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中国当代赏石艺术纲要 9787564239176 李国树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280.46 4.7折 598 全新

库存9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国树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239176

出版时间2021-09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11644077

上书时间2024-10-08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国树,2003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学历。赏石艺术家。

观赏石艺术品代表作:《潘天寿鹰石图》《仿常玉侧卧的马》《一个女子的头像》《野渡无人舟自横》和《江山晓思》等。




目录

目  录 绪论 新逻辑:自然、自由与艺术1 第一章 石头何以成为艺术21 第二章 赏石之思:不同观照下的意象世界38 第三章 赏石标准与赏石理念之辩88 第四章 赏石现状的倾向和诸多问题105 第五章 赏石艺术的载体:观赏石142 第六章 赏石艺术理念197 第七章 赏石艺术语言232 第八章 赏石艺术的实践范例:画面石259 第九章 赏石艺术与主流艺术之关系327 第十章 中国赏石的文化因素353 第十一章 中国赏石流变之本源367 第十二章 中国赏石与当代精神状况421 第十三章 中国赏石艺术精神430 结束语442 附录一 中国赏石文化年表443 附录二 插图目录及索引446 参考文献452



内容摘要

绪论新逻辑:自然、自由与艺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论动物》里指出:“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美妙绝伦。”同时,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说:“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石者,有形之类,自然之根,造化之工,蕴艺术之美。赏石是一种默然无言的宣示,它所呼唤起的活动存在于观赏者的想象、情感和精神里。

20世纪80年代以来,赏石活动逐步在大众中流行开来,而知识分子、文化阶层、主流艺术阶层和精英人士参与较少。在大众化赏石过程中,大多数赏石人缺乏想象力,并沉迷于具象化的物象,即赏石以追求真实为基础。在过度追求“像什么”的赏玩思维之下,直观的和具象化的怪异之石占据了主流。对于传统石而言,虽然有人还坚守着“皱、漏、瘦、透、丑”的相石标准,但也出现了传统石具象化的倾向。同样,画面石也出现了相同的不幸。总之,这种情形可以用“论石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来形容,或者说不同的观赏石都是同一个卵孵化出来的,并且,人们也很少去假想所赏玩的观赏石有多少可以称为艺术品的。

当代赏石一直都在追逐趣味化和娱乐化,并逐渐呈现出保守性和庸俗化的倾向,以致与文化和艺术相脱节。珍品观赏石只能在少数玩家手里,或者埋没于尘芥之中,保持在一个不能够为公众所接受和了解的状态,而更多的观赏石似乎在等待着被幸运地加以承认。

从中国赏石历史视域来看,大众化、具象化、标准化、猎奇化和趣味化基本上构成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赏石特征和赏石风格,也在总体上呈现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但是,这种赏石特征、赏石风格和赏石审美趣味只是处于赏石发展史上一个粗放阶段,所以,人们迫切需要新的赏石理念。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有诗云:“所有一切好像不会彻底消亡,因为大自然把一个事物转化成另一个事物:除非有一种东西消亡,否则不会有另一种东西产生。”2014年,“赏石艺术”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倒逼着当代赏石艺术理念的萌发。

艺术史学家膝固在《唐宋画论》里指出:“一个新时代的产生和对于这个时代的认识并不总是一致的。历史证明,人们对于这个时代的认识总会比这个时代晚一些。”赏石学者虽然隐约认识到赏石已经处在一个新的时代,即观赏石正在迈入一个有意识的赏石艺术时代,但在赏石艺术理论上还没有一个整体论述。很多赏石学者研究当代赏石,大多落入了“皱、漏、瘦、透、丑”和“形、质、色、纹”的窠白。然而,这些赏石审美标准本属于古代,不能够在新时代产生它们应该有的效果。

至于赏石艺术的发见,可惜现在还很寂寥。但寂寥之中,大体上出现了两种主要倾向:

其一,否认观赏石是艺术品,进而从根本上否定赏石艺术。比如,有人只理解点艺术皮毛,任意揪住本属一家之言或约定俗成的艺术定义来否定赏石艺术。有人认为,自然存在物和艺术是两件不相干的东西,不可能变成同一件事,根本就不存在自然艺术品;有人认为,艺术是人为的创作,石头是非“人为的”,通过这种人为与非人为事物的区分,而否定观赏石是艺术品,即便也承认观赏石具有艺术性;有人认为,人们的主观性可以认识观赏石,但创造不出观赏石作品,即赏石不能生产出任何属于“艺术家创作”的东西,人们常说的“仿佛”是艺术家的创作,并不等于是艺术家的真正创作,赏石艺术创作的主体是缺失的;有人认为,观赏石是一种偶然的存在,它的内容稀奇古怪,赏石仅是一种艺术性游戏,从而与一般艺术完全不同,失去了惯例的意味,即观赏石没有作为艺术品的传统。总之,他们认为,观赏石不能因为“说它是艺术品”,就成了艺术品。

其二,认可赏石艺术,但流于表面。比如,有人为观赏石建立了艺术馆,就认为它们一下子变成艺术品了;有人只是寻得了赏石艺术与主流艺术之间似是而非的一小部分,就认为赏石艺术与主流艺术相融合了;有人研究赏石艺术,也仅限于与主流艺术中的绘画和雕塑等进行蜻蜓点水式的比拟研究,而忽略了观赏石的属性和生命感,以及由此派……




精彩内容

本书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赏石艺术理论研究著作。全书分为三部分:其一,对赏石和赏石现象进行了整体分析,对赏石标准和赏石理念进行了辩证思考,对中国当代赏石的现状给予了理性认识,为当代赏石艺术理念萌发的必要性作了现实逻辑上的铺垫。其二,运用哲学与逻辑的方法,对艺术和文化加以综合,重点阐述了当代赏石艺术;阐明了如何超越审美习见的束缚赏玩观赏石、欣赏观赏石艺术品和判定其价值;论述了赏石艺术与主流艺术的关系。其三,把赏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理解,通过辨伪考证,把赏石与有关哲学、宗教和精神因素联系在一起,提纲挈领地介绍了魏晋南北朝至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国赏石文化史,梳理了历代赏石脉络、赏石变迁以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赏石代表人物,深入探讨了其中所蕴含的赏石精神。 总体上,本书阐述了一种赏石艺术理论,阐明了一种赏石艺术理念,为赏石艺术这种新生的艺术形式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释,为赏石艺术与主流艺术的交融铺就了一条道路,为新时代大众赏石指明了新的方向。 本书语言浅显,文字优美,厚重而凝练,图文并茂,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能引发人的神思。同时,作者饱有高尚的意图,富有启发的思想性必将有助于那些对赏石艺术深感困惑的人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