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中西艺术的时空分歧 9787220125799 王宇迪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中西艺术的时空分歧 9787220125799 王宇迪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45.98 5.9折 78 全新

库存98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宇迪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220125799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8元

货号11688844

上书时间2024-10-08

黎明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宇迪,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博士,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在《安徽大学学报》《青年美学论坛(第一辑)》等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绪论/001

 第一部分田野调查

 第一章走访/020

 第一节耶稣:耶稣形象及受难事件/023

 第二节圣母:“始胎无玷”概念下的圣母显现形象/038

 第三节圣徒:耶稣和圣母之外的人物/060

 第四节事迹:围绕耶稣生平展开的主题/064

 第二章统计/080

 第一节构成与占比:内饰与圣所的视觉形象布局/081

 第二节数据与细分:视觉形象的统计学视角/097

 第三章特征/114

 第一节概念与风格:19世纪信德道理和艺术精神的延续/115

 第二节巧饰与割裂:视觉形象的使用特征/129

 第二部分历史溯源

 第一章界线/146

 第一节符号与身份:唐元基督教视觉形象的自用/147

 第二节拒绝与转译:明清天主教图像的展示/160

 第二章自觉/176

 第一节媒介与在场:清末天主教图像本地化的萌芽/181

 第二节艺术与创作:天主教本地化图像探索的高潮/198

 第三章分化/218

 第一节复兴与多元:繁荣的新时代天主教本地化艺术/222

 第二节延续与转向:教内外视觉形象的发展与隔阂/237

 第三部分理论分析

 第一章问题提出:天主教堂本地化视觉形象的缺失/256

 第二章题材选择:本地化背后的观念逻辑/262

 第一节强调神性:在自由心灵中超脱现世逻辑/262

 第二节拒绝苦难:中国艺术对美好境界的向往/278

 第三章内外之异:艺术范畴内的时空建构/297

 第一节栩栩如生:从利玛窦对中国绘画的评论谈起/303

 第二节现世内外:郎世宁绘画中肖像与背景的时空差异/317

 第三节融合共通:本地化艺术解决时空冲突的尝试/341

 结语/358

 附录:考察教堂名录/365

 参考文献/373

内容摘要

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多如牛毛,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也是学界共识。但在此之上,中西文化也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地碰撞着了解着彼此,甚至不时将对方融合纳入自己的领地。都说唐风国美代表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高峰,但随着丝绸之路贯通而来的贸易往来,汉唐时期的东西文化就已经联系密切,唐墓壁画上胡人形象不断出现。李寿墓中仪仗出行图之二的中间人物高鼻深目,是典型的胡人形象,李凤墓中也绘制了生动的牵驼图,还有诸多人物身着的窄袖收口胡人服饰,以及引人注目的胡乐胡舞……一个个鲜活人物已经深深烙上了胡人的印迹。如果说胡人还不是彻底的西方,大唐景教流行碑的出土则佐证了那个时期长安城四通天下的盛况。2014年洛阳龙门石窟附近发现唐代基督教信徒墓地,说明景教并不只是少数人的信仰,也并不只是局限于长安城内,它曾突破文化局限,沿着长安城墙,努力延伸至各个地区,有扩张与传播的意愿。这一方面证实了长安曾经的国际化地位,证实了大唐文化的包容与阔达;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并不只是到了16世纪才随着利玛窦的到来而发端,也不是至19世纪才跟随洋人的脚步敲开大门。而这完全不是起点。我们的艺术中早就掺杂了数不清的“外来”文化,这些“文化”经过我们固有观念的雕琢与岁月漫长的打磨,早已融入血液。只不过我们一直固守在自己的领地,将这样的交流与融合置于一旁,直到19世纪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在西方觉醒,才引起我们对本民族文化更深刻的研究与认知。自此以后,文化传承不再是单线程绵延向远方的河流,沿途不断汇入的小溪同样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文化溯源也不只是单纯执着于脚下的道路,而是在对比中看着西方的山川与大江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眼前的方向。看看别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所以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说,我们无法将自己与外来文化完全剥离开来,那些我们认为属于本民族的固有文化,也是在前行道路上不断掺杂进旁支才得以成长为今天的模样。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历史中便有基督教的影子。传教布道的内在要求使基督教自始就有融入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天然动力。自景教进入华夏大地以来已有千余年,从利玛窦着儒服学《论语》结交知识分子以图进入华夏文明语境,到郎世宁等传教士成为宫廷画师为中西方绘画融合做出贡献,再到20世纪初刚恒毅出任主教推行本地化政策,等等,基督教不断在坎坷的道路中找寻与中国文化融合的契合点,也在一步步贴向中华文明的道路中发展前进。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剖析中西文化不同本质的切入点,以基督教为某种表征的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存在本质不同,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基督教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中究竟如何取舍与抉择,则是我们窥探两者本质的窗口。但本书不会去评价一个创新的好与不好,或是该如何调整以适应当前局面。这一切时间终会筛选出理想答案。我们只想直面在东西方艺术交会的那一刻,一些关键人物的选择与决断。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个体,其选择一定基于一些深刻思考,而支撑这些思考的基座,乃是其所属民族的文化内核,比如哲学观、生活观和所处社会环境等一系列时间与空间的交汇就如潘诺夫斯基称,如果把一幅《最后的晚餐》拿给非洲一个与世隔绝的小部落人民欣赏,他们只能看出这是一些人聚在一起共进晚餐,或者说他们只能看出这是一群人在吃饭。是否看出是午餐还是晚餐,或者是重要性聚餐,皆不确定。甚至如果他们文化中没有桌子这一物体,能否认出那个铺……



主编推荐
本书不同于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的一般理论著述,也不同于专门的天主教艺术家个人作品和生活的研究,而是试图以当下天主教本地化作为实际案例和切入口,以大量田野调查为基础,并以此对中国天主教图像艺术作一历史回溯,意在给予理论分析更为坚实的资料基础,作出虽然有限但更为切实清晰的中西文化问题的几个论证。

精彩内容
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多如牛毛,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也是学界共识。但在此之上,中西文化也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地碰撞着了解着彼此,甚至不时将对方融合纳入自己的领地。本书旨在以天主教堂实地考察和本地化艺术历史回溯为基底,对中西艺术的异同进行深入探索,并试图说明中西艺术的本质不同之处在于时空建构。西方艺术对现世世界的关注,使得它更倾向于以现世元素进行加工创作,中国艺术则倾向于脱离现世框架约束而注重心灵时空的自由。所以,对不同层面时空建构的关注,或许是解读中西艺术乃至中西文化差异的更为深层的逻辑,本书的探索为这个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