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物权法 9787300288444 崔建远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物权法 9787300288444 崔建远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45.98 5.9折 78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崔建远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88444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1008775

上书时间2024-10-07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崔建远,河北省滦南县人。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学者”,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清华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清华大学良师益友等荣誉。先后参与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主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研讨工作,参与了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多件司法解释草案以及疑难案件的研讨工作,以及前国务院法制办组织的多部行政法规修订的研讨工作。
其代表性著作有:《合同责任研究》(1992年)、《准物权研究》(2003年)、《土地上的权利群研究》(2004年)、《论争中的渔业权》(2006年)、《合同法总论(上卷)》(2008年)、《合同法总论(中卷)》(2011年)、《物权: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上、下册)(2011年)、《物权法》(第4版)(2017年)、《合同法》(第3版)(2016年)、《债法总论》(2013年)、《合同解释论——规范、学说与案例的交互思考》(2020年)、《中国民事典型案例评释》(2020年)、《中国民法典释评·物权编》(2020年),以及《“四荒”拍卖与土地使用权》、《无权处分辨》、《履行抗辩权探微》、《解除权问题的疑问与释答》、《侵权责任法应当与物权法相衔接》、《论归责原则与侵权责任方式的关系》等论文。其中,《物权: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上、下册)(2011年)入选“三个一百创新图书出版工程”,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准物权研究》荣获了司法部第二届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首届中国优秀法学科研成果二等奖;《论争中的渔业权》荣获了司法部第三届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土地上的权利群论纲》和《论归责原则与侵权责任方式的关系》先后荣获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侵权责任法应当与物权法相衔接》荣获了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水权与民法理论及物权法典的制定》和《无权处分辨》先后荣获了第四届和第五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其主编的《合同法》(2000年)荣获了司法部第一届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与王利明教授合著的《合同法新论·总则》荣获了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二等奖;参与撰稿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梁慧星主编)荣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著作奖二等奖;参与撰写的《法治:理念与制度》(高鸿钧教授主编)荣获了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图书奖。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 1
第二节 物权法的体系……………………………………………………………………… 2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6
第四节 物权法的发展……………………………………………………………………… 9
第五节 中国物权法的制定……………………………………………………………… 11

第二章  物权通论……………………………………………………………………………… 16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 16
第二节 物权的类型……………………………………………………………………… 19
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 29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37

第三章  物权变动……………………………………………………………………………… 46
第一节 物权变动概述…………………………………………………………………… 46
第二节 物权变动的模式………………………………………………………………… 49
第三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 56
第四节 不动产物权的变动……………………………………………………………… 63
第五节 动产物权的变动………………………………………………………………… 98

第四章  物权保护……………………………………………………………………………… 127
第一节 物权保护概述…………………………………………………………………… 127
第二节 权利推定………………………………………………………………………… 131
第三节 物权确认请求权………………………………………………………………… 132
第四节 物权请求权……………………………………………………………………… 134

第五章  占 有………………………………………………………………………………… 155
第一节 占有概述………………………………………………………………………… 155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 160
第三节 占有状态的推定………………………………………………………………… 168
第四节 占有的变更……………………………………………………………………… 169
第五节 占有的取得……………………………………………………………………… 171
第六节 占有的效力……………………………………………………………………… 174
第七节 占有的消灭……………………………………………………………………… 189

第六章 所有权总论…………………………………………………………………………… 191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地位与作用…………………………………………………… 191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 194
第三节 所有权的限制…………………………………………………………………… 195
第四节 所有权的种类…………………………………………………………………… 198

第七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208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述………………………………………………………… 208
第二节 专有权…………………………………………………………………………… 212
第三节 共有权…………………………………………………………………………… 215
第四节 共同管理权……………………………………………………………………… 223

第八章 相邻关系……………………………………………………………………………… 233
第一节 相邻关系概述…………………………………………………………………… 233
第二节 对不动产所有权限制的根据…………………………………………………… 236
第三节 相邻关系的类型………………………………………………………………… 236

第九章 共 有………………………………………………………………………………… 245
第一节 共有概述………………………………………………………………………… 245
第二节 按份共有………………………………………………………………………… 249
第三节 共同共有………………………………………………………………………… 264
第四节 准共有…………………………………………………………………………… 268

第十章 用益物权总论………………………………………………………………………… 270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概念………………………………………………………………… 270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分类………………………………………………………………… 273
第三节 用益物权与相关权利…………………………………………………………… 274
第四节 用益物权的效力冲突及其协调………………………………………………… 276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283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 283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288
第三节 农地“三权分置”模式下的土地经营权……………………………………… 292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 296
第五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303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306
第一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 306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315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效力………………………………………………………… 318
第四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325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 330
第一节 宅基地使用权概述……………………………………………………………… 330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334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效力…………………………………………………………… 337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339

第十四章 居住权……………………………………………………………………………… 341
第一节 居住权概述……………………………………………………………………… 341
第二节 居住权的取得…………………………………………………………………… 344
第三节 居住权的效力…………………………………………………………………… 346
第四节 居住权的消灭…………………………………………………………………… 348

第十五章 海域使用权………………………………………………………………………… 350
第一节 海域使用权的概念……………………………………………………………… 350
第二节 海域使用权的取得……………………………………………………………… 352
第三节 海域使用权的效力……………………………………………………………… 354
第四节 海域使用权的消灭……………………………………………………………… 356

第十六章 地役权……………………………………………………………………………… 358
第一节 地役权概述……………………………………………………………………… 358
第二节 地役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366
第三节 地役权的分类…………………………………………………………………… 368
第四节 地役权的取得…………………………………………………………………… 370
第五节 地役权的效力…………………………………………………………………… 373
第六节 地役权的消灭…………………………………………………………………… 378

第十七章 准物权……………………………………………………………………………… 380
第一节 准物权总论……………………………………………………………………… 380
第二节 矿业权…………………………………………………………………………… 389
第三节 取水权…………………………………………………………………………… 398
第四节 渔业权…………………………………………………………………………… 405

第十八章 担保物权总论……………………………………………………………………… 415
第一节 担保物权概述…………………………………………………………………… 415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 424
第三节 担保物权与人的担保的并存…………………………………………………… 426
第四节 担保物权的消灭………………………………………………………………… 429

第十九章 抵押权……………………………………………………………………………… 430
第一节 抵押权概述……………………………………………………………………… 430
第二节 抵押权的取得…………………………………………………………………… 437
第三节 抵押权的效力(Ⅰ)…………………………………………………………… 445
第四节 抵押权的效力(Ⅱ)…………………………………………………………… 452
第五节 抵押权的效力(Ⅲ)…………………………………………………………… 456
第六节 抵押权的消灭…………………………………………………………………… 476
第七节 特殊抵押权……………………………………………………………………… 477

第二十章 质 权……………………………………………………………………………… 503
第一节 质权概述………………………………………………………………………… 503
第二节 动产质权………………………………………………………………………… 506
第三节 最高额质权……………………………………………………………………… 520
第四节 权利质权………………………………………………………………………… 520

第二十一章 留置权…………………………………………………………………………… 559
第一节 留置权概述……………………………………………………………………… 559
第二节 留置权的取得…………………………………………………………………… 564
第三节 留置权的效力…………………………………………………………………… 571

内容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物权法的概念

一、物权法的界定

物权法,是调整人对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有形式意义的和实质意义的两种。形式意义的物权法,是指物权法典而言,在中国,《民法典》为其表现。实质意义的物权法,泛指关于物权关系的一切法律规范,除《民法典》以外,还有《宪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矿产资源法》《水法》《民用航空法》,甚至于《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中有关物权的规范。

二、物权法的性质

()物权法在总体上为私法

物权法旨在规范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民法典》第205),民事关系即私人之间的关系,民法为私法,物权法不能例外。

不过,应当注意,物权法为私法,是就其大体而言的,因其与社会、经济有直接密切的关系,影响匪浅,需要国家机关及公权力的直接介入,于是也有许多公法的规定。例如,《民法典》第244条规定:“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当然,涉及物权的公法规范,更多地存在于行政法及其他公法之中。

()物权法为财产法

自罗马法以来.民法有财产法和身份法的分别。规范经济生活,保护财产秩序的法律,为财产法;规范伦理生活,以保障身份秩序的法律.为身份法。物权法以规范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为内容,性质上属于财产法。

物权法只是财产法的一部分,因为债法、海商法、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等也属于财产法。债法是典型的关于财产流转的法律,重在动态的安全及其保护。物权法虽然着力于静态的关系(如所有权人的权利、用益权人的权限),但也规范变化的动态关系(如物权的转让、变更等)。①物权的行使及其效果,包括各种物权行使过程中相互制约甚至掣肘及其解决,是物权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正所谓物权法整体上呈现动态,是交易法的一部分,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物权法不能够也不愿意纳入静止和稳定。

()物权法宜被归入强行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