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警校春华 9787565325106 高山编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47.16
5.9折
¥
80
全新
仅1件
作者高山编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325106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11035910
上书时间2024-10-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高山,1975年生,江苏连云港人,江苏警官学院副处长、副研究员,一级警督,在省级以上媒体、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和宣传报道50余篇。从事组织宣传、思想政治和高等教育研究工作,创新推动学院新媒体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以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为代表的学院新媒体排名指数持续处于全国高校百强行列。
目录
第一篇 如歌岁月·再忆芳华
难忘的公安学校学习时光
80年代安德门校区记忆
公安学校首批建设者的追梦岁月
警校与“红楼”
从警生涯从这一天开始
首届女生的初心
毕业38年学子的回想杂感
母校之恩点滴在心
深情的回忆,别样的精彩——1982年校阅
1983级3班的刑侦老师们
竹箦的青葱岁月。第一次
别梦依稀30载——公安学校首支女散手队队员挥之不去的情怀
留在记忆深处
母子两代的警徽初心
迟来龙潭警校的足迹
维和女警忆芳华
追忆母校里的青春
十年.与你们久别重逢
警校,你是我一生最美的回忆
警院岁月,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龙潭面馆
龙潭,安德门,浦口,我又回来了
第二篇 青春校园·无悔从警
你好,我的大学四年,我的从警之梦
追梦之旅
做让“一只耳”们闻风丧胆的“黑猫警长”
这是梦的起点.是故事开始的地方
加油“小丸子”们
军训让每一颗松散的心一点一点靠近——17级新生内心独白
启程在今天——记苏警院新生开课第一天
选修课上的侦探梦
磅礴的口号永远回荡在心中
倪想。遇见热爱的一切
我们眼里的苏警院精神
从你的苏警院路过
静夜卧床,是什么牵动着警校生的心弦
苏警人的独家记忆
苏警院的月,你可曾仰望
苏警院舯别样温情不只是感动
我还是很喜欢你
选择苏警院,从了解一日生活开始
三分线上有一场金色耀眼的梦
我轻轻牵起你的手,一牵就是四年
我看见龙潭简单的操场——写给苏警院的歌
我有好多话想告诉你,我的警服
听说.这是你的城市
警院硬板床的独白
曾经叠过“豆腐块”的你,一定会感同身受
苏警院最佳搭档的喁喁私语
学警的“盛平安”梦
公安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
东山一瞥便惊鸿
法治终究会走向社会的各个角落
从警,一声承诺,一生承诺
99件琐事——警校生的心路历程
我是一道微光,想要照亮你的明天
在文峰我也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女将
我的公安工作始于安保执勤
警察吃饭时都在说些什么呢
第三篇 慧业才人·灿若繁星
三次选择,情牵南疆
我用文字给你讲忠诚
赤心煌煌耀东方
春影趁年华
寄诗两首
光
几面
清风古巷
警察,在风雨中坚守
归去来兮,法之温度
再见啦,我们迷茫的青春
记录时间,一花开而知春
警校生眼中的南明悲歌
南京记忆
坡
第四篇 共育英才·寸草春晖
妈妈,我愿意和你一样做名警察
种种顾虑已释然于胸——安德门学子家长的信
临别赠言——给放飞的“小鸟”
爱在字里行间
从翩翩少年郎到警营男子汉
安保庆功时补你一个拥抱——一位派出所所长写给预备警察儿子的信
我骄傲,我是苏警人
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你
女儿的诺菪:等我养你——致我最敬爱的父母
儿的呼唤——献给娘亲
父亲的叮咛
父亲的电话
第五篇 以梦为马·扬帆起航
毕业前的深情回眸
从毕业生真情回眸中了解警校四年
感恩苏警院
警院带我看到了更宽广的世界
苏警院的摆渡人
我与苏警院的昨天
逐梦警院
今天离毕业有多远
刚好遇见你
如果可以,请把这些光景带走
留白,不想看见全部的未来
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我的研究生之路
一名警察的考研随笔
警校毕业生的幸福感
第六篇 不负母校·无私奉献
攻坚克难精益求精
警院孕育的“最美警花”深情祝福母校
她凭什么是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母校,意味着一种情感
苏警院走出的优秀警察
一切为了法律的尊严
做平安高速路的关卡卫士
居民喜爱的邻家警花
守护在南苏丹的警院身影
用一颗空杯的心去生活、去感恩
内容摘要
难忘的公安学校学习时光 ◎孙兴家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忆念,我很难忘却的就是在江苏省公安学校学习的时光,许多情景时常浮现脑海,令人回味。 浓厚的学风 我们是1978年江苏省公安学校(简称公校,即现在的江苏警官学院)复校后招收的届学生,分为大专文科1、2、3班和外语、化学、无线电班,另外还有3个中专班,我在文科1班。由于那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们这批原无希望上大学的青年,突然间有了重新上学的机会,大家都很好珍惜和感恩。因此,从入学开始,同学们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把学习作为任务。那时电视少见,没有网络,专享的学习途径就是听课、看书。所以,大家首要的是认真听好每一堂课。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很少有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也听不到交头接耳闲谈的声音,大多顺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边听、边记、边思考。课后,还要相互比对笔记,巩固学习知识。遇有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时,有的同学先人一步,早早就到教室占好位置,恭恭敬敬等候听讲。一次,北京大学费孝通教授应邀来校作社会学讲座.全校师生慕名而至,整场报告3个多小时,无一人随意走动,有的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愿浪费,生怕漏听一句内容。读书是那时大家共有的嗜好。学校图书馆是我们爱去的场所,但因场地有限,容纳人员不多,大多数人只能借书回教室或者宿舍阅读。每天下午,图书馆窗口都会排起长队,站满等待借书的同学。中外名著、名人自传,以及党史、法律类图书很为热门.有时要等上几个星期才能借阅到手。不少同学还善于自学,注重积累。当时,晨读是校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当出完早操,就有一批同学捧起书本,到校园内外或者菊花台上下读书背词;遇到刮风下雨时,就把教室、走廊、食堂等场所利用起来。据说有位外语班的同学为了熟记英语词典,背一页撕一页,一本词典撕完了,词典上的单词也全记住了。下午和晚上自习时间.大家更是惜时如金,就像是暗中比试一样,谁都不愿多说一句话,更不愿早睡一会儿觉,都全神贯注地忙着自己的学习事务。正是在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下,我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朴素的生活 我们人学那年,国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落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加之学校又是重新选址抢建起来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备。这一基本国情和校情,决定了我们的学习条件是比较艰苦的。记得刚入学时,学校从南到北只有一条百十米长的新建水泥路面,另有1幢综合楼、3幢学生宿舍、1个食堂,还有2幢尚未完工的教师宿舍,路边没有树,地上没有花草.整个校园显得荒凉冷清。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没失意、不抱怨,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学习、边劳动,自己动手植树种草、铺垫操场。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校园路边的树种起来了,地上的花草长出来了,活动操场铺垫成功了.我们也有了成就感。以至毕业后,每当同学聚会或者遇到学弟学妹时,我们都会自豪地谈起这段往事。教学设施简陋是当时学校的现状。那一阶段,学校师资不足,教学设备匮乏,经常采取上大课和轮流做实验的方式解决燃眉之急。以我们文科班为例,虽然分了3个班,实际上是在一个大教室里上课。教室场地不大,更没有空调,每次上课都是人挨着人,既拥挤,空气质量又不好,一年四季都要开着门窗。还有一次我们上刑事照相课,需要自己动手冲洗照片,学校只有1个暗室,我们3个班的同学只好按班级、组别轮换操作,有的要等到深更半夜才能完成作业。尤为难忘的是,生活节俭是我们这届同学的常态。由于那时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国家免除了我们上大学的学杂费,还资助困难同学助学金。助学金分三等,按月发放,一等18.7元、二等14.7元、三等13.3元,除少数带薪上学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外,其他同学基本上都能享受。在当时,这笔费用相当于一个学徒工一个月的工资.也是大多数同学的主要生活来源,大家普遍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如每天遇到的吃饭问题,学校食堂早上供应的是稀饭、馒头和小菜,稀饭一分钱一碗、馒头二分钱一个,一顿饭吃下来大约五六分钱。中午和晚上有大荤、小荤、蔬菜,外加一个汤。大荤一角五分钱一份、小荤一角钱一份、蔬菜五分钱一份,汤免费。不少同学中午只买一个小荤、一份蔬菜,到了节假日才打个牙祭,买上一份大荤菜。晚上依然以蔬菜为主。一个月下来,每个人的伙食费开支大约在八九元钱,节余下来的钱主要用来买书。买书也不敢往大书店跑,一般都是到打折的杨公井古籍书店去淘。我曾淘过的书籍就有范文澜编撰的《中国通史》、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的《简明世界史》、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选评》、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以及新解的中外文学名著和一些字词典。如今.这些书籍仍保存在我的书橱中,它们总是给我激励、给我鞭策。 P3-5
精彩内容
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诞生的江苏警官学院,伴随着共和国成长,英才辈出,始终顺应社会前进的步伐,与社会脉搏同频,积淀了公安教育的荣光。一批批良师在校园里默默耕耘,一代代学子从青涩稚嫩走向藏蓝人生,他们用新媒体方式叙说热血青年携笔从戎立志入警、勤学苦练追求正义、为民忠诚无私奉献、栉风沐雨担当坚守、孜孜不倦立德树人故事。以《如歌岁月·再忆芳华》《青春校园·无悔从警》《慧业人才·灿若繁星》《共育英才·寸草春晖》《以梦为马·扬帆起航》《不负母校·无私奉献》等六个篇章,将警校故事集结成册,篇章配诗,再现汹涌澎湃的情怀。希望一个个故事能将那些浓得化不开的柔情,变作一首悠远的长歌,陪伴我们走过岁月,走向辉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