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河流的承包(河长制的地方试验及其创新扩散研究)/中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丛书 9787563073405 陈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河流的承包(河长制的地方试验及其创新扩散研究)/中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丛书 9787563073405 陈涛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34.19 5.9折 58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涛

出版社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3073405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1480207

上书时间2024-10-06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涛,社会学博士,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社会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学评论》《中国行政管理》等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厘清
    一、河长制
    二、地方试验
    三、创新扩散
  第三节  篇章结构
    一、行文逻辑
    二、基本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水污染及其治理研究
    二、河长制及其创新扩散研究
    三、地方政府创新及其扩散研究
    四、环境治理试点与试验研究
    五、简要的评述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网络痕迹与学术研究
    二、资料收集与反复寻觅
第三章  河长制的雏形与起源
  第一节  河长起源的早期论及其甄别
    一、“鲧禹说”
    二、“苏轼说”
  第二节  浙江省长兴县河长制的起源及演变
    一、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催生的“部门河长”
    二、水源保护催生的“行政河长”
  第三节  云南省洱源县河长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面向河道管理的河道管理员制
    二、面向洱海保护的河长制
  第四节  江苏省无锡市河长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河道保洁管理制
    二、河道长效管理责任牌制
    三、河(湖、库、荡、沈)长制
  第五节  河长制产生的结构性因素
    一、回应缺水社会的环境挑战
    二、应对自上而下的考核压力
    三、破解治水的体制机制障碍
    四、开发社会治理的地方知识
  第六节  不变体制变机制
第四章  地方试验的区域扩散
  第一节  河长制试水与创新孤岛效应
    一、创新孤岛效应
    二、创新孤岛效应的产生机制
  第二节  一项机制背后的两种立场
    一、学界质疑
    二、民众认同
    三、区域扩散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区域扩散的驱动机制
    一、创新试验地的示范效应
    二、创新接受地的需求效应
    三、政治学习与媒体建构的带动效应
第五章  地方试验的层次升级
  第一节  层次升级的过程
    一、国家部委的推动
    二、进入“中央深改小组”视野
    三、进入国家领导人的话语体系
  第二节  层次升级后河长制的变化
    一、治水任务清单的扩充
    二、立法进程的推进
    三、地方的“对标争先”
  第三节  层次升级的政策环境
    一、双重焦虑关系的演变
    二、国家治理绿色向度的深化
    三、“国富论”内涵的拓展
    四、地方环境治理经验的吸纳
第六章  河长制治理机制的泛化倾向
  第一节  治理机制的泛化效应
    一、治理机制泛化现象及其含义
    二、泛化的“长制”类型及其运行方式
  第二节  治理机制泛化的基本逻辑
    一、河长制的标杆效应
    二、常规治理机制失灵
    三、“长制”模式的历史传统
    四、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的路径依赖
    五、地方政府的政绩增长需求
    六、职能部门寻求工作抓手的诉求
  第三节  治理机制泛化的风险
    一、行政成本的增加
    二、基层政府疲于应付
    三、公众力量容易被忽视
    四、治理绩效的衰减
    五、“南橘北枳”效应
  第四节  “长制”治理机制与科层制
    一、“长制”机制的绩效与问题
    二、让科层制运转起来
第七章  河长制运行中的不足
  第一节  “官方河长”运行中的多重矛盾
    一、河长“有名”与“有实”的距离矛盾
    二、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的力度矛盾
    三、“河长办”与“河包办”的组织矛盾
    四、信息公开与反馈不畅的对立矛盾
    五、标准化要求与精准化实施的治理矛盾
    六、新旧体制机制障碍并存的叠加矛盾
  第二节  “民间河长”实践及其困境
    一、“民间河长”的内涵及其起源与扩散
    二、名实兼具型“民间河长”
    三、名实分离型“民间河长”
    四、名实之别的结构化要件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环境治理势能与河长制的创新扩散
  第二节  责任包干制与压力传导机制
  第三节  河长治水与资源再分配
  第四节  迈向“吾水共治”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研究背景

詹姆斯·费尔格里夫(James Fairgrieve)在《地理与世界霸权》一书中刻画了地理因素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甚至是支配性作用。在素描中国篇章时,他特别凸显了河川的历史意义,认为“中国是一个独特的江河之乡,这不仅意味着它的土地上有众多的河流,而且意味着其历史受到了这种支配事实的巨大影响”(詹姆斯·费尔格里夫,2016212)。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高度依赖水,与此同时,水也反作用于人类社会。在前工业社会,水对人类的威胁主要表现为洪涝灾害,中国的治水政策以及“治国先治水”和“善治国者必先治水”理论正是由此产生。到了现代社会,水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威胁,除了洪涝灾害,还有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以及水环境污染等。媒体所称的某些区域“有水皆污”“有河皆干”“逢雨必酸”等问题并非耸人听闻,而是关于现代水问题的真实写照。当前,国际社会正积极致力于应对新老水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水污染形势日趋严峻而复杂。其中,泰晤士河的污染问题属于早期水污染的典型。当下,综观全球,无论是内陆江河湖泊,还是海湾海洋,都面临着污染的困境或威胁。就连地球的南北极,科学家也发现了“白色污染”——塑料。水污染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存在着深刻的关联。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人类的肆意排污行为,导致水污染形势异常严峻。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集体性地清理河道淤泥以及维护河道的场景不再,农村河道日趋变窄和变浅;随着罱河泥等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的终结,水污染恶化形势更加严重。同时,大量的工程建设和生产生活之需,诱使人类纷纷向水域索要空间,导致湖泊和湿地等水域面积萎缩,生态功能严重退化。不仅如此,很多河道被人为截断,导致了大量的“断头河”和“死河”,就连长江中下游两岸的100多个自然型通江湖泊,如今也只剩下3个(洞庭湖、鄱阳湖和石白湖)。更有甚者,还有大量的“明河”沦为“暗河”,甚至因垃圾填埋等原因而不复存在。凡此种种问题,无不导致水污染形势更趋严峻而复杂。

为治理水污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展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是,水污染久治不愈,甚至愈演愈烈。“九五”期间(1996-2000年),国家开展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专项治理,但绩效甚微。2004年,《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该专项治理落实情况进展缓慢,“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等方面形势依然严峻”①。新华社2009年发布的报道称,从2001年至2007年,国家为“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投入910亿(人民币)财政性资金及银行贷款,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太湖、巢湖和滇池的平均水质仍为V类或劣V类②,蓝藻时有暴发,水危机事件屡屡发生。此外,国家环保部门启动的“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等环保风暴,同样未能有效遏制水污染。河湖之殇的修复之艰,由此可见一斑。

在水污染形势异常严峻的背景下,河长制应运而生。河长制是在既有治理机制失灵背景下产生的非常规治理机制,是因水污染治理失灵这个“老大难”痼疾而产生的应急机制。经过多年的地方实践、经验积累和绩效检验,国家于2016年底在全国推广河长制,使之走向制度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以下简称中办和国办)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将其视为“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以及“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当前,中国各地都在实施河长制,并将之视为水污染治理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和“牛鼻子”。

河长制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解决了很多突出矛盾,推动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当然,其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学界加以审视。事实上,笔者2008年在太湖流域开展田野调查过程中接触到了河长制,初步收集了一些调查资料。这是笔者与河长制的首次“面对面”的接触。之后,因为环境社会学研究的缘故,笔者一直关注着这项治水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但从未展开过系统性的学术研究。随着河长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治水制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但是,笔者发现,部分学者关于河长制起源的分析并不准确,需要匡正。同时,河长制创新扩散研究中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由此促使笔者对此开展聚焦性研究。

二、研究问题

河长制首次引起媒体和学界关注是在2007年的太湖蓝藻事件③暴发之后。从……



精彩内容
河长制是一项经由水乡地区试验而上升为国家政策的治水制度,其本质是责任包干制与压力传导制的复合体。河长制的地方试验体现了不变体制变机制的地方创新属性,其创新扩散需要放置在国家环境治理的历史进程中加以分析。河长制解决了很多突出矛盾,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夯实环境善治根基,需要构建有效的“吾水共治”机制。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