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茶山历史建筑图志(精)/茶山传统文化系列丛书 9787562365501 东莞市茶山镇人民,袁艺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茶山历史建筑图志(精)/茶山传统文化系列丛书 9787562365501 东莞市茶山镇人民,袁艺峰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174.49 5.9折 296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东莞市茶山镇人民政府,袁艺峰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2365501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6元

货号11019744

上书时间2024-10-06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袁艺峰,东莞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任教师,广州大学建筑学硕士、台湾大学城市与乡村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和实践领域为岭南地域传统建筑、建筑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曾参与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工程,主持完成“莞城文物径”、善馀堂修缮活化等项目。

目录
第一章  山川:茶山历代地貌变迁
  1.河川
  2.山脉
第二章  村寨:茶山村寨选址与布局
  1.相地
  2.村落
  3.城寨
第三章  筑迹:茶山历代建筑史迹
  1.南朝
  2.南宋
  3.元
  4.明
  5.清
  6.中华民国
  7.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四章  遗产:茶山历史建筑保存现状
  1.普查概述
  2.普查总结
  3.各聚落普查详情
第五章  保护:茶山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建议
  1.关于建筑保护的历史回顾
  2.关于茶山的建筑遗产保护
结语
参考资料
附录  茶山历代建设记事

内容摘要
第一章山川:茶山历代地貌变迁1.河川“地至广南而尽,尽者,尽之于海也。”这是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对广东之于整个大陆的关系之概括,这大地的尽头,并非一直如今天的繁荣,五岭横亘在汉地南端,在秦兵到来之前,汉人难以逾越,原住民越人在此背山面海,独成天地。但这里也并非世外桃源,事实上,这里山岭延绵,丛林密布,甚少平原,越人无法像汉人一样发展农业,只能穿梭在丛林中靠采集果实、狩猎为生,虽然得以繁衍,但缺乏农业文明的保障,终究无法壮大,敌不过秦兵的铁戈。汉民最先在政治军事因素的考量下有组织地通过广西灵渠到达岭南,再沿西江聚集在广信(今肇庆封开一带),而另一端的东江,从上游下船翻过南岭可通赣江,也成为后来的主要移民通道,潮州、循州(今惠州、河源、汕尾、梅州一带)等地随之兴起。唐代大庾岭道开通,再有大量移民为避战乱迁入,聚居南雄,于胡妃之祸”后进而南下珠三角。东、西、北三江从三个方向穿越山岭翻滚入海,此时下游三角洲地带虽然有南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但是周边的城镇乡村大多还未出现,甚至连陆地都还没形成,还是一片汪洋。“古时五岭以南皆大海,故地曰南海。其后渐为洲岛,民亦蕃焉。东莞、顺德、香山又为南海之南,洲岛日凝,与气俱积,流块所淤,往往沙潭渐高,植芦积土,数千百晦膏腴,可趼而待。”②屈大均以上对“沙田”的描述展现了珠三角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中国史学家马立博(Robert B.Marks)则用组图视觉化了这一跨越两千年的宏观过程。把焦点移向东江出海口,受水流方向和地球自转影响,东江河口的冲积平原面积不如西岸的大,但也足以形成如今的东莞水乡一带(东江干流与太平水道之间的地带)的大片陆地。在《六千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岸线变迁图》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个变化过程,且可上溯到秦朝之前数千年。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惠州罗浮山以南的博罗,东莞北边的石排、石龙、企石,都漫没于东江或增江的入海口、东莞如今的水乡片区更是深不见影。东莞中南、东南丘陵山区所形成的高地,像是一个巨大的海岛或半岛。岛的西北岸边已经有古人类定居,并留下大量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还有水沟遗迹和墓葬,这便是后来被称为“珠三角第一村”的蚝岗,位于如今的东莞南城。而岛的北端便是茶山所在位置,但其时只有北部(博头一石排燕窝)、中部(京山一粟边)和南部(增埗、卢边)高地冒出水面成为独立的离岛,其余片区都在水面之下。当时是否有人类在此居住尚不可知,但随着江河把上游砂石冲积至此,陆地面积渐渐扩大,距今2500-3000年时,塘角一带岗地已有人类活动踪迹。据东莞市博物馆2019年的《东莞市茶山镇岗地遗存考古调查报告》,“调查发现了塘角先秦遗址……该遗址年代为距今2500-3000年,大约是商周一战国晚期,与石排圆洲贝丘遗址年代相近……陶片标本实物将茶山镇的历史从汉代往前推进到商周时期,跨越上千年的时间维度。”①这是在茶山发现的最早的人类遗迹,其海拔12米,证明这个高度在当时已经露出水面,而这个海拔并不算高。至秦代,海岸线已越过石龙,增江汇入东江进而出海,茶山大部分土地已经露出水面,形成京山、增埗两线山脉之间的广阔平原,发源于大屏嶂观音髻的青鹤湾水流过,汇入东江干道;而石排、茶山之间则冲积成另一块埔田,青鹤湾水分支石冈水流经其间。此后珠江东岸的海岸线逐渐向西南下移,而茶山的基本地貌格局已然成形。

……



精彩内容
本书分为五章,从多方面呈现了作者通过实地踏勘、查阅文献史料和口述性历史等所获得的关于茶山历代物质空间的信息。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茶山山脉、河流的形塑过程;第二章考察了茶山村寨的选址和规划格局;第三章以编年史的形式介绍了茶山历代代表性建筑;第四章则回归现状,逐村介绍其建筑遗产的留存情况。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对茶山镇内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与意见。本书作者地毯式普查了茶山镇内所有传统聚落,并通过文学、史学与建筑学兼顾的书写方式,结合丰富的图纸信息,将历史建筑所蕴含的故事与智慧向读者娓娓道来,拓宽读者对历史的想象。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