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56.59 5.9折 ¥ 96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郑传寅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222281
出版时间2021-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6元
货号11618721
上书时间2024-10-06
郑传寅,1946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至今。先后任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人文学院艺术学系主任。主要从事古典戏曲研究,重点研究元明清戏曲文学。现任武汉大学艺术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典戏曲文学与东方文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古典悲剧与传统文化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戏曲史”及湖北省社科项目多项。出版《古代戏曲与东方文化》、《中国戏曲文化概论》、《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等专著多部;出版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欧洲戏剧史》等教材多部;在《文艺研究》《戏曲研究等重要期刊及《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戏曲研究论文一百余篇。曾获全国高校出版社很好学术著作一等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等重量、省部级奖项十多项。
绪论
上编古典戏曲与东方戏剧
第一章印度梵剧与戏曲之比较
一、中、印传统戏剧的不同点
(一)戏曲与梵剧的性质不同
(二)戏曲与梵剧的文体有别
二、中、印传统戏剧体例“逼肖”说质疑
(一)中、印传统戏剧体例“逼肖”说的提出
(二)中、印传统戏剧文体貌同而实异
三、个案分析:《张协状元》与《沙恭达罗》
(一)《张协状元》与《沙恭达罗》之同
(二)《张协状元》与《沙恭达罗》之异
第二章日本能乐、狂言与戏曲之比较
一、中国戏曲是日本传统戏剧的“母胎”
(一)汉唐百戏与能乐、狂言的创生
(二)元杂剧与能乐的创生
二、中、日传统戏剧所扮演的文化角色
(一)戏曲:被主流文化拒斥的“异端”
(二)能乐:将军幕府和大名的“式乐”
(三)狂言:从属于能乐的“式乐”
三、中、日传统戏剧形态之比较
(一)艺术构成:高度综合化
(二)表现形式:高度程式化
(三)审美形态:悲喜中节
四、中、日戏剧文本体制之比较
(一)能乐与狂言:“具体而微”的小型戏剧
(二)戏曲:“体大思精”的大型戏剧
(三)能乐、狂言的角色体制:主角与配角
(四)戏曲的角色体制:行当化
(五)能乐的文本体制
(六)狂言的文本体制
(七)戏曲的文本体制
第三章戏曲与越南戏剧之比较
一、戏曲与嘲剧之比较
(一)戏曲与嘲剧之创生
(二)戏曲与嘲剧之异同
二、戏曲与啖剧之比较
(一)戏曲与?剧之创生
(二)戏曲与?剧精神特质之比较
(三)戏曲与?剧形式特征之比较
第四章朝鲜唱剧与戏曲之比较
一、戏曲与唱剧的创生
二、唱剧与戏曲精神特质之比较
(一)伦理精神
(二)宗教智慧
三、唱剧与戏曲形态之比较
(一)艺术构成上的高度综合
(二)审美形态上的悲喜中节
下编古典戏曲与东方宗教
第一章东方宗教的特点及其对于戏曲的意义
一、东方宗教的若干特点
(一)历史悠久
(二)门类众多
(三)异教兼融
二、东方宗教对于戏曲的意义
(一)多神信仰与戏曲意象的摄取
(二)东方宗教智慧与戏曲的独特面貌
第二章戏曲宗教剧概说
一、宗教剧是西方戏剧的一种独立样式
(一)欧洲宗教剧历史轨迹的粗线条描述
(二)欧洲宗教剧的形态与特征
二、古代戏曲中有宗教剧但不够“纯粹”
(一)戏曲宗教剧释义与剧目辨析
(二)戏曲宗教剧不够“纯粹”的原因
第三章宋元南戏中的宗教剧
一、宋代宗教的基本面貌
二、宋元南戏中的宗教剧剧目
第四章元杂剧中的宗教剧
一、金元宗教的基本面貌
(一)金代佛教与道教
(二)元代佛教与道教
(三)金元时期的其他宗教
二、元代宗教剧剧目及主题类型
(一)佛教类剧目及主题类型
(二)道教类剧目及主题类型
(三)佛、道混合类剧目及主题类型
三、元代宗教剧的蕴涵
(一)度人之筏
(二)处世之方
四、元代宗教剧的游戏品格
(一)剧情建构的游戏性
(二)形象刻画的游戏性
第五章明代戏曲中的宗教剧
一、明代宗教的基本面貌
(一)明代佛教
(二)明代道教
(三)明代其他宗教
二、明代宗教剧剧目及主题类型
(一)明杂剧中的宗教剧剧目及主题类型
(二)明传奇中的宗教剧剧目及主题类型
三、明代宗教剧的特点
(一)关注人生烛照人性
(二)炼丹服食长生不老
(三)仙佛错综三教圆融
四、明代戏曲对宗教窳败之象的揭露
(一)活佛不如屠户哑禅自欺欺人
(二)僧尼贪财好色寺庙藏污纳垢
(三)恶僧杀人越货勾结盗匪谋反
第六章清代戏曲中的宗教剧
一、清代宗教的基本面貌
(一)清代佛教
(二)清代道教
(三)清代其他宗教
二、清代宗教剧剧目及主题类型
(一)清杂剧中的宗教剧剧目及主题类型
(二)清传奇中的宗教剧剧目及主题类型
三、清代宗教剧的特点
(一)剧目增多
(二)创新乏力
(三)布道热情下降
(四)世俗品格凸显
后记
作为一个现代地理概念,“东方”一般是指地球的东半部以及位于东半球的国家。①但自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本来是指地理位置的“东方”一词,逐渐演变成为区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文化形态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念。当代文化学者所说的“东方”,一般是指亚洲和非洲国家,而“西方”或“西方国家”则是指以欧美为中心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实,从地理位置来看,“西方”的相当一部分(如欧洲大部及大洋洲)是属于东半球的,非洲则有一小部分属于西半球。作为文化概念的“东方”与作为政治、经济概念的“东方”,所指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例如,日本和韩国属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现代文化的“西化”色彩相当鲜明,如果着眼于现代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视之为“西方国家”未为不可;但从其历史和传统文化来看,毫无疑问这两个国家是属于东方文化圈的——儒、佛、道对其传统文化的影响至深至巨,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包括汉族语言文字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这两个国家的深刻影响。因此,谈论东方文化的当代著作少有不包含日本和韩国的。可见,文化学意义上的“东方”“西方”又是一个历史性范畴,是对基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区域文化类型的区分,不完全是一个地理概念,与作为现代政治、经济、文化术语的“东方”一词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因为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文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文化学者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不同国家的文化学者对于世界上区域文化类型的划分并不完全一致。英国学者汤因比曾把整个人类文明分为21个类别。我国学者季羡林、楼宇烈等则认为,世界历史上的文化可分为四至五个类别:①其一,以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为土壤的西方文化圈;其二,以伊斯兰教为标志的阿拉伯文化圈;其三,以佛教和印度教(婆罗门教)为核心的印度文化圈;其四,以儒学、道教和汉化佛教为根基的中国文化圈。有的学者则把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分为两个不同的文化圈,也有学者把中国和印度以及深受中、印文化影响的东亚、东南亚诸国划归“汉、印文化圈”。
所谓“东方文化”是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的,是分类研究时对具有某些共同点和相似性的文化类型或文化圈的归并。从以上分类来看,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化明显具有形态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四大文化圈”中只有以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为土壤的文化圈是属于西方的。而且,作为西方文化土壤和重要构成之一的基督教也原本是东方人的创造。由此可见,把古老的东方称作“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并非虚美。
从上述可知,伊斯兰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时贤论述东方文化的著作中,其“东方文化”通常是指以儒、佛、道为主体的“汉、印文化”,少有包含伊斯兰文化的。这当然不是因为这些学者不知道伊斯兰文化属于东方,而是由于伊斯兰文化与汉、印传统文化的特质不太相同。
本书是修订版,分上、下两编。上编“古代戏曲与东方戏剧”主要论述中国古代戏曲与印度、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古代戏剧的关系,对戏曲系从印度输入的成说提出了质疑,通过与周边国家古代戏剧的比较,概括戏曲的民族特色,发掘其精神蕴涵和独优惠值,寻找古代戏曲在东方文化体系中的历史坐标;下编“古代戏曲与东方宗教”主要论述戏曲、道二教的关系,考察古代戏曲中的宗教剧目及人物。尤其是中国古代戏曲与宗教的密切联系使得其在东方传统戏剧中具有代表性,且具有永不磨灭的“神性魅力:使其屹立于世界戏剧之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