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大学 9787569924732 常永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大学 9787569924732 常永楠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16.04 4.2折 38 全新

库存7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常永楠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ISBN9787569924732

出版时间2016-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9291809

上书时间2024-10-05

黎明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常永楠:自由撰稿人。传统文化研究者。他倡导用传统文化荡涤现代人的浮华心理,擅长传统文化与当下生活的结合与创新的另类解读。

目录
大学总论
  一  德行,引领我们抵达人生美好的至境
  二  回归心灵的纯净透明
  三  深隐于事物内部的“道
  四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
  五  从思考开始
  六  修身为本
  七  立大本
第一章  明明德:修养自己美好的品德
  一  道德是公众的认同
  二  高尚的品质与生俱来
  三  远古的昭示
  四  道德的人
第二章  新民:建立美好的人格魅力
  一  每天都有一点进步
  二  公民必需的觉悟
  三  改变命运的方向
  四  接受新思想的陶冶和洗礼
第三章  止于至善:德化天下,美好道德的极致
  一  民为邦本
  二  举止所宜
  三  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  诗意人生和人生的诗意
  五  历史,永远写在人民的心里
第四章  本末:事有因果,理有本末
  一  抓住事物的根本
第五章  格物致知:穷究事理,增长知识和智慧
  一  以民为本
  二  学习与思考
  三  智慧的境界
第六章  诚意:诚正修身
  一  谨守内心的诚笃
  二  诚于中而形于外
  三  唯有德行,使我们心身安泰
第七章  修身正心:保持美好的心灵
  一  修身必先正心
  二  在心灵之外
  三  美好的心灵是我们永远的航标
第八章  修身齐家: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格
  一  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弱点
  二  加强修养的理由
第九章  齐家治国:建立美好的道德社会
  一  为治之道,必有先务
  二  治国以重民为要
  三  德泽化育
  四  家庭和睦,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
  五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六  融融亲情照耀我们前行
第十章  治国平天下:迎来美好和谐的大道
  一  上之所倡,下必兴焉
  二  处在各种关系的焦点
  三  摆正自己的位置
  四  高处不胜寒
  五  民心乃天命
  六  德行为先
  七  品德与财富
  八  财以德聚,民以德附
  九  天理昭彰
  十  能够陪伴我们一生的只有德行
  十一  仁爱与亲情给我们以温暖和信心
  十二  选才任用的标准
  十三  唯仁德之心能臧否人物
  十四  在贤与不肖之间
  十五  公德不容违背
  十六  忠义立身,诚信为本
  十七  财富的积累,在于开源而节用
  十八  善治国者,藏财于民
  十九  德义相辅,上下同心
  二十  以仁义为纲
  二十一  治国平天下之道,在于仁德

内容摘要
    一经

    总论“三纲领”和“八条目”【综述】曾子述孔子之言。“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三纲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法:“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个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心灵:“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二

    传统论纲领旨趣,细论条目功夫【综述】修己治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大学》的“三纲领”。强调道德修养的三重境界:弘扬德行,使民众自新,达到教化天下的目的。“八条目”的核心是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实现“三纲领”的方法和途径。“反躬求诸己”,从个人做起,从正心入手,以修身为本,重要的是个人品德的修养,修己的目的就是经世致用,治国平天下。一德行,引领我们抵达人生美好的至境【原文】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注释】①[大学之道]

    大学的宗旨。指人格修养、济世安民的学问。在传统文化中,“大学”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博学;二是相对于“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等小学内容而言的“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道: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方法等,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指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语义环境有不同的意义。②[明明德]

    弘扬伟大的品德。明:发扬、弘扬。明德:光明磊落的品德。③[亲民]

    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程子曰:“亲,当作新。”【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很完善的境界。【论引】朱子说:所谓“大学”,就是“大人之学”,是关于“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谓“明德”,是指人天生具有的“良知”,它原本可以通晓万理、应对万事,只是由于受到气质禀赋的局限,人欲的扰乱与蒙蔽,有时会昏昧不明;虽然如此,人的“良知”一直潜行不息,绝不泯灭。所以学问之道,即是使“良知”彰明,恢复其很初面目,这就是“明明德”。又说:既要能够自我弘扬高尚的德行,又应当予以推广影响德化他人,使得人人都有良好的修养,以剔除先前所浸染的污迹,以求自新。说:德,即一体之仁,即使是小人之心也一定拥有的。它是根植于天命的秉性,而自然灵昭不能掩蔽其光芒的,因此称作“明德”。……之所以称为“大人之学”,也只是指去除其私欲的掩盖,使自己能够明彻了解自己的美好的“天性”,从而恢复天地万物一体之自然天性。……天命之性,纯粹然而很为美好完善,“灵昭不昧”者,这是其“至善”的体现,是明德的本体,就是所谓的良知。孔颖达疏说:“彰显推广自己光明的品德。”【评析】大学之道,就是人生之道德,做人的根本。《尚书》云:“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在古代,贤人志士崇尚德行,以道德感化、教化民众,从而使社会和谐,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哲学对于生命问题的思考,其功用不在于增加外界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其修养的方法,则在于“三省吾身”“反躬求诸己”,每天拷问自己的良知,以生命付诸道德的实践。古代典籍中有“蘧伯玉寡过知非”的记载。蘧伯玉是卫国的大夫,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姓蘧名瑗字伯玉。他二十岁的时候,个人的修养就已经相当高深。他每天都要对自己的言行做出反省,从而使自己每天都有所体悟,而不迷失自我。“逐日如是,日日自检。”天天坚持自省,天天自我做出评判与检讨,日日不息,于是,他每天都能发现自己以前的失误。世间没有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错事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能改、改过自新就行。怕的是不能自我反省,自己不知错,还不愿意别人批评指出。尤其可怕的是对自己错误不能充分认识,还自以为是,并强制别人。而蘧伯玉数十年如一日,每天都在自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改过迁善,常见前非,至五十岁时,犹追咎四十九年之非”。可见,德行的修养,在于坚持,在于诚笃。一个人不做坏事,是容易做到的;一月不做不合规范的事,也可以做到;但是,一生不做一件违心的事,则就极为难得,而令人敬佩了。人生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结果。“明明德”的功用,表现为外在的行为就是提高全民素质,造就新的高素质的民众。其很终的目的是达到“至善”的优选境界,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实现和谐。人类是推动社会历史不断发展的主体因素,但是个人在历史长河中又是微乎其微的。从人的心理上来讲,人们都想出人头地,争做先锋,这是人的欲望之一。可事实上呢,由于受到个人性情、教育程度、环境机会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少数人出类拔萃,叱咤风云;个别人自甘堕落,作奸犯科;而绝大多数人都平平庸庸,安于现状。这是一种规律,谁都无法改变。然而,无论如何,从自己做起,淡泊明志,洁身自好,静心修身,提高素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这是历史进步的呼唤,更是人类文明的要求。而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讲,应该是不难做到的。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重要的是先有进取的意识,有敬业的精神。这就是“明明德”的根本。【引申阅读】我心有主,岂可轻易玷污许衡(1209—1281),元朝有名学者。字仲平,号鲁斋,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历任国子祭酒、中书左丞、集贤殿大学士、领太使院等职。为官敢于直言,一生致力于教育,并编写《中庸直解》《大学要略》。有《鲁斋遗书》传世。谥文正,封魏国公。是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许衡青少年时即聪敏勤学,立志学以致用,一生博览群书,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留下了“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千古佳话,成为人们效仿的楷模。《元史·许衡传》记载:宋朝末年,天下大乱,百姓背井离乡,四处逃难。金天兴二年(1233),蒙古兵逼临许衡的家乡新郑县。许衡从河阳经过,正值酷暑,由于长途奔波,天气又热,喉干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鲜嫩的梨子,众人争相摘梨解渴。人们吃着摘来的梨子,坐在树下乘着凉,感到一阵惬意。这时只有许衡独自忍受着口渴,端坐着不为所动。同行的人觉得很奇怪:“难道他不渴吗?”于是便有人对许衡说:“老先生,路途遥远,也摘颗梨吃吧,权且解渴。”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怎么能随便去摘取别人的果实呢?”那人说:“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的,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的主人恐怕早已逃走了,您又何必固执迂见呢?”许衡说:“虽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我心有主”,这是挺直脊梁的一句铮铮名言,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做人底线。“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能够在外界的诱惑下,坚守道德的操守,恪守做人的准则,固守廉耻与尊严,守护自己心灵的洁净,不为利诱,不被色动,这是人格的优选境界,也是道德的完美体现。古人说:“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人生活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上,随时随地都会面临取舍的选择,而物欲和美色的诱惑,往往令人难以自守,稍有松懈,就会迷失自我。能够恪守“我心有主”,实为不易,值得敬佩。“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不只是一种做人的准则,也是一种道德的修养,更是一种精神的境界。

主编推荐
修身为本、循序渐进的人格养成秘笈。选用版本为底本,约请国学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特别加入评析、引申阅读,让普通读者轻松领略国学的精髓

精彩内容
《大学》是阐发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思想的经典作品。内容可概括为 “三纲领”与“八条目”。所谓“三纲领”就是《大学》开首所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八条目”乃是为着实现这“三纲领”采取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步骤。
    常永楠编注、陈明星主编的《大学》选取《墨子》中最重要的篇章,采用原文、注释、译文、论引、评析、引申阅读的结构形式阐释经典,以便于读者阅读。

媒体评论
◎修身为本、循序渐进的人格养成秘笈。
◎选用**版本为底本,约请国学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
◎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特别加入评析、引申阅读,让普通读者轻松领略国学的精髓。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