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孟子大义 9787208149304 唐文治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40.09
5.9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唐文治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9304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9259562
上书时间2024-10-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唐文治(1865-1954),近代着名教育家、学者。字颖侯,号蔚芝,江苏太仓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农工商部侍郎,署理尚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丁内艰南归。後即转而从事教育事业,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长,培养人才甚多。工古文辞,精研理学。有《茹经堂文集》《茹经堂奏疏》《十三经提纲》《紫阳学术发微》《阳明学术发微》《性理学大义》等。
目录
前言唐文治与经学在近代的回潮邓秉元1
?
孟子大义序1
?
卷一梁惠王上1
?
卷二梁惠王下23
?
卷三公孙丑上58
?
卷四公孙丑下92
?
卷五滕文公上126
?
卷六滕文公下162
?
卷七离娄上193
?
卷八离娄下241
?
卷九万章上294
?
卷十万章下325
?
卷十一告子上355
?
卷十二告子下402
?
卷十三尽心上442
?
卷十四尽心下506
内容摘要
唐文治著徐炜君整理的《孟子大义》在综合朱注、郑注等前代注解基础上,着重阐发唐先生自己对经典的理解,是先生多年研习四书、理学的代表之作。
主编推荐
本书是为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和无锡国专学生学习《四书》所撰写的教材。在历代注解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变化,发挥个人独到见解的著作。本书既有对中每句话的详细解释,又有对整篇大义的宏观认识,可以说,对“四书”进行了全面的、深入浅出的现代解读,也为现代人如何读经、如何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借鉴。
精彩内容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自宋代以来为中国人之书,作为当时人们的基本信仰与信念,成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识字不多甚至不识字的劳动者,也是通过口耳相传,接受并自觉实践其中做人的道理。其中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格言,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光辉、*宝贵的精神财富。《四书大义》也是唐文治先生在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校长)时,为使学生重视经学而亲自编写的经学系列教材,也是先生治经学义理与训诂并重的代表成果之一。先生在阐发义理之时结合时事,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论语》从“学”开始,展示天德、王道、圣功,并把《尚书》以至《大学》的修、齐、治、平的经世思想全然收纳。因“学”而“知”自觉发扬经学的体统,重建经学学术的殿堂。例如在《为学》篇大义中先生认为从自知到知人都是“为学”的具体内容;在《为政》篇大义中,先生提出“为政”须以学问为本,这是对20世纪上半叶军阀割据的担忧,并进一步指出了“德政”的重要意义,推行教化,培养人的善良本性,而不是利用苛刻的“法”来束缚百姓等等。
媒体评论
孟子大义序
圣贤之士,所以栖栖皇皇,不惜以其一身为牺者,志在救民而已矣。《孟子》一书,尊民之学也。其言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可爱者民,可畏者民,可亲、可宝者民。养君惟民,保君亦惟民。是故民以君为天,而国以民为本。后世人主,不知此谊,于是乎虐民殄民,戕贼其民,吸民之脂膏,椎民之骨髓,以杀其民,此亡国破家所以相随属也。孔子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见负版者则式之,此尊民之学也。孟子愿学孔子,故一以尊民为旨,而又大畅厥辞。昔者孔子慨想大同之世,喟然叹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而孟子则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先圣后贤,其揆一也,志在救民而已矣。
?
尧舜之道,孝弟为先;儒者之义,出处进退为大。孟子论虞舜之孝,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大孝终身慕父母。”又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盖孟子得曾子之传者也。曾子守身以事亲者也。孟子本“大孝、立孝”之旨,而发挥其宏纲,故言孝弟者,必以孟子为本。孝弟者,生机也,人道之所以生生而不息也。孟子又得子思之传者也。子思子气节*严,出处进退之间,懔乎不少假借。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亟问,亟馈鼎肉。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再拜稽而不受。孟子私淑子思,故曰:“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子思有壁立万仞之气概,孟子有泰山岩岩之精神,是故言出处进退者,必以孟子为本。士未有不讲出处进退之大义,而见齿于儒林者也。
?
政治之学,当世无可与言者,则尚友古人,而听其诏语,不仁者可与言哉?孺子一歌,沧浪渺然,情韵夐绝,天下之至道,亦天下之至文也。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何其言之恕也!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何其言之悲也!曰“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何其言之砺齿也!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何其言之恫心也!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民命之重,于天地间当何如?战国时,人君专务辟土地、充府库,视民命若土苴、若草芥,故孟子特痛哭流涕长太息言之。呜呼!及是时明其政刑,及是时般乐怠敖,同此时也,而求祸求福,判如霄壤,在此心一转移之间耳。是故言政治学者,必以孟子为本。
?
司马迁曰:“孟子述唐虞、三代之德,所如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作《孟子》七篇。”盖公孙丑、万章皆为孟子高弟。孔门之徒三千,传嬗*众;孟门弟子不及孔门,佐成七篇之书者,厥惟二子。今读《公孙丑》篇,知言养气,皆孟子生平得力之所在;《万章》一篇,揭人伦,推崇虞舜,至矣尽矣;继乃言唐虞、三代相与禅让授受之理,示天下重器、大统,天视民视,天听民听,讴歌讼狱,悉顺民心;剖析精微,折衷至当,而廓然大公之气象,令人神游皇古之间,古之人盖未有能道之者,辨义之学,斯为极则。然则孟子固精义以入神,而公孙、万章之徒,其学识亦不可及哉。
?
《告子》一篇,言心性、仁义之辨,而“牛山之木”章,直揭良心;“鱼我所欲”章,直揭本心。《尽心》一篇,言尽心、知性之学,而“不学不虑”章,直揭良知、良能。宋陆氏象山之学,直指本心;明王氏阳明之学,专致良知。本所心得,各树一帜,而论者谓性,理也;心,兼理、气者也。若专以心之灵气为主,期于一超顿悟,则与释氏之“光明寂照”,所谓“心之精神是谓之圣”者,殆无所异,恐非孟氏立教之本意。或且屏绝之,以为不得与于儒家之列,不知世有乞墦之齐人,垄断之市侩,鸡鸣而起,孳孳为利,其心纵极卑鄙龌龊,然苟阖户而诏以良心所在,则未有不面赤汗下悚然憬悟者。然则本心之呈露,良知之发见,其有功于世道,固非细也。然则陆氏、王氏之学,不得谓非孟子之支与流裔。且世固有崇拜阳明而国以浸强者矣。通人达士,必不党同伐异,而自隘其门墙也。
?
孟子曰:“五百年必有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又曰:“由尧舜至于汤,由汤至于文王,由文王至于孔子,皆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来,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盖孟子之意,以其学直绍孔子。而司马迁则曰:“自周公后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名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是司马氏之意,欲以《史记》绍孔子,则近于妄矣。余尝谓,自古圣贤,皆躬膺道统之寄,与夫名世之勋,亦非必以五百年为定。《周易》六子卦以《乾》《坤》为主卦,六十四卦以八卦为主卦,而每卦又各自有其主爻,元会之运适然。云五百年者,其大较耳。孟子曰:“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数百年后有韩子,得孟子之传者也。又数百年有周、程、张、朱诸子,亦得孟子之传者也。道之所在,即属圣贤之统系。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乌可以妄自菲薄乎哉?丙辰秋九月,唐文治自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