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家教兵法 9787550118355 东子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家教兵法 9787550118355 东子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6.14 1.9折 32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东子著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ISBN9787550118355

出版时间2013-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8158127

上书时间2024-10-05

黎明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东子,中国"父教"理念创始人,中国 套心理咨询丛书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家 庭教育委员会理事,团中央青少年硏究人才 库专家,全国妇联家庭教育专家团专家,位 居"中国十大拥有影响力家教作家"之列。

 东子是一个与应试教育抗争了 20多年 的教育专家,也是一个将女儿培养成"品行 好、能力强、学业优"的阳光女孩的智慧老 爸。他用自己的教育理念,使女儿范姜 国一边玩边学,三年半读完小学,两年半读 完初中,不满16岁就考取了重点大学。

 东子在2 0年家教硏究及实践的基础 上,先后推出畅销书《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做父亲的幸福》等著作30多部,作品远销 海内外120多万册;并应邀为北京、上海、 广州、重庆等100多个城市做过相关讲座 1000多场,受到数百万家长的推崇和800 多家媒体的报道。

目录
第一篇 身教法——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教育的目标,本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是在"以分数论成败"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中国的教育已走向全面追求分数的极端.于是"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成了孩子们的唯一目标,而正直、诚信等品行方面的问题似乎变得无所谓了, 然而,真是这样吗?
 第1法 芒寒色正——正直永远不会过时 
 第2法 持之以恒——好习惯成就好未来 
 第3法 志在必得——自信让你所向披靡 
 第4法 言而有信——诚信做人天宽地广 
 第5法 责无旁贷——勇担责任无形之力 
 第6法 业精于勤——积极进取勤勉奋进 
第二篇 言教法——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如今,很多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这样就出现了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犹如众星捧月,万事以孩子为先,他们往往爱心过剩,从孩子一出生开始,一味地娇惯、迁就孩子,不惜一切代价地为孩子付出.然而,这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第7法 斟酌损益——不让孩子胡搅蛮缠 
 第8法 分清善恶——告诉孩子去恶近善 
 第9法 知书达礼——教育孩子有礼有节

                                                第一篇 身教法——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教育的目标,本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是在"以分数论成败"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中国的教育已走向全面追求分数的极端.于是"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成了孩子们的唯一目标,而正直、诚信等品行方面的问题似乎变得无所谓了, 然而,真是这样吗?
 第1法 芒寒色正——正直永远不会过时 
 第2法 持之以恒——好习惯成就好未来 
 第3法 志在必得——自信让你所向披靡 
 第4法 言而有信——诚信做人天宽地广 
 第5法 责无旁贷——勇担责任无形之力 
 第6法 业精于勤——积极进取勤勉奋进 
第二篇 言教法——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如今,很多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这样就出现了6个大人围着1个孩子转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犹如众星捧月,万事以孩子为先,他们往往爱心过剩,从孩子一出生开始,一味地娇惯、迁就孩子,不惜一切代价地为孩子付出.然而,这真的是为孩子好吗?
 第7法 斟酌损益——不让孩子胡搅蛮缠 
 第8法 分清善恶——告诉孩子去恶近善 
 第9法 知书达礼——教育孩子有礼有节 
 第10法 申之孝悌——教孩子知爱念感恩 
 第11法 守土有责——让孩子做好分内事 
第12法 阴阳燮理——使孩子晓男女之别
第三篇 赏识法——这样表扬,孩子进步快 
 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总是怀着急切的心情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于是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或比别人的孩子少考了几分时,家长就会责骂孩子."你懂什么""你别瞎胡闹""瞧人家××"甚至成了许多家长常挂在嘴边的话,殊不知, 这是伤害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最恶毒的语言.
 第13法 多加青睐——孩子需要你的关注 
 第14法 倍慰蒙童——要多抚慰你的孩子 
 第15法 勤于鼓励——孩子是需要肯定的 
 第16法 赞其优长——首肯孩子的闪光点 
 第17法 褒不过极——赞赏孩子把握分寸 
 第18法 乐及众乐——及时分享孩子快乐 
第四篇 惩罚法——怎样批评,孩子才爱听 
 生活中,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骂孩子"笨""没出息";也有些家长平时对孩子一味妥协、纵容,实在忍无可忍了就进行"棍棒教育",甚至喜欢揭老底、翻旧账;还有些家长不以为然,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就明白了.家长们对待孩子错误的态度可谓五花八门,对错误的惩戒也是形式多样.那么, 这些态度和方式是否科学、可行呢?
 第19法 恶小不为——孩子小错不容迁就 
 第20法 批之有道——批评也要讲究艺术 
 第21法 训导有方——要使孩子心悦诚服 
 第22法 温火炼丹——惩戒不能伤害孩子 
 第23法 陟罚臧否——孩子要为行为负责 
 第24法 罚不及众——不可迁怒责罚孩子 
第五篇 循规法——慢养,教育孩子不能急 
 现在,很多父母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有些父母为求心安,盲目地给孩子报辅导班;也有些父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孩子进步慢一点就骂孩子笨.其实,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不同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 才是家长们真正应该做的.
 第25法 水到渠成——勿对孩子揠苗助长 
 第26法 避苦驱乐——让孩子做喜欢之事 
 第27法 因材施教——尊重孩子个体差异 
 第28法 顺其自然——遵循儿童成长规律 
 第29法 趋利避害——要认清事物两面性 
 第30法 积跬至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篇 逾矩法——大胆放手,孩子更优秀 
 生活中,有些家长打着关爱孩子的旗号,本着生怕孩子犯错的担忧,喜欢控制孩子,不仅规定孩子应该干什么,连在什么时间干都规定得满满的;也有些父母过多地照顾和保护孩子,不给孩子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还有些父母按照老一套来教育孩子, 或者盲目跟风.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成了孩子们"弱"的根源.
 第31法 收放有度——自由让孩子飞更高 
 第32法 以逸待劳——活学乐学效高绩优 
 第33法 尊重为大——遵从人性以人为本 
 第34法 出奇制胜——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第35法 大胆放手——鼓励孩子敢想敢做 
 第36法 志在鸿鹄——放飞梦想成就未来 
附录 东子家教问答 
后 记

内容摘要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它是通过不断重复的思想和行为而逐渐形成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转动的车轮一样,一旦上轨即按其滑行。习惯对人极为重要,它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

     习惯有好习惯和坏习惯之分。好习惯犹如存在银行里的钱,利息不断增长,你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好似无法偿清的高利贷,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很终使你到达破产的地步。

     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无论是李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小男孩生活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有时甚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种铁杵磨成针的持之以恒的精神。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先从培养一个比较容易做到的,而且能不断受到自己和周围人激励的习惯开始,这样孩子很快就能尝到甜头,容易从心理上接受。

     女儿依依4岁以后,我们就让她独自在小床上睡。刚开始,孩子自然十分不情愿,为此还哭过、闹过。我们安慰她道:“孩子长大了,都要自己睡的。”很终,依依无奈地接受了。

     天晚上,她妈妈哄着她入睡,可她妈妈刚起身回到大床上,依依就紧跟着爬到大床上去,可怜巴巴地说:“别不要我,我要跟爸爸妈妈睡在一起!”面对孩子的哀求,我们没有妥协,而是进行了一番思想工作后,再次把孩子抱到小床上。反复几次,孩子可能是折腾得太累了,还没等我说完,她就酣然人梦了……

     一年以后,我们又让依依独自在自己房间里睡觉。起初孩子很不情愿,当晚她妈妈陪了她很久,我又给她讲了两个故事,孩子才渐渐睡着了。睡到半夜,依依要上厕所,可睁眼一看,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于是拼命地喊我们。我们迅速跑来,带孩子去了卫生间,回来后,依依说什么也不让她妈妈走开,她妈妈只好和她挤在一张床上,陪着孩子睡到天明。后来的几天里,我和她妈妈轮流陪伴女儿入眠,待依依睡好后,我们再回到自己的房间休息。

     这样坚持了一个月之后,女儿对我们说:“从今天起,我要自己睡了,不用你们陪了,因为我长大了。”依依后来写道:“此后每天睡觉前,我都把脱下来的衣服整齐地叠好,按顺序摆放在枕头边,然后舒服地钻进被窝,很快进入梦乡。我发现一个人睡觉也很幸福,睡得也很香甜。”

     女儿独自睡觉习惯的养成,为她后来上中学后能尽快适应住校的生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很多孩子住校很长时间后都不适应,有的甚至只能退寝通勤,而依依却很快适应了住校生活,这也为她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基础。

     在习惯养成方面,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家长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正衣先正冠,正人先正己。

     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首先要有好的学习习惯,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不要因为有家有业就不再努力了,作为家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孩子之必需。父母的学习习惯与求知意识,必然在孩子心目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这样,孩子长时间地耳濡目染,父母再适当配以言辞,孩子就会自然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孟子言:“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已身为人父、人母的你我,不要只想着对孩子的坏习惯一味地指责,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反求诸己”。

     孩子很善于模仿,父母则是他们模仿的首要对象。所以,父母应当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父母勤劳俭朴,家务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孩子也会勤于家务、一丝不苟;而父母整天沉迷于麻将或者网络游戏的话,孩子内心也会倾向于这些娱乐活动。想想看,当孩子拿着作业本请你签字的时候,你一手摸着麻将,一手拿笔在他的作业本上胡乱画一下,你的孩子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儿童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儿童阶段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就很困难,积习难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坏习惯并不可怕,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自然不会少,因为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这就要靠家长来告诉他们。但是父母只单纯片面地告诉孩子“不对”“不许这样”还远远不够,而必须还要身体力行,用孩子看得着的自身好习惯去影响他们。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培养好习惯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一种不屈的意志力,好习惯才会与我们相伴。

     以小积大、以少积多、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播下好习惯,就会收获好未来。所以说,“好习惯”是家长送给孩子优选的礼物。P12-14

主编推荐
本书告诉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常见的家教问题,比如:
   父母要不要陪着孩子写作业?
   父母要不要看着孩子上网?
   父母要不要限制孩子看电视?
   父母如何做,孩子才?
   父母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父母对孩子的表扬,是越多越好吗? 
   父母应该如何批评孩子,才能既不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又能起到效果?
   父母如何做,才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自由吗?
   父母应该如何放手,在多大程度上放手,才能让孩子快乐成长?
   ……

     更多  东子父教作品 

                     范姜国一作品  

                                              
 

精彩内容
本书是畅销书作家东子关于家教方法的*思索,是他20年家教研究及实践的集成.本书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家教案例,进行了有情有理的剖析,并从孩子的习惯养成、性格培养、与人相处等36个方面,指出了父母应该如何运用言教、身教、赏识、惩罚等不同的家教方法对孩子进行培养.
   本书是东子继2009年9月推出《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之后,倾力打造的另一部家庭教育原创作品,也是一部指导父母合力实施家教的方法宝典.本书在给予父母方法指导的同时,精选了作者引领女儿成长,并把女儿培养成阳光女孩的教子故事.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吗?一个将女儿培养成“品行好、能力强、学业优”的智慧老爸——东子告诉你怎么做.

媒体评论

                                                                                    
                                            
                                              第7法 斟酌损益——不让孩子胡搅蛮缠
  释义: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有言:"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斟酌损益"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讲道理. 
  法旨:本法旨在让家长知道培养孩子通晓事理的重要性, 使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家长要告诉孩子做事要把握分寸,遇事要讲道理,胡搅蛮缠是行不通的.
亲子关注>>> 
  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爱心过剩,一味地娇惯、迁就孩子,使孩子稍有不如意就大发雷霆、高声哭叫、满地打滚.我们常能看到一些孩子,为了得到某个玩具或食物,或大吵大
闹,或赖在地上不肯走,父母百般劝说却无济于事.那么,父母应该如何说,才能使孩子不任性、通晓事理呢? 
案例聚焦>>> 
  Case A —— 
  前几日有位家长在东子的博客上留言: 
  我的孩子有3岁8个月大了,吃饭时叫她几遍她都不来吃.我说:"不来吃,晚上不让看《智慧树》啊."她这才慢慢腾腾、极不情愿地走过来, 看见饭,直接把碗往旁边一推,说:"我要喝粥." 
  "哪有粥啊?有什么吃什么!"我厉声说道.孩子一听,转身就走了, 嘴里还嚷着:"我要喝粥." 
  "没有粥.现在不吃,等晚上饿了,绝对不给你任何东西吃."孩子听我这么说,只好光着脚,又过来了.
  "地多凉,快穿上鞋."奶奶急忙到床底下找拖鞋."不穿!我要站着吃.""站着吃可以,但是得穿鞋."结果,她还是不穿.
  "铛铛,听话!要不听话,就把你关到那间屋子里去."奶奶也生气了."要么上那屋站着去,要么坐下来吃饭,两个选择,你自己选吧."我说.而后,她终于坐在凳子上了,却只生气地吃了一小口,
便说:"哼,我吃完了."说完,她又跑到沙发上去玩了.
  "我们马上吃完了啊,吃完收碗!"菜收走了,她跑过来说要吃豆腐.奶奶端来了一盘菜,里面有几个豆腐泡,说道:"这菜里有豆腐,奶奶陪你吃."女儿这才让奶奶给她夹菜,接着自己又吃了会儿
,最后还是让奶奶喂了几口,才断断续续地吃完一顿饭. 
  Case B —— 
  5岁的娜娜在家里是个骄横公主.由于工作的关系,爸爸和妈妈大部分时间都把娜娜放在爷爷奶奶家.娜娜1岁多的时候,很淘气,爸爸对爷爷说:"不要什么事都依着她,别惯坏了."爷爷听后很
自信地说:"不用担心,孩子长到2岁就好了."等到娜娜2岁了,依然淘气任性.妈妈对爷爷说:"这样下去可不行,该管管她了."爷爷听后笑了笑,说:"孩子现在还不懂事呢,3岁就好了." 
  没想到,孩子到3岁后越发的任性,爸爸对爷爷说:"不能再惯她了, 这样,大了就不好管了."爷爷听后很严肃地说:"你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等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如今孩子5岁了,已经变
成了刁蛮公主,全家人都拿她没办法.爷爷对这个宝贝孙女,有时候也很头疼,就对儿子和儿媳说:"孩子这样,你们要管管啊."娜娜的父母听后,哑口无言. 
东子热线>>> 
  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他不仅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也得到来自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宠爱.对孩子关爱、宽容本来无可厚非,但值得一提的是,宽容绝不是无原则的溺爱和迁就.家长在给
孩子爱的同时,更要让孩子晓是非,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提高他分辨是非的能力.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也就是说, 我们教育孩子时,要泾渭分明,不能含糊,如果泾渭不分,孩子是很容易学坏的.家长如果经常用扬善避恶的传统美德去教育
孩子,就会使孩子逐渐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使孩子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社会在发展,许多观念、习惯也在更新,然而,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晓事理也不明是非,而且还胡搅蛮缠、不懂道理.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把正确的是非观念灌输给孩子,引导和启发孩子去
思考和探究事物的对与错、好与坏、美与丑;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让孩子学会应该做的就努力去做,不应该做的则坚决不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成为明辨是非的好孩
子,待他们长大成人以后,才会多一些科学和理性,少一点迷信和盲从,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如今,许多家长爱心过剩,一味地娇惯孩子,迁就孩子,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使孩子养尊处优,一个个变成了唯我独尊的"少爷""公主",稍有不如意就大发雷霆、高声哭叫、满地打滚,小小的孩
子脾气却很大.所以,我们常能看到,一些孩子为了得到某种玩具或食物,在商场大吵大闹, 或赖在地上不肯走,令父母尴尬不已,而又束手无策.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任性是家长惯出来的毛病.孩子小的时候,常常有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觉得孩子还小,还不懂事,就迁就他,几次下来,孩子形成了心理和行为定式.比如有的孩子偏
食现象很严重,只吃自己喜欢的,别的一概不吃,家长怎么说也不行.这种任性的表现,就是家长以往的迁就导致的结果.
  当孩子出现胡搅蛮缠的行为时,家长应适时制止,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妥协,那样孩子会以为你拿他没办法而使任性愈演愈烈.随后,家长要给孩子讲明道理,让孩子慢慢了解自己的行为是不
恰当的.家长切忌用"以暴制暴"或"一味忍让"的方式来应对孩子. 
  家长应要求孩子有一定的行为界限,要让他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并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超越行为界限的事,绝不能迁就,否则,只会娇惯坏孩子,助长他任性骄横的毛
病,以后难以改正.
  孩子最初表现出来的任性,是无意识表露自己想法和愿望的一种方式.如果家长能及时指出,并拒绝这样的无理要求,孩子就会慢慢明白什么是合理的要求,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家长经
常迁就孩子,孩子就会得寸进尺.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没有人喜欢胡搅蛮缠的孩子,并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对此,家长一般应以冷处理为主,对他们的任性和撒泼不予理睬,这样,孩子在得不到大人的回应之后,
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也可适当减少或剥夺孩子一定的玩耍时间作为惩罚.也有不少家长故意冷落过孩子,特别是在孩子耍小性子的时候,只是一些家长很容易心软,往往浅尝辄止,所以很多
时候胜利的仍是孩子.于是一次又一次,孩子重复地耍着小性子,提出各种要求:买玩具、买零食、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