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新书 大清未解之谜:解大清三历史疑云:珍藏版 9787802223929 周浩文编著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17.57
5.9折
¥
29.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周浩文编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802223929
出版时间2013-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8149171
上书时间2024-10-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一、龙廷铁幕大清十二帝未解之谜
1.天命大汗为什么要杀死长子褚英
2.努尔哈赤的死跟宁远有什么关系
3.皇太极是怎么样登上皇帝宝座的
4.顺治皇帝的最后归宿究竟是什么
5.康熙皇帝是顺治选定的接班人吗
6.康熙皇帝为什么两立两废皇太子
7.康熙皇帝是不是死于胤稹的参汤
8.雍正有没有杀死自己的儿子弘时
9.雍正皇帝为什么要任用僧人参政
10.雍正是偷改康熙遗嘱当皇帝的吗
11.雍正暴死圆明园事实真相是什么
12.福康安究竟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
13.乾隆为什么要翻多尔衮历史旧案
14.乾隆的女儿究竟有没有下嫁孔府
15.嘉庆帝死于雷击果真确有其事吗
16.道光的储君地位为什么如此稳固
17.咸丰是从恭亲王手中夺得帝位吗
18.同治真死于难言之隐的花柳病吗
19.传说中的光绪衣带诏果有其事吗
20.光绪帝的骤死跟慈禧有什么关系
21.末代皇帝颇具戏剧性的婚恋经历
22.溥仪去世后曾经安葬在哪些地方
二、宫闱疑云大清众后妃未解之谜
1.孝庄皇后究竟有没有下嫁多尔衮
2.顺治专宠的董鄂妃以何身份入宫
3.康熙皇帝身边究竟有过多少后妃
4.乾隆为何另眼看待他的两位祖母
5.乾隆孝贤纯皇后究竟是怎样死的
6.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吗
7.慈禧太后的出身果真卑微贫寒吗
8.西太后为什么如此反对变法维新
9.慈禧太后究竟死于什么疑难病症
10.珍妃当年究竟是怎样被推下井的
三、宦海浮沉大清臣僚们未解之谜
1.有清一代总共有过多少铁帽子王
2.觊觎帝位的豫亲王多铎下场怎样
3.皇家天文台长为何和天主教作对
4.被改名为“狗”的八阿哥是什么下场
5.被改名为“猪”的九阿哥是什么下场
6.雍正因何要把铁哥们年羹尧赐死
7.乾隆究竟因为什么如此宠信和
8.吏部主事吴可读因何要尸谏慈禧
9.曾国藩的绰号“曾剃头”是怎么来的
10.曾国藩平定东南之后为何不称帝
11.功满两疆的左宗棠为何遭受冷遇
12.六品官安维峻为什么请诛李鸿章
13.丁汝昌有没有向日本人写过降书
14.戊戌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有何关系
15.历史上的刘步蟾是懦夫还是英雄
16.八国联军为何要清廷诛杀赵舒翘
17.袁世凯究竟为什么要刺杀吴禄贞
18.康有为究竟有没有计划谋杀慈禧
19.康有为是怎样逃出西太后魔爪的
20.梁启超为什么和康有为分道扬镳
21.为什么说安德海死在恭亲王手里
22.李莲英墓中为什么只剩一颗人头
23.最后的太监总管为何会是小德张
24.小太监寇连材为什么死谏西太后
25.新疆坎儿井的发明者是林则徐吗
四、草莽黑雾大清叛逆者未解之谜
1.清初统治者怎样用冤案抹杀历史
2.雍正怎样抓住曾静事件大兴冤狱
3.郑成功麾下怎么有一支黑人部队
4.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什么英年早逝
5.西捻军首领张宗禹结局究竟如何
6.太平天国究竟一共有几位万岁爷
7.天王洪秀全究竟是病死还是自杀
8.成败危亡关头石达开为什么出走
9.石达开自投清营是真降还是诈降
10.石达开出家的传说究竟是真是假
11.曾国藩有没有篡改李秀成的自述
12.韦昌辉诛杀杨秀清是奉了密诏吗
13.天京城破后幼天王结局究竟如何
14.天王洪秀全的后宫有何不同之处
15.幽燕大侠大刀王五到底是什么人
五、市井乱象大清老百姓未解之谜
1.陈圆圆为什么让吴三桂冲冠一怒
2.什么才是柳如是自杀的真正动机
3.董小宛是被掠进宫还是因病身亡
4.公使夫人赛金花的风尘女子生涯
5.北国名妓杨翠喜为何惹起风流案
6.谁也弄不清所收字数的《康熙字典》
7.《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不是曹雪芹
8.高鹗有没有续写《红楼梦》后四十回
9.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究竟在哪里
10.蒲松龄究竟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
11.大文豪蒲松龄为何科考屡屡失意
12.名著《聊斋志异》究竟是怎样写成的
13.郑板桥写下“难得糊涂”有什么深意
14.国学巨擘王国维为什么投湖自尽
15.怎样科学解释太监娶妻的怪现象
16.清朝时候满族都有什么风俗习惯
17.帝后的阴宅陵墓有什么神秘之处
18.清初帝王死后为什么会实行火葬
19.壮丽巍峨的故宫隐藏着哪些谜团
20.隐含在古都建筑中的老北京风韵
内容摘要
5.康熙皇帝是顺治选定的接班人吗
顺治帝临终前的遗诏传位问题,至今仍是一个未接近解开的谜团。
当年顺治帝关于嗣君的选定,魏特在《汤若望传》中披露了一些内幕:“一位继位的皇子尚未诏封,皇太后立促皇帝做这件事情。皇帝想到了一位从兄弟,但是皇太后和亲王们的意见,都是愿意皇帝由皇子中选择一位继位者。皇帝让人问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接近站在皇太后一面,而以被皇太后所选择的一位太子为*合适的继位者。这样,皇帝*后受到汤若望的劝促,舍去一位年龄较长的皇子,而封一位庶出的还不到七岁的皇子(康熙)为帝位继承者。当时促成这一个决断所提出的理由,是因为这位年龄较幼的太子,在髫龄时已经出过天花(康熙帝因出痘而落下一脸麻子),今后不会再受到这种病症的伤害。而那位年龄较长的皇子,尚未曾出过天花,时时都得小心着这种可怕恐怖的病症。”记载中谈到福临先是选中一位“从兄弟”,当时还在世的“从兄弟”有四位,分别是辅国公叶布舒(兄)、镇国公高塞(兄)、辅国公常舒(兄)和辅国公韬塞(弟),虽不知福临选中哪一位,但凑巧的是这四人几乎全是满籍妃嫔所生,没有一人出于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这种故意违背“子承父位”祖制的做法,显然是有用意的。顺治帝在初三日将王熙召人宫内密谈,并有“密封奏折”之事,很可能就是帝位人选的意见。
显然,这是孝庄皇太后难以接受的。她不仅在儿子病危时“立促”选立嗣君,而且召集亲王们共同推翻皇帝的“成命”,力主在皇子中选立新帝,并请来汤若望助推。实际上,汤若望根本不是在皇帝患痘“消息传出宫外之后”才“立即亲赴宫中”的。因为这消息封锁极严,直到初七日晚(距福临咽气*多十个小时),宫内传谕释刑狱、炒豆等事之后,朝中大臣才确知皇帝病情,如果汤若望此时才闻讯赶来,显然没有时间参与上述诸多事情。
关于母子之间议立新帝的分歧经过,比较合理的解释应当是,顺治帝初二日卧病不起,自知不久于世,便召王熙议立继位之君等事。他既与母后有隙,于是提出以“从兄弟”嗣位作为报复和*后的抗争,并写有“密封奏折”。王熙不过是一介小小汉官,怎敢在此重大事情上擅自隐讳,便向孝庄太后如实禀告。太后闻讯五内如焚,立即召集诸亲王会议,并通知汤若望立刻人宫参议(因此,汤若望人宫*迟也在初四五两日之前),坚决反对顺治皇帝的成命。福临共有八子,四个早夭,当时除玄烨外尚有福全、常宁和隆禧,俱非蒙古母亲所生。孝庄皇太后因皇后无子,只能从帝业稳定的角度考虑,提出让已出过天花的玄烨即位,尽管他是一脸麻子而有碍观瞻(此事在后来的官书及绘像中均被掩过去)。福临无奈,只得勉强答应。也可能未达成*终协议,他已到了黄泉路了。紧接着便出现了孝庄太后等人私改遗诏之事。
初六日夜分三鼓,宫内风摇树影,死气沉沉,罡风呼啸,如闻鬼哭。几名太监手提宫灯,明灭闪烁,将大学士王熙再次引入养心殿。此时,夜已深,人未寝,顺治皇帝感觉病势已重,恐再难支,忙召王熙人殿商议遗诏之事。福临在榻上强撑病体,嘱道:“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王熙闻言泪满脸颊,泣不成声。福临催促道:“朕平日待尔如何优渥,训尔如何详切,今事已至此,皆有定数。君臣遇合,缘尽则离,尔不必如此悲痛。此何时,尚可迁延从事,致误大事?”王熙只得拭泪吞声,在御榻前握管撰诏。但他心中暗暗叫苦,未曾料到顺治皇帝特令“就榻前书写”,一刻不离,这可怎么办?……
“金风未动蝉先知。”原来,被顺治帝视为亲信的王熙,早已置于孝庄皇太后的牢牢控制之下,他与皇帝间的所有言谈举动,太后悉知无遗。此刻,王熙既知皇帝秉性固执,更惧怕太后权势威严,而遗诏一经拟就盖上玉玺,就很难更改一字,那么在孝庄太后面前怎么交待?想到这儿,王熙握笔踟蹰,进退维谷,左右思量。当写完遗诏**段后,他看见顺治皇帝已倦容满面,不由心生一计,忙奏道:“恐过劳圣体,容臣奉过面谕(请帝详细口授之后),详细拟就进呈。”福临已气息奄奄,再无精力去想王熙此话背后的真实意图,便将遗诏大意说明。王熙忙卷起诏书,退出养心殿,方才长长出了一口气。
王熙退至乾清门下的西围屏(耳房)内连夜拟诏,“凡三次进览,三蒙钦定”,反复修改到第二天中午才算定稿。然后,遗诏交侍卫贾卜嘉捧奏皇帝,福临正在榻上更衣,很可能没有细阅,便谕:“诏书着(派)麻勒吉(大学士,与王熙共同拟诏者)怀收。俟朕更衣毕,麻勒吉、贾卜嘉,尔二人捧诏奏知皇太后,宣示内外大臣。”这夜子时,顺治皇帝即在养心殿内去世。从王熙初六日夜人殿承谕拟诏,遗诏中经三次大改动,再经麻勒吉和贾卜嘉二人之手,*后于初九日清晨才在天安门外宣读,共历时两昼三夜。就是说,孝庄皇太后等人完金有时间从容不迫地按照自己的意图修改遗诏。从顺治生前并不喜欢儿子玄烨的情况来看,玄烨*终登基即帝位接近可能是孝庄太后改顺治遗诏确定的。这样,孝庄太后就可避免大权旁落,将孙子扶上帝位,使她名正言顺地控制了朝政。
接着,新帝幼小无法亲政,孝庄太后又拒绝垂帘听政,便由四位隶属上三旗的权臣辅政,他们分别是索尼(正黄旗)、苏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和鳌拜(镶黄旗)。在四辅臣之中,索尼是四朝元老,资深望重,与摄政王的地位不相上下,因此后来选其孙女为皇后,可有效地以联姻加强皇帝与首辅之间的关系,进而控制其余三王的行动,这才是孝庄太后的真实用意。
P14-16
精彩内容
三百年岁月,能积淀下多少悬谜?十二朝帝后,又孕育出多少疑案?官史煌煌,总有不敢说,不便说,故意不说之处;野史芸芸,又有不会说,不好说,有心胡说之事。所以,这个大清,说来说去,总还是说不大清。但也正因如此,才说不尽,也听不够,也才有了我们这部换一种说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