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现货新书 唐伯虎笔墨惊奇(书画案) 9787552031683 王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版现货新书 唐伯虎笔墨惊奇(书画案) 9787552031683 王悬

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28.3 5.9折 48 全新

库存28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悬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31683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9897595

上书时间2024-10-05

黎明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悬,紫焰文化品牌作家,“80后”,山西阳泉人。从小对唐伯虎痴迷不已,心向往之,对其书画作品如数家珍,玩味内里奥妙间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肃然起敬,更花费十年光景玩味其中奥妙。为创作本书,遍查《明史》、《明通鉴》、《明史考证》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别离楼
第二章  宁王府
第三章  花满楼
第四章  桃花坞

内容摘要

  唐伯虎在准备临摹仿古之前,先沐浴更衣了一番。之后,他换上了一件白色宽袖内衫,颇有一种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模样。回想大年三十的晚上,实在难以将那个穷困潦倒、衣衫褴褛的落魄书生与眼前的唐伯虎相提并论。
  唐伯虎站在桌案下首,手握画笔,聚精会神,正凭着记忆修补画作的细微之处。徐祯卿站在左侧,侧脸看去,只见唐伯虎额头布满汗水,便急忙抬起右手,用手中的干纱布为三师父轻轻拭去汗珠。如若汗珠滴落在画作上,两人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这时,徐祯卿眼角瞥到一个光亮亮的东西。侧目看去,原来是唐伯虎俯身作画时,脖颈处悬挂着的白玉吊坠显露了出来。徐祯卿曾听祝枝山说过,世间(zui)好的白玉为羊脂玉,温润纯净,洁白无瑕,如同凝脂。
  徐祯卿虽对玉石无甚研究,但此前第1次看到这枚白玉吊坠时,还是被其精致绝卓的雕工与不带一丝杂色的玉质所吸引。
  那是一只张牙舞爪的白虎,虽只有桃核大小,但虎身、虎爪、虎尾,甚至细微到虎目、虎耳、虎牙,都雕琢得栩栩如生,自带肃穆气质。他百般央求下,唐伯虎才允许他拿在手中抚玩。
  不知是幻觉,还是世间真有如此奇玉。拿捏在手心时,那玉身内里仿佛散发出丝丝寒气,透过肌肤,钻入心窝。
  原来,唐伯虎出生在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恰巧是寅年寅月寅日。更为离奇的是,唐伯虎又在寅时初刻呱呱坠地,唐广德便为儿子取单名一个“寅”字,“寅”谓之“虎”也。所以,这枚白虎吊坠,唐伯虎始终挂在脖颈,从未离身。到了二十岁冠礼之年,唐广德又为其取字“伯虎”。
  “昌谷!”
  唐伯虎一声断喝,将徐祯卿思绪重新拉了回来。他急忙拿起手中纱布,将三师父额头汗珠拭干,视线从白虎吊坠移开,低头向画作看去。
  此次所临摹的画作,正是唐伯虎之师沈周所作的《庐山高图》。两人已在这个“大火炉”中足足待了十五天,这是(zui)后一天,也是(zui)为关键的一天,成败在此一举。
  终于,唐伯虎停笔,直起腰身,长吁一口气。他轻抚鼻下髭须,双眸中透着一丝事成过后的愉悦,同时也多了一分意犹未尽。
  “三师父,好了吗?”徐祯卿凑过头来,看着唐伯虎。
  “画是作完了,不过也只是第1步而已。”唐伯虎从徐祯卿手中拿过纱布,自顾自擦掉脸面上的汗水。
  徐祯卿不解道:“这幅画也需要仿古?不是只有古画才需要吗?”
  唐伯虎呆呆站立了好几个时辰,再加上始终凝神聚气。这时一旦放松,顿感腰酸背痛、头晕目眩,急忙坐在角落一张木椅上休息。
  “这幅《庐山高图》是老师四十一岁时,送给他的老师陈宽陈醒庵的七十岁寿礼。”说到此处,心中又是惆怅万千。唐伯虎自甘堕落后,沈周一气之下,将其赶出了齐贤会馆。如今唐伯虎已有半年多未曾见过沈周,不免悲从中来。他急忙收起那份苦闷,笑着望向徐祯卿,接着说道:“所以这幅画卷距今也有二十七年之久,多多少少会出现泛黄发旧的特征。”
  徐祯卿似有所悟,微微点了点头。
  “昌谷,你觉得我所作这幅《庐山高图》的笔法与老师有几分相近?”唐伯虎放下纱布,眼神不再像之前那般笼罩着一层薄纱,而是透着几分期待与激动。
  徐祯卿得祝枝山等人之福,进入齐贤会馆,对沈周画作技法,知之甚详。沈周四十岁之前,只画一些花鸟虫鱼的小幅画作。四十岁之后,则以大画为主。《庐山高图》可视为其画作的分水岭。沈周将宋元时期的水墨浅绛和劲健浓墨融会贯通,自成体系,已然成为吴中画派的鼻祖。
  别看徐祯卿只有十六岁,平日里不修边幅,但对历代书法绘画作品如数家珍。唐伯虎所作《庐山高图》,虚实均衡,构图饱满。画面上水的空灵、云的浮动,再加上直泻潭底的飞瀑,使密实的构图里又多了几分生动气韵。
  他回过头看着唐伯虎,一脸尴尬,牵强笑道:“三师父,我也未见过此作真迹,所以细节之处不予品评。不过,你的笔法技艺与沈老师近乎一样。而且凭三师父的记忆与实力,定不会打无把握之仗。所以,我相信这幅画作(zui)少有九成相近。”
  突然,徐祯卿脸色又变了,惹得唐伯虎哭笑不得:“但是……三师父,你这样做,如若让沈老师知道的话,会不会……”
  “不会,忘记你二师父如何称呼老师的吗?”唐伯虎笑了起来。
  徐祯卿恍然大悟:“对!二师父称沈老师为‘神仙中人’。”
  沈周胸襟宽广,一生优游林泉,书画做伴。平日里待人接物更是平和温善,贩夫牧竖向他求画,鲜有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文徵明极其钦佩沈周的胸襟,故而笑称他为“神仙中人”。
  唐伯虎自父母和妹妹相继离世之后,每日挥金如土,家产转瞬一空。有一日,别离楼老板莫厉找到唐伯虎,重金让他临摹一幅画作。唐伯虎左思右想,还是答应了下来。事毕,唐伯虎将五十两银子拿在手中,既欣喜又犹豫。但当文徵明得知此事,喝令他不要再与莫厉做仿画交易之时,唐伯虎为了赌气,干脆不管不顾,对莫厉所提要求,一概应允。
  从那以后,唐伯虎觉得自己并非他们口中的废物,靠仿作也可自给自足。在这种有些扭曲的心态下,唐伯虎已从光鲜亮丽的江南第1才子,成为仿画黑市中以假乱真的行家里手。
  此次所作的《庐山高图》,也是莫厉年前所托。
  唐伯虎想着想着,见画作墨迹已干,站起身道:“好了!接下来,进行题跋部分。”他重新走到桌案下首,将一纸章文字递与徐祯卿,“你念我写。”
  徐祯卿一手拿着纱布,一手捏着纸。纸上所写的是一首古体长歌。
  唐伯虎先在画卷右上角写下“庐山高”三字篆书,拿起桌案左侧放置的一枚印鉴,深深按在三字篆书下方。印鉴所形,似是一个葫芦,两个葫芦肚中各印一字,合为“石田”。
  徐祯卿见唐伯虎准备停当,朗声念道:“庐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盘踞。岌乎二千三百丈之巃嵸。谓即敷浅原,培嵝何敢争其雄……”
  行书小楷(zui)显笔法功力,稍有不稳,虽可弥补,但势必与原画字迹有异。只见唐伯虎下笔坚如磐石,笔杆垂直挺拔,如一根铁杵。
  徐祯卿一边帮唐伯虎擦拭汗水,一边向字迹看去,心中又妒又敬。略一走神,一滴汗水落下,两人惊呼,徐祯卿顺势一甩,竟用干纱布生生接住。
  “昌谷,你若再漫不经心,我们的努力势必功亏一篑。”唐伯虎严肃道。
  徐祯卿急忙低头,小声说道:“三师父,对不住!”
  唐伯虎扭过身去,长吁了一口气,问道:“下句是什么?”
  “西来天堑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回崖沓嶂鬼手擘,涧道千丈开鸿蒙。瀑流淙淙泻不极,雷霆殷地闻者耳欲聋。时有落叶于其间,直下彭蠡流霜红。金膏水碧不可觅,石林幽黑号绿熊……”
  唐伯虎已将这首题跋练过无数遍,但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小心翼翼,又要下笔如飞,稍有停滞,势必会被行家里手看出破绽。所以,他胸中像是憋着一股气,只有将词句写完之后,才敢大口呼吸。
  “下一句!”
  徐祯卿在旁更是焦急万分,暗自为唐伯虎捏一把汗,就连说话的声音都微微有些发颤:“其阳诸峰五老人,或疑纬星之精坠自空。陈夫子,今仲弓,世家庐之下,有元厥祖迁江东。尚知庐灵有默契,不远千里钟于公。公亦西望怀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昔闻紫阳祀六老,不妨添公相与成七翁……”
  千万不能出错!唐伯虎心头怦怦乱跳,一字之差,就可使他们半月之功付诸东流。
  “我常游公门,仰公弥高庐。不崇丘园肥遁七十淫,着作白发如秋蓬。文能合坟诗合雅。自得乐地于其中。荣名利禄云过眼,上不作书自荐,下不公相通。公乎!浩荡在物表,黄鹄高举凌天风。”
  唐伯虎收笔之时,心有余悸,不禁吞咽口水。突然,眼前一黑。
  ……



主编推荐

  唐伯虎,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本系列小说以他的真实传记为基础,讲述大明文化圈的风云变幻,其特点如下:
  重塑唐伯虎的文学形象。唐伯虎是多情才子,更是一代狂生。本系列小说将打破世人对唐伯虎传奇形象的片面想象,以史料中唐伯虎的坎坷仕途为基础,进行合理重塑,复原一代才子。
  详细讲述大明王朝文化圈。小说包罗明朝的文学、书法、绘画等多种文化元素,并从文坛的悬念延伸至朝野的纷争,读者不仅可一窥大明中期的艺术(dian feng)与文化脉络,亦可从中了解历史的真相。
  尽显悬疑小说的叙事魅力。小说中的反转、谜题、阴谋诡计、设局布阵,均有其独到之处。与时代背景下文化艺术的巧妙结合堪称精彩绝伦,读起来荡气回肠,亦让人掩卷深思。



精彩内容
    五百多年来,世人皆知唐伯虎风流多情,放荡不羁,是江南第一才子。
    其实他的人生怪事连连,悬念丛生,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1495年寒冬,苏州城外的一间茅屋内,唐伯虎正经历着人生中最艰辛的时刻,父母双亡,兄弟反目,家财败尽。他于酒色中放纵自我,思考着命运对自己予以惨痛重击的原因。
    他不知道,自己手中这支创作出无价书画的毛笔,在搅动整个大明文化圈的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最惊险、最残酷的伏笔……
    一支笔,搅动大明文化圈!

媒体评论
  这部小说没有一味去抓取唐伯虎那些早已为人熟知的故事,而是另辟蹊径,从唐伯虎的书画作品入手,挖掘新的情节点。作为一部悬疑推理小说,我看得深深入了迷。 —— 何慕(知名作家,《三国谍影》作者)     一个全新的、去神化的唐伯虎形象,挺新鲜。(zui)重要的是在《桃花诗》、《九美图》这些作品里面挖掘出了新的趣味,有种看中国版《达芬奇密码》的感觉。 —— 茶弦(知名作家,《徐霞客山河异志》作者)     描写唐伯虎的作品很多,可是多着眼在他的风流韵事上。而王悬能通过唐伯虎一人,去展现明朝中期的宏观文化全景,格局就颇为不一般了。 —— 云川纵(知名作家,《天下无毒》作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