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现货,以书名为准,放心购买,购书咨询18931383650朱老师
¥ 51.88 5.9折 ¥ 88 全新
库存22件
作者苏志平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
ISBN9787547318164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1065910
上书时间2024-10-05
人过花甲
有一次,我从广西钦州回沪探亲,正遇到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聊天时,他对了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钱比你少,却活得比你自在。”
面对这句极其普通的话,我竟然愣了半天不知如何应对才是。我不得不承认,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我。每当夜深人静时,我常会扪心自问,我忙忙碌碌几十年,到底图个什么?如今蓦然发现,我的苦恼就是很难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答案,活在消沉的泥潭中。我就像一只螃蟹似的爬东爬西,忙忙碌碌。
那时,每个月要赶七八次飞机,每次五个多小时路程,腰椎盘痛得直冒冷汗,咬紧牙关才能挺过。我从不向妻儿抱怨,儿子给我一个微笑都能让我觉得是一种和享受。因为多半探家很少能得到小辈给予的心灵安慰,所以我只能对着好友无奈地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而此刻的我,心里却觉得荒凉苦涩,唉!梦里泪落知多少……下面这首《梦与泪》很好地表达了我的真实心境:
乔迁入住朗诗公寓,
万家灯火阑珊之处。
欢声笑语余音萦绕,
我却梦中孤枕寒凉。
新寓虽好莫若冷宫
话语依旧却添悲伤
情感寂寥相互安慰,
儿孙笑语梦中寻找。
此生好若一架机器,
齿轮磨损已逾大半。
发动机仍冒着白烟,
却终究有耗尽一天。
人老更期小辈温情
万千思绪化作劝言
莫说老朽唠叨无限。
老辈总盼后辈更好。
可怜天下父母心,而小辈们能珍惜和敬重老人的心思和期待吗?在我的花甲之年,我献给了自己一份厚重的人生大礼——28万字的自传《浮沉岁月:一位沪商的血泪创业史》,2012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隆重推出,至今各大书店和网络书店有售。作为我的多年商海浮沉、峥嵘岁月的真实记录,这本书是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财富。有一位读者在她的书评写道,我为梦想、为事业奋斗一生,积攒许多人生经验和商场智慧。这本书的中心理念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男人,是世界上真正的强者。无论是在艰苦创业的道路上,还是在为家庭创造美好生活的日子里,都应该成为顶梁柱,为事业、为家人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书中的一言一句都是作者心灵的写照,每一个字都浸渍着作者辛勤的汗水和辛酸的眼泪,希望后辈们能够从作者对人生、对事业的回顾中得到一点启发,受到一点激励和鼓舞。
在这本书里,我对此唠叨了许多,希望子孙们能成大器,而他们却还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目标。但我不甘心失败,他们血管里流淌着我的热血,岂能对自己的期望宣判死刑?我在期望中安慰自己:儿孙们总有一天会明白的,我对他有信心,他们都比我聪明,有先天的资本,这时代给了他们太多的优越环境和条件,因此会有任性的一面。
妻子也为此而生气,但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骨肉,尽管累得叫苦不迭,心里还是放不下小辈们的事儿。说心里话,这次与小辈分居搬到美兰湖“郎诗绿岛”新公寓,原本就想老夫妻俩能图个清静的晚年。唉,人老了就有一种说不上的蜡脾气,嘴和心离谱。妻子的筷子还没动,就对着桌面上的饭菜发呆,自言自语道:“小张(宝山家里的保姆 煮的菜,儿子和小孙子吃得惯吗?苏洋、苏程(孙子 喜欢吃的虾,冰箱里还有吗?”
我禁不住笑了起来,米粒子差点喷在妻子的脸上。我朝着她说:“你真是老蜡烛,离儿孙没满三天就像落魂似的。”
她叹了口气说:“自己生的,能硬得起肚肠吗。”
饭后,她急急忙忙收拾好厨房,又回宝山儿孙家去了。
转眼六十年过去了,我没有一天是真正为自己活的。我渴望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园,在这片乐园里满目都是一派秋天的景色。现在有很多人只会吟咏春天,真没道理。我倒觉得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弘。人到秋季的年龄,更懂得热爱生命。不论在哪个城市、哪个县城的活动场所,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群群老年健身者的身影。在中老年的舞蹈队中,微风吹拂过的彩带如杨柳曼舞,仿佛成就了一幅幅剪影。在落叶纷飞的林荫道上,并肩走过的那些已过花甲之年的夫妇,挽着胳膊,说说笑笑,他们陶醉在彼此营造的和谐的气氛中,共同寻味着秋天的韵味。
我在加拿大温哥华所见所闻,几位从中国移民加拿大的国人说,外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思想理念要比我们中国人更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和义务,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子女成年后,就像木栅赶出生的一匹马,让他们自己寻找草原,寻找归宿。老人们都在海滩上晒太阳,寻找大自然赋于人类的色景,他们多数都有自己的小汽艇,七八十岁的老人还穿着很性感似裸非裸的短衣裤裙,在汽艇上赛过了年轻人的浪漫和狂热,他们在艇上狂吻尖叫,在雪白的浪花中寻找冲刺的激情,他们手里的照相机,摄像机忙着不停交换,仿佛在探索海洋世界珍藏的宝贝。
沙滩上围着的老人,他们有的在喂鸽,有的抱着宠物喝脾酒,有的泡在海水里和老伴聊天,他们每年都有计划出国旅游,花甲之年却每天像新婚夫妇度蜜月一般,不是他们有钱任性,而是他们的理念和国人有区分,用国人的俗话,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的文化,教育已养成了习惯。怎样珍惜每一天余存的生命,却成了老年人心里的共呜。并不像我们上了年岁的老人,他们几乎多数被锁在传统观念里发愁,有钱不舍得自己花,处处都为子孙们着想。
有的老人生在上海还没去过市区,外滩啥样又时只能在电视机镜头里收看。我老亲家他们俩就是这种典型,他们手头多多少少也有上百万的钱。我儿媳是他们唯一的独生子女,我们也只生了一个儿子,从经济上不需要他们慷慨解囊,可他们平时省吃俭用,退休工资不舍多花。女儿,女婿穿用下来的旧衣,不舍得让女儿丢掉,他们不妨就补补洗洗穿着,而对他们的女儿,外甥从不吝惜。他们常给外甥买鞋买衣,给零花钱,我儿子和儿媳一家出国,他们给了十几万。我妻子常劝他们好好善待自己,可他们就是宁可自己少衣少食,也要让小辈们丰衣足食。
大部分老人都明白,子女长大成人后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如果你还像年幼时那样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这种关心就会成为包袱,你若还想要他们循规蹈矩的做事已经行不通了。俗话说老来识相,意思是要实际,该跳舞的时候便跳舞,该旅游的时候便旅游,喜欢吃什么东西就吃,为满足老人自身合理需要而进行的一切活动,我觉得值得提倡。
我打算垂暮之年也要如此。我内心强烈的渴望,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富而有意义。我渴望死于尚能劳作之时,同时让小辈继续我所未竟的事业,我大可因为已经尽了自己所能,而感到安慰。
在六十岁生日那天,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我赋诗一首《六十华诞》,这诗中都是我的肺俯之言,心灵的呼唤: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
草根创业财富逆袭, 新上海滩商战人生。
一位沪上企业家大半生纵横商海、峥嵘岁月的亲笔手记。
从上海到海南,从越南到缅甸,办钢厂,采汉白玉,开咖啡店,牙科诊所……一路走来,有心酸,有欣慰,更有对亲人的爱,对家庭的责任,对朋友的感恩,对往事的追念。
作者为梦想、为事业奋斗一生,积攒许多人生经验,汇集商战智慧。商场智慧,
字字句句,朴实真切,发自肺腑,当今创业后辈们能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激励和鼓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