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正版现货 中国传媒法治:以媒介融合为视角 978752271727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新正版现货 中国传媒法治:以媒介融合为视角 9787522717272

正版新书现货 可以下单一般就是有货的 下午5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69.62 5.9折 118 全新

库存62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丹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17272

出版时间2023-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118元

货号R_13998740

上书时间2024-05-05

黎明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传媒法治:以媒介融合为视角
定价:118.00元
作者:李丹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7-01
ISBN:9787522717272
字数:
页码: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聚焦“媒介融合”和“媒介融合进程中的中国传媒法治”,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学术史、基于主流媒体视角的媒介融合史、我国针对媒介融合的政策史;系统论述了我国传媒法治的理念问题、意识问题、结构问题和自20世纪末以来的互联网内容立法的发展史;深入阐释了执政党的新闻传媒政策以及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规范、新媒体治理和表达权规制;具体解释了传媒法与文化法、信息法、娱乐法、网络法的关系。本书从文化角度揭示的我国传媒法治的塑形原因、对未来完善的思考,也是对文化法学研究的贡献。
目录
第一章 媒介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学术史考察 一 “媒介融合”的意涵 二 学术史角度的考察 三 媒介融合的意义 第二节 我国媒介融合进程研究 一 技术发展阶段 二 标志性事件 三 媒介融合进程的阶段划分 第三节 媒体融合的第一阶段:1995—2005年 一 报刊媒体网络版阶段(1995—1999年) 二 新闻网站形成规模阶段(2000—2004年) 三 新闻网站改革和多元发展阶段(2004—2005年) 第四节 媒体融合的第二阶段:2006—2013年 一 传统媒体转型时期(2006—2008年) 二 3G带动的媒体融合(2009—2011年) 三 大数据、云计算带动的媒体融合(2012—2013年) 第五节 媒体融合的第三阶段:2014年至今 一 建设国家广播电视网络(2014年) 二 人民日报启动全媒体平台运行(2015年) 三 中国广电成为第四个基础电信运营商(2016年) 四 基于云服务的全媒体平台(2017年) 五 2018年及之后第二章 我国推进媒介融合政策的历史回顾与分析 第一节 政策概念的意涵与结构 一 “政策”词源及本土化 二 政策的结构分析:元政策及其应用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动媒介融合的政策回顾 一 信息化带动的“媒介融合”时期的政策(1980—1999年) 二 信息化加快建设与传媒深化改革时期的政策(2000—2005年) 三 “新媒体时期”的政策(2006—2010年) 四 网信新时期的政策(2011—2015年) 五 全面融合时期的政策(2016—2018年):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六 深度融合发展时期的政策(2019年至今):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第三节 我国媒介融合政策分析第三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传媒监管建构与历史演变 第一节 顶层设计:网络安全观的提出及领导体制构建 一 “网络安全”话语的历史衍变 二 “网络安全观”的提出及制度完善 三 媒介监管语境下的“内容安全 第二节 传播秩序建构和舆论领导 一 网络内容管理:新闻采编特许和网络实名制 二 网络新闻宣传体系的构建 三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全媒体传播 第三节 管理融合:网上网下统一尺度 一 “主体责任观”与监管模式转型 二 网络平台“管理责任”的赋予和沿革 二 网络平台“主体责任”的提出和确立 三 网络平台“主体责任”的内涵及制度建构 四 “严格责任”的取向及审核责任的实现
作者介绍
李丹林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学术委员副主任。曾长期任法律系主任、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现为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副会长,苏州石湖智库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传媒政策与法律、文化文化法治、娱乐法、英国传媒及监管。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